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2)
2023(9304)
2022(7841)
2021(7585)
2020(6159)
2019(14423)
2018(14322)
2017(26949)
2016(14095)
2015(15376)
2014(14879)
2013(13749)
2012(12045)
2011(10512)
2010(9998)
2009(8837)
2008(8258)
2007(6243)
2006(5236)
2005(4361)
作者
(32802)
(27687)
(27392)
(26321)
(17396)
(13087)
(12538)
(10823)
(10713)
(9489)
(9439)
(9199)
(8612)
(8576)
(8291)
(8287)
(8217)
(8042)
(7870)
(7768)
(6629)
(6481)
(6475)
(6421)
(6244)
(6217)
(5968)
(5751)
(5401)
(5335)
学科
(53651)
经济(53593)
管理(40989)
(37133)
(32441)
企业(32441)
方法(26927)
数学(24521)
数学方法(24182)
(15288)
中国(14052)
(13771)
(12473)
业经(12137)
(10249)
贸易(10248)
(10013)
地方(9999)
(9985)
(9263)
财务(9228)
财务管理(9205)
企业财务(8736)
农业(8607)
体制(8316)
技术(8192)
理论(8062)
环境(7966)
(7767)
(7743)
机构
学院(175400)
大学(174603)
(74784)
管理(74336)
经济(73589)
理学(65499)
理学院(64929)
管理学(63921)
管理学院(63561)
研究(52892)
中国(39702)
(35171)
(34090)
科学(28891)
财经(28280)
(26058)
中心(25571)
(23853)
经济学(23417)
业大(22911)
(22534)
(22282)
师范(22098)
(21776)
财经大学(21502)
经济学院(21163)
研究所(20485)
北京(20446)
(20114)
经济管理(19635)
基金
项目(127907)
科学(103904)
研究(97310)
基金(95599)
(81650)
国家(80980)
科学基金(72506)
社会(64673)
社会科(61457)
社会科学(61441)
基金项目(50800)
(49667)
教育(46424)
自然(45618)
自然科(44635)
自然科学(44626)
自然科学基金(43825)
(41488)
编号(39048)
资助(37257)
成果(29955)
(29443)
重点(28674)
(28182)
国家社会(27604)
(27302)
教育部(26516)
(26357)
创新(26346)
课题(26193)
期刊
(74359)
经济(74359)
研究(51175)
中国(32120)
(27893)
管理(27595)
教育(22135)
学报(21576)
科学(21450)
(18849)
大学(18637)
技术(17728)
学学(17192)
(14277)
金融(14277)
财经(13723)
业经(12962)
农业(12830)
经济研究(12666)
(11844)
问题(9809)
理论(8450)
科技(8064)
商业(7952)
技术经济(7935)
财会(7855)
(7750)
统计(7684)
实践(7663)
(7663)
共检索到245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继龙  
学院学术治理是大学学术治理体系的基础层级和关键环节,当前学院学术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术权力的等级化。引入协商民主理念推进学院学术治理改革具有可行性。实施协商民主的基本着力点在于壮大学术力量,搭建协商平台,规范协商程序,积淀协商文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晓云  
自由民主在现代民主制度中占主导位置,然而却在生态治理中遇到了困境。生态治理呼唤一种能够充分考虑生态价值、公共利益、可持续性、基层权力的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在价值取向、运行机制、利益保障等方面与生态治理相契合。在生态治理中,要发展协商民主的社会环境,培育协商民主的参与主体,健全协商民主的制度平台,完善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振辉  王金红  
作为一种实在的治理技术,协商民主具有规范的运作过程以及系统而精细的运作机制。协商民主的运作过程包括提议、评议、非正式一致以及明确接受四个阶段;协商民主的运作机制包括平等机制、接受机制、对话机制以及互动机制。从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协商民主经验看,无论运作过程还是运作机制都存在明显不足。中国地方治理的创新不仅需要引入而且需要完善协商民主,其重点在于提高协商民主运作过程的规范性,增强运作机制的系统性,改进操作技术的适用性,通过规则与机制的约束培养社会各方参与公共事务的良好习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墨涵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协商民主为视角探讨了教育改革政策衔接与利益相关者协商民主的内在契合关系,运用质性研究法分析了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衔接诉求话语,提出以协商民主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衔接策略,即衔接好国家到地方政府的政策传导,处理好地方政府到职能部门的政策落实,协调好主管部门到高职院校的政策沟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朋  
首创于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是中国本土的乡村协商民主实践。其生长机理可以用"多方回应互动型制度变迁假说"来分析:它是在民众民主需求提升、国家积极推动、基层政府不断创新、学者及媒体热切关注等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发展的。缘起于1999年的温岭民主恳谈实践,在一系列运行机制的框架下不断得以创新和发展,先后历经四大发展阶段,逐渐从"温岭经验"走向了"温岭模式"。温岭民主恳谈实践,在用鲜活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政策正确性的同时积极推动了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其民主价值不可忽视:它开拓了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新空间,推动了中国宪政民主建设的深入发展,重构了中国基层民主政治的权力结构,启迪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坚持增量式民主的发展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卉  
当前,我国大学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增进教师的参与。为此,除应通过强化教师的制度化权力来促进教师参与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协商对话机制。因为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文化冲突,而分权并不能有效解决这种冲突。协商民主理论为解决大学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协商所具有的理性、共识和公开性特征有助于消解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文化冲突。今后,应建立决策性协商、互动性协商、咨询性协商和开放式协商等机制来增进教师参与大学决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莉  侯晓光  
