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9)
- 2023(16198)
- 2022(13163)
- 2021(12224)
- 2020(10630)
- 2019(24360)
- 2018(24341)
- 2017(47324)
- 2016(25301)
- 2015(28538)
- 2014(28600)
- 2013(28290)
- 2012(25687)
- 2011(23031)
- 2010(23137)
- 2009(21974)
- 2008(21938)
- 2007(19822)
- 2006(17181)
- 2005(15231)
- 学科
- 济(111806)
- 经济(111686)
- 业(101696)
- 管理(84238)
- 企(83541)
- 企业(83541)
- 方法(53545)
- 农(48333)
- 数学(44660)
- 数学方法(43965)
- 业经(33245)
- 财(32399)
- 农业(31972)
- 中国(25644)
- 务(23170)
- 财务(23107)
- 财务管理(23067)
- 企业财务(21823)
- 制(21656)
- 技术(20390)
- 贸(19952)
- 贸易(19944)
- 地方(19628)
- 易(19408)
- 理论(19156)
- 和(18740)
- 策(17960)
- 学(17851)
- 划(17385)
- 体(15856)
- 机构
- 学院(370210)
- 大学(361897)
- 济(154410)
- 管理(151813)
- 经济(151390)
- 理学(131506)
- 理学院(130287)
- 管理学(127993)
- 管理学院(127331)
- 研究(112093)
- 中国(89525)
- 京(74345)
- 农(70705)
- 财(69792)
- 科学(68181)
- 业大(57343)
- 江(56358)
- 财经(56018)
- 所(55635)
- 中心(54721)
- 农业(54497)
- 经(50803)
- 研究所(50185)
- 经济学(46098)
- 北京(45763)
- 州(44240)
- 范(43795)
- 师范(43378)
- 经济管理(42326)
- 经济学院(41883)
- 基金
- 项目(246830)
- 科学(196248)
- 研究(180968)
- 基金(180530)
- 家(155669)
- 国家(154271)
- 科学基金(135206)
- 社会(116262)
- 社会科(110100)
- 社会科学(110068)
- 省(98777)
- 基金项目(95596)
- 自然(88005)
- 自然科(85888)
- 自然科学(85864)
- 自然科学基金(84355)
- 教育(83026)
- 划(80865)
- 编号(74436)
- 资助(73852)
- 成果(57917)
- 重点(54606)
- 部(54589)
- 创(53537)
- 发(53238)
- 课题(49613)
- 创新(49468)
- 国家社会(47926)
- 业(47850)
- 科研(47584)
- 期刊
- 济(171954)
- 经济(171954)
- 研究(98706)
- 农(69924)
- 中国(67716)
- 财(57246)
- 管理(56845)
- 学报(52496)
- 科学(51422)
- 农业(47250)
- 大学(41366)
- 学学(39629)
- 技术(36218)
- 业经(34667)
- 融(33353)
- 金融(33353)
- 教育(31652)
- 财经(27392)
- 经济研究(25470)
- 业(25378)
- 经(23518)
- 问题(23410)
- 技术经济(21158)
- 统计(19777)
- 版(18595)
- 策(18592)
- 商业(17899)
- 财会(17443)
- 世界(17154)
- 现代(17134)
共检索到535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林 张丽 汪丽萍
近年来,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益严重,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关农业自然灾害补偿的研究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协同论的思想,分析了灾害补偿的主体,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灾害补偿机制框架,试图整合各种灾害补偿方式,使整个系统发挥更大的补偿效率。
关键词:
协同论 农业自然灾害补偿 机制框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林 段迎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完善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补偿的现状;然后构建了多层次的灾害补偿机制框架,试图整合各种灾害补偿方式,发挥更大的补偿效果;最后针对当前自然灾害补偿的运行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多元化 农业自然灾害补偿 运行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佳
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和危害,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和补偿的现实情况,最后作者就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控制水平,如何增强受灾农民抵御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风险控制 补偿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兰英 叶陈毅 李娜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资金严重缺乏成为制约企业恢复重建的重要原因。本文正是基于此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在设置灾害补偿基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企业应采取自有资金自救与税收减免措施,发展保险市场;政府要制定法律,启动救灾保险机制;保险公司应拓展自然灾害保险业务,创新风险证券化产品;借鉴国外经验,采取有效手段切实加强企业灾害救助工作。
关键词:
自然灾害 补偿基金 政府 企业 保险公司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林 汪丽萍
近年来,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加上农村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平衡,影响政府财政灾害补偿工作的因素较多,深入开展灾害补偿工作变得比较困难。本文基于河北省粮食生产自然灾害的财政补偿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财政补偿的开展情况,并对财政补偿发挥的功能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粮食生产中自然灾害财政补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自然灾害 财政补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侯东德 宋修卫
