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9)
- 2023(10287)
- 2022(8894)
- 2021(8469)
- 2020(7242)
- 2019(17033)
- 2018(16882)
- 2017(32270)
- 2016(17589)
- 2015(20022)
- 2014(19782)
- 2013(19181)
- 2012(17416)
- 2011(15382)
- 2010(15267)
- 2009(13720)
- 2008(13085)
- 2007(11149)
- 2006(9480)
- 2005(7901)
- 学科
- 济(69658)
- 经济(69601)
- 管理(50136)
- 业(46500)
- 企(38705)
- 企业(38705)
- 方法(36706)
- 数学(33198)
- 数学方法(32551)
- 农(18005)
- 中国(16139)
- 财(16065)
- 地方(15180)
- 学(14251)
- 业经(14215)
- 农业(12213)
- 理论(11959)
- 和(11808)
- 环境(11535)
- 贸(11171)
- 贸易(11164)
- 技术(11114)
- 易(10827)
- 务(10628)
- 财务(10566)
- 财务管理(10537)
- 制(10350)
- 企业财务(9975)
- 资源(9586)
- 划(9498)
- 机构
- 学院(240849)
- 大学(238208)
- 管理(97399)
- 济(91649)
- 经济(89675)
- 理学(85138)
- 理学院(84223)
- 管理学(82283)
- 管理学院(81856)
- 研究(77357)
- 中国(56597)
- 科学(51659)
- 京(50804)
- 农(42715)
- 江(40127)
- 业大(39926)
- 财(39643)
- 所(39156)
- 中心(37090)
- 研究所(36419)
- 农业(33894)
- 财经(32567)
- 范(31056)
- 师范(30651)
- 北京(30227)
- 经(29735)
- 院(28927)
- 州(28389)
- 技术(27751)
- 经济学(27094)
- 基金
- 项目(177279)
- 科学(139291)
- 基金(127597)
- 研究(125176)
- 家(113237)
- 国家(112359)
- 科学基金(96711)
- 社会(77299)
- 社会科(73347)
- 社会科学(73320)
- 省(72004)
- 基金项目(67671)
- 自然(65982)
- 自然科(64372)
- 自然科学(64357)
- 自然科学基金(63140)
- 划(60201)
- 教育(59043)
- 资助(53442)
- 编号(50862)
- 重点(40558)
- 部(38686)
- 成果(38603)
- 发(38068)
- 创(37354)
- 课题(35188)
- 创新(34932)
- 科研(34760)
- 计划(34127)
- 教育部(32430)
共检索到333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策 李新辉 李跃飞 陈蔚涛 杨计平 夏雨果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本研究利用2009—2014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捕捞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了其生长和死亡参数历史变化,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perrecruitment,YPR)模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ment, SBR)和生物学参考点评估了赤眼鳟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赤眼鳟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2×10~(-5)L~(2.9527)(R~2=0.9595,n=2346),生长方程为L_t=725.802[1-e~(-0.110(t+0.613))]。目前西江的捕捞强度(F=0.96/a)和开发状况(E=0.86)远超种群可持续开发水平,赤眼鳟种群处于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将西江赤眼鳟开捕年龄提高至3龄(或开捕体长增大至238 mm),则预计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可增加175%,在珠江禁渔期制度的协同保护下,种群实际保护效果可能更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细畅 李跃飞 王超 李捷 庞世勋 李新辉
2007年4~11月在珠江肇庆江段进行鱼苗采样,监测该江段赤眼鳟补充群体状况,同时对人工繁殖的赤眼鳟胚胎及鱼苗进行培育、观察,并详细描述了其中13个发育期的形态特征。赤眼鳟早期发育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较短,出膜时体长约4.3 mm;鳔一室期开始,腹部黑色素为一纵列,并在臀鳍形成期后逐渐消失;肌节数为11+15+15=41对。2007年珠江肇庆江段赤眼鳟的繁殖期主要在7~9月,其中以9月10日规模最大,单位时间采集量高达1.8×104尾;数据分析表明赤眼鳟的产卵繁殖对江段水文变化有明显响应。
关键词:
赤眼鳟 早期发育 补充群体 珠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荣 刘丽 龚世园 赵会宏 孙际佳 陈彦珍
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珠江和长江水系共24个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个体mtDNA CR和Cyt b基因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对1 345 bp的组合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3个单倍型,22个单突变位点,102个简约信息位点。在139个突变位点中:转换位点100个,颠换位点30个,插入/缺失位点14个;A+T的含量(61.5%)明显高于C+G的含量(38.5%)。4个水域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率在0~7.43%之间,组合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S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77 8、17.271 0和0.029 7,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由庆斌 韦博 汤珊红
