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9)
- 2023(11290)
- 2022(9556)
- 2021(8929)
- 2020(7433)
- 2019(17332)
- 2018(16898)
- 2017(32330)
- 2016(16998)
- 2015(19150)
- 2014(18825)
- 2013(18600)
- 2012(16791)
- 2011(15066)
- 2010(14325)
- 2009(12706)
- 2008(11841)
- 2007(9701)
- 2006(8017)
- 2005(6719)
- 学科
- 济(77148)
- 经济(77079)
- 管理(52181)
- 业(46922)
- 方法(40416)
- 企(39043)
- 企业(39043)
- 数学(37175)
- 数学方法(36766)
- 中国(20826)
- 财(18955)
- 农(17693)
- 环境(16106)
- 贸(15444)
- 贸易(15438)
- 易(15112)
- 业经(14313)
- 学(12923)
- 务(12019)
- 财务(11984)
- 财务管理(11959)
- 地方(11767)
- 和(11624)
- 农业(11622)
- 制(11596)
- 划(11582)
- 企业财务(11443)
- 技术(10992)
- 银(10233)
- 银行(10218)
- 机构
- 大学(239073)
- 学院(235960)
- 济(110425)
- 经济(108897)
- 管理(98937)
- 理学(87620)
- 理学院(86788)
- 管理学(85472)
- 管理学院(85056)
- 研究(78117)
- 中国(59731)
- 京(48538)
- 财(46045)
- 科学(44597)
- 财经(38785)
- 所(36185)
- 中心(35996)
- 经(35861)
- 经济学(35538)
- 研究所(33549)
- 业大(33373)
- 农(33208)
- 经济学院(32242)
- 北京(30059)
- 江(29595)
- 财经大学(29480)
- 院(28923)
- 范(28134)
- 师范(27886)
- 经济管理(27519)
- 基金
- 项目(172677)
- 科学(139862)
- 基金(132054)
- 研究(124655)
- 家(114937)
- 国家(114128)
- 科学基金(100094)
- 社会(84796)
- 社会科(80841)
- 社会科学(80818)
- 基金项目(69874)
- 自然(64412)
- 省(63601)
- 自然科(63040)
- 自然科学(63024)
- 自然科学基金(61916)
- 教育(57051)
- 划(54804)
- 资助(53988)
- 编号(46672)
- 部(40613)
- 重点(38839)
- 国家社会(37070)
- 发(36873)
- 创(36518)
- 教育部(35623)
- 成果(34994)
- 创新(34349)
- 人文(34284)
- 科研(33808)
- 期刊
- 济(103774)
- 经济(103774)
- 研究(64943)
- 中国(38254)
- 管理(34999)
- 财(34574)
- 科学(33518)
- 学报(32412)
- 农(27524)
- 大学(26142)
- 学学(24919)
- 技术(21273)
- 农业(19700)
- 财经(18976)
- 经济研究(18478)
- 融(17220)
- 金融(17220)
- 教育(17144)
- 经(16369)
- 业经(15063)
- 问题(14081)
- 统计(13494)
- 贸(13049)
- 技术经济(12785)
- 策(12233)
- 业(12034)
- 世界(12017)
- 资源(11738)
- 国际(11189)
- 决策(11040)
共检索到321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婷婷
针对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缺陷,提出生态-博弈交叉数据包络分析(ECO-GCDEA)模型,对低碳约束下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和排序,并将离散结果函数化进行大数据视角下的区域性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低碳约束下的能源效率得分增长趋势不显著,其中东部地区能源效率得分较高,而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与环境发展协调程度较差。聚类分析表明,我国低碳能源效率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且第三梯队的改善势头强劲。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伟 潘武林
以固定资源分配的DEA方法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基于DEA效率评价和历史碳排放水平的资源分配方法。基于我国2030年承诺减排目标为决策导向,然后以全国平均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得出总量控制下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结果表明:吉林、上海等15个省份应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其2030年排放水平与2014年相当;要实现全国范围内平均效率最大化,需要将多数配额集中分配到少数省份。
关键词:
DEA 碳排放 配额 省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洪 赵宝福
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将我国能源总体效率分解为能源管理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并进行区域间比较。结果表明:国家层面,我国能源总体效率偏低并且呈缓慢下滑趋势,能源管理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呈反向波动态势;地区层面,三大区域的能源环境效率呈收敛趋势,能源管理效率在2010年前后呈先收敛后扩张分化趋势;省际层面,北京、天津、浙江和青海4个省市应侧重提升内部管理能力,而宁夏应注重改善外部环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兵 於露瑾 杨雨石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BML生产率指数对2003~2010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碳排放约束下的传统能源效率指标进行了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对能源的替代及产出结构变化提高了能源效率,产出结构效应的贡献最大,劳动对能源替代的作用最小;能源结构效应是阻碍能源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恶化对能源效率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分行业看,轻工业能源效率普遍高于重工业,结构效应差异是带来能源效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
能源效率 二氧化碳排放 BML生产率指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兵兵
通过测算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以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年均约为0.503,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0.580)、中部(0.497)和西部(0.422)。FDI、出口、市场化进程、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结构对省际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和政府干预则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分阶段考察显示,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又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才是提升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全要素能源效率 地区差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志红 陈玉路
