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7)
- 2023(11743)
- 2022(9892)
- 2021(9197)
- 2020(7770)
- 2019(17743)
- 2018(17485)
- 2017(33430)
- 2016(17454)
- 2015(19720)
- 2014(19259)
- 2013(18549)
- 2012(16557)
- 2011(14692)
- 2010(14484)
- 2009(13219)
- 2008(12831)
- 2007(10730)
- 2006(9149)
- 2005(8190)
- 学科
- 济(71275)
- 经济(71167)
- 管理(57516)
- 业(52301)
- 企(44985)
- 企业(44985)
- 方法(33372)
- 数学(29032)
- 数学方法(28657)
- 财(21565)
- 中国(18765)
- 农(17757)
- 制(16699)
- 业经(16300)
- 务(13407)
- 财务(13360)
- 理论(13345)
- 财务管理(13331)
- 技术(13289)
- 地方(13287)
- 企业财务(12689)
- 贸(11911)
- 贸易(11908)
- 学(11906)
- 农业(11864)
- 体(11849)
- 易(11533)
- 银(11473)
- 银行(11464)
- 融(11269)
- 机构
- 大学(241691)
- 学院(239912)
- 济(102583)
- 经济(100692)
- 管理(98617)
- 理学(85910)
- 理学院(85061)
- 管理学(83744)
- 管理学院(83254)
- 研究(73640)
- 中国(56204)
- 京(51693)
- 财(49530)
- 科学(41481)
- 财经(39449)
- 经(36006)
- 中心(35121)
- 江(33982)
- 所(33383)
- 经济学(32606)
- 业大(32440)
- 北京(32156)
- 农(30855)
- 研究所(30029)
- 财经大学(29782)
- 经济学院(29407)
- 范(29263)
- 师范(28999)
- 院(27449)
- 州(26302)
- 基金
- 项目(168324)
- 科学(135826)
- 研究(127096)
- 基金(124690)
- 家(106421)
- 国家(105574)
- 科学基金(93767)
- 社会(83625)
- 社会科(79480)
- 社会科学(79464)
- 基金项目(66235)
- 省(64644)
- 教育(59093)
- 自然(58874)
- 自然科(57562)
- 自然科学(57548)
- 自然科学基金(56529)
- 划(54716)
- 编号(50583)
- 资助(49419)
- 成果(40366)
- 部(38289)
- 重点(37654)
- 制(37387)
- 创(37210)
- 发(35776)
- 国家社会(35276)
- 创新(34842)
- 课题(34581)
- 教育部(34089)
- 期刊
- 济(106223)
- 经济(106223)
- 研究(69647)
- 中国(47725)
- 财(40423)
- 管理(37969)
- 学报(31253)
- 科学(31007)
- 农(27088)
- 教育(26393)
- 大学(26238)
- 学学(24502)
- 技术(23309)
- 融(20050)
- 财经(20050)
- 金融(20050)
- 农业(18279)
- 经(17198)
- 经济研究(16725)
- 业经(16617)
- 问题(14254)
- 科技(12653)
- 理论(11773)
- 技术经济(11584)
- 财会(11028)
- 现代(10637)
- 会计(10626)
- 实践(10580)
- 践(10580)
- 贸(10528)
共检索到346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邢明强 王丽锟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机制成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总结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京津冀区域发展特点,从七大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科技人才供需关系,构建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框架,分析实现路径,以确保京津冀科技人才共享机制的顺利实现,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协同理论 京津冀 科技人才 共享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建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京津冀三地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仍较大。河北省自身的经济赶超和跃升需要构建一种选择广泛、载体众多、成本低廉、效益彰显、资源配置灵活的人才柔性引进、共享和使用机制,使得多方充分共享人才价值,且能够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互利共赢,即人才柔性共享。关于人才柔性共享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新命题,陈亮、石晓飞合著的《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建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京津冀三地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仍较大。河北省自身的经济赶超和跃升需要构建一种选择广泛、载体众多、成本低廉、效益彰显、资源配置灵活的人才柔性引进、共享和使用机制,使得多方充分共享人才价值,且能够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互利共赢,即人才柔性共享。关于人才柔性共享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新命题,陈亮、石晓飞合著的《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刘海鸥
协同创新是"大科学"世纪科技发展的时代主题,强化科技资源共享成为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使然。从协同创新博弈观的思维逻辑出发,基于同质创新政府与异质创新政府博弈模型剖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过程中科技资源共享的"囚徒困境"成因,由此建立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声誉博弈"模型以寻求纳什均衡的突破点,最后从协同共享理念、协同共享机制以及协同共享环境营造多个维度提出促进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资源共享 协同创新 博弈论 京津冀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许子媛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充分流动,依托三地已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体系,在分析了三地科技创新活动背景的基础上,本文从合作方、合作方式、合作内容方面研究科技创新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模式,并就如何实现协同共享模式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信息资源 协同共享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廷 黄莉
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一直以来受到严重的诟病,区域内部恶性竞争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协同发展合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协同发展动力模型,从区域发展动力分析入手,引出区域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而分析京津冀地区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要素禀赋优势突出,但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区域聚集能力低下,发展动力不足。因此,明确三地定位与分工,制定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区域辐射能力提升等实施路径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素英 刘宏波 张烨
