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66)
2023(15710)
2022(13196)
2021(12214)
2020(10398)
2019(23983)
2018(23406)
2017(44214)
2016(23590)
2015(26828)
2014(26712)
2013(26439)
2012(24439)
2011(22286)
2010(22010)
2009(20374)
2008(19873)
2007(17475)
2006(15225)
2005(13643)
作者
(68950)
(57834)
(57613)
(54788)
(36487)
(27672)
(26298)
(22584)
(21873)
(20341)
(19788)
(19340)
(18153)
(18068)
(17987)
(17916)
(17209)
(17175)
(16552)
(16494)
(14281)
(14144)
(13811)
(13139)
(13131)
(12968)
(12606)
(12281)
(11629)
(11373)
学科
(118308)
经济(118206)
管理(66299)
(61643)
方法(50651)
(49574)
企业(49574)
数学(45706)
数学方法(45155)
中国(29400)
(27132)
(25857)
地方(23777)
业经(22125)
(21775)
(20778)
贸易(20768)
(20188)
(18692)
农业(17997)
环境(16581)
(15712)
(15660)
财务(15651)
银行(15616)
财务管理(15610)
(15522)
(15521)
金融(15519)
(14953)
机构
大学(347077)
学院(345456)
(156475)
经济(153669)
管理(132896)
研究(120462)
理学(115032)
理学院(113770)
管理学(111832)
管理学院(111195)
中国(91261)
(72212)
科学(71711)
(67561)
(60130)
(57010)
中心(55078)
研究所(54896)
财经(54654)
业大(50907)
经济学(49822)
(49780)
(49605)
北京(45361)
农业(44953)
经济学院(44752)
(43254)
(42847)
师范(42810)
财经大学(40582)
基金
项目(232853)
科学(184592)
基金(172565)
研究(167042)
(151048)
国家(149897)
科学基金(128891)
社会(109348)
社会科(103942)
社会科学(103909)
基金项目(90685)
(88943)
自然(83020)
自然科(81183)
自然科学(81159)
自然科学基金(79769)
教育(76875)
(75368)
资助(71374)
编号(65172)
重点(52599)
(52598)
成果(52200)
(50657)
(48136)
国家社会(46805)
教育部(45396)
创新(45201)
科研(45128)
课题(44829)
期刊
(168263)
经济(168263)
研究(100860)
中国(63274)
学报(53965)
(52580)
(50853)
科学(49937)
管理(48695)
大学(41374)
学学(39228)
农业(34733)
技术(31512)
教育(29991)
(29488)
金融(29488)
经济研究(28853)
财经(27817)
业经(24582)
(24059)
问题(22197)
(19557)
统计(19134)
(19088)
技术经济(18925)
世界(17471)
国际(16792)
(16775)
(15933)
决策(15333)
共检索到507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琳彦   李晓丹   郭传银  
为了真实地体现循环经济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特征,将循环经济分为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两个阶段,通过参数线性对偶方法构建双前沿面的网络包络模型,对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循环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将其分解为经济发展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并通过计算各要素的投影优化要素配置。研究发现:(1)经济发展效率最高,治理效率最低,循环经济效率介于二者之间。循环经济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东部地区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上海、广东和海南等省份的循环经济效率领先于其他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海南和青海的经济发展效率表现优异,福建、广东、海南、云南和内蒙古等省份的污染治理效率相对较高。(3)山东、河南和云南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年末从业人员数改进程度居前三名,新疆、河南和河北的煤炭改进量最高。(4)北京治理投资显著冗余,山西在废气处理方面具有最大的改进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琳彦   李晓丹   郭传银  
为了真实地体现循环经济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特征,将循环经济分为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两个阶段,通过参数线性对偶方法构建双前沿面的网络包络模型,对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循环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将其分解为经济发展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并通过计算各要素的投影优化要素配置。研究发现:(1)经济发展效率最高,治理效率最低,循环经济效率介于二者之间。循环经济效率和污染治理效率东部地区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上海、广东和海南等省份的循环经济效率领先于其他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海南和青海的经济发展效率表现优异,福建、广东、海南、云南和内蒙古等省份的污染治理效率相对较高。(3)山东、河南和云南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年末从业人员数改进程度居前三名,新疆、河南和河北的煤炭改进量最高。(4)北京治理投资显著冗余,山西在废气处理方面具有最大的改进空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乐  曹静  
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四个部分。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度了1991~201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12%,增长速率呈整体递减的趋势;规模效率变化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配置效率变化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北地区是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地区来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来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关聚  
运用随机前沿技术测度了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了能源结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2003-2010年制造业能源效率呈现先上升后停滞的阶梯形变化特征,行业间能源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分层聚类分析将制造业大体归纳为6类能源效率水平,重工业能源消耗量大且能源效率高,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制造业能源消费少且能源效率低。能源结构显著影响能源效率,增加煤炭消费量对能源效率有显著负影响,增加电力、石油的消费对能源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从制造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和价格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亚  
文章引入1994-2010间数据资料,深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要素配置与经济效率变动间的互动关系。计量结果表明,城市化政策倾向与社会经济发展间存在显著差异化影响,县级城镇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相对不足;劳动和资本边际产出在1995年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尽管2000年之后有所上升且整体经济规模递增效应持续,但与城市化进程并不匹配。在既有配置格局保持不变条件下,城市要素高度集聚与产出低效、城市就业吸纳力不足相悖现状将持续。鉴于此,文章主张规避对非平衡发展倾向的过度倾斜,以城市要素承载限度为考量前提,构建梯级城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宁  陆文聪  董宏纪  
