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1)
- 2023(12770)
- 2022(11068)
- 2021(10289)
- 2020(8564)
- 2019(19561)
- 2018(19356)
- 2017(37278)
- 2016(19885)
- 2015(22131)
- 2014(21856)
- 2013(21192)
- 2012(19396)
- 2011(17316)
- 2010(17416)
- 2009(15978)
- 2008(15435)
- 2007(13714)
- 2006(12056)
- 2005(10817)
- 学科
- 济(82155)
- 经济(82066)
- 管理(61188)
- 业(58334)
- 企(49784)
- 企业(49784)
- 方法(38455)
- 数学(33139)
- 数学方法(32541)
- 财(23047)
- 农(22698)
- 中国(20950)
- 业经(18542)
- 地方(16162)
- 制(15939)
- 学(15147)
- 农业(14952)
- 理论(14856)
- 贸(14635)
- 贸易(14625)
- 策(14435)
- 务(14371)
- 财务(14318)
- 财务管理(14286)
- 易(14208)
- 企业财务(13568)
- 银(13105)
- 技术(13102)
- 银行(13097)
- 和(12919)
- 机构
- 学院(276650)
- 大学(275105)
- 济(116365)
- 经济(113932)
- 管理(112424)
- 理学(96639)
- 理学院(95700)
- 管理学(94057)
- 管理学院(93522)
- 研究(88163)
- 中国(68345)
- 京(56860)
- 财(55883)
- 科学(50812)
- 财经(44016)
- 中心(42619)
- 江(42557)
- 所(41408)
- 经(39909)
- 农(38677)
- 研究所(37301)
- 业大(37092)
- 范(36149)
- 师范(35874)
- 北京(35288)
- 经济学(35201)
- 州(33249)
- 院(33063)
- 财经大学(32568)
- 经济学院(31666)
- 基金
- 项目(184966)
- 科学(148047)
- 研究(139408)
- 基金(135052)
- 家(115653)
- 国家(114697)
- 科学基金(100808)
- 社会(89305)
- 社会科(84843)
- 社会科学(84819)
- 省(72431)
- 基金项目(70566)
- 教育(65312)
- 自然(64327)
- 自然科(62882)
- 自然科学(62868)
- 自然科学基金(61704)
- 划(60617)
- 编号(57259)
- 资助(55514)
- 成果(45924)
- 部(41686)
- 重点(41581)
- 发(39959)
- 课题(39476)
- 创(38866)
- 国家社会(36826)
- 教育部(36478)
- 创新(36259)
- 人文(35945)
- 期刊
- 济(127359)
- 经济(127359)
- 研究(82418)
- 中国(51247)
- 财(43757)
- 管理(42637)
- 科学(35340)
- 学报(35330)
- 农(34061)
- 教育(32268)
- 大学(28642)
- 技术(27329)
- 融(27039)
- 金融(27039)
- 学学(26679)
- 农业(23223)
- 财经(21457)
- 业经(21101)
- 经济研究(20070)
- 经(18460)
- 问题(16401)
- 技术经济(14666)
- 统计(14666)
- 图书(13657)
- 贸(13404)
- 策(13396)
- 理论(13291)
- 现代(12319)
- 决策(12119)
- 实践(12053)
共检索到410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磊 谢颖
【目的/意义】在现实世界的决策问题中,决策者的主观偏好和心理预期的高低会影响其对效率的评价结果,而传统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并未考虑这一因素。针对这个问题,基于前景理论,考虑在复杂的现实问题中各决策者参考点的多样性,构建具有双参考点的决策者评价策略模型。【设计/方法】首先从外部、内部两个方面定义参考点,设置双参考点以反映决策者外部竞争优势和内部自身特点。其次针对两个参考点分别利用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计算各参照点下的价值。随后,通过引入正理想点侧重系数,进一步综合各参照点下的前景价值,构建反映决策者偏好的双参考点前景理论——交叉效率模型,并求解得到改进的交叉效率矩阵。【结论/发现】该评价策略方法能根据决策者不同的心理偏好得到更为合理的评价结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梅鑫南 王应明
针对模糊环境下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评价问题,本文利用α-截集法将三角模糊数型的投入产出值转化为区间数,提出一种改进的区间交叉效率模型。随后,引入前景理论来研究区间交叉效率集结问题,定义区间参考点代替传统的单个参考点,以最大化所有决策单元的前景交叉效率为原则,构建最大化前景交叉效率模型求解集结权重。根据偏好度方法,比较区间交叉效率值。本文方法基于统一的生产前沿面来度量决策单元的效率,保证了不同决策单元之间以及不同α值下的效率可比;定义区间参考点充分考虑了决策者在模糊环境下的心理因素变化,集结决策单元的区间交叉效率值代替综合前景值,以保留尽可能多的决策信息。最后,通过例子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交叉效率 模糊DEA 前景理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尧 樊治平
针对考虑多个决策者给出不同的指标期望的多指标风险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决策分析方法。在本文中,将决策者给出的指标期望视为参照点,通过构建基于参照点的价值矩阵和权重矩阵,进而构建前景决策矩阵,并基于前景决策矩阵来计算每个方案的综合前景值,然后依据综合前景值的大小对所有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吴辉 昂胜 杨锋
针对两阶段系统交叉效率值不唯一的问题,现有解决方法大多假设决策者完全理性,忽略了决策者心理因素对评价过程的影响。本文构建以平均值为新的参考点,分别在集中和分散决策环境下建立基于前景理论的两阶段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通过实际算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汤良 赵希男
针对信息无法充分利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想点的DEA交叉效率评价方法。首先,分别求出各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值;其次,利用所有信息,求出集结交叉效率值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客观权重系数;最后,对集结后的交叉效率值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基于理想点的DEA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公平,较好地解决了决策单元的交叉效率评价问题。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梅鑫南 王应明
