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01)
- 2023(14303)
- 2022(12510)
- 2021(11758)
- 2020(9838)
- 2019(22894)
- 2018(22631)
- 2017(44186)
- 2016(23609)
- 2015(26611)
- 2014(26290)
- 2013(25735)
- 2012(23447)
- 2011(20756)
- 2010(20339)
- 2009(18238)
- 2008(17306)
- 2007(14652)
- 2006(12463)
- 2005(10191)
- 学科
- 济(95753)
- 经济(95656)
- 管理(66346)
- 业(64786)
- 企(53003)
- 企业(53003)
- 方法(45802)
- 数学(40162)
- 数学方法(39631)
- 农(26660)
- 中国(23077)
- 财(22584)
- 业经(22000)
- 地方(21998)
- 学(19056)
- 农业(18148)
- 贸(16169)
- 贸易(16163)
- 技术(15652)
- 易(15604)
- 理论(15178)
- 制(15074)
- 环境(14863)
- 和(14730)
- 务(14438)
- 财务(14368)
- 财务管理(14339)
- 产业(13640)
- 企业财务(13547)
- 划(12725)
- 机构
- 大学(322257)
- 学院(322171)
- 管理(134015)
- 济(127864)
- 经济(125249)
- 理学(117760)
- 理学院(116515)
- 管理学(114416)
- 管理学院(113835)
- 研究(101836)
- 中国(73265)
- 京(68714)
- 科学(63599)
- 财(55236)
- 业大(49012)
- 农(48798)
- 所(48274)
- 中心(47674)
- 财经(45798)
- 研究所(44517)
- 江(44447)
- 北京(42847)
- 范(42396)
- 师范(42026)
- 经(41873)
- 州(38597)
- 经济学(38260)
- 农业(38037)
- 院(37861)
- 经济学院(34758)
- 基金
- 项目(234525)
- 科学(185550)
- 研究(171993)
- 基金(170770)
- 家(147686)
- 国家(146468)
- 科学基金(127817)
- 社会(108800)
- 社会科(103172)
- 社会科学(103145)
- 基金项目(92044)
- 省(91544)
- 自然(83781)
- 自然科(81831)
- 自然科学(81812)
- 自然科学基金(80299)
- 教育(78807)
- 划(77009)
- 编号(70381)
- 资助(69592)
- 成果(54878)
- 重点(51793)
- 部(51517)
- 发(50172)
- 创(49126)
- 课题(47338)
- 创新(45753)
- 科研(44788)
- 教育部(44602)
- 国家社会(44400)
- 期刊
- 济(132797)
- 经济(132797)
- 研究(89322)
- 中国(54866)
- 学报(49049)
- 管理(47048)
- 科学(45896)
- 农(43913)
- 财(40777)
- 大学(38034)
- 学学(35791)
- 教育(33987)
- 农业(31001)
- 技术(29172)
- 业经(23806)
- 融(22331)
- 金融(22331)
- 财经(21154)
- 经济研究(20907)
- 经(18056)
- 问题(17819)
- 图书(16701)
- 科技(16235)
- 理论(15494)
- 技术经济(15359)
- 业(15182)
- 资源(14846)
- 商业(14695)
- 现代(14531)
- 版(14439)
共检索到445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立新 吴必虎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滁州是其中重要"一翼"和"前沿"。在南京都市圈内滁州承接产业转移有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滁州承接南京的产业转移较多,其对滁州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产业结构和就业、城市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创造优质服务环境、提升产业层次和提高对接产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加快宁滁同城化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立新 吴必虎 晋秀龙
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滁州二市不仅跨市、而且跨省,经济上分属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其旅游合作具有典型性。基于"核心-边缘"理论,通过南京滁州的对比,分析了二市跨区域合作在政府合作意向、区位交通、旅游资源、经济联系等方面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创新思路和对策,以期对当前蓬勃开展的相类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所启迪。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安树伟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北京的目标,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为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催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而且有效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下,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及前瞻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级制造业。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拓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转移重点 国际化大都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朱家华 黄惠玲 龚惠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志康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 赣州市 对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静
2012年荆州市获批设立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此背景下研究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现状及发展状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荆州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近年来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高但整体能力不强,且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关键词:
荆州 产业转移 因子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继增 王幼娟 李爽
首先运用欧式距离法测度了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经济关系,然后利用产业有序度模型,计算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标准的赣州产业结构有序度,并构建产业梯度——成长度系数二维坐标系模型,分析赣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选择重点。研究表明:第一,赣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互补性地缘关系,验证了两地对接的可能性。第二,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大湾区可转出的产业与赣州各县市的汽车制造、现代轻纺、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相契合,明确了产业承接重点。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赣州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锦 薛继亮
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匹配程度影响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为此,笔者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2001—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实证研究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进一步论证如何化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有序转移的难题。研究结果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劳动力市场变化与其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其中资本、劳动和市场等因素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度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则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和分散效应都会带来产业结构变迁和人口转移的匹配性,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协调城镇化发展以及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产业分工格局,...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人口 京津冀都市圈 有序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李文龙
为使兰州新区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利用SWOT方法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视角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采用2004—2009年兰州工业数据,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对兰州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和承接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
产业转移 SWOT 产业集聚 兰州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达球
产业转移是一种全球共生的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清形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功经验 梯度推进 广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润华 肖晓军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承接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鲁春慧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 配套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洪
针对当前我国新一轮的产业布局调整,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南宁市如何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掘比较优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招商工作,吸引大批产业进入并建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明确承接产业转移重点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聚集、创新园区招商方式和项目工作机制以及完善软硬环境等措施,以达到吸引和形成特色产业群、壮大南宁市工业规模的目的。
关键词:
南宁市 产业转移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