对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经济属性的分析表明,我国建设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不仅需要公共产品的供给,还需要私人产品的供给。因此,建立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必须正确定位政府、社会组织、农民等利益主体的角色、合理分散风险、公平分摊成本,才能最终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和社会组织等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月明 陆建明 苏鲲
对我国农业灾害损失补偿机制的再认识叶月明陆建明苏鲲一、对我国以前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的评价1949年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在探索农业风险保障的新路子,但一直未见有较好的进展与结果。目前,我国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主要是民政部门的扶贫救灾工作与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峰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与国际上大灾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担化解的做法不同,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救助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生产自救进行,有关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保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必需改革目前的保险体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救助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农业 自然灾害 保险 巨灾救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楚涵 吴松江
农业自然灾害的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的有效协同。当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调意愿不强、各类治理主体的目标和行为失谐、灾害信息失真和治理主体间沟通不畅成为有效协同治理困难的症结。因此,化解协同治理难应围绕"协同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加强政府主导能力建设、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升级农业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创新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同机制,为农业自然灾害协同治理提供理念、组织、信息多重保障。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治理主体 协同机制创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温信祥 刘超
论文在介绍大地震后日本在农业灾害补偿上的一系列举措基础上,分析了日本的"农业共济"政策,即农业灾害补偿制度及其体系和分工。日本的农业灾害补偿覆盖面广,有着完整的组织体系,在基层农业共济组合、都道府县联合会、国家农林水产省等三个层面明确了各自的分工职责,使"农业共济"在东日本大地震后实现了对农业和农民的有效救助和补偿,此举对于目前中国在建立完整的法规政策、加强组织体系建设等农业灾害补偿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补偿资金 补偿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博文 陈军华 何思越
目前公共组织在自然灾害救助中开始显现出一种模糊的网络运行机制,这种机制有别于传统的纵向或横向行政管理模式。通过设定必要的假设条件,建立符合复杂网络特征的数学模型,验证了在网络运行过程中节点间的最短路径长度与交流频率大致呈现倒数关系,较高的聚类系数可以提高节点协同程度从而降低交流成本,网络中各节点联系紧密程度的信任值是影响网络信息传播程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公共组织网络 行为特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强 刘煌 许俊鑫 林晓刚 周永务
农业自然灾害是影响我国众多小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而农业保险是应对自然灾害的有效手段。本文运用条件风险估值(Conditional Value-at-Risk, CVaR)风险度量准则刻画农户的风险规避特性,构建风险规避农户和风险中性保险公司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产量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机制下农户和保险公司的最优决策行为以及双方的险种选择。研究发现:(1)产量保险会抑制农户生产投入的努力水平,气象指数保险却能激励农户提升努力水平进而增加市场中农产品的供应量,但是气象指数保险下农户的效用并不一定优于产量保险。(2)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是影响其是否参保的关键因素——风险规避程度较高的农户才会选择投保农业自然灾害保险,而且随着农户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其最优险种选择将由产量保险转为气象指数保险。数值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良友 张蚌蚌 孔祥斌 党昱譞 王轩
为构建国家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建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补偿框架,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本研究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发展权理论,通过构建耕地保护补偿分析框架,采用国家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补偿测算方法和发展权测算方法,从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补偿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耕地面积存在盈余,盈余面积为1 267.89万hm~2;耕地赤字省份和盈余省份各13个,其他为耕地平衡省份;2)耕地生态补偿总支付额为474.52亿元,总受偿金额为355.15亿元;耕地生态补偿的受偿省份和支付省份均为13个;3)全国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为84.85万元/hm~2,高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8个,低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23个;4)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是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未来占用耕地数量与单位面积耕地发展权价值的乘积之和,最终确定耕地保护补偿每年的给付标准。
关键词:
耕地保护补偿 区域协同 补偿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