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8)
- 2023(15802)
- 2022(13764)
- 2021(13216)
- 2020(11037)
- 2019(25666)
- 2018(25183)
- 2017(48687)
- 2016(26119)
- 2015(29641)
- 2014(29492)
- 2013(28987)
- 2012(26510)
- 2011(23928)
- 2010(23714)
- 2009(21865)
- 2008(21237)
- 2007(18398)
- 2006(16041)
- 2005(14165)
- 学科
- 济(106191)
- 经济(106061)
- 管理(76318)
- 业(71597)
- 企(59690)
- 企业(59690)
- 方法(50342)
- 数学(43698)
- 数学方法(43079)
- 中国(30124)
- 农(28386)
- 财(27383)
- 业经(23291)
- 学(22112)
- 贸(21626)
- 贸易(21615)
- 易(21048)
- 制(20205)
- 地方(18869)
- 农业(18659)
- 理论(18223)
- 务(17227)
- 财务(17146)
- 银(17146)
- 银行(17113)
- 财务管理(17104)
- 和(17080)
- 行(16280)
- 环境(16261)
- 企业财务(16182)
- 机构
- 大学(375493)
- 学院(371625)
- 济(153235)
- 经济(150140)
- 管理(148687)
- 理学(128877)
- 理学院(127510)
- 管理学(125315)
- 管理学院(124641)
- 研究(122639)
- 中国(94403)
- 京(79437)
- 科学(74086)
- 财(70061)
- 所(60053)
- 财经(56873)
- 中心(56133)
- 研究所(54722)
- 农(54177)
- 业大(52070)
- 江(51923)
- 经(51852)
- 北京(50583)
- 范(50245)
- 师范(49869)
- 经济学(46931)
- 院(44275)
- 州(42824)
- 财经大学(42433)
- 经济学院(42260)
- 基金
- 项目(253520)
- 科学(200643)
- 研究(188055)
- 基金(186118)
- 家(160991)
- 国家(159675)
- 科学基金(138088)
- 社会(119968)
- 社会科(113686)
- 社会科学(113657)
- 基金项目(98313)
- 省(95869)
- 自然(88675)
- 教育(86845)
- 自然科(86637)
- 自然科学(86616)
- 自然科学基金(85045)
- 划(81497)
- 资助(76999)
- 编号(76492)
- 成果(62425)
- 部(57272)
- 重点(56313)
- 发(53195)
- 创(52316)
- 课题(51941)
- 教育部(49896)
- 国家社会(49868)
- 创新(48831)
- 人文(48390)
- 期刊
- 济(163527)
- 经济(163527)
- 研究(113287)
- 中国(65043)
- 学报(56111)
- 管理(53776)
- 财(53603)
- 科学(52452)
- 农(49118)
- 大学(43616)
- 教育(41939)
- 学学(40663)
- 农业(34057)
- 融(32559)
- 金融(32559)
- 技术(32068)
- 财经(28816)
- 经济研究(26376)
- 业经(25885)
- 经(24700)
- 问题(21931)
- 图书(20236)
- 贸(18357)
- 理论(18311)
- 技术经济(17920)
- 业(17312)
- 科技(16753)
- 版(16662)
- 实践(16441)
- 践(16441)
共检索到539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天
本文建立和运用博弈模型对个人信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个人信用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个人信用制度缺失的条件下授受信主体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率管制。个人信用制度的构建能够减弱授受信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得双方的一次性博弈演变为借款人与授信者整体间的重复博弈;为借款人建立声誉以传递信号提供了可能,使声誉作为一种激励相容约束发挥作用。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应该选择一种在政府监管和行业协会协调下市场化的信用信息公司主导的模式。
关键词:
个人信用 个人信用制度 博弈论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西果 韩林 茆敏
政府债务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地方债问题的根源在于一定财税体制下地方经济建设资金缺口,地方政府无节制举债从而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积累,这其中又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银行机构之间纷繁复杂的利益问题。本文引入博弈理论,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机构三方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债 博弈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晓娆
以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作为案例,比较分析当前第三方和传统银行个人征信的现状和特点,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间的个人征信信息共享是一种囚徒困境。构建博弈支付模型,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银行在个人征信信息共享过程中的决策行为,提出可通过使用显性合同改变原有博弈结构,创建激励和监督机制使信息共享,走出囚徒困境,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均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向东
财政政策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我国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化解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注重结构优化和带动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潘丽 李琪
网上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的便利、高效和经济优势逐步显现,然而客户对网上银行接受率较低,不利于规模效应的发挥引起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研究方法,文章从博弈论研究视角阐释了网上银行客户接受程度不高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发展网上银行的对策。
关键词:
网上银行 客户接受 博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小文 朱正罡 龙西安