万物智联时代,为更好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亟需统筹物联网产业顶层设计以确定三地功能定位,整合产业资源,实现协同发展,而这首先需要构建物联网产业协同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测度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对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上市公司2010—2016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北京、天津、河北物联网产业均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其中,北京物联网产业规模总量与研发能力有序度较高,但感知制造与应用服务方面水平有待提高;天津应用服务发展得较好,感知制造与通信基础是今后提升的方向;河北需要全面提高感知制造、应用服务、规模总量及研发能力。京津冀区域物联网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波动上升,整体处于低水平协同。京冀、津冀协同系数波动幅度大,三地协同难度较大。鉴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配合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功效,为促进京津冀物联网产业有序发展,必须合理制定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弥补三地物联网产业发展不足、制定战略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及组建合作联盟等来实现共享式增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素英 刘宏波 张烨
万物智联时代,为更好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亟需统筹物联网产业顶层设计以确定三地功能定位,整合产业资源,实现协同发展,而这首先需要构建物联网产业协同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测度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对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上市公司2010—2016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北京、天津、河北物联网产业均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其中,北京物联网产业规模总量与研发能力有序度较高,但感知制造与应用服务方面水平有待提高;天津应用服务发展得较好,感知制造与通信基础是今后提升的方向;河北需要全面提高感知制造、应用服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林 冉晓醒 巩建宇 郭赞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日趋严重的灾害损失,应灾管理的整合力度亟待加强。探索搭建京津冀地区协同应灾管理平台,以"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灾情信息共享系统、救灾物资统筹与应急援助响应机制、救灾队伍互助机制、灾后协同援建机制"为支撑,五位一体,协同联动,实现联防联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京津冀地区协同应灾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建立协同应灾管理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协同应灾 管理平台 自然灾害 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林 冉晓醒 巩建宇 郭赞
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日趋严重的灾害损失,应灾管理的整合力度亟待加强。探索搭建京津冀地区协同应灾管理平台,以"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灾情信息共享系统、救灾物资统筹与应急援助响应机制、救灾队伍互助机制、灾后协同援建机制"为支撑,五位一体,协同联动,实现联防联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京津冀地区协同应灾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建立协同应灾管理平台运行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协同应灾 管理平台 自然灾害 保障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红梅 李美羽
以京津冀物流人才的合作流动为切入点,探讨京津冀区域物流人才流动与合作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依赖政府、企业、行业及社会等多方主体,通过构建协同配置机制来缩小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通过合作竞争机制、柔性流动机制和激励自律机制来塑造京津冀物流业环境,为京津冀物流人才的整合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海燕
京津冀旅游贸易协同发展催生了三地涉外旅游人才培育领域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系统分析了京津冀涉外旅游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困境,并提出了京津冀涉外旅游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构建: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人才协同培养保障机制;科学规划合作主体利益分配,创设人才协同培养共享机制;强化组织管理,构建人才协同培养动力机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红梅 李美羽
以京津冀物流人才的合作流动为切入点,探讨京津冀区域物流人才流动与合作现状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依赖政府、企业、行业及社会等多方主体,通过构建协同配置机制来缩小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通过合作竞争机制、柔性流动机制和激励自律机制来塑造京津冀物流业环境,为京津冀物流人才的整合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兵 曾建丽 梁林 李青
利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16年京津冀地区各市的统计年鉴资料,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科技人才密度相对变化率等指标,分析了2000—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市的科技人才分布空间格局的演化,并选取了10个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探析了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分布的驱动要素。研究发现:2000—2015年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密度的排序始终是北京>天津>河北,且呈现"双核心+多轴式"空间分布格局;京津冀地区的科技人才密度集中趋势逐年加强,科技人才密度高的城市占地面积小;从科技人才密度变化类型看,2000—2015年期间迅速提高型城市占比为30.77%,大部分属于一线城市,逐渐提高型城市和缓慢提高型城市共占比69.23%,大部分属于三到五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是驱动京津冀地区科技人才分布的主要因素。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裴媛
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国家战略提出的协同发展规划区域,承载了国家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众望,若能充分发挥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必然能最大限度通过科技金融支撑三地的协同发展,并最终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定位。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科技型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