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7)
2023(11746)
2022(10065)
2021(9371)
2020(8286)
2019(19212)
2018(18909)
2017(36661)
2016(19416)
2015(22022)
2014(22063)
2013(21538)
2012(19699)
2011(17226)
2010(17485)
2009(16366)
2008(15853)
2007(13960)
2006(11492)
2005(10040)
作者
(53857)
(45111)
(44734)
(42850)
(28749)
(21565)
(20771)
(17696)
(16954)
(15839)
(15344)
(15075)
(14028)
(13971)
(13866)
(13814)
(13810)
(13379)
(12897)
(12750)
(11102)
(10935)
(10693)
(10327)
(10224)
(10145)
(9863)
(9846)
(8946)
(8877)
学科
(77653)
经济(77565)
(57262)
管理(55151)
(45962)
企业(45962)
方法(41820)
数学(37029)
数学方法(36585)
(22549)
中国(21691)
(20575)
业经(15641)
(15006)
(14929)
(14929)
贸易(14916)
财务(14884)
财务管理(14809)
(14533)
(14350)
企业财务(14036)
(13581)
银行(13556)
地方(13475)
农业(13442)
(12881)
金融(12878)
(12767)
审计(12218)
机构
大学(271810)
学院(270987)
(112149)
管理(110523)
经济(109938)
理学(95944)
理学院(95009)
管理学(93383)
管理学院(92881)
研究(82144)
中国(66435)
(55695)
(54041)
科学(49423)
财经(43838)
(41763)
中心(41177)
(39914)
(39794)
(39410)
业大(39192)
研究所(35986)
经济学(35001)
北京(33838)
农业(33013)
财经大学(32959)
(32787)
师范(32445)
经济学院(31920)
(31070)
基金
项目(186425)
科学(147669)
基金(137692)
研究(135352)
(119697)
国家(118411)
科学基金(102896)
社会(87107)
社会科(82603)
社会科学(82576)
基金项目(73376)
(72385)
自然(67451)
自然科(65881)
自然科学(65859)
自然科学基金(64671)
教育(63087)
(60780)
资助(56638)
编号(54921)
成果(43570)
(42288)
重点(41617)
(39163)
(38652)
科研(37006)
教育部(36886)
创新(36594)
课题(36369)
国家社会(36288)
期刊
(112909)
经济(112909)
研究(76157)
中国(49788)
(43975)
学报(39490)
管理(37369)
科学(36663)
(36359)
大学(30586)
学学(29075)
(26446)
金融(26446)
农业(24564)
技术(23818)
教育(22550)
财经(20954)
经济研究(18746)
业经(18616)
(17824)
问题(15096)
财会(14259)
统计(13919)
(13540)
技术经济(13497)
理论(13352)
(12962)
(12750)
商业(12278)
实践(12227)
共检索到385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息  张世鹏  
国家审计是受托经营管理者、审计人员、审计机关和审计委托方四方博弈的过程,其间审计风险的产生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本文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通过构建这四个局中人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国家审计各参与方的行为选择和影响因素,及各决策策略对应的收益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博弈决策树,进而计算分析了受托经营管理者采取合规经营、审计人员采取合规审计、审计机关实施高质量管理、审计委托方实施高质量监督的博弈策略条件,以及影响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根据博弈结果分析,提出了提高国家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措施:加大对受托经营管理者违规的惩罚力度,强化对审计人员的监督考核,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加强审计信息的公开和监...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郝玉贵  路云峰  
通过对我国国家审计的一个博弈模型的分析,得出抑制国家机关等单位违规和作假的措施:降低审计机关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机关审计水平,提高审计机关审计收益,提高对审计机关失职的处罚;通过“激励的悖论”的图解,说明当前建立对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监督的重要性,以及适当借助于社会审计力量来承担部分国家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兰艳泽  陶玲  
在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高度关注。但众多研究很少分析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互动过程中的核心主体行为,而且在探讨互动机理时往往忽略制度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把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涉及到的核心主体统一在一个两方的完全信息序贯博弈模型中,规范地考察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互动对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质量的影响,提出核心主体双方进行决策应选择的具体条件,并对博弈均衡的动态优化过程以及制度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从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及声誉机制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尘肇  郑开军  
积极有效地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保障政治民主和公共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关键措施,是现代审计的标志性特征。我国自2002年颁布《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风险以及效应进行了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顾煜  王博宇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行为差异和产生审计风险的根源。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过程更流畅,也提升审计质量。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得出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演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审计风险管理模型,从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风险处理反馈四个方面进行控制,认为建立审计风险处理反馈机制,保证信息不对称在审计业务进行前与进行中的连贯性消除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阳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博弈论研究方法剖析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审计风险行为。