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45)
2023(15295)
2022(13041)
2021(12303)
2020(10156)
2019(23729)
2018(23608)
2017(45687)
2016(24484)
2015(27770)
2014(27796)
2013(27186)
2012(24570)
2011(22180)
2010(22234)
2009(20405)
2008(19570)
2007(17305)
2006(14976)
2005(12423)
作者
(69782)
(57862)
(57623)
(54915)
(36697)
(27805)
(26124)
(22903)
(22038)
(20451)
(19799)
(19418)
(18294)
(18036)
(17896)
(17405)
(17167)
(17155)
(16470)
(16408)
(14223)
(14167)
(13955)
(13434)
(12978)
(12847)
(12654)
(12571)
(11576)
(11316)
学科
(100435)
经济(100324)
管理(70627)
(70276)
(56783)
企业(56783)
方法(49447)
数学(43159)
数学方法(42401)
(35073)
中国(24849)
业经(24686)
(24042)
农业(23230)
(21209)
地方(19611)
理论(18596)
(17687)
(16402)
贸易(16394)
(15914)
(15742)
技术(15637)
(15344)
财务(15255)
财务管理(15219)
环境(14661)
企业财务(14385)
(13762)
银行(13728)
机构
学院(351693)
大学(351657)
管理(142734)
(135688)
经济(132544)
理学(124970)
理学院(123658)
管理学(121143)
管理学院(120503)
研究(108186)
中国(79603)
(72895)
科学(68118)
(60964)
(55890)
业大(52918)
(52207)
中心(50200)
财经(50030)
(49599)
研究所(47922)
(47808)
师范(47416)
(45506)
北京(45248)
农业(42659)
(40956)
经济学(40515)
(39172)
师范大学(38154)
基金
项目(245630)
科学(193905)
研究(180972)
基金(178375)
(154104)
国家(152774)
科学基金(132864)
社会(113752)
社会科(107640)
社会科学(107612)
(96687)
基金项目(94646)
自然(86653)
自然科(84660)
自然科学(84641)
教育(84334)
自然科学基金(83066)
(80606)
编号(75136)
资助(73654)
成果(59978)
重点(54298)
(53938)
(51470)
课题(50840)
(50803)
创新(47281)
教育部(46789)
科研(46755)
国家社会(46290)
期刊
(145864)
经济(145864)
研究(99085)
中国(60933)
学报(55017)
(54282)
科学(50996)
管理(50387)
(46410)
大学(43093)
教育(41046)
学学(40523)
农业(36942)
技术(32699)
业经(26922)
(26520)
金融(26520)
财经(24557)
经济研究(21996)
(20879)
问题(19335)
图书(18959)
(17796)
技术经济(17273)
科技(16802)
(16652)
理论(16564)
统计(16060)
实践(15310)
(15310)
共检索到491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小平  刘效龙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以及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大量"城中村"产生,城中村的存在及其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推进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严重制约。本文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城中村运作方式的分析,对政府、村集体、村民、开发商和常住外来人口等利益主体的诉求分析,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提出适合山东省的基于博弈论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以期为山东省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解兴宇  谢蕊蕊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土地所有制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太原市作为中部省份的省会城市,也夹杂着城市现代化和村庄改造的矛盾与冲突。文章基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挖掘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用主体博弈模型的方法来试求均衡解,希望能为城中村改造的实践模式提供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赖丽华  
城中村集体经济由于企业财产权属不明,所有权主体错位以及具有严重的排外性和封闭性等严重的体制弊端,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融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我国现行城中村集体经济的改造主要采取合作社制和股份合作制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带上了意识形态的标签,存在严重的缺陷。现代公司制模式能够彻底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将企业转化成资本开放的社会性企业,让企业彻底回归市场。公司制模式是实现城中村集体经济改造的最佳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伟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特殊阶段。在城中村改造中,我国各地区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模式。文章从国内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比较研究入手,分析了城中村改造各种模式的异同,探索了其组成要素和形成原因,为国内其他城市城中村改造确立了借鉴的坐标和基本框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宇鹏  宋波  
陕西西安市的城中村数量多、规模大,改造的资金需求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引入信托融资模式,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土地开发的特点以及与信托的独特适用性,分析了率先引入信托融资的必要性及运行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余航  郑风田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近郊何各庄村城市化改造调研,疏理其对村庄民居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以乡村四合院文化经济的创新做法,分析其能够克服传统历史文化和原始乡村文明保护与农村房地资产资本化后农民增收二者之间矛盾的原因,指出其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天广  李政霖  