传统的交叉效率集结过程通常采用算术平均方法,不仅会低估自评的重要性,而且未考虑决策者的风险偏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前景理论和熵权法的交叉效率集结方法。首先,求解交叉效率矩阵,运用熵权法确定他评过程中评价单元的指标权重。然后,引入前景理论以考虑决策者在交叉效率集结过程中的风险偏好,利用TOPSIS方法识别正负参考点,进而构造总体效用函数,得到前景交叉效率矩阵。随后,构建最大化前景价值模型,求解集结权重。该方法既考虑到交叉效率集结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又将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纳入到效率评价中,从而实现决策单元的全排序。最后,结合实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交叉效率 前景理论 熵权法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余剑峰
风险与收益率是投资者在构建策略时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本文讨论了投资者存在参考点依赖性偏好时,股票表现出的风险收益关系,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宏林 符慧明 崔晨
运用DEA交叉效率模型融合有效价值与有效动量指标,结合风险度量方式和投资者风险偏好,构造均值-方差(MV)和均值-半方差(MSV)的价值与动量混合策略DEA交叉效率资产组合优选模型。基于上证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DEA交叉效率股票组合期望收益率显著高于上证A股市场股票组合,不同持有期均值-方差和较长持有期均值-半方差DEA交叉效率股票优选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风险调整收益率(夏普比率)均高于单一价值股票组合和单一动量(赢者)股票组合。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王科 魏法杰
基于交叉效率概念,遵循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三参数区间交叉效率DEA评价方法。运用不同的赋权策略,获得用最优效率值、最劣效率值和最可能效率值描述的决策单元三参数区间交叉效率值。该效率值能更全面合理地反映决策单元效率值可能的取值情况和实际评价问题的特点,利用三角模糊数期望值排序方法可以对该效率值进行比较排序。算例说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庆 刘学鹏 张阳
DEA交叉效率法允许所有决策单元都参与效率评价,同时考虑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所以评价结果能被广泛接受,但忽略评价的共识性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评价共识的加权交叉效率方法。该方法给出最大化评价共识性为第二目标的模型来解决权重不唯一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相关系数的DEA单元评价共识度测算方法,以单元的评价共识度为权重,给出加权交叉效率法,从而进行效率排序。
关键词:
DEA 交叉效率 加权集成 共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庆 刘学鹏 张阳
DEA交叉效率法允许所有决策单元都参与效率评价,同时考虑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所以评价结果能被广泛接受,但忽略评价的共识性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评价共识的加权交叉效率方法。该方法给出最大化评价共识性为第二目标的模型来解决权重不唯一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相关系数的DEA单元评价共识度测算方法,以单元的评价共识度为权重,给出加权交叉效率法,从而进行效率排序。
关键词:
DEA 交叉效率 加权集成 共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荆浩 赵希男
介绍了数据包络分析中交叉效率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多解情况出现时采用的处理方法,并引入了奇异指数。将社会评价活动中的自评价与他评价思想与交叉效率评价进行了融合,提出了用欧式空间距离来处理多解问题,并对最终评价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利用熵权确定决策单元的影响因子,再计算最终评价值。通过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决策科学 数据包络分析 交叉效率 熵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建平 赵苗 吴美琴
传统的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多数是采用一个模型进行求解,并且往往会出现多个决策单元(DMU)均有效,因此不能对所有的决策单元进行充分排序。文章基于区间DEA,同时用进取型、仁慈型和竞合交叉效率模型进行求解,并对竞合模型中的分组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利用区间值邻域互信息进行分组,之后利用潜在信息函数对三个模型的效率分数进行集结,得到每个决策单元最终的效率分数及排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庆 孟海宁 武华琛 李岸达
为解决传统DEA和DDF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交叉DDF,但现有交叉DDF仍存在一些问题:因忽略指标松弛量导致评价结果不精准;决策单元之间的评价基准(参照点)不一致;可能存在多个最优解;无法实现决策单元的效率全排序。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给出基于指标比值的交叉DDF投影点效率评价方法。首先给出基于参照点的相对效率定义,即决策单元相对于参照点的综合投入指标比率和综合产出指标比率的比值,这样能将决策单元指标的所有信息考虑到效率评价中;其次,构建以最小化松弛量之和为第二目标函数的DDF模型,以尽可能得到决策单元唯一的投影点和评价结果;最后,以DDF投影点为参照,根据相对效率定义对决策单元进行交叉评价,使得评价参照点一致,评价结果不受方向向量长度影响且共识性强,同时实现决策单元的效率全排序。算例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圣宗 巩在武
利用DEA方法进行相对效率评估时,决策单元通常需要考虑多重目标,且随着目标的变化,决策单元间竞争合作状态也会发生动态变化。传统竞合模型虽然考虑了决策单元间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的现象,但忽视了竞争合作关系动态变化的过程。本文以竞争合作对策为切入点,将多目标规划中的优先因子引入传统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中,提出了带有优先等级的多目标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即动态竞合博弈交叉效率模型。该模型充分体现了不同目标下决策单元间竞争合作关系的动态变化,其焦点由传统竞合模型对多重最优权重现象的改善,转向对最优效率得分的直接寻找。利用DEA动态竞合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本文对环境污染约束下2014年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绩效进行了客观的评估。分析结果表明:DEA动态竞合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收敛速度优于传统DEA博弈交叉效率模型,其交叉效率得分收敛于唯一的纳什均衡点;不同目标重要性的差异程度,对最终排名结果不产生明显影响,不需要确切指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