一、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历史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与信用消费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多世纪以前,美国在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中解决农民所需资金的办法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萌芽时期个人信用制度的特征:农民获得了土地,但他们没有更多的钱来购买农具和其他消费品,为此一些零售商想出的方法是,向农民提供无担保贷款以满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立夫 陈刚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个人信用的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信用申请者失信的机会成本。通过分析得出,只有在信用申请者和授信方之间信用行为的有限次博弈转化为无限次博弈之后,由于信用申请者失信的机会成本过高,信用申请者才会尽力履行信用合同,在保障自己利益的同时,亦保障了授信方的利益。
关键词:
个人信用 博弈论 机会成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魏明侠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个人信用又是整个社会信用的基础。通过构建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个人信用是如何通过交易者双方一次性博弈、重复博弈和信号传递而形成的。基于此,在交易者双方中引入政府个人信用监督机关,构建出有个人信用监督机关的博弈模型。基于对以上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个人信用 博弈 监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运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信用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国外征信机构依据其公共、私营或混合模式的不同而在收费和定价问题上差异较大。本文基于对国外征信机构运作模式及收费的实践考察,认为个人信用信息产品定价应以市场化为发展取向,坚持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相结合,科学设计定价方法,并加快信用产品研发步伐。
关键词:
个人信用 信息产品 定价策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剑
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立法尚未对信用信息存储时限作出规定。本文通过分析和借鉴国际上关于信用信息存储时限立法的经验,认为借款人付出成本与贷款人可能承担风险的比较是合理规定信用信息存储时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信用信息存储时限立法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
信用信息 存储时限 成本与风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浩坤 温涛 邹芳莉
借助行为博弈理论研究感知信用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博弈双方策略选择的重要参数。试验证明随着咨询方自身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地方经济重要性日益增强,虚假评价信息危害度逐步加大,监管部门对违规企业查处力度的持续强化,虚假评价信息在感知信用评价体系中的传播速度会逐渐降低,虚假评价对咨询企业的决策误导会被有效抑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毓萍 陈官羽
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大数据平台公司通过自己的平台收集和整理海量数据,完善信用评价维度,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对个人信用水平进行全面科学评价,因而,商业银行传统个人信用评价面临巨大挑战。从现有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和方法局限出发,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个人信用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完善个人信用评价维度和评价体系,明确数据采集的渠道,运用动态脱敏技术进行数据脱敏、LOF检验方法检验数据异常值和随机森林方法补充数据缺失值。接着,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方法筛选重要性指标,通过基于逻辑回归的评分卡模型对筛选后的指标进行处理,输出个人信用评价分。最后,通过BP神经网络对模型进行检验,运用该模型对个人信用水平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基于机器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信用评价的准确性,为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明辉 许佩 韩旖桐 覃志
从样本偏差和信用样本动态变化问题出发,以CBR(案例推理)方法建立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研究发现,基于CBR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在案例检索环节假设特征集中各特征变量具有相同权重,与个人信用评分实际不符;在案例修正环节假设相似案例权重相等,导致已有数据信息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些局限性,本文设计了基于Logistic回归-BP神经网络的权重调整算法,结合BP神经网络的高精度及Logistic回归的稳定性计算个人信用评分各特征变量的权重,对案例检索进行优化;设计基于距离的投票算法计算各相似案例的权重,对案例修正进行优化。实证实验证明基于优化CBR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精确性和解释性均有所提高,错分率降低,能够输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有效的利用已有数据信息,更加适用于个人信用评分。
关键词:
信用评分 案例检索 案例修正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苏灵 史伟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政府监管的特征和博弈论的实质,构建两者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得出了博弈双方如何通过博弈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并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政府监管 博弈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