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0)
- 2023(10919)
- 2022(9118)
- 2021(8592)
- 2020(6995)
- 2019(15773)
- 2018(15433)
- 2017(30349)
- 2016(15571)
- 2015(17140)
- 2014(16829)
- 2013(16455)
- 2012(14541)
- 2011(12816)
- 2010(12416)
- 2009(11114)
- 2008(10201)
- 2007(8724)
- 2006(7392)
- 2005(5816)
- 学科
- 济(68177)
- 经济(68116)
- 业(50946)
- 农(49473)
- 管理(40263)
- 农业(32945)
- 方法(30048)
- 企(29714)
- 企业(29714)
- 数学(27496)
- 数学方法(27166)
- 业经(20963)
- 中国(15681)
- 财(14641)
- 地方(13443)
- 农业经济(12367)
- 贸(11992)
- 贸易(11989)
- 易(11710)
- 制(11594)
- 发(11564)
- 技术(10105)
- 环境(9955)
- 策(9584)
- 发展(9577)
- 村(9508)
- 农村(9489)
- 展(9481)
- 学(8936)
- 体(8902)
- 机构
- 学院(213302)
- 大学(205061)
- 济(92968)
- 经济(91480)
- 管理(88931)
- 理学(79114)
- 理学院(78472)
- 管理学(77235)
- 管理学院(76854)
- 研究(62242)
- 农(50593)
- 中国(48557)
- 京(38886)
- 农业(38177)
- 财(37660)
- 业大(36660)
- 科学(36362)
- 中心(32131)
- 财经(31298)
- 江(29260)
- 经(28894)
- 经济学(28133)
- 所(27843)
- 经济管理(27203)
- 范(26010)
- 师范(25790)
- 经济学院(25686)
- 研究所(25506)
- 农业大学(23942)
- 财经大学(23158)
- 基金
- 项目(155876)
- 科学(125625)
- 研究(117870)
- 基金(115747)
- 家(99055)
- 国家(98126)
- 科学基金(87006)
- 社会(78782)
- 社会科(74447)
- 社会科学(74431)
- 省(62454)
- 基金项目(62307)
- 自然(54236)
- 自然科(53039)
- 自然科学(53029)
- 教育(52758)
- 自然科学基金(52056)
- 划(50219)
- 编号(48611)
- 资助(44501)
- 成果(35814)
- 部(35205)
- 发(34910)
- 重点(34041)
- 创(33612)
- 国家社会(33381)
- 农(31507)
- 创新(31319)
- 人文(31245)
- 制(31146)
- 期刊
- 济(100747)
- 经济(100747)
- 农(56443)
- 研究(53507)
- 农业(38725)
- 中国(35640)
- 学报(28896)
- 科学(28734)
- 管理(27269)
- 财(26772)
- 业经(25969)
- 大学(24501)
- 学学(23728)
- 融(19252)
- 金融(19252)
- 技术(18746)
- 业(17086)
- 教育(16113)
- 问题(14515)
- 农业经济(14490)
- 经济研究(14167)
- 财经(14053)
- 农村(14025)
- 村(14025)
- 版(12075)
- 经(12065)
- 经济问题(10993)
- 世界(10890)
- 商业(10684)
- 技术经济(10284)
共检索到288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史海燕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同时要求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双循环背景下,实现农村消费拓展与提振升级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当前农村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质量不断提升。但是在经济循环过程中,还存在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村社会保障不充分、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多、农村金融发展落后等因素制约着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所以必须通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县域体系的辐射功能、积极提升面向农村消费服务质量、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措施、转变农民消费理念等系列措施来促进农村市场流通、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健全城乡之间的经济循环。
关键词:
双循环 农村消费 新发展格局 消费拓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瑞
消费是推动内循环畅通的重要手段,数字经济发展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带来了契机。本文基于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和数字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测算了2014-2020年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就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还考察了第三方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提振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赋能培育了新的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拓宽了农村居民消费渠道,使得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正向赋能作用;第三方支付带来的便利性和消费心理影响进一步强化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和消费升级的赋能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中存在明显的中介效应;收入依然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最核心因素,在推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消费升级中起决定性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立
认真分析农村消费的发展趋势与薄弱环节,对于找准金融服务农村消费领域的突破口、切实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改善县域消费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农村消费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扩容提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丹 叶云岭 于海潮
技术转移是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入考察国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取2007~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转让详情数据,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考察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转移可以带动产业升级,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大于国内技术转移。异质性检验表明,地理区位更具优势的城市、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更能发挥技术转移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地区促进效应分析表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加强创新积累可以促进国内技术转出、国际技术转入对产业升级的正向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国际技术转出对产业升级的正面效应。以上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技术转移体系与加快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双循环 技术转移 产业升级 促进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华 赵英 刘慧玲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正确认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各自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文结合1995—2018年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双循环视角构建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构分解框架,分析了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内国际因素。研究发现,国内循环变化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国际循环变化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但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不明显。国内循环中,国内价值链结构变化和国内最终需求结构变化使得第一产业占比降低、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逐渐走向深度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和整体升级;但国内价值链结构变化并未带来制造业结构升级,这可能是国内部分高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导致的。国际循环中,国际价值链结构变化在2006年之前和之后分别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扩张,带动了整体产业结构升级;国外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在全球价值链的溢出效应推动下促进了制造业结构升级。因此,本文认为,未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发挥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各自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优化需求结构、提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和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发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欧雅
本文基于双循环视角下,采用我国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类型市场开放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产业结构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市场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但不同类型市场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作用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相较于贸易开放,FDI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产业结构在市场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正向赋能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能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助力居民消费升级。但需要注意的是,产业结构在不同类型市场开放对居民消费升级的赋能中所表现出来的中介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在FDI开放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强。最后,本文从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确保我国市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相比于贸易开放,我国更应该注重FDI开放;持续放宽外商直接投资的准入条件和营造良好的市场开放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秀
