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5)
- 2023(8304)
- 2022(6957)
- 2021(6556)
- 2020(5514)
- 2019(12514)
- 2018(12233)
- 2017(23370)
- 2016(12237)
- 2015(13505)
- 2014(13146)
- 2013(12439)
- 2012(11018)
- 2011(9416)
- 2010(8885)
- 2009(7713)
- 2008(6891)
- 2007(5599)
- 2006(4321)
- 2005(3296)
- 学科
- 济(46052)
- 经济(46013)
- 管理(35434)
- 业(32932)
- 企(27643)
- 企业(27643)
- 方法(26056)
- 数学(23932)
- 数学方法(23568)
- 财(12745)
- 农(11755)
- 中国(10619)
- 业经(9584)
- 务(8693)
- 财务(8655)
- 财务管理(8637)
- 企业财务(8227)
- 贸(8072)
- 贸易(8069)
- 地方(7953)
- 农业(7931)
- 易(7897)
- 技术(7733)
- 环境(7310)
- 学(7226)
- 制(7190)
- 理论(7001)
- 和(6536)
- 划(6521)
- 银(5816)
- 机构
- 学院(158445)
- 大学(157293)
- 管理(66117)
- 济(64128)
- 经济(62942)
- 理学(58604)
- 理学院(58083)
- 管理学(56892)
- 管理学院(56607)
- 研究(46132)
- 中国(33877)
- 京(30607)
- 财(28177)
- 科学(27924)
- 业大(25606)
- 农(25156)
- 财经(23701)
- 中心(23363)
- 经(21935)
- 江(21292)
- 所(20638)
- 经济学(20131)
- 农业(19998)
- 研究所(19182)
- 范(18589)
- 经济学院(18419)
- 师范(18342)
- 财经大学(18212)
- 北京(17953)
- 经济管理(17776)
- 基金
- 项目(121616)
- 科学(97007)
- 基金(90364)
- 研究(86874)
- 家(79534)
- 国家(78944)
- 科学基金(69237)
- 社会(56337)
- 社会科(53687)
- 社会科学(53673)
- 基金项目(48497)
- 省(47480)
- 自然(46265)
- 自然科(45282)
- 自然科学(45266)
- 自然科学基金(44425)
- 教育(41192)
- 划(40342)
- 资助(36195)
- 编号(33856)
- 重点(27449)
- 部(27407)
- 创(26300)
- 发(25504)
- 成果(24688)
- 创新(24624)
- 科研(24203)
- 国家社会(24175)
- 教育部(23809)
- 大学(23316)
共检索到208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璐 黄玉祥 高鹏洋 丁尚鹏 张恒榜 付作立 朱瑞祥
【目的】针对免耕条件下玉米播种施肥时,采用自然回土方式存在的种肥间距不稳定、种子覆土量不足等问题,采用主动覆土方法,设计一种基于双圆盘覆土的种肥分施装置。【方法】设计基于双圆盘覆土的种肥分施装置,利用EDEM对该装置的作业性能进行离散元仿真,研究圆盘直径、圆盘入土深度、圆盘张角、排种管前后间距及圆盘后方开口间距对种肥间距和种子覆土厚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圆盘直径(150,175,200,225,250 mm)、排种管前后间距(60,80,100,120,140 mm)及圆盘后方开口间距(110,135,160, 185,210 mm)为试验因素,利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分析各关键因素对种子覆土厚度的影响。与不加覆土圆盘的装置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对基于双圆盘覆土的种肥分施装置作业效果进行验证。【结果】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得出了影响种子覆土厚度的主次因素:圆盘后方开口间距、排种管前后间距、圆盘直径;最优组合是圆盘直径201 mm,圆盘后方开口间距103 mm,排种管前后间距115 mm。田间试验表明,设计的装置种肥间距与种子覆土厚度与仿真优化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7.63%和11.45%;设计的装置种肥间距和种子覆土厚度较不加覆土圆盘的装置分别增加了14.30%和19.30%,种肥间距与种子覆土厚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21%和7.26%。【结论】所设计的基于双圆盘覆土的种肥分施装置作业效果满足种肥分施要求,为后续种肥分施技术与装置的研发提供了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阳 闫小丽 朱瑞祥 李成鑫 刘源 刘正道 卢琦