提出构建基于补充计量学的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收集Mendeley平台中提供的指标数据,利用相关分析法筛选补充计量指标,对筛选得到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主成分因子并建立主成分评价模型。最后,对比主成分评价模型与引用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发现两个模型对高学术影响力论文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鸿民 马志娥 杨晓丹
依据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提出的相关政策,构建不同水平的年金回报率、利率、工资增长率下的事业单位养老金保险精算模型,并对"新人"和"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目前养老金替代率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没有过渡性养老金的"中人",其替代率更低。其次,基于预测模型估测"中人"合理的过渡性养老金调节系数,通过单位补充年金提高替代率,降低调节系数。最后,根据我国国情,借助国外GSA养老保险制度,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并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单位补充年金,以适应当前人口老龄化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琴琴 陈新军 戴黎斌
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中上层鱼类,研究其资源变动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该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根据1982-2014年日本鲭在129°~160°E、28°~45°N海域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数据,首先对补充量(recruitment,R)与SST、PDO进行交相关分析,之后用Ricker模型拟合SST、PDO对日本鲭亲体-补充量的影响,并用Akaike信息法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对不同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ST、PDO对补充量均有滞后影响,滞后期分别是5年和1年;亲体-补充量模型分析表明,Ricker模型的AIC值为81.979,加入环境因子后AIC值明显降低。同时加入SST和PDO的模型AIC值是71.743,优于单个环境因子模型。结果表明,加入SST、PDO两种环境因子的Ricker模型能更好的描述亲体-补充量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颜浩龙 郑哲文
讨论在联合预测下的林产品补充模型,通过提高库存补充过程中需求函数的准确度,降低预测结果与实际需求的误差,制定合理的库存补充策略.在进行联合预测后,各个成员的平均利润和总利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关键词:
物流工程 联合预测 库存模型 林产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玮 刘宇
文章基于DEA评价模型理论,选用2006-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EBM评价模型来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沿线省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不同省市之间对水资源的利用存在差异性,这源自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此外,农业生产用水对长江沿线用水效率的整体差异性具有显著影响,最终得到提升长江沿线省市用水效率的关键所在,即制定科学合理的上中下游地区之间的用水政策,并加大对各个省市内部优化用水的力度,以此确保长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大幅提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平星 樊杰
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影响。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不脆弱区、一般区、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分别占11.31%、22.63%、27.60%、24.39%和14.07%,东西部地区脆弱性较高,中部地区脆弱性较低;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部山区,人为因素主导的脆弱区分布于中部盆地的城镇及其周边;经济带约53%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很脆弱区和脆弱区,未来新增建设用地需要重点向不脆弱区和一般区转移。根据分区结果和诱因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开发与保护的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春红
