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44)
- 2023(18844)
- 2022(15953)
- 2021(14732)
- 2020(12114)
- 2019(27897)
- 2018(27445)
- 2017(53409)
- 2016(28628)
- 2015(32087)
- 2014(31834)
- 2013(31228)
- 2012(28265)
- 2011(25101)
- 2010(25194)
- 2009(23319)
- 2008(21683)
- 2007(18864)
- 2006(16519)
- 2005(14533)
- 学科
- 济(112191)
- 经济(112040)
- 管理(87572)
- 业(81465)
- 企(68710)
- 企业(68710)
- 方法(51412)
- 数学(45110)
- 数学方法(44533)
- 中国(33706)
- 财(33694)
- 农(30424)
- 融(29065)
- 金融(29060)
- 银(27908)
- 银行(27863)
- 行(26740)
- 制(26524)
- 业经(26232)
- 地方(24278)
- 学(22424)
- 务(21909)
- 财务(21827)
- 财务管理(21781)
- 企业财务(20728)
- 农业(20612)
- 环境(20139)
- 贸(19875)
- 贸易(19858)
- 易(19324)
- 机构
- 学院(392760)
- 大学(392707)
- 济(159953)
- 管理(156798)
- 经济(156580)
- 理学(135930)
- 理学院(134517)
- 管理学(132173)
- 管理学院(131456)
- 研究(126971)
- 中国(100434)
- 京(81713)
- 财(77008)
- 科学(75631)
- 财经(61352)
- 所(61213)
- 中心(59865)
- 农(59107)
- 业大(56708)
- 江(56587)
- 经(55769)
- 研究所(55480)
- 北京(51019)
- 范(49537)
- 经济学(49336)
- 师范(49072)
- 院(46837)
- 州(46041)
- 财经大学(45881)
- 农业(45758)
- 基金
- 项目(272404)
- 科学(215447)
- 研究(201737)
- 基金(198862)
- 家(171801)
- 国家(170396)
- 科学基金(147883)
- 社会(128587)
- 社会科(122037)
- 社会科学(122006)
- 省(106449)
- 基金项目(105451)
- 自然(94954)
- 教育(92808)
- 自然科(92738)
- 自然科学(92718)
- 自然科学基金(91013)
- 划(88901)
- 编号(82304)
- 资助(81094)
- 成果(66097)
- 重点(60822)
- 部(60304)
- 发(58082)
- 创(57212)
- 课题(56328)
- 创新(53445)
- 国家社会(53204)
- 制(53191)
- 教育部(52486)
- 期刊
- 济(170426)
- 经济(170426)
- 研究(115985)
- 中国(75086)
- 财(60662)
- 学报(58633)
- 管理(57320)
- 科学(54260)
- 农(53881)
- 大学(45944)
- 融(45791)
- 金融(45791)
- 学学(43454)
- 教育(41773)
- 农业(36380)
- 技术(34729)
- 财经(30050)
- 业经(27938)
- 经济研究(27391)
- 经(25662)
- 问题(21923)
- 理论(19287)
- 技术经济(18520)
- 科技(18058)
- 业(17900)
- 版(17864)
- 实践(17530)
- 践(17530)
- 图书(17514)
- 现代(17116)
共检索到574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严欣恬 李杨帆
为实现向可持续、净零排放和韧性社会过渡,亟需探索新的蓝碳融资路径,构建更加丰富的蓝碳融资模式,吸引更多潜在的投资者。梳理国内外蓝碳增汇的融资实践发现,目前蓝碳融资存在收益高度依赖碳交易、融资路径单一、蓝碳项目协同效益融资潜力长期被忽视等问题,严重阻碍蓝碳增汇项目的发展。从蓝碳生态系统的协同效益出发,分析蓝碳项目在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渔业栖息地、休闲娱乐方面的协同效益及国际上对蓝碳协同效益融资的前沿探索,提出将蓝碳协同效益纳入融资框架的新思路。建议开发“碳+协同效益”信用额的混合融资模式、结合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反哺蓝碳项目,以及建立基于协同效益的蓝碳融资机制网络来推动环境资源和效益的市场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丹丹
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协同推进碳中和与稳增长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然而,碳中和与稳增长面临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挑战的叠加,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即节能降碳减污与经济增长存在两难抉择。应当建立流动机制,推动减碳与发展平衡;建立供求机制,促进产业链协同减碳;建立长效机制,兼顾短期与长期目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建立开放机制,推动国际与国内低碳循环。就实现路径而言,应努力形成“供给侧—需求侧—市场—政府”四联并行的合力,协同推进国家政策体系、产业发展体系、企业生产体系和家庭消费体系的多层次系统变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建荣 姜翠芸
物流与金融的整合创新,构建风险共治、利益共赢的物流-金融复合系统,是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我国31省市2004-2014年物流业与金融业宏观数据,运用熵权法分别衡量区域物流能力和金融绩效水平,基于哈肯模型构建物流-金融复合系统分析物流金融协同发展路径和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物流能力在复合系统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物流业的发展对金融业有正反馈效应,而金融市场对物流业发展未起到充分的支持作用;我国物流-金融协同水平整体已进入"协作级"阶段,物流能力、金融绩效和协同水平均呈东-中-西三级阶梯式递
