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4)
2023(17273)
2022(14329)
2021(13090)
2020(11225)
2019(25466)
2018(25049)
2017(48190)
2016(26174)
2015(29243)
2014(29203)
2013(29195)
2012(26869)
2011(24163)
2010(24190)
2009(22425)
2008(22203)
2007(20214)
2006(17755)
2005(15770)
作者
(75947)
(63955)
(63835)
(60479)
(40365)
(30877)
(28823)
(25060)
(24205)
(22556)
(21788)
(21720)
(20262)
(20191)
(19771)
(19589)
(19376)
(18794)
(18478)
(18374)
(15856)
(15685)
(15672)
(14860)
(14443)
(14332)
(14190)
(14171)
(12975)
(12852)
学科
(116978)
经济(116827)
(100219)
管理(85524)
(81471)
企业(81471)
方法(51381)
(49465)
数学(42552)
数学方法(42068)
(33950)
业经(33622)
农业(32757)
中国(27308)
地方(25686)
(23484)
(23004)
财务(22957)
财务管理(22918)
企业财务(21712)
(21694)
技术(20015)
(19942)
(19888)
贸易(19880)
环境(19858)
(19315)
(18429)
(17498)
理论(17388)
机构
学院(380511)
大学(372319)
(158833)
经济(155626)
管理(151793)
理学(131107)
理学院(129738)
管理学(127603)
管理学院(126907)
研究(121921)
中国(95753)
(76371)
科学(76113)
(75649)
(72638)
(61678)
业大(60038)
(59588)
中心(58975)
农业(58434)
财经(57577)
研究所(55897)
(52165)
经济学(47843)
(46878)
北京(46661)
师范(46416)
(46296)
(43934)
经济学院(43465)
基金
项目(256883)
科学(204110)
基金(187795)
研究(186570)
(163378)
国家(161937)
科学基金(140501)
社会(120267)
社会科(113744)
社会科学(113712)
(103955)
基金项目(100527)
自然(91389)
自然科(89239)
自然科学(89215)
自然科学基金(87643)
(84973)
教育(83855)
编号(75516)
资助(75087)
成果(58609)
重点(57873)
(56766)
(56378)
(55241)
创新(51190)
课题(50973)
科研(49720)
国家社会(49576)
(49336)
期刊
(180657)
经济(180657)
研究(103098)
(73878)
中国(70601)
(58667)
学报(57340)
科学(55562)
管理(55339)
农业(49916)
大学(44248)
学学(42536)
业经(35480)
(35289)
金融(35289)
技术(34334)
教育(30015)
财经(28093)
(26784)
经济研究(25961)
问题(24747)
(24097)
技术经济(20751)
(19384)
资源(19269)
统计(18661)
商业(17835)
(17826)
现代(17557)
世界(17537)
共检索到557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远玲  王金龙  杨伶  
[目的]全球各行业碳排放中,农业碳排放占比很大,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研究农业碳排放对实现农业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分析从农地利用过程碳排放、水稻种植过程甲烷排放、农地氧化亚氮排放和禽畜养殖过程碳排放4个方面碳源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测算清单,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测算出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并分析了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结果]2007-2017年湖南省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74.59%的县域单元的农业碳排放总量为负增长,94.26%的县域单元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湖南省各县(市、区)农业碳排放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显著同质性,11年间各县(市、区)空间均质性呈增强之势,空间异质性呈减弱之势。[结论] 对湖南省县域尺度农业碳排放不同维度时序特征的分析,有利于依此总结出湖南省碳排放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农业碳排放走向,对县域农业碳排放空间布局研究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推行有差别的农业碳减排举措。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毓莹   周浩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趋凸显,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提出“非粮化”缓释策略,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0年湖南省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理,并提出缓释策略。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波动上升,粮食安全情势不容乐观。2007—2017年耕地“非粮化”水平较前一阶段小幅度下降,2018—2020年耕地“非粮化”水平增幅明显;2)县域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并在年际间表现出由四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凤凰县、泸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3)粮食单产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势起伏度的驱动程度最低,二者交互驱动力对“非粮化”的解释度达93.2%。基于此,未来湖南省应开展差异化的区域“非粮化”管控对策、提高粮食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以针对性地缓解耕地“非粮化”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毓莹   周浩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趋凸显,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提出“非粮化”缓释策略,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0年湖南省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理,并提出缓释策略。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波动上升,粮食安全情势不容乐观。2007—2017年耕地“非粮化”水平较前一阶段小幅度下降,2018—2020年耕地“非粮化”水平增幅明显;2)县域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并在年际间表现出由四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凤凰县、泸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3)粮食单产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势起伏度的驱动程度最低,二者交互驱动力对“非粮化”的解释度达93.2%。基于此,未来湖南省应开展差异化的区域“非粮化”管控对策、提高粮食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以针对性地缓解耕地“非粮化”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展  廖小平  李春华  杨灿  阳莎莎  李伊涵  
