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37)
2023(16788)
2022(14674)
2021(13817)
2020(11755)
2019(26876)
2018(26559)
2017(51978)
2016(28128)
2015(31570)
2014(31325)
2013(30690)
2012(28033)
2011(24970)
2010(24833)
2009(23142)
2008(22852)
2007(20135)
2006(17573)
2005(15630)
作者
(78304)
(64926)
(64521)
(61615)
(41490)
(31235)
(29365)
(25405)
(24758)
(23330)
(22175)
(22087)
(20584)
(20452)
(20175)
(20099)
(19401)
(19242)
(18640)
(18465)
(15908)
(15755)
(15727)
(15032)
(14568)
(14501)
(14285)
(14223)
(12998)
(12598)
学科
(105262)
经济(105112)
管理(90348)
(84502)
(71846)
企业(71846)
方法(50326)
数学(43364)
数学方法(42785)
(39178)
中国(28832)
(27264)
(25065)
(25018)
财务(24981)
财务管理(24923)
业经(24299)
企业财务(23734)
(22261)
(21988)
税收(20522)
(20341)
地方(19699)
理论(19474)
(18871)
银行(18831)
(18453)
贸易(18445)
(17932)
农业(17809)
机构
大学(395073)
学院(392306)
管理(156928)
(154890)
经济(151495)
理学(135567)
理学院(134109)
管理学(131731)
管理学院(130991)
研究(122924)
中国(95689)
(83446)
(82436)
科学(74392)
财经(64484)
(59972)
(58441)
(57946)
中心(56610)
(56024)
业大(54876)
研究所(53804)
北京(51768)
(50144)
师范(49711)
财经大学(48075)
经济学(47306)
(46790)
(44554)
农业(43460)
基金
项目(264217)
科学(208695)
研究(195207)
基金(193542)
(166775)
国家(165402)
科学基金(143887)
社会(123964)
社会科(117512)
社会科学(117482)
基金项目(102521)
(102031)
自然(93278)
自然科(91129)
自然科学(91107)
教育(90294)
自然科学基金(89453)
(85599)
资助(79937)
编号(79915)
成果(65510)
(59002)
重点(58437)
(54892)
(54266)
课题(54019)
(51738)
教育部(51508)
创新(51252)
国家社会(50959)
期刊
(167243)
经济(167243)
研究(122446)
中国(72931)
(68697)
学报(59742)
管理(57040)
科学(53815)
(50146)
大学(46463)
学学(43753)
教育(42014)
(37162)
金融(37162)
农业(34024)
技术(33496)
财经(32248)
(27332)
经济研究(26072)
业经(26031)
问题(21667)
财会(19620)
理论(19375)
图书(19066)
(18745)
(18689)
技术经济(18351)
实践(17680)
(17680)
会计(17678)
共检索到578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丁子健  
减税降费措施在我国落地实施的十几年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减税降费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社会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地方政府面临着税率降低、“免、抵、退”税情况增多等导致短期财政收入下降的风险。由于政府存在财政支出刚性,收支缺口增加,地方政府一边面对上涨的赤字,一边又在扩大用于提振经济发展、填补收支缺口等的债务规模。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占财政收入的比率会上升。偿债能力减弱、债务规模增加,债务危机风险提高。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债务率已达新高,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因此,要了解减税降费的作用机制。本文以博弈论视角构建模型,推导了减税减费作用于地方债务风险的机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崔惠玉  吕炜  徐颖  
本文利用2007—2018年地级市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即减税降费力度低于平衡点时,减税降费能够抑制城投债规模的扩张,但当减税降费力度高于平衡点时,继续实施减税降费会导致城投债规模的扩大;(2)经济发展水平高、地方财政压力处于中低水平以及金融风险等级低的城市,财政承受能力更强,减税降费与城投债之间“U”型关系的平衡点偏低,减税降费抑制城投债规模扩张的持续时间更长。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地方债务风险、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骅   王浚丞   刘梦娜  
减税降费是中国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维护全局经济稳定的重要政策手段,但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借”、“用”、“还”3个环节的风险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2015~2022年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数,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减税降费规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降费规模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长速度将显著降低。同时,减税降费规模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减税降费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速也将被遏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竹志奇  曹青  任金凤  王涛  
近年来,我国减税降费政策的力度逐步增强,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却也导致了政府的债务规模和债务敏感度不断上升。这是否会“侵蚀”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性?文章通过一个含有社保部门的TANK-DSGE模型,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考察了政府债务规模上升和债务敏感度增加对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债务规模的变化并不对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侵蚀”作用,甚至在高债务规模情况下,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性反而增强。政府债务敏感度的上升才是“侵蚀”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性的“元凶”,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李嘉图等价机制与挤出效应机制,且对商品税减税的政策有效性影响最大。有鉴于此,文章建议政策制定者需对减税降费政策保持充足的定力和耐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政府债务规模短期上升的容忍度,防范地方政府在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时出现“先减后加”“、明减暗加”“、边减边加”的行为,同时合理运用其他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工具应对债务敏感度上升对减税降费政策有效性的“侵蚀”,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胜  陈小林  蔡报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胜  陈小林  蔡报纯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增长、债务率高,普遍已发生债务违约,未来债务还款压力大,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的社会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剖析地方政府巨额债务形成机理,分析地方政府因追求最大利益空间由正常举债演变到过度举债之原因,探讨巨额债务发生违约的风险性。本文进一步提出地方政府债务优化治理建议:建立科学政绩观与奖惩机制、设定地方政府债务适度规模与合理债务结构、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土地财政改革、完善相关法规法制建设、建立专项偿债基金和违约保险机制等,这些措施将能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保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坤  唐丹彤  