关键词:
物流能力 金融绩效 哈肯模型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建荣 姜翠芸
物流与金融的整合创新,构建风险共治、利益共赢的物流-金融复合系统,是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取我国31省市2004-2014年物流业与金融业宏观数据,运用熵权法分别衡量区域物流能力和金融绩效水平,基于哈肯模型构建物流-金融复合系统分析物流金融协同发展路径和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物流能力在复合系统演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物流业的发展对金融业有正反馈效应,而金融市场对物流业发展未起到充分的支持作用;我国物流-金融协同水平整体已进入"协作级"阶段,物流能力、金融绩效和协同水平均呈东-中-西三级阶梯式递减趋势。据此,目标协同、发展耦合、风险共担、信息共享和政策引导是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物流能力 金融绩效 哈肯模型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浮 张莞悦 华子宜 朱燕峰 马静 朱新华
研究目的:阐释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的科学内涵与提升机制,系统评估增产—降污—固碳潜力,拓新多效协同的技术路径。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是新时代耕地系统健康、永续利用的客观要求,增产为主导,降污—增汇共同发挥生态系统多功能协同潜力;(2)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具有高度的协同性和一致性。土壤碳汇形成中物质与能源转化,既是降污自净过程,也是土壤肥力提升过程;(3)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潜力巨大,分别可达1.40亿t/a、720.0万t/a和1.49亿t/a,但多效协同应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满足适应性管理和永续利用准则;(4)未来应充分利用生产障碍消减技术、农艺管理革新技术和环境材料交互微生物强化技术,稳妥推进多效协同。研究结论:耕地系统增产—降污—固碳多效协同,既夯实自主粮食增产,又促进生态健康与固碳,有力推动耕地保护转型和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秦 李慧凤 嗷静海
基于校企协同的方式实现技术技能积累,有助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素质,助推技术创新、引进和改造的同步提高,最终满足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我国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存在的校企协同层次低、范围窄、职业院校参与程度不够、参与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采用博弈分析法,从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效益评价机制以及反馈提高机制四个维度设计基于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实现路径,有效促进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深层次展开,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季华 李善文
本文以经证监会审核的重大资产注入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重大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重大资产注入实施之后,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而进一步实证分析则发现资产注入后大股东与其他外部投资者利益协同程度的高低对公司融资约束会产生重大影响。若资产注入后利益协同度较高,公司融资约束将会得到显著缓解;相反,若资产注入后利益协同度较低,公司的融资约束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导致更严重的外部融资压力。
关键词:
资产注入 利益协同 融资约束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顾桂兰
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有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组成协同联盟已成发展趋势。协同联盟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为了协同联盟运作的长期稳定,需要保证参与协同联盟的企业所得利益不受损失。基于目前一般利益分配法只考虑单个因素的做法,本文首先采用公平理论计算基于投资成本的利益分配值,又运用Shapley值法计算基于贡献的利益分配值,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基于风险的利益分配值,最后运用TOPSIS算法综合三种利益分配值求出最终利益分配值,此种综合利益分配法修正了前三种利益分配法只考虑某一因素的做法,使协同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关键词:
利益分配 TOPSIS 投资 贡献 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德祥 廖盛兴
