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2)
2023(13423)
2022(11423)
2021(10486)
2020(9012)
2019(20741)
2018(20627)
2017(39587)
2016(21093)
2015(24420)
2014(24556)
2013(23969)
2012(21741)
2011(19290)
2010(19079)
2009(17542)
2008(17190)
2007(15485)
2006(12892)
2005(11107)
作者
(61066)
(51444)
(50942)
(48615)
(32226)
(24415)
(23473)
(20214)
(19316)
(18118)
(17209)
(17040)
(16112)
(15930)
(15866)
(15791)
(15719)
(15233)
(14780)
(14466)
(12680)
(12626)
(12535)
(11705)
(11655)
(11374)
(11323)
(11261)
(10412)
(10284)
学科
(90674)
经济(90581)
管理(63105)
(60176)
(50179)
企业(50179)
方法(43490)
数学(38662)
数学方法(38166)
(24646)
中国(22688)
(22148)
业经(20384)
地方(18858)
(17125)
(17034)
贸易(17032)
(16790)
(16555)
农业(15516)
理论(14297)
(14077)
财务(13998)
财务管理(13963)
技术(13679)
(13265)
企业财务(12907)
(12873)
银行(12838)
环境(12746)
机构
学院(303663)
大学(298719)
(123782)
经济(121273)
管理(120055)
理学(104287)
理学院(103263)
管理学(101295)
管理学院(100757)
研究(95772)
中国(71072)
(62030)
科学(60016)
(54578)
(51399)
(47501)
业大(46869)
中心(45856)
(44763)
财经(44112)
研究所(43444)
农业(40756)
(39929)
北京(38161)
(37778)
经济学(37562)
师范(37309)
(35480)
(34903)
技术(34590)
基金
项目(209580)
科学(165009)
研究(151746)
基金(151046)
(131421)
国家(130363)
科学基金(112728)
社会(95496)
社会科(90707)
社会科学(90684)
(84907)
基金项目(79951)
自然(73709)
自然科(72041)
自然科学(72019)
教育(70922)
自然科学基金(70715)
(70332)
资助(62268)
编号(61655)
成果(48299)
重点(47196)
(46032)
(45760)
(44118)
课题(43015)
创新(41225)
科研(40455)
国家社会(39198)
教育部(39156)
期刊
(129657)
经济(129657)
研究(80013)
中国(54450)
学报(47178)
(45801)
(43429)
管理(43249)
科学(42695)
大学(35865)
学学(34147)
技术(31861)
农业(31199)
教育(29946)
业经(23941)
(22899)
金融(22899)
经济研究(21701)
财经(21176)
(18316)
问题(17370)
(16807)
统计(16435)
商业(15576)
技术经济(15510)
(14940)
(14804)
科技(13870)
决策(13572)
理论(13441)
共检索到427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凤  
消费升级与转型背景下,电商行业发展俨然成为经济上行的重要突破口。电商与物流实现双主体平衡,促使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与物流深入融合,重塑产业链价值优势。本文基于双主体平衡视角,通过构建共生耦合模型,采用离差赋权法探讨电商与物流产业链共生耦合性。研究发现,电商物流产业中某一个单主体链条的有序度增强,难以提高共生耦合度;双主体链条有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时,方可有效提升产业间共生耦合性。因此,可从注重电商物流集成化平台建设,重视电商物流创新驱动及合理化布局,助推电商物流双主体同步发展方面,实现电商物流产业链联动,提升双主体综合运作实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肖钢  王琦峰  
跨境电商物流运作直接影响交易实现与客户体验,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物流的一项重大创新,可有效解决跨境电商物流成本高、运输周期长等问题,消除直邮模式影响境外消费者体验度的问题,提升境外消费者信任度和购买力,使境内跨境电商企业具备本地化优势,并由此成为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主流模式。但由于自建海外仓投资成本高,运营管理难度大,公共海外仓成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众多中小跨境电商企业的主要选择。鉴于公共海外仓模式下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主要包括头程运输、海外仓储、尾程配送三个阶段,由国际货代、国际运输、集货拼箱、报关报检、海外仓储、快递配送等相关物流服务产业模块构成,且为实现特定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其中多个产业模块内的特定企业组成了一条连续追加价值关系活动的价值增值链,加之公共海外仓模式下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环境的复杂性、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流程的复杂性、动态的稳定性及其双主体协同管理特性,为构建高效、稳定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可运用并联耦合共生理论,设计基于国际货代企业和海外仓储企业双主体协同管理的并联耦合共生模式以及相应的信息交互机制、共生企业选择机制和产业链协同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明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于跨境电商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其运作与交易的实现和客户体验之间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首先从服务业产业链内涵、产业链共生模式、产业链并联耦合机制等方面对相关产业链理论进行了界定,同时研究了并联耦合共生的三大机制,即信息交互机制、共生企业选择机制和产业链协同机制。然后探究了公共海外仓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链所具备的特点,比如环境复杂性、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流程繁杂性等。最后通过运用并联耦合共生理论,构建基于国际货代企业和海外仓储企业双主体协同管理的并联耦合共生模式以及并联耦合共生运行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刘岚  
区域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够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与物流的有机融合。提高区域电商产业竞争力,成为物流行业现代化发展重要突破口。厘清区域电商与物流业之间的关联性,探究两者并联耦合关系,有利于促进双方协同发展。本文从有序度和耦合度两方面构建区域电商物流的并联耦合模型,通过CRITIC离差赋权法,对区域电商物流耦合度进行良莠鉴别。研究发现,区域电商与物流行业存在较高有序度时,区域电商物流耦合度较高;区域内仅电商或物流单主体存在较高的有序度,很难显著提升区域电商物流的耦合度。由此,提出相应发展建议,以期区域电商物流实现更高耦合度的协同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韩玲冰  胡一波  王帅红  
首先对物流相关产业链与跨境电商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其次对跨境电商当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健全跨境电商以及物流相关产业链的互动机制进行探析,并对物流相关产业链同跨境电商的融合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物流相关产业链同跨境电商融合的具体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姚宇  
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链的融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在分析跨境电商现状及回顾产业融合理论的基础上,对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链进行了互动机制研究;然后从产业边界的角度分析了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在技术、业务、运作和市场这四个层面的融合过程;最后提出了从市场、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优化路径选择,进而促进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任迎伟  胡国平  
