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7)
- 2023(14694)
- 2022(12847)
- 2021(12143)
- 2020(10159)
- 2019(23664)
- 2018(23396)
- 2017(45556)
- 2016(24701)
- 2015(27798)
- 2014(27711)
- 2013(27025)
- 2012(24378)
- 2011(21763)
- 2010(21616)
- 2009(19410)
- 2008(18534)
- 2007(15842)
- 2006(13538)
- 2005(11260)
- 学科
- 济(95261)
- 经济(95162)
- 管理(70557)
- 业(66666)
- 企(55922)
- 企业(55922)
- 方法(48856)
- 数学(43126)
- 数学方法(42322)
- 农(25668)
- 财(23910)
- 中国(23274)
- 学(21157)
- 业经(21003)
- 地方(19546)
- 农业(17367)
- 理论(17304)
- 贸(15866)
- 贸易(15856)
- 务(15655)
- 财务(15560)
- 财务管理(15527)
- 制(15396)
- 易(15389)
- 技术(15384)
- 和(15244)
- 环境(14853)
- 企业财务(14658)
- 划(13518)
- 银(12229)
- 机构
- 学院(339427)
- 大学(339029)
- 管理(137684)
- 济(128029)
- 经济(125120)
- 理学(121056)
- 理学院(119749)
- 管理学(117076)
- 管理学院(116478)
- 研究(107694)
- 中国(77902)
- 京(71259)
- 科学(70428)
- 财(56713)
- 农(56444)
- 业大(54572)
- 所(53085)
- 中心(49676)
- 研究所(48990)
- 江(48068)
- 财经(46627)
- 范(44346)
- 北京(44277)
- 农业(44267)
- 师范(43894)
- 经(42560)
- 院(40308)
- 州(38953)
- 技术(37848)
- 经济学(37785)
- 基金
- 项目(245124)
- 科学(192449)
- 基金(177428)
- 研究(175744)
- 家(155762)
- 国家(154512)
- 科学基金(133371)
- 社会(108278)
- 社会科(102587)
- 社会科学(102556)
- 省(96945)
- 基金项目(94442)
- 自然(89920)
- 自然科(87883)
- 自然科学(87863)
- 自然科学基金(86224)
- 教育(82298)
- 划(81794)
- 资助(74154)
- 编号(72068)
- 成果(56380)
- 重点(54644)
- 部(53042)
- 发(51303)
- 创(51090)
- 课题(49232)
- 创新(47583)
- 科研(47433)
- 大学(45700)
- 教育部(45402)
- 期刊
- 济(130648)
- 经济(130648)
- 研究(92496)
- 中国(59594)
- 学报(56636)
- 科学(51324)
- 农(50374)
- 管理(49409)
- 大学(43135)
- 财(42933)
- 学学(40822)
- 教育(39181)
- 农业(35278)
- 技术(32497)
- 融(23067)
- 金融(23067)
- 业经(22713)
- 财经(21359)
- 经济研究(20931)
- 业(18247)
- 经(18120)
- 图书(17576)
- 科技(17226)
- 问题(16942)
- 版(16546)
- 技术经济(16428)
- 统计(15954)
- 理论(15507)
- 业大(15377)
- 资源(15270)
共检索到469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航 郭萍 张帆
针对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中降雨量的不确定性问题,在传统区间规划的基础上,引入双区间规划理论进行描述,以农民种植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灌溉的作物灌溉水量优化模型。实例应用于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灌区,对灌区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双区间规划对作物进行灌溉水量的优化,春小麦、春玉米、籽瓜的灌溉定额分别为:[[179.81,191.81],[353.89,365.89]]、[[119.46,141.46],[270.57,292.57]]、[[180.04,213.04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丽佳
以民勤县农户层面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两阶段DEA-Tobit分析方法,对农户苜蓿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DEA测度结果表明,样本地区苜蓿种植成本效率为0.532,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规模效率为0.872,表明苜蓿种植规模已趋于成熟,规模收益可扩展空间及发展潜力不大,仅为12.8%。Tobit分析结果显示,温度、户主受教育程度、机械使用次数以及新技术的使用均对苜蓿种植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成勇 卢小亨
生态移民是促进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之一,但是传统的移民方式面临成本高、选址难、收入反差大和遗留问题多等一系列难题。在总结传统移民经验的基础上,民勤县创新生态移民路经,实施新的生态移民模式——生态公益型移民,该模式的实施呈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格玲 陆迁
社会网络是农户技术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之一,在农户技术采用决策中起重要作用,那么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存在何种关系?本文以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检验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社会网络指数及其维度对农户技术采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网络越丰富,农户技术采用率越高。社会网络指数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呈现典型倒U型关系,在农户技术采用期初阶段,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影响逐渐增大;在技术采用中后期,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用的作用逐渐减小。社会网络不同维度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网络互惠对农户技术采用具有正向作用关系,而网络学习、网络信任和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丹 陆迁 徐涛