利用湖南省2008—2018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与面板Tobit回归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空间变化呈现自西向东递减、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来看,除2009—2010、2015—2017年外,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现象;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的县域的数量在研究期内逐年下降,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集聚性呈现递减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空间上有明显的向邻接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南部和西部地区。(3)不同尺度的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农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口数量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影响,GDP和城镇化率对农业生态影响在不同尺度具有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黄利华  邹芳  赵丹丹  唐艳丽  
以湖南省8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县域尺度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研究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生态保障和居住生活等四个功效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功能间交互作用,识别乡村地域优势功能类型,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从省域视角出发,乡村地区的功能空间布局呈现显著的差别以及空间集聚特征;(2)从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关系和功能间的交互作用,识别出各功能之间的交互作用类型(冲突、兼容、协调);(3)根据乡村区域功能与实际功能作用的相关性,将湖南省85个县(市、区)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地域功能,并据此提出不同类型地域空间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推动乡村转型和城乡融合提供参考;(4)乡村区域功能类型与乡村空间聚落布局形态相互影响,因此不同乡村地域功能应与村落布局和形态相协调,以此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和促进地域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陈明  
[目的]深入系统揭示江苏县域农业多功能权衡/协同时空关系,是统筹不同农业功能特征地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方法]在解读农业多功能内涵基础上,从“粮食生产-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态涵养”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ESDA模型及Spearma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1978年以来江苏农业多功能时空分异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①1978-2019年县域尺度江苏农业粮食生产功能空间格局呈现“北移”态势,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高值集聚在苏南,而生态涵养功能空间上表现“依山傍水”分布格局。②粮食生产功能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先协同后权衡”变化趋势,与生态涵养功能表现出较强的权衡关系;经济发展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协同关系,而与生态涵养功能表现出较强权衡关系。③县域尺度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功能协同HH型从苏锡常逐渐向苏北演化;苏南地区粮食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由协同HH型演化为权衡LH型;粮食生产-生态涵养功能协同HH型主要集聚在连宿地区;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协同HH型主要集聚在苏南县域;经济发展-生态涵养功能协同HH型主要分布在宁镇扬及苏北部分县域。[结论]结合不同农业地域功能权衡/协同特征,凸显不同农业地域主导优势功能,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农业地域功能优化的差异化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杨  王琴  王丹阳  
基于湖南省1950-2013年农业水灾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移动平均法等方法,分析了农业水灾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64年来以农业轻灾频率最高,重灾和特大水灾多发生在1982-2005年间,约4-5年一次。农业受灾率异常指数于1955-1963年、1965-1968年、1970-1979年、2004-2013年出现4个低谷值,分别为-0.773 6、-0.751 9、-0.817 2、-0.793 7;于1980-1984年、1987-1999年、2001-2004年出现3个高峰值,分别为0.845 0、2.150 4、2.316 5。农业成灾率异常指数于1950-1953年、1955-198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贤君  邓小华  陈玉君  
利用2000至2006年湖南省115个县(区、市)农业生产统计资料,以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湖南省玉米生产比较优势状况,并通过GIS软件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湖南省玉米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玉米生产具有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县(区、市)分别有40、96、54个.具有玉米生产优势的县(区、市)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及湘东北丘陵山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彬  
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县域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尤显重要。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通过建立县域农业工业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县域农业工业化进行比较分析,力求从中寻求县域农业工业化的良性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青林  赵荣钦  赵涛  胡月明  张益平  朱瑞明  
