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83)
2023(16195)
2022(13973)
2021(13009)
2020(10797)
2019(24719)
2018(24519)
2017(46778)
2016(25288)
2015(28579)
2014(28608)
2013(27553)
2012(24785)
2011(22059)
2010(21543)
2009(19463)
2008(18541)
2007(15782)
2006(13509)
2005(11359)
作者
(70979)
(58948)
(58482)
(55718)
(37282)
(28253)
(26738)
(23409)
(22542)
(20582)
(20174)
(19682)
(18613)
(18327)
(18304)
(17842)
(17747)
(17660)
(16792)
(16635)
(14527)
(14344)
(14253)
(13523)
(13191)
(12943)
(12880)
(12848)
(11780)
(11775)
学科
(99335)
经济(99228)
管理(72721)
(65599)
(55088)
企业(55088)
方法(46792)
数学(41181)
数学方法(40591)
中国(26212)
(26113)
(24032)
地方(22963)
业经(22243)
(21426)
(17538)
贸易(17533)
(17510)
农业(17239)
理论(17225)
(16996)
环境(15947)
(15749)
(15376)
技术(15298)
财务(15277)
财务管理(15244)
企业财务(14170)
(13977)
银行(13932)
机构
学院(346522)
大学(344961)
管理(139204)
(132425)
经济(129500)
理学(121901)
理学院(120573)
管理学(118198)
管理学院(117581)
研究(111623)
中国(81400)
(72417)
科学(71655)
(59086)
(55534)
(54530)
业大(53458)
中心(51281)
研究所(50300)
(48976)
财经(48314)
(46229)
师范(45725)
北京(44824)
(44092)
农业(43602)
(41888)
(39946)
经济学(39040)
技术(39000)
基金
项目(250366)
科学(197153)
研究(182311)
基金(180747)
(157912)
国家(156634)
科学基金(135351)
社会(113571)
社会科(107567)
社会科学(107541)
(99561)
基金项目(96328)
自然(89384)
自然科(87331)
自然科学(87309)
自然科学基金(85660)
教育(84881)
(83546)
编号(74766)
资助(73909)
成果(58743)
重点(56115)
(54276)
(53583)
(52254)
课题(51783)
创新(48746)
科研(48158)
教育部(46435)
大学(46354)
期刊
(137716)
经济(137716)
研究(95223)
中国(63054)
学报(56179)
科学(50803)
管理(49901)
(49268)
(44017)
大学(42743)
教育(40800)
学学(40350)
农业(34547)
技术(33686)
业经(24639)
(24420)
金融(24420)
经济研究(22396)
财经(22153)
(18878)
问题(17713)
图书(17700)
(17425)
科技(17201)
(16565)
商业(15922)
技术经济(15843)
理论(15842)
资源(15672)
统计(15339)
共检索到484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霞  刘岚  
区域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够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与物流的有机融合。提高区域电商产业竞争力,成为物流行业现代化发展重要突破口。厘清区域电商与物流业之间的关联性,探究两者并联耦合关系,有利于促进双方协同发展。本文从有序度和耦合度两方面构建区域电商物流的并联耦合模型,通过CRITIC离差赋权法,对区域电商物流耦合度进行良莠鉴别。研究发现,区域电商与物流行业存在较高有序度时,区域电商物流耦合度较高;区域内仅电商或物流单主体存在较高的有序度,很难显著提升区域电商物流的耦合度。由此,提出相应发展建议,以期区域电商物流实现更高耦合度的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凤  
消费升级与转型背景下,电商行业发展俨然成为经济上行的重要突破口。电商与物流实现双主体平衡,促使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与物流深入融合,重塑产业链价值优势。本文基于双主体平衡视角,通过构建共生耦合模型,采用离差赋权法探讨电商与物流产业链共生耦合性。研究发现,电商物流产业中某一个单主体链条的有序度增强,难以提高共生耦合度;双主体链条有序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时,方可有效提升产业间共生耦合性。因此,可从注重电商物流集成化平台建设,重视电商物流创新驱动及合理化布局,助推电商物流双主体同步发展方面,实现电商物流产业链联动,提升双主体综合运作实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聂爽爽  
目前,大力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进一步加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电商行业仍存在着人才缺口大、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以"岗位"作为电商人才分类的依据,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电商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可以对高职电商学生电子商务能力高低进行评测,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电子商务岗位胜任能力,同时让企业更好地发现、培养、使用、激励人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微微  沈贵银  
[目的]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方法]基于江苏省海安市与淮安市洪泽区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采用案例分析与对比分析的办法,对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海安模式相对传统化,兼顾小农户的秸秆收集利用,但需要资源化利用技术与产业的进一步支撑,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洪泽模式相对现代化,主要针对规模种植户的秸秆收集利用,效率高、利于田间管理,但农户、企业利益分配不平衡,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不利于持续稳定发展。[结论]多元主体协同的秸秆离田综合利用体系构建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不同主体具有实施目标的一致性;二是实现基于利益驱动的多元主体协同;三是政府与市场应有清晰的边界。同时,还需得到政府支持,如在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利用效果的前提下,解决好秸秆离田问题、支持各类利用企业拓展多元利用的途径、促进秸秆资源化、创新与应用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任迎伟  胡国平  
产业链中断或运转效率低下的本质是因为产业链条的不稳定性。在对现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对产业链内在经济关系、产业链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文章引入生物学中的共生思想,将产业链内在经济关系细化与分块化,重新解构产业链链条关系,并对链条系统的串联耦合与并联耦合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产业链条各层次组织间共生关系的拓展(即产业链条的并联耦合模式)能有效解决产业链条系统的不稳定与低效率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磊  任元彪  王铁龙  宋维明  
选取10家样本主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探究多主体协同参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模式。研究表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由产业规模、产业特征、政治约束、经济约束、社会文化约束、产品功能、消费形式、品牌形象重塑和组织关系重塑9个主范畴构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过程是品牌要素汇聚与传递的过程,主体间的品牌要素资源势差和利益差异为要素的汇聚提供了可能性与动力;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主体协同模式和以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下的自下而上的主体协同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磊  任元彪  王铁龙  宋维明  