为提高中国农业水资源管理效率,实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农田水利管理是实现农业节水用水的必要手段。论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农田水利管理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估,运用线性非效率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性机制对农田水利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农田水利管理技术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特征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农户参与性机制,农田水利技术效率会有较大差异。扩大农田水利非集体产权结构、建立用水收费制度和提高农户参与式管理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对建立不同地区符合实际情况的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促进中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计志英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举世瞩目,而发展效率一直为人们所诟病。文章以东南沿海四省一市为研究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的技术效率在绝大多数年份都高于沿海其他省市,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长三角的平均技术效率值呈上升趋势并超过广东。文章认为这主要源于第三产业自身技术效率递减以及FDI是一种次优的制度安排,对本土企业具有挤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鑫铖  谭鑫  
文章基于我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使用AMSZ现金流准则分析了我国整体经济及产业层面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97-2010年这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处于动态有效的状态,但动态效率有减弱的趋势;从三次产业来看,1997-2010年三次产业的动态效率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动态效率在1997-2010年这段时期内逐渐减弱,以2007年为转折点,由资本积累不足转变为积累过度,第三产业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较高且比较稳定;从各产业内部来看,三次产业整体的动态效率与各产业内部的产业动态效率结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祚军  关伟  岳桂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许泽林  
输入拥塞分析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即通过减少冗余输入以增加输出。当前,对生产单位进行输入拥塞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BCSW模型。BCSW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被评价单位与DEA前沿面上的有效率单位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输入拥塞的值。但该方法忽略了DEA前沿面的数据敏感性问题,即前沿面上单位发生极小变动会导致评价结果的巨大改变,导致分析结果缺乏稳健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启发式方法,从改进DEA前沿面的角度出发,通过在误差范围内找到最佳前沿面,使输入拥塞分析结果更加合理。方法的提出从DEA前沿面的数据敏感性问题的原因出发,利用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确定DEA最佳前沿面所需具备的性质。之后在该性质下,利用超效率DEA模型的思想和方法,解决DEA前沿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了该启发式方法。最后,本文在该方法所确定的最佳前沿面的基础上,利用BCSW模型进行输入拥塞分析,在实例数据上取得了相对于原始BCSW模型更合理也更具解释性的结果,证实了利用输入拥塞分析时,DEA前沿面确实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对输入拥塞分析方法的改进作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郑兵云  陈圻  
本文利用1996-2007年我国工业3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转型期我国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其分解要素的波动情况。实证研究表明,1996-2007年我国TFP平均为4.76%,并呈逐步上升趋势;TFP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平均来说,TFP增长的85.50%来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因为技术效率的提高使TFP平均每年提高了0.94个百分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TFP的贡献年平均0.52个百分点,并有较大的波动;而因为规模总报酬递减的影响,TFP每年反而下降了0.78个百分点。通过经济增长来源分析,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靠资本驱动逐渐向靠技术创新驱动转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明月  杨君  
本文从理论上将经济增长分解为数量增长和质量增长两个部分,并从要素质量、要素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三个方面解释了质量增长。然后构建一个综合评价体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了浙江省1993年-2012年的经济增长质量,结果显示:数量增长对浙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浙江经济增长正由数量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变;要素质量提升是浙江经济质量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且劳动力质量提升大于资本质量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下降,技术创新的作用却在凸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婧  纪志耿  张红扬  
我国长期存在要素配置扭曲,具体表现为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土地要素配置扭曲、劳动要素配置扭曲和能源要素配置扭曲。这对劳动力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一是资本要素向国有企业集中导致国有部门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二是土地要素向非农产业集中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更加严峻;三是劳动要素向低薪酬领域集中导致民工荒问题时隐时现;四是能源要素向重化工业集中导致能源替代劳动的强度增大。对此,我国必须理顺资本使用价格、工业用地价格、能源使用价格,使经济增长模式真正由资本驱动和资源驱动转变到技术驱动和劳动力驱动上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传统的增长模型以计量的方法分解了引致中国经济增长相关因素;并在空间层面上研究了中国28个省份的生产函数性质,验证了劳动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严重过剩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以及综合要素生产率的空间配置效应问题,最后运用“增长的核算”框架分析了劳动力、资本与TFP之间的相互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翼然  李贻东  靳来群  张瑞  
要素配置体制改革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然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要素配置优化的着力点在哪?通过引入中间投入要素,并放松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本文对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展开多维度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在结构性改革政策下,2015年开始我国各类部门间错配有所缓解,但是部门内企业间错配在2008年后呈现加重趋势,使得2008年后我国整体资源错配问题逐年加重,尤其是中间投入错配。截至2018年资源错配导致我国TFP损失了10.23%,其中资本错配最为严重,中间投入错配其次,劳动错配最轻。(2)纵向比较而言,部门内企业间错配比部门间错配更为严重。而就部门间错配而言,行业间错配最为严重,地区间其次,所有制间最轻,分生产要素后也是如此。(3)分部门内部而言,纺织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电子业,东南与西部地区,以及地方国有部门内部的错配问题相对严重或逐年快速加重,亟需解决。(4)就结构性改革方向,机械电子业的资本投入、冶金业的劳动投入,东南地区的各类要素投入,以及非国有企业的中间投入都严重不足,亟待弥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