减税降费是我国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以2010年至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税费负担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税费负担的减轻有助于刺激企业投资增加,且通过内源融资能力、外源融资约束、投资者关注三重机制进行传导,其中提升内源融资能力成为减税降费促进投资的主要作用渠道。进一步基于宏观层面、行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进行异质性考察,发现两者的负相关关系在营商环境更差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厘清了税费负担对企业微观投资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民  赵桁  唐畅  
立足我国“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现实需要,构建包含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和债务水平的地方财政风险衡量指标,实证检验“营改增”这一减税降费政策对地方财政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后,地方财政风险有所增大,且主要来自债务风险的增大,而非地方财政收支缺口的变化;该效应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较显著,在中小城市并不明显;“营改增”后,地方财政努力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非税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减税引发的财政收支失衡,但地方政府投资需求的增大则会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从而增大地方财政风险。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傅笑文  傅允生  
近年来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持续上升,从实践看,国内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机制性扩张特征,即使有数据显示现实中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仍在合理范围内,机制性扩张特征带来的债务持续快速扩张,使地方政府债务比预期更快突破合理水平,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且不可逆。同时,机制性扩张会助长违规融资,通常违规融资具有变通性与隐秘性,成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来源。由于隐性债务很难统计,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估算并不能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状况。机制性扩张与隐性债务,会放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债务风险,因此,需要从机理上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从机制上规范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沈建波  卢艺  郭君  
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压力下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刺激经济回升的关键之举,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税收征管改革探索与实践。鉴于此,通过实施积极财税政策,放大税收在经济中的适度干预和调控功能,更好发挥税收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职能作用,契合税收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职能定位与合理转换,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动力更强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西果  韩林  茆敏  
政府债务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地方债问题的根源在于一定财税体制下地方经济建设资金缺口,地方政府无节制举债从而导致债务风险不断积累,这其中又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银行机构之间纷繁复杂的利益问题。本文引入博弈理论,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银行机构三方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庆旺  
具有持续针对性、成本降低性、长期持久性的减税降费政策无疑会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会给各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不仅财政赤字规模在未来三四年内会扩大,而且财政收入体系的法治化程度会有所削弱。为了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同时又要防范财政风险,保证财政健康发展,必须深化财政改革,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其中更具有针对性的主要举措包括:制定财政整顿策略,精简机构,削减财政补贴,控制社会福利性支出增速;加强财政治理,全面实施中期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工作;实行税收支出预算,真正形成经立法机构审批、监督、检查的"第五本预算";推进财政收入体系现代化,提高税收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药清  董玲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在国家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下,各种显性、隐性债务大量增加。由于缺乏监管、疏于控制、管理混乱,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出发,将COSO内部控制理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问题相结合,探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方法。以期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倪骁然   黄琨皓   彭俞超   韩晗  
一般认为,财政政策对金融风险的治理主要体现在以“他救”为特征的事后处置上。本文认为,财政政策对金融风险不仅具有事后的处置作用,还具有事前的治理效应。特别地,结构性减税可以用较少的政策资源取得较大的宏观调控效果,使得企业可以在债务规模不发生骤降的情况下优化债务结构,实现非困境状态下的风险治理。本文基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这一“无息贷款式”结构性减税政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结构性减税改善了企业的现金流状况,企业得以拓展融资渠道,构建更为分散且风险更低的债务结构以储备财力,防范再融资风险和财务困境。从债务的变化来源看,企业经营层面的应付款项负债减少,对固定融资渠道的依赖降低。此外,银行贷款与债券融资的变化在不同融资约束和成长周期的企业间存在差异。本文研究表明,财政手段不仅具有事后风险处置能力,还具备事前风险治理效应。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统筹发展和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宏  陈韵竹  刘天红  
高企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成为威胁财政金融安全的潜藏风险点,如何及时有效预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成为债务治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省级层面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汇总,借助城投债考察微观会计信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宏观预测价值。研究发现,第一,汇总资产减值蕴含了隐性债务风险的实质性信息,能够有效预测地方政府未来隐性债务风险。第二,资产减值信息通过对财政实力和隐性债务负担的前瞻性反映发挥预测功能。汇总资产减值越高,市场投资者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越弱。第三,不同计提动机、减值可转回性以及不同资产的减值具有差异化预测能力。第四,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及政府干预削弱了资产减值对隐性债务风险的预测效度。本文结论拓展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预测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健全现有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完善隐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隐性债务风险外溢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