【目的】针对目前开沟破茬圆盘工作部件机具设计缺少精确设计参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角度可调的圆盘刀试验装置。【方法】以缺口圆盘为研究对象,选取等直径但缺口数为8,9,10的3种圆盘,前进速度取3,4和5km/h,偏角取5°,7.5°,10°,倾角取2°,4°,6°,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破茬率和工作阻力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圆盘刀试验装置符合设计要求,倾角调节范围设定为-10°~10°,精度为1°,偏角的调节范围为-20°~20°,精度为2.5°;影响破茬率和工作阻力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圆盘刀类型、前进速度、偏角、倾角;最优组合是8缺口圆盘、前进速度4km/h、偏角5°、倾角4°,平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吉俊宝 樊启洲 张衍林
为实现开沟施肥覆土一体化联合作业,在微型手扶开沟机基础上,设计了排肥装置和覆土装置,主要有排肥装置的肥料箱、重心配置、覆土板和仿形装置结构设计。实现了动力从行走轮传到排肥器、肥料箱重心稳定、排肥量可调、覆土板能在上下高度差约80 cm实现仿形功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配有排肥和覆土装置的开沟机工作时施肥量达到50 kg/h,覆土率达78.3%,覆土均匀度较好。
关键词:
开沟机 排肥 覆土 装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晓虎 李芳 张祖立 胡艳清 吕长义
基于实例推理的机械设计过程中,属性相似度计算和属性权重确定对于实例检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具有决定性影响。采用区间值属性相似度计算模型,将各种类型属性的相似度计算统一起来;引入层次分析法和基于相似度离差信息法确定属性的组合权重。将实例推理技术应用在免耕播种机圆盘破茬装置的设计过程中,采用最近邻实例检索策略完成实例检索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修改,对设计方案进行三维造型。验证结果表明:区间值属性相似度计算模型使属性间的相似度比较具有统一标准,组合权重可综合反映设计者主观评价和属性信息量对决策结果的贡献,基于相似度的实例检索算法能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最佳匹配实例,具有较高的实例分辨能力和检索成功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水江 王耀发
针对旱地保护性耕作中播种与施肥不当导致的烧苗、缺苗问题,以旱地冬小麦为例,对保护性耕作的种肥分施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出苗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苗情指数,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苗情指数与种肥间距和化肥施用量间的数学关系式,得出了旱地冬小麦在一定种肥间距下的化肥施用极限和在一定施肥量下的合理种肥间距,为种肥间距的合理调整及合理施肥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种肥分施 种肥间距 苗情指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攀峰 吴明亮 罗海峰 谢伟 贺一鸣 易鹏 向伟
针对1GQ-1.6型中置铧式犁起垄机在高稻茬黏重土壤环境中作业壅泥缠草、沟边土壤堆积、厢面土块不细碎等问题,将原有中置铧式犁设置成双翼开沟犁,并在中置双翼开沟犁后部旋耕刀轴上左右对称设置分土螺旋,以最大土壤推送量为目标,设计了分土螺旋的螺旋叶片直径、螺距及螺旋升角;基于农艺要求的沟型,设计了双翼开沟犁犁体高度、宽度,研制出由机架、双翼开沟犁、可调深度机构、中间变速箱、分土螺旋和旋耕刀辊组成的螺旋分土开沟装置。室内土槽试验结果表明,中置螺旋分土装置工作性能的各项评价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和农艺要求,其中沟深稳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仲恺 谢方平 刘科 唐湘 王修善 毛利成
为了寻求减少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台损失的途径,设计了一种适应油菜收获的圆盘式切割器。利用摆锤冲击试验机,研究单株油菜的生物物理特性,得出适合油菜切割的高度为200~400 mm。运用自制的自走式切割试验装置,对影响切割功耗和落粒损失的切割速度、切割高度、刀盘倾角等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切割转速700 r/min,切割高度300 mm,刀盘切割倾角10°时,其切割功耗为30.19 W,落粒损失为1 162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切割转速750 r/min,切割高度250 mm,刀盘切割倾角10°,装置前进速度0.4 m/s,刀片6片为最佳参数,与正交5号试验相近,其切割功...
