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0)
- 2023(9662)
- 2022(8365)
- 2021(7904)
- 2020(6895)
- 2019(16165)
- 2018(16051)
- 2017(30882)
- 2016(16681)
- 2015(19054)
- 2014(18989)
- 2013(18670)
- 2012(17091)
- 2011(15220)
- 2010(15019)
- 2009(13643)
- 2008(13325)
- 2007(11767)
- 2006(9605)
- 2005(8321)
- 学科
- 济(67938)
- 经济(67871)
- 管理(48054)
- 业(45606)
- 企(37631)
- 企业(37631)
- 方法(37465)
- 数学(33941)
- 数学方法(33501)
- 财(18428)
- 农(17487)
- 中国(15982)
- 业经(13310)
- 学(13239)
- 贸(12985)
- 贸易(12976)
- 易(12631)
- 地方(12517)
- 务(12064)
- 财务(12020)
- 财务管理(11989)
- 制(11690)
- 农业(11495)
- 企业财务(11354)
- 理论(10202)
- 和(10157)
- 技术(9931)
- 环境(9684)
- 银(9431)
- 银行(9403)
- 机构
- 学院(232547)
- 大学(232484)
- 济(94360)
- 管理(93460)
- 经济(92451)
- 理学(81775)
- 理学院(80941)
- 管理学(79345)
- 管理学院(78923)
- 研究(71364)
- 中国(54022)
- 京(47536)
- 科学(45295)
- 财(42290)
- 农(40055)
- 业大(37262)
- 中心(35574)
- 所(35152)
- 财经(34354)
- 江(34133)
- 研究所(32270)
- 农业(31801)
- 经(31269)
- 经济学(29136)
- 北京(28965)
- 范(28576)
- 师范(28197)
- 州(26893)
- 经济学院(26603)
- 院(26057)
- 基金
- 项目(163468)
- 科学(128527)
- 基金(119314)
- 研究(116192)
- 家(104425)
- 国家(103587)
- 科学基金(89478)
- 社会(73125)
- 社会科(69399)
- 社会科学(69379)
- 省(64921)
- 基金项目(63786)
- 自然(59937)
- 自然科(58603)
- 自然科学(58584)
- 自然科学基金(57543)
- 教育(55175)
- 划(54615)
- 资助(49383)
- 编号(47028)
- 重点(36883)
- 成果(36522)
- 部(36486)
- 发(34376)
- 创(34322)
- 科研(32535)
- 创新(32100)
- 课题(31849)
- 教育部(31339)
- 大学(30984)
共检索到324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仲聪 安雪晖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的工作性能反映在其搅拌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搅拌图像对工作性能的好坏进行初步的判断。该文利用双轴搅拌机搅拌了具备不同工作性能的8组SCC,并利用智能手机录制视频,采集了全部搅拌过程的图像信息。然后,从图像序列中选取感兴趣的图像和感兴趣的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利用图像分析手段进行量化的比较。搅拌机指定叶片与转轴呈45°时的图像选为感兴趣的图像。ROI中的SCC轮廓线形状可以用作区分SCC的SF值的视觉特征。利用轮廓线上横坐标为300像素的点的纵坐标Y300,可以提炼轮廓线特征,并用于推算SCC的SF值。研究结果表明:Y300与SCC的SF值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推算结果误差较小,可以用于开发基于双轴搅拌机的SCC工作性能实时检测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亚清 剧锦三
针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评价问题,基于新拌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及模糊数学原理,提出了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FEM)和算法,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实例评判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可得到具体的量化等级,同时便于建立专家系统对新拌自密实混凝土质量进行实时监控。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淼 安雪晖 李鹏飞 张京斌 白皓
自密实混凝土具有无需振捣便可通过自重填充模板的良好工作性能,但工作性能对原材料特性的变化具有高敏感度.现有自密实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难度较高,生产环节与质量检测环节较为分散,导致原材料数据不准确,生产数据检测效率低.随着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智能化与智慧化技术逐渐应用于包括原材料检测、配合比设计、搅拌生产和流变性能检测在内的生产全过程,原材料智能检测技术可辅助原材料质量管理,配合比智慧设计方法可用以应对原材料性能的波动、高效准确地确定配合比,基于搅拌状态的实时监测可实现搅拌过程中的配合比智慧调整,流变性能智能检测技术可以实时地通过非接触式方法获得不同尺度拌和物的流变性能.该文详细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全过程智能化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峰 郑建岚
【目的】通过新老混凝土的黏结剪切试验,考察不同界面处理方法对新老混凝土黏结滑移的影响。【方法】以自密实混凝土为新混凝土材料,通过自行设计的推出式剪切试验装置,考虑不同粗糙度(自然光滑面、粗糙面Ⅰ和粗糙面Ⅱ,对应粗糙度分别为0,2.0,3.2mm)和不同界面剂处理(不涂界面剂的粗糙面Ⅰ及涂刷界面剂Ⅰ和界面剂Ⅱ)对新老混凝土黏结界面的影响,利用测定的沿受力方向上新老混凝土各点处的应变值,推算黏结面上黏结应力的分布,进而分析不同界面处理下新老混凝土的黏结滑移关系。【结果】新老混凝土界面处黏结应力分布呈三段式曲线发展;自然光滑界面的黏结试件上,黏结应力传递不均匀;涂抹界面剂的试件黏结应力在加载端处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辉 毛肇玮 刘云贺 孙书伟 董静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长柱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为其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分析理论,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长柱的轴压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观察试件的破坏过程及特征,获取其应力云图及轴向荷载-应变曲线;并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长柱进行了有限元参数拓展分析。【结果】随着钢管径厚比的增大,长柱试件承载力降幅约为6.0%,且刚度明显降低。增大型钢配钢率时,其承载力提高了4.4%左右,但延性提高明显。随着钢管和型钢强度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振波 陶鑫 韩春绪 孙鹏