选取10家样本主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解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影响因素,探究多主体协同参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模式。研究表明,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由产业规模、产业特征、政治约束、经济约束、社会文化约束、产品功能、消费形式、品牌形象重塑和组织关系重塑9个主范畴构成;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的过程是品牌要素汇聚与传递的过程,主体间的品牌要素资源势差和利益差异为要素的汇聚提供了可能性与动力;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化多主体协同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主体协同模式和以加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主导下的自下而上的主体协同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华  
基于我国深化改革与"双创"的时代大背景,在职业教育中制定、实施与建设创新战略不仅可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与优化驱动力,同时也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文章基于多方主体协同视角,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创新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主体目标分散、研究水平低下、环境秩序混乱和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从包含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主体领域入手,提出统一目标、团队建设、环境营造和管道疏通四方面进行职业教育创新战略建设的建议,以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探索为全国教育体系内的创新战略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宇翔  梁龙武  付智  余国兴  刘嘉欣  
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省际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协同效应。研究表明:(1)创新环境效益值小于0.20时,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创新能力效益值大于0.146或者小于0.066时,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之间的协同效应较弱。(2)我国并不存在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优质协调发展的省域,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一般协调型,这些地区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但是创新环境不能有效地推动创新能力;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的发展很不协调,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较为落后。基于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婷   张永庆   龚银银   郑苏江  
借鉴协同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21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采用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哈肯模型确定了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并进一步探究复合系统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均优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2)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良性耦合低度协调状态,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特征,但各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程度不一;(3)高技术产业是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快参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协同增长效应;(4)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和产业集聚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华  闫娜娜  谭庆美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忠富  曹新颖  
在对我国SI住宅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SI住宅的涵义及特征,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角色定位;根据角色职责及相互促进、制约关系,基于系统学和协同学理论,综合考虑建设工程项目多阶段、多参与主体、多目标和过程复杂的特征,建立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动力系统架构,明确影响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内外部动力,为制定促进SI住宅多主体协同的相关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倪妮  郭俊华  
以1978—2017年我国出台的704项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绘制不同阶段政策主体的合作网络图谱,分析网络结构特征,并通过构建"广度-深度"二维矩阵探究政策主体的协同演变路径和特征。研究发现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主体十分广泛,随着时间的推进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政策主体间的协同程度持续强化,但同时存在政出多门、政策主体协同状况不均衡等问题,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主体协同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卓  刘一新  谷静  
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是了解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工具。从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和资源协同配置能力4个维度,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测评体系,并用耦合协同度模型进行测量,最终以江苏省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正处于中度协同向高度协同过度的阶段,且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能力都处于较好的发展水平,而资源协同配置能力是影响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增长提速的重要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娜  薛婷婷  
从城市群发展的角度,利用现代物流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以及耦合进化理论,对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借助定量的方法构建分析模型并应用E-views软件对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出物流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