林业碳汇质押贷款是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之一,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试点探索。构建风险分担下的林业碳汇质押融资机制,有助于纾解营林企业融资困境,促进林业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基于营林企业融资困境,构建“政银保”联动赋能林业碳汇质押融资的动力机制,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别探析在未触发和触发保险赔付条件两种情境下的营林企业、涉农银行机构、保险公司三方博弈均衡状况,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考察关键参数变化对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政银保”联动视角下,能够形成(质押,贷款,承保)的动态博弈均衡,且未来市场价格、质押率、守约概率、政府风险补偿金率、保险约定赔付下限等均是融资博弈均衡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静 许谢楠 潘俊
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现阶段金融领域审计工作中,二者还未能形成监督合力。本文基于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维护金融安全作用机理的剖析,尝试构建以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为主体,包含业务统筹、资源配置、成果共享、督导整改四个模块的协同机制。通过加强协同主体联系,建立健全协同制度保障体系,优化审计协同管理工作、促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两大审计主体不断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增强二者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助推国家金融安全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装备版)
[作者]
李贝贝
物流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传统物流业在20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其各个版块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界限,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落后,仓储、运输、邮政等生产至消费的过程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封闭的环节。经济的全球化,要求生产、销售的全球化,突破地域、产业以及时空的限制。人们的生产与消费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互相分立发展的物流逐渐变得低效和高成本,这大大制约了经济发展效率。因此,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产业融合的趋势,现代物流产业也就应运而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茵茵 齐杰 鲜琴 陈建东
建立碳市场是中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实践探索。中国碳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重履约轻交易"现象较为普遍,市场机制的减排有效性有待检验。本文基于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的协同作用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与检验北京等8个地区碳市场促进碳减排的理论机理与实际效果。研究发现,碳市场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体现为显著降低了当地的碳排放与碳强度且未抑制地区经济增长。然而,以碳价和市场流动性衡量的市场机制均未产生显著的碳减排效应,以相对市场交易规模衡量的市场机制仅部分解释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因而市场机制对促进碳减排的作用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中的政府行政干预力度越大,则碳市场的碳减排效应越强,因而基于市场机制与行政干预的协同作用实现碳减排是中国当前碳市场的一大特色。为实现既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地区及全国碳市场均应注重构建完善的碳交易平台,增强市场机制的成本效益激励作用,引导控排主体通过碳市场降低减排成本。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成全
网络科研社区是现代科学研究依托的新环境和新平台,是满足虚拟协同科研范式的必要条件。科研社区的本质是要为分布于网络各个终端节点的专家提供一个协同工作的环境,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最终激发学术灵感,促进知识的不断创新。文章试图通过引入知识因子的概念,在知识的提交、知识因子的抽取、关联和汇聚这4个阶段从微观层面分析知识融合的生物特性,进而根据网络社区成员协作的不同实现形式提出以促进专家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基于协同标注的知识融合实现机制。
关键词:
协同标注 科研社区 知识融合 知识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煦 逯笑微
中国造船产业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区域分散的特点。其中,技术和资金要素在促进中国造船产业向成熟期演进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船舶融资租赁作为造船产业演化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将有效的解决造船企业的资金技术问题,诱导中国造船产业的演化。
关键词:
协同演化 融资租赁 产业国际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