针对混凝土材料实验教学中裂缝表征的重难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DIP)技术的混凝土开裂性能实验教学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混凝土早龄期开裂(塑性)、高韧性混凝土多点开裂(固态)与混凝土裂缝自愈合(回归)等3个方面的教学实例。DIP方法能够使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更生动、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能够使学生开拓视野并更深刻理解混凝土的结构与性能演变。DIP能够在涵盖混凝土从塑性到固态、裂缝从产生到回归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起串联作用,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创新。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混凝土 裂缝表征 实验教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佟德宇 丁震宇
水利水电项目地下洞室中的平洞段混凝土衬砌工程中,常选用组合钢模立模法或钢模台车法施工。哪种方式更经济,是造价人员较为关注的问题。针对两种支模方法,通过费用的计算与经济性对比分析,为模板费用的计算、支模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飞宇
在确定了不锈钢与核心混凝土的材料本构模型、单元类型以及界面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构件的几何和材料非线性,建立了圆不锈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有限元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和试验结果总体上吻合良好.利用有限元模型,比较了不锈钢管混凝土和普通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荷载-变形关系曲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莉静 李宁 韩信
埋藏式压力钢管设计中,钢衬、混凝土衬圈和围岩之间普遍存在着不连续的缝隙,致使设计计算时难以进行联合受力分析。针对这种不密实接触问题,采用厚壁圆环组合环法,提出了在钢衬和混凝土之间设置接触层的钢衬、混凝土衬圈和围岩三者联合受力分析方法。并利用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出各环变形的解析解,得到钢衬和围岩的压力分担比。不同接触情况下的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当接触层弹性模量小于混凝土弹模的1/100时,接触层的弹性模量变化对钢衬和围岩压力分担比的影响较大;而接触层厚度对压力分担比的影响不甚明显。另外,接触层参数可通过其变形与规范建议的初始缝隙相匹配的原则加以确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少军 姚汝方 李光宇 曹四伟
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硅粉、粉煤灰、外加剂等因素对混凝土强度、工作性能、耐久性等的影响,采取硅粉和粉煤灰双掺技术成功配制某工程C70高性能混凝土,确定了其最佳参数。结果表明,硅粉掺量为17kg/m3,粉煤灰掺量为83kg/m3,高效减水剂(NN)用量为8.6L/m3,普通减水剂(VZ)为3.0L/m3时,混凝土90d抗压强度平均值为79.9MPa,标准差为6.3,离差系数为0.08,保证率为93.4%,同时满足了抗渗、抗冻、抗冲磨及良好的和易性及流动性等一系列高性能要求。
关键词:
硅粉 粉煤灰 双掺技术 高性能混凝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强 刘保华 刘巧玲 刘芳 黄伟
针对油菜秸秆灰分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的缺陷,利用硅粉的高火山灰活性和填充效应,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油菜秸秆灰分的基础上复掺硅粉,测试双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结果表明:当秸秆灰分的基准掺量为20%时,随着硅粉掺量增加,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变优;当硅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17.2 MPa,强度增加24%;当秸秆灰分为20%、硅粉掺量为6%时,双掺混凝土水胶比的最适范围为0.5~0.6。
关键词:
油菜 秸秆灰分 硅粉 混凝土 力学性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覃银辉 刘付华 张学兵
综合再生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有粘聚性和保水性好,低脆、韧性好的特点,而流动性差,强度稍低,抗冻性差。同时针对再生混凝土劣于普通混凝土的性质,介绍了改善措施及改善效果,总结出再生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鸣 覃源 徐程勇 刘海敏
[目的]研究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防渗墙的应力变形及实际防渗效果,为高寒地区深厚覆盖层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方法]以青海省纳子峡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为研究对象,在防渗墙施工及运行初期(2012-05-2018-01)对其进行应力监测、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对所得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评价防渗墙的实际工作状态。[结果]纳子峡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坝防渗墙各测点应力及变形表现稳定,在施工期防渗墙钢筋的应力变化因受地面施工等因素影响主要承受拉应力,且向上游侧倾斜;在水库运行期间(2014-09-2018-01),墙体受到来自上游的水压力,主要承受压应力,且向下游侧倾斜;布置在墙体上游侧的渗压计渗透压力远大于下游侧各测点,表明防渗墙防渗效果良好,渗透压力受测孔孔内水位影响,且随库水位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库水位每抬升(或下降)1 m,墙体下游侧各测点渗透压力增加(或减小)约0.6 kPa。[结论]纳子峡大坝混凝土防渗墙在其施工及运行初期应力变形较为稳定,防渗效果良好,能为大坝的安全提供保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进 廖飞宇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对考虑长期荷载影响的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以及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等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不考虑长期荷载影响的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承载力降低且对应的跨中挠度增大;同时延缓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琏
混凝土"双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新技术。本文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总结,对其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充分的论证,以期对"双掺"技术能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工效,增加效益提供理论和试验上的依据。
关键词:
混凝土 配合比 粉煤灰 减水剂 “双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