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68)
2023(19430)
2022(16735)
2021(15699)
2020(13079)
2019(30534)
2018(30576)
2017(57291)
2016(31807)
2015(36280)
2014(36880)
2013(35979)
2012(33576)
2011(30503)
2010(30825)
2009(28061)
2008(27853)
2007(24898)
2006(21744)
2005(19562)
作者
(92957)
(77514)
(77072)
(73357)
(49330)
(37393)
(35283)
(30532)
(29568)
(27862)
(26402)
(26097)
(24621)
(24594)
(24112)
(23882)
(23620)
(23000)
(22222)
(22114)
(19396)
(19316)
(18906)
(17686)
(17499)
(17365)
(17264)
(17212)
(15792)
(15466)
学科
(129977)
经济(129842)
管理(86960)
(83929)
(68140)
企业(68140)
方法(58267)
数学(50374)
数学方法(49687)
中国(39091)
(35889)
(31250)
(30151)
地方(30000)
业经(28625)
教育(24846)
理论(24271)
农业(24208)
(23331)
贸易(23318)
(23262)
(22547)
技术(21380)
(20412)
(20146)
银行(20086)
环境(19784)
(19497)
金融(19493)
(19338)
机构
大学(458186)
学院(454406)
(176439)
管理(173508)
经济(172234)
研究(156489)
理学(149540)
理学院(147751)
管理学(144912)
管理学院(144077)
中国(113320)
(99687)
科学(98423)
(80529)
(79990)
(76182)
研究所(72852)
中心(70737)
(68976)
业大(68395)
(67718)
师范(67112)
财经(64100)
北京(63854)
农业(59525)
(58141)
(56524)
(55771)
师范大学(54386)
经济学(52466)
基金
项目(303272)
科学(237561)
研究(224123)
基金(215425)
(187473)
国家(185805)
科学基金(158303)
社会(137431)
社会科(129981)
社会科学(129947)
(120795)
基金项目(113779)
教育(107867)
自然(102873)
(102548)
自然科(100423)
自然科学(100392)
自然科学基金(98537)
编号(93757)
资助(89423)
成果(77899)
重点(68904)
(67460)
(67211)
课题(66780)
(62770)
创新(58416)
科研(57770)
教育部(57485)
项目编号(56966)
期刊
(196257)
经济(196257)
研究(138116)
中国(96849)
教育(73398)
学报(72565)
(68877)
科学(66158)
管理(62389)
(61462)
大学(55184)
学学(50695)
农业(47658)
技术(43643)
(37518)
金融(37518)
业经(32875)
财经(30854)
经济研究(30498)
(26369)
问题(25570)
(24909)
图书(24774)
技术经济(22174)
科技(22130)
(21187)
理论(21142)
统计(20175)
商业(20167)
(20050)
共检索到679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连华  丁咏梅  余艳  傅江浩  
探讨我国研究生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长期稳定关系,构建二者的测度模型,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与科技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协整关系模型,采用统计指标优化模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本涛  王传毅  曾明彬  
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经济、科技发展的协调性可通过描绘因素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内生纠偏机制以及相互作用情况来表征。基于协整理论,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可对以上三方面进行有效探测。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我国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调性特征,各产业和科技的发展会显著促进各科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三者自发地产生纠偏机制对各科类研究生教育和各产业的发展速度进行调控,同时因素间呈现显著的两两互动作用。具体至各科类,它们与对应产业、科技的协调发展方式以及协调程度有所不同,农学研究生教育与农业、科技的协调程度最低,工学略强,其他科类(除工学和农学外的科类)最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霞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其培养尤为需要优质软、硬件教育资源的支持。地区发展研究生教育,首先要考虑经济水平和支持能力,这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我国存在着地区GDP相对规模与研究生教育相对规模、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不协调等问题,对此笔者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地区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振刚  林春培  金文钧  
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分析我国学位授权点的区域分布情况。以此为基础,归纳出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五种形态,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若干有利于推进我国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优化和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本涛  王传毅  
认为从本土特色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研究生专业设置应与本省域的社会经济特色需求相匹配;从权利匹配的角度来看,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应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特征来看,硕士研究生教育应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产学研合作的视角来看,大学科技园是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应从不同的侧面促进省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春琦  
本文从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出发,提出"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在于教育"以及"教育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促进其协调发展,提出"明确教育与科技地位""创办研究型大学""加大原创性投入""健全制度法规"四个方面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智轩  
以2010—2019年西部11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各省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协调增长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发现:各省的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不均衡。科技、教育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都偏低,说明西部科技和教育发展显著滞后于经济高质量增长。科技和教育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偏低、科技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弱和教育投资激励不足是西部各省共同的突出短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哲  杨玉  曲波  
基于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的双重视角,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需求–供给"体系进行外部依赖和内部影响的系统性关系检视,发现问题为需求空间狭窄和需求活力式微,以及供给体系缺陷与有效供给"火候"不足。由外而内的纾解途径在于形成需求激活效应,深化需求侧管理改革,加强供给质量赋能,提高供给施策精准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琴  
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尽管各地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建议改革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在业务层面实现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完善中、高职专业课程标准,对中职与高职的课程结构进行系统化设计;加大对民办高职院校的经费资助,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慧宗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反差增大。基于产权制度的研究视角,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的确立不仅能成为促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关系转变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然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产权制度无法脱离既有的现实基础,因此有必要在考量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施加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婕,郭斌,许庆瑞  
本文以高技术的内涵与特征为依据,详细分析高技术的发展对科技、经济、教育三大社会系统带来的深刻影响。在此事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技术发展条件下,教育-科技-经济采统关联模式的衍化: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松耦合”状态转变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交融的“紧耦合”状态以及三系统协调发展的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立成  周德群  胡荣华  
食物、能源、环境、经济和人口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五个要素,简称FEEEP系统,其协调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章在DEA方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FEEEP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在整体上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的协调性具有下降的态势;过高的"三废"排放、人口总量和带有区域特征的能源投入结构是导致区域FEEEP系统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因素;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FEEEP系统协调性的区域差异越来越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雪霞  
文章将综合评价方法与耦合协同思想相结合,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科技与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关系数标准差、集对分析和耦合协调度综合测评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方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东南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高,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在时间演化上,各区域在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钥   高嘉诚  
采用熵值赋权法、全局DEA-EBM模型、α收敛模型、β收敛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评价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数字建设水平和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并检验数字建设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驱动耦合效应。研究发现,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较低,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并且东部地区下降幅度远超中西部地区;数字建设能有效驱动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加速各省份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差距的收敛速度,并且对东部地区的驱动作用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全国数字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耦合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早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并逐渐迈向中级协调状态,而中西部地区整体仍处于濒临失调阶段,近年来才逐渐转向勉强协调状态。由此从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推动数字建设发展和加强两者协同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雪霞  
文章将综合评价方法与耦合协同思想相结合,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科技与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关系数标准差、集对分析和耦合协调度综合测评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方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差异上,我国区域间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东南沿海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高,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在时间演化上,各区域在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