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9)
- 2023(13701)
- 2022(12083)
- 2021(11547)
- 2020(9627)
- 2019(22692)
- 2018(22772)
- 2017(43311)
- 2016(23687)
- 2015(26799)
- 2014(26890)
- 2013(25615)
- 2012(23047)
- 2011(20463)
- 2010(20368)
- 2009(17865)
- 2008(17237)
- 2007(14409)
- 2006(12317)
- 2005(10226)
- 学科
- 济(85402)
- 经济(85300)
- 管理(64061)
- 业(59732)
- 企(50770)
- 企业(50770)
- 方法(42639)
- 数学(37601)
- 数学方法(36994)
- 农(22920)
- 财(22682)
- 中国(22408)
- 业经(19483)
- 理论(18165)
- 学(17633)
- 制(16990)
- 地方(16638)
- 农业(15018)
- 教学(14972)
- 贸(14433)
- 贸易(14428)
- 技术(14215)
- 务(14156)
- 教育(14117)
- 财务(14085)
- 财务管理(14052)
- 易(14012)
- 和(13786)
- 企业财务(13313)
- 环境(13034)
- 机构
- 学院(314336)
- 大学(314312)
- 管理(126597)
- 济(119238)
- 经济(116555)
- 理学(110571)
- 理学院(109385)
- 管理学(107260)
- 管理学院(106693)
- 研究(99702)
- 中国(71820)
- 京(65925)
- 科学(62484)
- 财(54979)
- 所(48227)
- 农(47323)
- 业大(47046)
- 中心(45692)
- 江(44783)
- 财经(44380)
- 研究所(44165)
- 范(43891)
- 师范(43469)
- 北京(41279)
- 经(40624)
- 院(36999)
- 农业(36749)
- 州(36274)
- 技术(36137)
- 经济学(35158)
- 基金
- 项目(223417)
- 科学(175265)
- 研究(166552)
- 基金(159767)
- 家(138308)
- 国家(137133)
- 科学基金(118919)
- 社会(101647)
- 社会科(96200)
- 社会科学(96172)
- 省(88687)
- 基金项目(85698)
- 教育(80142)
- 自然(78134)
- 自然科(76330)
- 自然科学(76311)
- 自然科学基金(74883)
- 划(74278)
- 编号(69740)
- 资助(65644)
- 成果(55632)
- 重点(49967)
- 部(49397)
- 课题(48250)
- 创(46939)
- 发(46595)
- 创新(43657)
- 大学(43018)
- 教育部(42921)
- 项目编号(42855)
- 期刊
- 济(125253)
- 经济(125253)
- 研究(91438)
- 中国(61888)
- 教育(50136)
- 学报(48139)
- 管理(46112)
- 科学(43799)
- 财(41978)
- 农(41816)
- 大学(37755)
- 学学(34952)
- 技术(32111)
- 农业(29359)
- 融(22279)
- 金融(22279)
- 财经(21041)
- 业经(20888)
- 经济研究(19437)
- 经(17948)
- 图书(16690)
- 问题(15863)
- 理论(15081)
- 科技(15040)
- 业(14852)
- 技术经济(14371)
- 版(14081)
- 职业(14060)
- 实践(13990)
- 践(13990)
共检索到447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宁
作为高校工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电工学"对于工科专业的高校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高校的电工学课程也应当以强化高校学生工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最终的目标进行教育改革。通过改革能够促进高校"电工学"课程更好地发展,同时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基础性的课程。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电工学 培养 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童羽 陈春玲 孙国凯
在分析嵌入式系统课程在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当前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环节在层次结构、实验设备、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包括三层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基础实验环节在设备、内容与考核方式等方面的调整,贯穿式、延伸式课程设计的实施,科研、竞赛与创新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改革结果表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卫 王孙禺 吴小林 肖曦 马永红 杨院 薄拯 吴文生 肖振
2022年3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座谈会,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作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9月,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首批18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联合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作为担负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四类战略人才之一,对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为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特组织了笔谈会,邀请高校和行业企业专家就工科研究生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工科研究生 卓越工程师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王维博 王海滨
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分析了当前高校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文章认为,要提高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内容、实践项目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升学生牢固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内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
测试技术 教学改革 卓越工程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子辉
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突出建筑类专业特点,从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布局设计、制度建设5个方面对中心的建设进行了研究,采取了"中心+平台、学校+企业"的建设模式,突出建筑、水、暖、电等学科专业融合,打破学科界限,资源共享,建设交叉实训项目。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专业融合 学科界限 资源共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珂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催生了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的"2011计划"的颁布实施。这一计划紧密地契合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为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高校要积极争取、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政府、中介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等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协同模型和策略。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协同创新 模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玲 邹彩虹 田辉 陈静 王永田
卓越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是发展现代智能农业的基础。电工学课程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农业工程学科非电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在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更加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训练,以及创新思维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扩展其研究思路,同时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采用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应用虚拟仿真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扩展学习内容,从基础课程的学习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两方面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方案应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本文在分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期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慧研
工程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工程师在道德伦理、知识能力、素质境界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历史传统优势和学科专业特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程需要,着眼培养既具有一流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优良综合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瑞东 孙晓燕 王香婷
在教学过程中,慕课以其独特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构建从工程到理论再到工程的慕课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将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慕课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提高培养质量。
关键词:
慕课 卓越工程师 工程能力 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利利 张海生
高校应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创新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目前,计算机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构建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鼓励教师利用优质在线开放教育资源;建立计算机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训基地;构建多层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子辉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校企合作成为"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易受到企业、专业、教育体制限制等因素影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不足;培养方案有待完善;实习岗位多向高年级倾斜;"N+1"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针对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建设周期长的实际,应从各角度全面推动校企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高素质现场工程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亟需的人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人才培养类型。卓越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包括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意识、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等六个方面。校企联合是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基本途径,基于此,构建形成技术本科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应用导向的理论学习,促进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真实环境的实践应用,促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技术伦理的文化熏陶,强化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基于优势潜能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卓越人才的素质提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而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大学开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工程师培养怎样才能算得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