关键词:
油菜 圆盘切割器 落粒损失 功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华 高玉芝
在分析倾斜圆盘气吹式精密播种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对排种盘囊种圆锥型孔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种子在排种盘上的运动。以机械三维造型软件Pro/E为手段,对播种器各零件进行了结构造型设计,确定了各零部件的配合顺序和装配关系,完成了精密播种器的装配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以排种盘型孔结构参数和清种气流流量为因素,对排种器工作性能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试验所用甘蓝种子,在型孔直径Φ1=4.4mm、型孔深度H1=3.3mm、气流流量Q=0.4m3.h-1条件下,播种器的单粒指数S=99.0、重播指数D=2.7、漏播指数L=3.0,满足精密播种的技术要求。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洪锋 丁永前 谭星祥 毕伟平 王波 丁为民
[目的]为了评价施肥机实时施肥效果,设计了一种基于皮带秤的施肥机施肥性能检测装置。[方法]该装置可以检测排肥口的实时流量,同时利用皮带秤的运行速度模拟施肥机的田间行驶速度,在室内实现施肥机单位面积实时施肥性能的检测。[结果]精度测量试验表明:检测装置能检测施肥机的动态施肥特性,其计量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76%,方差1.03%。应用检测装置对苏南地区应用广泛的外槽轮式施肥机的施肥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检测装置能有效测定排肥口流量和单位面积施肥量的动态特性。[结论]在满足施肥流量要求的前提下,减小槽轮开度和增加槽轮齿数有利于改善槽轮式施肥机的施肥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文
针对覆盖免耕播种机作业时易堵塞的问题,提出将驱动圆盘切茬器用做防堵装置的方案。阐明正转的驱动圆盘是理想的切割方式。土槽试验和田间试验证明了驱动圆盘切茬性能可靠,可用做免耕播种机的防堵装置。
关键词:
切茬器 秸秆 驱动圆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寻真福 孙松林 张武金 杨彪
设计了一个将蔬菜和烟草幼嫩脆弱型穴盘苗取出并投送至指定位置的机构,该机构包含定位输送装置与取投苗装置。在穴盘输送台上对生长至3~4片真叶的烟草穴盘苗进行取投苗试验,以伤苗率、取苗成功率、投苗成功率为评价指标,对取苗机构的电机转速、苗夹安装高度、机械手指的插入角度等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与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取苗机构的电机转速为120 r/min时,伤苗率为1.5%,取苗成功率为92.5%,投苗成功率为93.12%;苗夹的安装高度为90 mm时,伤苗率为1.32%,取苗成功率为91.2%,投苗成功率为94.45%;机械手指的插入角度为7°时,伤苗率为1.28%,取苗成功率为93.3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方 王德成 尤泳 王光辉 贺长彬
为克服草地土壤坚实度高、残茬根系量大带来的开沟问题,在草地切根改良的基础上实现施肥补播,采用破土刀齿破茬-种沟双圆盘开沟器开沟覆土-肥沟双圆盘开沟器压土成沟并覆盖种沟的工艺构建种床与肥床,设计分层交错式覆土开沟装置,建立种沟与肥沟双圆盘开沟器需满足的参数关系。基于土壤扰动造成土壤坚实度下降理论,通过对比试验,确定种沟开沟器距切根沟缝的距离对土壤坚实度的影响,得到将种沟开沟器布置在距离切根沟20mm处,可使开沟器入土处的土壤坚实度下降62%。将分层交错式覆土开沟装置应用于9QFB-2.4型破土切根施肥补播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亨银 张性雄 李武斌
论述了左翻驱动圆盘犁传动系统的设计要点.利用Visual C++语言自行编制的软件平台及测试系统进行左翻驱动圆盘犁田间耕作试验.结果表明:在适耕土壤中,其耕深大,覆盖率达85%左右,地表沟底平整,平衡性能强,耕作性能好;在干硬土壤中倾翻力矩小,能较好地平衡,但耕作质量下降;随着耕作速度的增大,倾翻力矩增大,覆盖率降低,耕深减小.
关键词:
左翻 驱动圆盘犁 设计 耕作试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静 孟凡成 高文英
秸秆深埋还田机在田间作业过程中,覆土镇压的效果是检验机具覆土装置设计合理性的关键。由于东北地区棕壤土玉米种植过程中,连年的化肥施用与拖拉机等机组的田间作业,导致土壤犁底层上移、理化性质变差,影响农作物产量,秸秆的焚烧又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寻求合理的秸秆利用方式变得十分必要。为了改善机组在工作过程中阻力过大、覆土镇压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一种螺旋式覆土装置,探究其在机具覆土作业过程中的优缺点。结合覆土原理,通过对覆土装置运动过程中土壤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优化设计,确定了螺旋叶片的主要参数:螺旋轴直径为50mm,长度为1100mm,覆土宽度为1200mm,两螺旋叶片间距为500mm,螺距为250mm,最大螺旋升角为16°,螺旋线的圈数为2圈,两螺旋叶片对称布置。为确定机具的最佳工作参数,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试验选取机具的前进速度、覆土器转速、开沟深度为试验因素,覆土合格率为试验指标。通过对田间试验的数据分析,改进后机组的最佳工作性能参数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2km·h-1、覆土器转速290r·min-1、开沟深度25cm。田间试验表明:覆土合格率为97.1%,满足秸秆深埋还田的技术要求和地方标准,可以为秸秆深埋还田机覆土装置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深埋 螺旋覆土器 正交试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立 肖文芳 廖宜涛 张青松 魏国粱 廖庆喜
研制一种犁式正位深施肥装置,采用类铧式犁面开沟,施肥犁柱中间落肥,与油菜联合直播机旋耕装置相配合,可实现正位深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对类铧式犁面、施肥犁柱、犁侧板等结构进行设计,分析确定起土曲面与导土平面的结构参数,采用室内数字化土槽试验考察前进速度对施肥深度和施肥后沟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为1.1、2.2、3.3km/h下,施肥深度合格率达到95%,稳定性系数在90.37%以上。将犁式施肥装置安装于油菜联合直播机的田间试验表明,犁式施肥装置田间施肥深度合格率为94%,各行稳定性系数为96.87%。对正位深施肥和带状混施的2种施肥方式下播种的油菜苗期根系和产量分析表明,用犁式施肥装置正位深施肥有利于油菜根系生长和产量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