本文基于内循环视角,采用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就推进市场一体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提振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流通因素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推进市场一体化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质量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提振作用。但相比较而言,市场一体化推进对我国居民消费规模的边际提振效应更强。进一步地,流通要素的中介效应存在,会进一步强化市场一体化推进对居民消费的提振作用。从贡献强度来看,市场一体化推进对居民消费的直接效应强于间接效应。最后,本文从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重视流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赋能作用、强化政策正向引导和监管相协调等层面提出了启发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延荣 杨荣 臧佳
在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及新冠疫情背景下,关注和研究农村地区消费升级问题不仅是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需要,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内在需求。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过程中面临着收入低、社会保障差、消费供给不足、消费理念落后等突出问题,致使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滞后。因此本文从增收、完善社保制度、丰富消费供给业态、培育消费升级理念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升级 乡村振兴 新发展格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谦诚
双循环新发展战略为我国重要农产品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指引,推动重要农产品产业链趋向闭环。目前我国重要农产品产业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产需不匹配导致的产业链失衡,竞争力缺乏增加的断链、堵点风险以及外资持续渗入加剧的产业链控制隐患。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提出应对策略,一是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重要农产品产业链,二是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性互动完善重要农产品产业链。
关键词:
双循环 重要农产品 产业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晓丹
双循环发展格局必然对农产品流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我国农产品流通也必然要遵循双循环的规律和方向。通过对双循环视角下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农产品上行不畅、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市场不透明化明显、技术力量支撑薄弱、主体"走出去"意识薄弱等因素构成了制约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重要瓶颈和难题。据此,本文从模式"短供"化、环境支撑"降本"、运行主体"增效"三个大层面,提出了推动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建伟 崔传浩 王薇
消费是“双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如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全面促进消费,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至关重要。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宏观视角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具有城乡与区域异质性,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维度与不同业务类型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各不相同;产业结构升级对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如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双循环的内生动力,进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宁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国需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已随着国内产业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获得飞速发展;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相对偏低,高附加值的服务部门国际竞争力偏弱。因此,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当前的发展关键在于调整生产供应链,继续沿着“一带一路”开辟新市场,面向发展中国家进行顺梯度OFDI(对外直接投资),这是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基于此,通过建立空间杜宾回归模型,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实证,探究双循环视角下顺梯度OFDI影响产业升级的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涟 张亚斌 刘子健 王振国
本文依据开放系统中价值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四大活动在境内外供需对接构成的循环,理解和界定了国内、国际循环,在1965—2020年的长期视角下和1995—2020年的短中期视角下,对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进行了国家(地区)层面和产业层面的测度、增加值分解及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在长周期视角下,世界各国(地区)仍表现出国际循环依存度增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在短期视角下,中国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都呈现出国内循环依存度增大的由外向内转变的趋势。截至2020年,在整体层面上,中国的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经济体量已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其中,国内循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较强,而国际循环经济增长的韧性相对不足;在产业层面上,中国的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产业以及全部三类制造业的国内循环经济体量和国际循环经济体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全部四类服务业的国内循环经济体量都显著小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服务业国内循环经济体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增加值率较低和国内消费总规模不足。兼顾上述国内国际循环的现状、短期和长期趋势,中国应在供给侧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并在需求侧进一步提升国内消费规模。
关键词:
双循环 价值循环 增加值 结构分解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海旭
本文基于双循环视角,采用我国2014-2019年经验数据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中不同年龄群体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两类不同类型消费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存在溢出效应,但人口年龄结构中不同年龄群体对消费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且同一年龄群体对内外循环不同类型消费的溢出效应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老龄化群体对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内需消费存在比较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于国际大循环的进口消费却并不存在显著溢出效应,而少子化群体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两类消费的溢出效应均存在。但相比较而言,少子化群体对国际大循环的进口消费溢出效应更为强烈。与此同时,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升级的溢出效应同样显著,老龄化群体和少子化群体对消费升级的溢出效应均为正向促进作用,强度相似,以医疗保健类为主体的老龄化群体消费、以教育为主体的少子化群体消费成为共同驱动国内消费升级的内生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丰滔
冷链物流发展是增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建设贸易强国、推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冷链物流发展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均具有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但相比较而言,冷链物流发展对农产品进口贸易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进一步地,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对不同细分类别农产品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从纵向比较来看,冷链物流发展对我国不同细分类别农产品进口贸易的边际赋能效应更强,而从横向比较来看,冷链物流发展对第二类(植物产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大,对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次之,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赋能农产品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双循环 冷链物流 农产品国际贸易 进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