在以审计人员、企业股东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为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风险博弈中,管理层与审计人员实施审计风险行为的概率受额外收益、贿赂及股东核查等因素的影响;在以政府监管机构、债权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审计人员为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风险博弈中,政府监管机构的威慑力与债权人(银行)的期望收益是有效控制审计风险行为的关键点。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顾煜  王博宇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行为差异和产生审计风险的根源。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过程更流畅,也提升审计质量。通过演化博弈分析得出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的演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审计风险管理模型,从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风险处理反馈四个方面进行控制,认为建立审计风险处理反馈机制,保证信息不对称在审计业务进行前与进行中的连贯性消除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手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奕  张宝贤  
本文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存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入手,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危害,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要性,并从“免疫”系统理论的视角入手,分析如何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开展国家审计,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叶陈云  叶陈刚  李享  
积极有效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国家决策层做出的前瞻性战略部署与顶层治理制度安排,是金融监管和审计监督等国家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与任务。本文基于金融与审计双向战略协同角度,深度分析了金融治理中深层次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进而阐述有助于消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际审计核心功能定位以及影响核心功能发挥的关键约束因素。最后,从金融审计法制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审计组织管理变革、政府债务监督盲区和信息系统透明度方面结合现实环境提出破解审计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约束因素的治理路径,以便构建具有战略性、协同性、稳定性和权变性特征的高质量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审计监督控制系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勇  唐世辉  
多方利益机制下风险投资的风险问题远较一般行业投资严重,高风险的投资必然要求高的收益。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金融合作的方式之一是在该地区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通过风险投资基金对新兴产业项目进行投资。中国政府、中亚国家的东道国政府与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在三方利益风险联动情况下,必然存在博弈过程。通过对中国参与中亚国家风险投资基金三方博弈的分析,考察其中的收益、净收益的可能状态,以及参数约束范围,思考中国应选择的策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靳思昌  
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政府招投标等公共决策中的寻租行为引发了"前腐后继"的现象,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治理危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尽管可以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由于属于事后审计,致使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无法充分地发挥。而公共决策审计属于事前审计,可以充分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以寻租理论为基础,通过公共决策审计清理主动设租、弱化被动设租、矫正无意设租,不断发展和完善权力制衡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公民参与机制,进而完善国家治理机制,使国家在善政的基础上实现国家善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丽芳  于亚琼  
本文从熵变视角类比了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与生物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过程与结果,分析发现生物系统具有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在国家审计系统同样存在,我们将其总结为类似的威慑、揭示和惩处功能。但是由于两套系统先天机制的不同,从熵视角分析,生物免疫系统中防御功能居于主要地位,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揭示功能和惩处功能更加重要。由此表明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和惩处制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金太军  赵军锋  
国家审计的实践发展呼唤建立国家审计一级学科。国家审计学科建设既受到国家审计实践属性影响,又受到国家审计科学研究纲领制约。国家审计的实践属性是政治性与技术性的结合,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国家审计的学科定位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应用型学科;学科属性是一门独立的、与政治学学科联系密切的、属于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学科设置除了包括常规的"国家审计学科、社会审计学科、内部审计学科、审计技术与方法"之外,还应增设"审计政治学、审计管理学和国际审计学科"共七个二级学科;同时,积极完善国家审计学科规范和方法论,即大力培养国家审计学科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多方合作、多学科融合与多元方法综合,形成国家审计学科建设的合力。这七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国家审计学科建设论纲。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楚永生  任德新  
国家审计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扩展社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作为社会背景的整体文化也时刻对国家审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社会文化孕育不同的审计制度,中国审计制度是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嵌入经济社会网络之中,其制度设计、运作模式、作用发挥等,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文化变迁的冲击。同时,国家审计在履行自身使命、介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文化的批判与重构来推动公民对国家政治与文化的认同,从而最大程度上维护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