本文利用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拓宽农户获取信息渠道,为其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有助于提升农户技术认知水平,降低技术采用风险,最终促进农户技术采用。因此,未来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社会网络这种非正式组织在技术信息扩散中的媒介作用,加强和完善技术推广中信息传播机制建设,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进而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此外,技术培训、平整土地、规模化经营、水价改革和技术推广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也应得到重视。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信息获取 农户 节水灌溉技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丹 陆迁 徐涛
以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推广服务两种渠道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民勤地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积极性普遍不高,采用意愿较弱,采用面积较小,尤其是节水灌溉支付意愿处于较低水平;②社会网络、推广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③社会网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作用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社会网络内在维度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促进作用,间接效应表现为社会网络可以正向影响推广服务效果,进而促进技术采用;④水资源稀缺认知和技术的有用性认知可以促进技术采用,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为技术采用提供外在保障。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丹 陆迁 徐涛
以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推广服务两种渠道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民勤地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积极性普遍不高,采用意愿较弱,采用面积较小,尤其是节水灌溉支付意愿处于较低水平;②社会网络、推广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③社会网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作用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社会网络内在维度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促进作用,间接效应表现为社会网络可以正向影响推广服务效果,进而促进技术采用;④水资源稀缺认知和技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丹 陆迁 徐涛
本文利用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拓宽农户获取信息渠道,为其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有助于提升农户技术认知水平,降低技术采用风险,最终促进农户技术采用。因此,未来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社会网络这种非正式组织在技术信息扩散中的媒介作用,加强和完善技术推广中信息传播机制建设,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进而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此外,技术培训、平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信息获取 农户 节水灌溉技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涛 姚柳杨 乔丹 陆迁 颜俨 赵敏娟
节水灌溉技术的社会生态效益评估是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甘肃省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基于选择实验法构建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效益评估框架,并通过问卷设计、选择实验调研和Mixed Logit模型估计,测算了技术采用效益。结果显示,民勤县居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生态认知,以期通过相应的治理措施来保障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城镇居民平均每户愿意为当地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支付657.21元/年,高于农村居民的587.06元/年;未来10年,民勤县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社会生态效益总量为3.946亿元,单位播种面积的节水效益总量为7674元/hM~2。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运用选择实验法量化节水灌溉技术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娟 陆凡
【目的】评价甘肃省民勤县6个乡的生态安全等级,为民勤县的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根据最佳投影值及其对应等级的关系,构建了用于生态安全评价的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然后以甘肃民勤县6个乡(昌宁乡、蔡旗乡、苏武乡、双茨科乡、红沙梁乡、南湖乡)为主要生态安全评价单元,根据生态安全的目标,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资源环境保护整治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包括15个评价指标的民勤县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最后采用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对6个乡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民勤县荒漠化程度严重,所评价的6个乡中,昌宁、苏武、红沙梁生态系统处于较不安全水平,双茨科、南湖生态系统...