为实现减少碳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双重目标,金融支持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值得探讨。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支持、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在碳排放约束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就直接效应而言,银行信贷对技术进步呈现正向作用,股票市场表现为负,保险市场表现不显著;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表现为负;银行贷款、股票市场及财政科技经费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为正向作用,保险市场表现显著为负。因此,在碳排放约束下,金融支持通过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间接提升效果不佳,直接促进作用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志红 陈玉路
为实现减少碳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双重目标,金融支持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值得探讨。本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金融支持、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在碳排放约束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就直接效应而言,银行信贷对技术进步呈现正向作用,股票市场表现为负,保险市场表现不显著;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表现为负;银行贷款、股票市场及财政科技经费对能源效率的提高为正向作用,保险市场表现显著为负。因此,在碳排放约束下,金融支持通过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间接提升效果不佳,直接促进作用明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钱丽 肖仁桥 陈忠卫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农业碳排放量纳入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内。首先,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生产效率,探索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并给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各省份、三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60%的省份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为低经济低环境效率型,这些省份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农田抗灾能力、农村用电量和研发经费的提高对全国农业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叶飞 周敏 石鹏 汤振朋
碳排放约束下利用超效率VRS-DEA模型和扩展STIRPAT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河北和辽宁之外,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政府干预、能源价格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对外开放对能源效率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李阳明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农业能源效率,分析比较了碳排放约束下全国整体、五大区域及31个省份农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和收敛性检验。研究表明: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全国及五大区域能源效率动态演进趋势由相对集中到逐渐扩散,且增长不明显;考虑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五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全国整体上各地区间差距在逐渐缩小,最终将会稳定在同一水平。文章作者提出制定差别化的农业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利于缩小各地区间农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颖 齐亚伟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科学测度国内各省际间的能源利用效率状况。本文利用SML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水平变化指数,计算了在保持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变情况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国内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增长趋势,这种增长同技术进步呈正相关关系;且对比分析在约束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保持排放量不变两种情况,可以发现前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年均增长率明显优于后者。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魏巍
基于1993~2011年我国29个省(市、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规模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我国能源效率将趋于下降;对外开放和交通基础设施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污染天堂假说"得到验证;资源禀赋对能源效率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资源越丰裕地区能源效率越低"命题并不稳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文洁 巩芯仪
本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分别运用DEA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分析了陕西省10个市2002-2012年考虑碳排放与未考虑碳排放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变动分解规律,发现前者的效率值往往高于后者,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的能源效率变动基本上趋于一致,环境污染在其中的影响大致相当,技术进步是其变动的主要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改变陕西省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坚持走环保清洁型能源利用道路、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刘婷
通过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全国30个省份碳约束下的物流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空间特征和演化趋势,并通过Tobit回归考察我国区域物流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物流能源效率没有明显的提升趋势,并且区域的东西分化特征较为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物流业的规模、能源价格和能源消耗结构是影响我国物流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峰 何伦志
基于松弛变量超效率模型(SUPER-SBM-DEA)对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计量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0.565)、中部地区次之(0.473)、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最低(0.408);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主要受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政府干预能力、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