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0)
- 2023(19489)
- 2022(16801)
- 2021(15623)
- 2020(13027)
- 2019(30070)
- 2018(29649)
- 2017(56501)
- 2016(30869)
- 2015(34603)
- 2014(34666)
- 2013(33961)
- 2012(31666)
- 2011(28442)
- 2010(28344)
- 2009(25864)
- 2008(25018)
- 2007(22019)
- 2006(19605)
- 2005(17333)
- 学科
- 济(124946)
- 经济(124783)
- 管理(87235)
- 业(80670)
- 企(65164)
- 企业(65164)
- 方法(52814)
- 数学(45130)
- 数学方法(44508)
- 中国(36963)
- 农(34818)
- 地方(31329)
- 财(29900)
- 业经(28106)
- 学(28003)
- 农业(23558)
- 制(23262)
- 环境(22376)
- 贸(21674)
- 贸易(21657)
- 易(20911)
- 理论(20770)
- 和(19518)
- 技术(19180)
- 银(19067)
- 银行(19006)
- 融(18704)
- 金融(18701)
- 行(18225)
- 务(18122)
- 机构
- 大学(431196)
- 学院(429735)
- 济(167368)
- 管理(166097)
- 经济(163512)
- 研究(149167)
- 理学(142963)
- 理学院(141271)
- 管理学(138581)
- 管理学院(137808)
- 中国(111397)
- 科学(94453)
- 京(94215)
- 财(76963)
- 所(75096)
- 农(73809)
- 研究所(68378)
- 中心(68287)
- 业大(66020)
- 江(64837)
- 财经(60912)
- 范(59885)
- 北京(59775)
- 师范(59225)
- 农业(57692)
- 院(55417)
- 经(55353)
- 州(52880)
- 经济学(49714)
- 师范大学(48084)
- 基金
- 项目(296093)
- 科学(231749)
- 研究(214119)
- 基金(212896)
- 家(187099)
- 国家(185528)
- 科学基金(158573)
- 社会(133948)
- 社会科(126708)
- 社会科学(126677)
- 省(116120)
- 基金项目(113185)
- 自然(104280)
- 自然科(101801)
- 自然科学(101773)
- 自然科学基金(99904)
- 教育(98517)
- 划(98514)
- 资助(87769)
- 编号(87340)
- 成果(70291)
- 重点(66852)
- 发(65959)
- 部(64262)
- 创(60982)
- 课题(60882)
- 创新(56975)
- 科研(56667)
- 国家社会(54667)
- 教育部(54627)
- 期刊
- 济(187920)
- 经济(187920)
- 研究(126714)
- 中国(89432)
- 学报(70481)
- 农(66950)
- 科学(65076)
- 管理(61098)
- 财(58197)
- 大学(53492)
- 教育(51381)
- 学学(50137)
- 农业(46244)
- 技术(38135)
- 融(37275)
- 金融(37275)
- 业经(31734)
- 财经(29033)
- 经济研究(28987)
- 问题(25702)
- 经(24882)
- 业(23958)
- 图书(23803)
- 科技(20801)
- 资源(20730)
- 版(20452)
- 技术经济(19787)
- 理论(19538)
- 现代(18934)
- 商业(18392)
共检索到644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锋
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测评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征求专家和旅游者的意见及参考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由旅游景观环境、旅游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服务设施环境、旅游地信息环境5个城市旅游环境子系统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城市旅游环境各指标发展水平和旅游环境协调发展度两方面考虑,通过确定指标权重、获取单项指标评分、构建协调发展度矩阵等步骤以测定出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等级。文章最后对开封市和洛阳市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测评,得出开封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偏下,洛阳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闫丽洁 杨瑞霞 石忆邵 孙婷婷
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CA模型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城市增长、扩展和土地利用演化模拟等方面较为合适,成为CA应用的热点。探讨利用GIS技术开发CA模型将会改善CA模拟城市扩展的环境,建立典型的城市CA模型也会发现新的参数和转换规则。基于CA原理,结合GIS与RS技术,在ArcGIS平台中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GIS-CA模型系统。以洛阳市为研究区域,对其城市扩展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将人为的规划因素加入到CA模型中,打破了CA模型只能模拟城市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进行的扩展。模拟结果比较真实可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成文,杨开忠,钟海生
本文从外向型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着手,分析了洛阳市发展外向型旅游业的资源条件、市场基础,进而分析了其旅游产品外向型发展的可能性,指出洛阳市发展外向型旅游业必须发展古文化旅游产品,并完善其外向型服务水平。文章在分析了洛阳市发展外向型旅游业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洛阳市旅游业外向型发展的五大战略:即CIS导入战略(旅游形象战略);市场导向战略(市场外向型战略);精品化战略(产品外向型战略):企业化经营战略(服务外向型战略);官产学民媒互动战略(旅游业外向型整体战略)。
关键词:
旅游业 外向型 洛阳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郭晓东 李莺飞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2001—2012年北京市旅游经济效益函数g(x)与生态环境效益函数g(y)均呈明显的增长态势,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②2001年以来,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态不断改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06年之后已步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③2003年的"非典"对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数(T)、"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C)及协调发展度(D)3个指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3个指标总体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变化...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闪闪 靳诚
以洛阳市为研究案例区,通过对网络大数据和社会调研数据的融合、挖掘,文章基于社会网络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探究洛阳市旅游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所得结论如下:①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空间上呈现出"单核线网状"分布形态,具体表现为主城区网络最为密集,南部伏牛山旅游区、北部黛眉山旅游区网络相对稀疏,而其它各县市旅游区网络联系极其微弱的空间分布格局。②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结构非常松散而且分布不均衡,中心化趋势明显且对核心景区依赖性较高。洛阳市旅游流网络是典型的核心—边缘型网络,但是核心景区对边缘景区的"涓滴效应"有限。③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帮派"性较强,形成了内部联系紧密、外部松散的独立结构。洛阳市旅游流网络共得到24个派系,24个派系均呈现出以"龙门石窟、白马寺、丽景门"为中心的构造特征。④根据洛阳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可将洛阳市提炼为以洛阳市区为核心旅游区,北部黛眉山和南部伏牛山为次核心旅游区,其它县市为边缘旅游区的"一心两翼"空间结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白凯
当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旅游产业会成为促进旅游目的地城市化发展的独立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互为背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2000~2009年西安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耦合度经历了2000~2002年快速变化和2003~2009年缓慢变化两个阶段;耦