关键词:
投影寻踪 插值 生态安全评价 民勤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董锁成
基于历史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1956年-2003年石羊河上游天然来水量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变化趋势,采用生产法计算了1950年-2006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定量揭示了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区域水资源的真实占用及其对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人类活动加剧,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减少趋势;②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呈快速上升趋势,粮食作物水足迹占最大比重;③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中游农业水足迹每提高1×108m3,下游来水量将减少0.2543×108m3;中游粮食作物水足迹每提高1×108m3,下游来水量将减少0.50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霆 康绍忠 粟晓玲
阐述了国内外优化灌溉制度及灌溉水资源在单一作物和多作物间优化分配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 了目前水资源优化分配模型研究中存在的仅考虑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效益、农业用水效率较低、模型中指数 取值研究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在农作物水资源优化分配模型的相应研究中,应考虑多目标规划模型及生态影 响目标,并运用决策支持系统来进行水资源优化,发展多作物优化组合及优化配水模型,从而为确定区域节水模式 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环境改良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其兵 彭治云 唐峻岭 王成兰 孙有鑫 胡敏
近年来,武威市紧紧围绕实现农民收入倍增、促进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发展节水高效富民产业的总方向,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生产,初步形成了蔬菜、瓜类、马铃薯、棉花、果品、啤酒原料、制种、中药材等为主的区域性特色经济作物优势产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大幅提升。本文采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对武威市不同县域2008-2012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凉州区优势经济作物为蔬菜;民勤县优势作物有瓜类、中药材、棉花、果品和葵花;古浪县优势经济作物有马铃薯、中药材、油料作物、...
关键词:
经济作物 比较优势 实证分析 武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巧娟 何虹 李亮 张超 蔡焕杰
【目的】探究AquaCrop模型在关中地区的适用性,寻求大豆在不同降水年型下最适宜的灌溉制度。【方法】用田间试验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校正,并用校准后的模型模拟1961—2019年内所有3种不同降水年型14种灌溉制度下的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AquaCrop模型模拟田间产量最高处理的冠层覆盖度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及Nash效率系数(EF)分别为0.96、7.15%、11.03%和0.94;模拟值与实测值生物量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及Nash效率系数(EF)分别为0.99、526.04 kg·hm~(-2)、14.45%和0.97;最终产量模拟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及Nash效率系数(EF)分别为0.97、49.98kg·hm~(-2)、1.74%和0.82,各处理的冠层覆盖度和生物量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2均大于0.95,说明Aqua Cro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关中地区大豆的生长发育动态与产量。结合模型模拟结果可知,大豆作物需水量平均值为398.2 mm,各个生育时期的需水量差异较大,分枝期需水量为127.8 mm,开花-结荚期需水量为212.6 mm,鼓粒期的需水量为57.7 mm。结合对3种不同降水年型进行不同灌溉制度模拟后发现,大豆开花-结荚期为需水关键期,该生育时期水分供应情况影响大豆的最终产量。在湿润年可以不灌水;平水年和干旱年仅在开花-结荚期分别灌溉45和70 mm可实现最高产量(2 699、2 486 kg·hm-2)和最大水分利用效率(0.74、0.7 kg·m~(-3))。【结论】该地区大豆灌溉制度,应以不同降水年型分布情况为基础对大豆灌溉制度进行选择,可保证大豆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作为关中地区大豆灌溉制度的参考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尚海洋 徐中民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展,科学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关系着西北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问题,虚拟水和虚拟水战略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在介绍虚拟水概念和虚拟水贸易之后,计算了民勤县2005年虚拟水消费量和实际产量中的虚拟水量分别为1.93×108m3、9.24×108m3,分别为实体水的0.28倍和0.80倍。基于"水—粮食—贸易"确定五种不同情景,并结合民勤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民勤县实施假想的虚拟水战略的可行性和收益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虚拟水战略可以在保证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了对贫水地区水资源供给量,促进了贫水地区经济增长,提升了贫水地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