产业链中断或运转效率低下的本质是因为产业链条的不稳定性。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产业链内在经济关系、产业链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文章引入生物学中的共生思想,将产业链内在经济关系细化与分块化,重新解构产业链链条关系,并对链条系统的串联耦合与并联耦合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产业链条各层次组织间共生关系的拓展(即产业链条的并联耦合模式)能有效解决产业链条系统的不稳定与低效率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章建新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制造业的转移,许多体现集群作业特点的地方经济逐渐嵌入全球产业网络。从集群优势和全球产业链的关系看,单纯从集群内部角度研究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很难把握全球产业整合竞争的动态性,因此,集群发展一方面要重视内生成长因素;另一方面也要特别重视区域外部资源,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全球产业网络。全球价值链理论为研究地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化,相关产业通过嵌入全球产业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在全球产业链背景下,物流产业集群有其特有的形成机理并依托产业链体现其强大的竞争优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通过研究三地产业发展的共生耦合机理,构建共生耦合主体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找出上下游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当地监管部门之间需着重关注的六类共生耦合关系。通过对共生耦合主体的两两静态博弈以及三者动态博弈分析,深入挖掘各主体加入生态产业链需具备的微观成本收益、宏观奖惩政策等条件。提出京津冀跨区域横向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机制的构建方法和原则,指出将奖励政策向科研服务机构倾斜,通过长效科研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入生态产业链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长效激励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实现监管一体化,完善以克服区域壁垒为目标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通过研究三地产业发展的共生耦合机理,构建共生耦合主体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找出上下游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当地监管部门之间需着重关注的六类共生耦合关系。通过对共生耦合主体的两两静态博弈以及三者动态博弈分析,深入挖掘各主体加入生态产业链需具备的微观成本收益、宏观奖惩政策等条件。提出京津冀跨区域横向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机制的构建方法和原则,指出将奖励政策向科研服务机构倾斜,通过长效科研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入生态产业链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长效激励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实现监管一体化,完善以克服区域壁垒为目标的一体化发展机制;通过信息共享促进资源技术的共享,打造以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共享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指出京津冀一体化政策要在科研、金融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持,所在地监管部门要在奖惩、监管方面提供强有力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薇  杨帆  
本文以共生的视角对威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体行为及所处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威县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主体间的共生关系可以促使其密切合作,良性互动发展,而共生环境对共生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威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因其产业链不同的共生模式,主体间的共生关系表现为离散型、依附型、整体型三种状态,随着共生关系的发展,各主体的获益程度不断加强,其中,"种植-养殖-微生物处理-种植"这一整体型共生模式因其主体可以共同获益,受益最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桂夏芸  傅春  陈佶玲  
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特色小镇则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尝试。本文基于我国电商小镇的社会调研数据,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计算得到各电商小镇与其特色产业的耦合协调值。研究表明:特色产业产品经济附加值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大、电商政策性支持力度高的电商小镇,电商品牌对其发展特色产业的支撑力度强;特色产业产品经济附加值低、电商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小镇,电商平台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功能还未凸显。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电商小镇与特色产业的耦合程度,一方面要提高特色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嘉  张会新  
循环经济可以实现产业链的耦合效应,产业耦合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利用和相互作用。生物产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需结合生物产业结构特性,以低耗、高效、环保为核心,围绕生物资源开发,加强产业链内部各环节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和循环利用,强化产业链的耦合力量。陕西的生物产业内和产业间耦合机制构成了生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物产业应注重建立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瑞林  侯仲凯  
本文构建电商企业、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及其动态复制方程,探讨电子商务中的逆向物流参与主体行为策略的均衡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振宏  王培成  
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载体,如何使农业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共生耦合,使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统一,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建立有效的共生耦合机制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成为关键。本文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主体间的互动机理,研究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共生耦合机制,即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和利益合作与风险分享机制;最后以武汉市东西湖发展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