[目的]探讨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的规律与演变机制,对于差别化的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路径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文章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理论框架,分析了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度,并探讨了其时空特征。[结果]主要结论:① 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整体上增长态势明显,近几年增速有所降低。从农业碳排放结构来看,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是粮食生产过程产生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空间特征总体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分布格局,农业碳排放主要集中于低值区;②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各粮食主产县碳排放效率差异明显,大多数区县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均有较大提升;③2000—2019年四川省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总体处于安全级别,各主产县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总体较为稳定。从时间维度来看,粮食安全等级的变化处于波动状态,从空间变化维度来看,各粮食主产县粮食安全级别经历了“下降—上升”的过程。④四川省粮食主产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正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各区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出成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向南北递增的分布趋势。[结论]四川省多数区县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呈优质协调状态,但仍有部分区县处于“中级协调”以下。因此,未来应推进农业绿色生产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减排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以期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覃湘  陈竹书  周浩  文高辉  
揭示粮食生产大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粮食生产内在脱钩关系,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农村统计年鉴等数据并选取化肥、牲畜排泄物和农药污染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评估2007—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脱钩理论揭示粮食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强度均持续降低,其中牲畜污染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达到35.16%,由2017年的60.21 kg/hm~(2)降至2019年的38.04 kg/hm~(2),化肥污染排放强度和农药污染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05%和10.13%,农业面源污染政策管控措施效果明显;2)农药、牲畜污染排放强度呈显著聚集性效应,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东地区,而化肥污染高值区逐渐向湘东地区聚集;3)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粮食生产与3类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呈阶段性耦合脱钩特点。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控制化肥施用数量,推广农药减量和虫害防治技术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晓楠  运迎霞  任利剑  
在对城市密度进行定量评分的基础上,借助ArcGIS、GeoDA、SPSS软件,分析2002-2012年河南省城市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2012年,河南省高、中、低密度城市由省域中部向外围圈层式分布,城市综合密度、人口密度、居民点密度、经济密度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十年间,城市综合密度逐年升高,省域中部及边缘城市密度等级基本稳定,夹层城市密度等级略变,综合密度热点城市波动变化,冷点城市增加,城市密度可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参考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茂茂  张雪松  何炬  王全喜  王鹏  李德寿  
为分析与掌握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切实提高耕地保护与建设水平,以湖北省随县厉山镇2009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耕地集中度指数、核密度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耕地的空间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9和2015年厉山镇耕地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核密度最大值分别为31和38块/km~2,且在时间尺度上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2)2009—2015年厉山镇耕地总量减少,且主要集中在厉山镇北部和西南部,减少面积达434.20 hm~2,占耕地减少总面积的89.20%;3)2009和2015年厉山镇耕地规模以中型耕地集中村为主,但大型耕地集中村所在行政村耕地占总耕地比例最大,分别为55.55%和56.08%,超过了小型和中型耕地集中村耕地所占总耕地比例之和;4)2009和2015年厉山镇行政村耕地面积比的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分别为0.525 1和0.397 0,耕地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正相关;局部自相关来看,耕地分布较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同心村和宇宙村,耕地分布较少的区域集中在以车水沟村以北的山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窦同宇  汤庆园  宾津佑  夏安桃  周国华  
基于村域尺度,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湖南省凤凰县贫困化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归纳乡村贫困的形成机理。结果发现:凤凰县乡村贫困由西北向东南梯度递减,高贫困发生率村域集聚于凤凰县西北部,与少数民族分布呈现空间一致性。到县城中心距离、到主要公路距离、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平均坡度和平均高程是影响贫困空间分异的显著因素,且各因素效应不同,存在明显的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传统种养收入效益低、务工来源受阻和转移性收入带动自身发展效果差是凤凰县贫困空间形成的因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揭懋汕  雪燕  薛领  
基于2 183个县级单元,利用SFA方法对1992—2011年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项进行测算和时空演变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农业TFP年平均增长3.18%,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份额为58.5%;前沿技术进步是农业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配置效率也有正向贡献,而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则有负向影响。第二,中国多数地区农业TFP保持一定水平的正增长,农业发达地区的增速较快;技术效率较高的地区与中国农业生产较发达地区的分布基本一致,这与省级尺度研究得出的东高西低特征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