城中村的大量存在制约着城市经济、卫生环境、社会治安等的发展。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强调政府主导模式,这种模式易引发诸如居民抵触、暴力执法、贪污腐败等公共治理危机。本文以北京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对居民、政府、房地产业界、媒体、知识分子等改造的利害相关者在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和博弈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公共治理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创新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新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建东  宋亚亭  杨晓林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中小城市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中原经济区中小城市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此类城市发展特点及城中村特征的分析,结合巩义市里沟村改造的实例,提出此类城中村的改造应遵循多维度改造路径、多样化模式选择及多阶段实施方法的改造理念;然后从产业发展、空间环境、社会发展方面给出了多样化的策略;最后通过更新改造单元实施手段的运用、灵活更新改造主体的选择和详细经济测算体系的构建,形成适合这一类城市的较为系统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清鋆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二元体制下出现的空间地域实体,城中村的存在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但同时在流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城中村改造中直接涉及的四个利益群体入手,通过不同的组合及关系对比,分析各种已有的改造模式优劣、特点及可行性,以期对将要进行大量城中村开发改造的城市起到一定借鉴、启示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楠楠   刘玉亭   朱远哲   文宏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实效受自上而下的城市更新政策影响,政策稳定与变迁直接关系到治理联盟和协作关系的形成与重构,进而产生不同的地方响应与制度反馈。以往单一化的城中村改造方式往往引发利益矛盾与社会冲突等问题,亟需探索制度引领下的治理优化路径。基于“制度安排—治理联盟—地方响应”分析框架,系统论证了更新政策制定与城中村改造实效的辩证关系。首先,基于广州城市更新政策与城中村改造专门文件的系统梳理,识别从危房改造、三旧改造、到统筹做地的三个政策演进阶段。其次,聚焦广州猎德村、琶洲村和海珠新中轴案例,分别论述三个阶段下改造模式与治理联盟的形成及其演化,分析制度安排与地方响应相互作用下的“国家—市场”及“土地—资本”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广州城中村改造政策制定显示出与以往增量逻辑不同的演进特征,体现了城市治理目标的多元化转向。“增量发展”、“集体获利”、“跨区协调”三种治理联盟的形成,体现了非渐进式政策演进与需求驱动式地方响应的双重作用,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实践提供解析框架和实证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爱请  郭爱显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其实行改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以石家庄为例,其现行改造模式为“政府引导+村集体入股+开发商投资”的改造模式,该模式能促进“政府、村集体、开发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保证各个改造主体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更好地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章振东  侯小星  
由于PPP融资模式本身具有的创新点和独特之处,使其在国内外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城中村改造中实施PPP模式,有利于提高绩效水平。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斌  杨洋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其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城中村"改造涉及多方利益冲突与协调,本文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各参与人的最佳策略选择与均衡结果。文章总结出多种城中村改造资金筹措模式,以供城中村实际操作参考之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伯侨  阮婷  
我国城中村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有政府、村民和开发商,其中,以政府和村民的权力和权利博弈最为突出。在围绕着征收补偿数额的整个博弈过程中,文章认为主要包括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博弈、政府价格和村民价格的博弈。政府和村民的实际不合作关系,往往使城中村改造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文章从共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包括树立城中村改造的本位理念、重构城中村改造的基本原则、界定城中村改造的权利义务在内的对我国目前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法律构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文超  杨新海  文剑钢  石卉楠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采用"城市修补"的渐进式有机更新,解决城市病,此时重提对被视作"城市痼疾"的城中村进行有机更新,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城中村的更新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在实践中普遍存在战略终极化、空间资本化及合作博弈化的共同缺陷,导致城中村的更新陷入一种高成本低效益的困境。基于"城市针灸"并结合"城市修补"等相关理论和既有研究并借鉴相关案例,针对城中村更新的共同缺陷,形成一套渐进式、低成本的"针灸式"治疗方案,为解决城中村的更新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