文章首先构建了江苏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各单项指标进行评价,最后运用IASAF模型对江苏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为"较好"等级。
关键词:
江苏 生态环境 IASAF模型 综合评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小植 陈蔚辉 范汉金 罗毅平 查广才
2010年6月在潮州江段采集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幼鱼36尾,按体长范围(68~175 mm)分为5个组,测定鱼体化学组成,估算其能量密度。结果显示:赤眼鳟含水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占鲜重的百分比范围为72.79%~75.54%、12.99%~17.06%、8.18%~12.88%和2.35%~3.38%,能量密度范围为6.29~9.11kJ/g;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均随体长增加而增加,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体长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密度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含水量呈负线性相关关系(P<0.05);含水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能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金明 吴建开 杨显祥 丛宁 董同瑚 王德忠
从生物学的角度比较和评价麦鲮和赤眼鳟作为鳜鱼养殖配套饵料鱼的适宜性,探讨以赤眼鳟代替麦鲮养殖鳜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麦鲮和赤眼鳟食性相近,同属于低龄成熟的多次产卵类型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强,比鳜鱼具有更强的耐低氧能力;一年能进行三次人工繁殖,繁殖力强,易补充亲鱼,繁殖方式和设施与四大家鱼、鳜鱼相似,人工繁殖的效率极高。采用一次放足、分批捕捞的高密度养殖方式,群体产量高,养殖成本低。因此,两种鱼都具有优秀的饵料鱼属性。但在长江流域,赤眼鳟能弥补麦鲮不能自然越冬的缺陷,繁殖期和生长期更长,养殖产量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鲮养殖鳜鱼是可行的。这为鳜鱼的养殖,特别是反季节养殖开辟了新的饵料鱼途径,为改进鳜...
关键词:
鳜鱼 饵料鱼 麦鲮 赤眼鳟 适宜性 评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向建国 何福林
详叙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外部形态,并对其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食性与相关器官、生长与繁殖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掌握赤眼鳟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展赤眼鳟的人工养殖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明生 陈金安 黄孝湘 李建华
赤眼鳟在长江流域曾广为分布,是一种重要的江河经济鱼类。2002~2004年,对产于长江一级支流府河孝感段及其附属湖泊,如野猪湖、王母湖和府河的一级支流———环河中的赤眼鳟进行了多次资源调查。通过对采自不同月份的186尾赤眼鳟标本进行解剖,测量了Ⅳ~Ⅴ期卵巢中卵母细胞的直径。Ⅳ期末卵巢中,Ⅱ~Ⅲ时相的卵细胞直径为0.39~0.52mm,卵细胞数占7.4%;IV~V时相的卵细胞直径为0.94~1.04mm,卵细胞数占92.6%;测定周年性成熟系数,其峰值出现在7月,雌鱼平均为28.8%,雄鱼为1.27%,刚产过卵的Ⅵ期卵巢,性成熟系数仅为0.78%,其卵巢切片显示很少见到Ⅲ、Ⅳ时相的卵母细胞。根据...
关键词:
赤眼鳟 繁殖 生物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春霞 麻秋云 田思泉 戴小杰 Richard Kindong 苟鑫 蓝洁
浙江南部近海是东海种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重要繁殖和育肥场所。根据2016年2月、5月、8月和11月采集的2023尾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小黄鱼种群生长、死亡参数,并利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探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渔具选择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渐近体长L_∞=22.58 cm,生长速率K=0.78/a,初始年龄t_a=-0.37 a;自然死亡系数M值为1.343,总死亡系数Z值为4.432,捕捞死亡系数F为3.089,开发率E为0.697,表明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小黄鱼的首次捕捞体长L_(50)=13.11cm,对应首次捕捞平均年龄t_c=0.743 a,小于临界年龄(0.886a)和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0.979a),渔业主要捕捞对象为幼鱼和补充群体,无法保证资源的有效补充;根据B-H动态模型,当前的YPR值为15.279 g/ind,若降低捕捞强度到1.685,对应YPR_(max)为17.061 g/ind,与当前产量相比增幅11.66%;若提高开捕体长(13.11cm→16.0cm),YPR_(cur)会出现显著提高(15.279 g/ind→18.766 g/ind),增幅达22.82%,表明提高开捕体长要优于降低捕捞强度。当前东海小黄鱼群系处于小型低龄化和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小黄鱼的开捕体长提高为15 cm,保证小黄鱼的产卵亲体量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