关键词:
耦合模型 旅游产业 城市化 西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学伟
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是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的实践和“全景栾川”的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是“栾川模式”和“全景栾川”的继承和发扬,是适合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县域旅游新模式。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基础是智慧旅游体系,模式的实现途径是景区回购,核心内容是“五位一体”管理、全域发展、“五位一体”融资模式和全域智慧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晓 李悦铮
城市交通和城市旅游之间互相拉动同时也互相限制,二者相互影响。实现二者高质量协调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城市交通和旅游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二者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文章以大连市为例,首次通过模糊数学建立评价体系,探究两系统间发展模式及其演变关系,为妥善处理交通和旅游的发展关系提供借鉴性参考。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旅游 协调度 大连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新向
开发夜间旅游是增强开封旅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封在资源、客源、环境等方面有开发夜间旅游的优势。开封夜间旅游的开发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优化环境、营造氛围,主要是构建夜游主题园区,挖掘水域休闲功能,打造文化和水域旅游产品。
关键词:
夜间旅游 开发 开封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钢民 鲁超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主要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环境是城市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通过建立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计算模型,分析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类型,以秦皇岛市为例建立该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秦皇岛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秦皇岛市总体上为良好协调发展类旅游经济滞后型。因此秦皇岛市应在确保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以实现秦皇岛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的进一步协调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城市环境 协调发展度 秦皇岛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闪闪 梁留科 索志辉 方明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基于洛阳市游客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应用游客新浪微博签到频次、时间分层法、核密度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洛阳市旅游流年内时空分布特征,所得结论如下:(1)洛阳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总体上呈"双峰山岭"型分布特征,两个较为突出主峰分别对应洛阳牡丹文化节、十一黄金周,客流量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对称性、反季节性等变化特征。(2)从客流量年内多重尺度时间变化上看,呈现出春季客流量>夏季客流量>秋季客流量>冬季客流量的变化趋势,月内变化曲线呈现出类似锯齿状的突峰型或凹谷型,不断起伏的高峰分别对应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闪闪 梁留科 索志辉 方明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基于洛阳市游客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应用游客新浪微博签到频次、时间分层法、核密度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洛阳市旅游流年内时空分布特征,所得结论如下:(1)洛阳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总体上呈"双峰山岭"型分布特征,两个较为突出主峰分别对应洛阳牡丹文化节、十一黄金周,客流量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对称性、反季节性等变化特征。(2)从客流量年内多重尺度时间变化上看,呈现出春季客流量>夏季客流量>秋季客流量>冬季客流量的变化趋势,月内变化曲线呈现出类似锯齿状的突峰型或凹谷型,不断起伏的高峰分别对应双休日和传统节假日,周内变化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翘尾"形,星期六和星期天客流量最大,日内变化曲线整体呈现"平勺"形特征。(3)洛阳市旅游流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出"小型化、斑块化、大分散、小集散"和"一核多中心"的特征,热点区倾向于向高等级旅游景区聚集、城市中心城区集聚、重要交通设施集聚。(4)洛阳市旅游流日内各时段空间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变化主要发生在主城区,根据空间相似性,可分为两个阶段,0~9时段为游客休整期,旅游者活动较少,空间分布范围较小,9~24时段为游客游览和夜生活期,游客较为活跃,活动范围较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东月
[目的]通过对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及评价研究,旨在综合分析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以对其开发利用提供全新的参考路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构成评价综合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及综合层3个部分在洛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的选取,共包含15个具体指标,构成一个梯级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在评价综合层中, 3个部分的权重分布情况为资源要素价值(0.647 9)>资源开发条件(0.229 9)>社会效应(0.122 2);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指标有文化研究价值(0.136 7)、乡村扶贫效应(0.131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0.126 5)和资源丰富度(0.093 1)。[结论]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占基本类的71%,具有极强的开发潜力;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是洛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洛阳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丽
在构建旅游用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计算模型,得出两者的协调发展度。对桂林市的研究表明:2001-2010年,该市建成区旅游用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旅游用地利用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外都比较少,研究力图为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在理论上有指导意义,在方法上可参照实施的模板,并为旅游学术界提出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旅游用地 协调度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新向
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开封市2004年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14983 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5.53%;其次是餐饮,为9.75%。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 790hm2,生态安全度为0.3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对研究结果采用旅游环境容量来进行判断,也表明研究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旅游地生态安全...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旅游地 生态足迹分析 开封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