城市化加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使城中村及村转居社区治理面临许多新挑战。一方面,该区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呈集中多发态势,另一方面,城中村居民自主管理、民主法制意识和利益诉求在不断提升,而基层政府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致使社区治理绩效难以达致理想状态。因此,探寻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衔接互动的最佳结合点,成为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协商民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城中村治理中实现政府与村(居)民良性互动的要求,同时也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公共参与机制和协商沟通机制。鉴于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明发表的《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的程序与实质》(《西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一文认为,西方主流民主模式是选举民主,其核心是"一人一票"的公平程序。二十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则强调民主过程中的辩论、反思、公共利益等实质要求,将民主合法性的讨论集中在了民主协商的程序要求和实质要求当中。关于协商民主的合法性,哈贝马斯和罗尔斯两位思想家的争论奠定了该议题的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卢卫林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去探究和治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公共问题。协商民主理论主张不同社会主体能够就关涉社会民众合法利益的公共事务和社会现象,进行自由、开放、公平、对等、理性、负责、充分的对话、商讨、辩论、妥协和合作,以使"重叠共识"最大化,从而实现社会公共问题的实效治理。因此,在当代中国,培育公民精神、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合适话语机制,以推动协商民主稳定有序发展,成为全效治理转型期中国社会公共问题的全新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君录  
协商民主生发的内生动力来源于村民自治制度遭遇的发展瓶颈和民意表达渠道缺失,因此,协商民主成为村民自治制度民主价值链条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各地的协商民主实践与创新是在外部制度供给和农村内部自发创造的合力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在以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广东云浮的"自然村乡贤理事会"、湖北秭归的"村落自治"、四川成都的"村民议事会"为典型的探索模式中,协商民主良好运行的保障机制,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保障机制,在理论上得到政界和学界的认可。当然,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协商民主虽然在激活乡村末梢治理单元、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热情,以及优化乡村治理格局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也存在着诸如如何界定基层政府与自治主体行为边界,如何促进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有机融合,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协商民主技术操作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景岭  
协商民主是一种有效的多元利益整合机制和协商对话机制,它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在多中心秩序的社区治理中,政府应始终处于权力体系的核心,承担着掌舵的职能,而成为协商民主的条件创造者、民主程序规则的提供者以及协商结果利益实现的保障者,从而实现社区"善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成恩  常亮  
院系是履行大学核心职能的具体实施单位,是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对我国大学院系治理现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院系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欧美大学院系治理模式的考察和比较,着重探讨了美国大学共同治理模式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综合参考欧美院系治理经验,结合我国大学院系治理实际,提出了大学院系"协商共治"模式构想。在我国现有政策法规框架下,凝练提出了"党政共管、分工合作、教授治学、民主协商"的院系治理原则,重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下的院系治理结构与模式运行方式,初步构建了适于我国大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郎友兴  葛俊良  
协商治理意味着环境治理由依靠政府威权解决问题向主体间达成合意的过程转变,因而可以视为国内环境治理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依据环境议题属性和协商主体间关系标准,将国内环境协商实践划分为回应型、自治型、咨询型和监督型环境协商四种不同类型;并根据政府开展环境协商的利益动机,从议题边界、功能定位、参与主体、程序流程、协商方式五个角度剖析其实践取向,指出其兼具公共性和工具性的双重治理动机,但基于治理有效性和社会控制的工具性取向更为明显,协商民主对公共理性的价值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决特定环境问题、规范公众参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组织机构职能、提供环境政策咨询和推动环境政策落实等工具性的协商动机所取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强彬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在中西方有其各自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诉求。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的阐述极大地推动了民主理论的发展,为改善和提升政治与政策过程的品质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价值和定位还存在不少争论。但可以肯定,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现实的实践需求和理论需要。面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背景,协商民主的发展特别需要开掘其"治理"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简·图瑞尔  万晓宏  
早期为党内民主辩护的尝试已经失败。要么是因为这些尝试与民主的前提不一致,要么是因为那些前提本身存在缺陷。文章以协商民主理论为基础,为党内民主派别的可行性进行辩护。为了在不同的协商领域之间建立纵向联系,在竞争性议题之间建立横向联系,政党应该实行内部民主。此外,党内民主有义务向公众解释制定政策的议事日程,在认为必要时提供二级原则,证明党内民主实践出现例外是正常的。文章最后认为,为了实现党内协商民主的理想,政党应该采取一些制度上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