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6)
2023(10752)
2022(9128)
2021(8368)
2020(7101)
2019(16465)
2018(16094)
2017(31503)
2016(16621)
2015(18662)
2014(18340)
2013(17966)
2012(16276)
2011(14345)
2010(13953)
2009(12848)
2008(12403)
2007(10438)
2006(8728)
2005(7378)
作者
(44589)
(37621)
(37371)
(35598)
(23981)
(17967)
(16884)
(14655)
(14395)
(13091)
(12785)
(12658)
(11641)
(11612)
(11598)
(11455)
(11091)
(10815)
(10754)
(10705)
(9122)
(9045)
(8960)
(8543)
(8523)
(8403)
(8055)
(7704)
(7508)
(7305)
学科
(77237)
经济(77159)
(51262)
管理(51248)
方法(44731)
(42614)
企业(42614)
数学(40090)
数学方法(39699)
(20077)
(18105)
中国(17262)
业经(15104)
(14148)
贸易(14145)
(13708)
(13572)
财务(13537)
财务管理(13508)
(13216)
企业财务(12950)
农业(12628)
理论(12266)
地方(11056)
(10905)
技术(10807)
(10362)
环境(9821)
(9766)
金融(9765)
机构
大学(239201)
学院(236405)
(104396)
经济(102788)
管理(98393)
理学(87512)
理学院(86698)
管理学(85286)
管理学院(84844)
研究(70439)
中国(53062)
(47318)
(47078)
科学(40368)
财经(39719)
(36617)
经济学(34584)
业大(33579)
中心(33318)
(33238)
(32482)
(31787)
经济学院(31499)
财经大学(30307)
研究所(29753)
(28550)
北京(28342)
师范(28271)
商学(27400)
商学院(27165)
基金
项目(168514)
科学(136258)
基金(128257)
研究(121724)
(111021)
国家(110167)
科学基金(97348)
社会(82340)
社会科(78373)
社会科学(78357)
基金项目(67444)
(63208)
自然(63139)
自然科(61792)
自然科学(61781)
自然科学基金(60732)
教育(57392)
(53611)
资助(53012)
编号(46835)
(39208)
重点(37509)
成果(35898)
(35755)
国家社会(35551)
教育部(34915)
(34393)
人文(33954)
创新(33401)
科研(32973)
期刊
(98978)
经济(98978)
研究(63982)
(37588)
中国(36959)
管理(35263)
学报(33971)
科学(32299)
(27528)
大学(27365)
学学(26161)
技术(21158)
财经(20496)
教育(20085)
农业(18816)
(18027)
金融(18027)
(17494)
经济研究(17161)
业经(15504)
问题(13531)
统计(13208)
技术经济(12323)
(11870)
理论(11471)
(11439)
商业(11326)
决策(10655)
(10529)
(10411)
共检索到320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东辉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论题。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成"正比说",产生这种错误观点的根源在于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质的差别。要厘清"变动关系"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这一命题。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及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是不同层次的现象形态的关系。运用双重价值转形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关系,从而找到正确理解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逻辑关系的金钥匙,破解所谓的"马克思的悖论",从而更好地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解龙  
作者认为,方法论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研究和发展非常有限的首要障碍。因此,作者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认为从孤立的静态角度来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动态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则不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治国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对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生产力”(即劳动生产率——笔者注)的“劳动”应该如何理解?有的同志理解为是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内的全部劳动。但更多的同志却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开金  殷如宏  
在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中 ,劳动生产率作为影响商品价值量的重要因素 ,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成反比 ,已是理论界长期广泛应用的定论。但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研究 ,我们还能发现 ,从简单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个前提出发 ,我们完全能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另一解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提高或降低 ) ,与劳动者劳动量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无关 ,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这一认识也是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间的真实关系的描述 ,这样的认识并不妨碍我们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理解 ,且可能提供出一个解释现代社会诸多经济现象的新视角。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陆夏  刘晔  
在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是"成反比"还是"成正比"的争论中,部份学者往往混淆了个别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这三种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事实上,劳动生产率的类别、劳动复杂性及使用价值质的变化都会改变二者的关系:在不考虑经济发展因素与劳动复杂性的条件下,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仍然"成反比",但在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动态条件下,二者的关系则取决于个别与部门两种劳动生产率变动比率上的差异;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不必然改变商品价值总量,影响商品价值总量的根本因素还是来源于劳动的复杂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捷  
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简称成正比理论),在国内已有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史,其间几代学人为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对该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观点做了评述,提出成正比理论主要有如下核心观点,第一,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前提下,把生产率进步带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归因于单位时间创造了更多价值;第二,成正比规律与成反比规律并不矛盾,成正比是以成反比为前提的,两者是由同一原因带来了同时并存的规律;第三,成正比规律不仅存在于个别企业的层面,还可在一定条件下推广到部门和国民经济的层次。这些观点构成了成正比理论的"硬核",并因之成为勾勒一个学派的基本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程恩富  
本文在坚持马克思关于活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基础上 ,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这一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作一新的创造性发展 ,认为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反向运动的表述只是一种实际状态 ,而非全部状态 ,且不完全适应纵向分析 ;强调就一般意义上讲 ,个别企业、同一部门或行业和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会使商品价值总量呈现出增长趋势。这是因为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劳动生产率提高或多或少都会伴随着劳动复杂化和熟练化的提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士辉  王宏  
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一个普通的,但却是广泛应用的原理。长期以来,虽然对这一问题争论不休,但却没有多少实质性进展。实际上只有揭示马克思在推导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关系时的理论假定前提,才能说清楚这个原理极其有限的适用性以及与现实的矛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冯金华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与生产该种商品的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有可能成正比。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在于,他们在定义一个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和该部门所生产商品的单位价值量时,分别使用了包含不同内容的劳动概念,特别是把复杂劳动看成只具有抽象劳动的属性而不具有具体劳动的属性,从而只能用于计算商品的价值量而不能用于计算劳动的生产力。实际上,在讨论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时,如果始终使用具有同样内容的劳动概念,则在任何条件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都不可能成正比。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丁堡骏  张洪平  
价值、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是抽象层次不同的三个范畴。价值就是个别价值。个别价值与劳动者的勤奋或懒惰、技术熟练或不熟练、劳动的复杂程度等毫不相干,它是商品总量的一个个别部分的价值。价值或个别价值是本质,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是它的逻辑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转化形式。劳动生产力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是本质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及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则是不同层次的现象形态的关系。正确认识价值与市场价值、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新观念,鼓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解放  
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理论在表述上的差异性,常常会产生认识上的误解。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朝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坚持只有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的前提下 ,对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商品价值量形成中的作用或贡献也作了科学阐述和客观评价。其中 ,节省活劳动和降低商品价值量是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作用或贡献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