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00)
- 2023(19828)
- 2022(16911)
- 2021(15812)
- 2020(13351)
- 2019(30299)
- 2018(30046)
- 2017(58812)
- 2016(31698)
- 2015(35479)
- 2014(35304)
- 2013(34788)
- 2012(31965)
- 2011(28583)
- 2010(28787)
- 2009(26857)
- 2008(26748)
- 2007(23854)
- 2006(21228)
- 2005(19008)
- 学科
- 济(128868)
- 经济(128712)
- 业(114040)
- 管理(100936)
- 企(93507)
- 企业(93507)
- 方法(58303)
- 农(50436)
- 数学(48183)
- 数学方法(47491)
- 财(38912)
- 业经(36614)
- 中国(34410)
- 农业(33447)
- 制(28361)
- 务(26641)
- 财务(26561)
- 财务管理(26513)
- 企业财务(25161)
- 地方(24385)
- 贸(24010)
- 学(24006)
- 贸易(24001)
- 易(23371)
- 理论(23132)
- 技术(22920)
- 策(22423)
- 银(22145)
- 银行(22106)
- 和(21418)
- 机构
- 学院(451840)
- 大学(447234)
- 济(184604)
- 管理(183222)
- 经济(180691)
- 理学(157380)
- 理学院(155778)
- 管理学(153136)
- 管理学院(152290)
- 研究(145481)
- 中国(116369)
- 京(94029)
- 财(88243)
- 科学(88128)
- 农(81171)
- 所(72437)
- 财经(69668)
- 江(68670)
- 中心(68292)
- 业大(68076)
- 研究所(65195)
- 经(63413)
- 农业(62383)
- 北京(59020)
- 范(56487)
- 师范(56011)
- 州(55061)
- 经济学(54561)
- 院(52639)
- 财经大学(51454)
- 基金
- 项目(301217)
- 科学(238437)
- 研究(222335)
- 基金(219775)
- 家(189812)
- 国家(188094)
- 科学基金(163595)
- 社会(141364)
- 社会科(133800)
- 社会科学(133766)
- 省(118062)
- 基金项目(115970)
- 自然(106194)
- 自然科(103789)
- 自然科学(103765)
- 自然科学基金(101910)
- 教育(101589)
- 划(98050)
- 编号(91364)
- 资助(90638)
- 成果(73550)
- 部(66691)
- 重点(66453)
- 发(64163)
- 创(63570)
- 课题(61884)
- 创新(58928)
- 国家社会(57842)
- 教育部(57437)
- 科研(57353)
- 期刊
- 济(208708)
- 经济(208708)
- 研究(134484)
- 中国(86401)
- 农(78606)
- 财(69666)
- 管理(69318)
- 学报(67107)
- 科学(63559)
- 农业(52988)
- 大学(52450)
- 学学(49794)
- 融(48144)
- 金融(48144)
- 教育(45537)
- 技术(40344)
- 业经(38440)
- 财经(34085)
- 经济研究(31230)
- 经(29227)
- 问题(27765)
- 业(27470)
- 技术经济(23404)
- 版(21790)
- 理论(21378)
- 现代(21180)
- 科技(20766)
- 商业(20262)
- 统计(20224)
- 贸(20094)
共检索到675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亚林 李明贤
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和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开始,政策性农业保险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就开始逐步形成。本文从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各子系统的利益关系出发,构建SAR模型,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在2004~2011年间各主体利益进行了协同度评价。结论是,在考察期内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各主体利益的协同度低,这揭示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各子系统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关联并不强,表明在该时间段内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在宏观上仍处于低有序的发展状态中。本研究还发现,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从混沌到有序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主体利益 协同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军 孔祥智
采用协同学理论构建SAR模型,量化并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利益的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主体利益协同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主体利益协同度仍然较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政府财政补贴对提高主体利益协同度有着重要作用,包含农业保险深度和宽度指标的农业保险公司利益协同度是主体利益协同度的"短板"。由此建议政府坚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保险公司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农业保险投保率;提高农户投保热情,积极反馈市场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晓红 李坤英
农业保险不同于常规的商业保险,其独有的政策性需要政府在制度供给、环境营造和财政补贴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在分析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现状及成效的基础上,从农业保险的需求、供给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剖析了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 财政扶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景彬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帮扶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条件救济、立法支持等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营销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与农业经营管理部门相结合的渠道;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相结合的渠道;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结合的渠道;与农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相结合的渠道。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康新 李明贤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补偿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重视物质补偿,忽视非物质补偿的研究和运用。人在灾害面前,除了物质的需要,还有心灵的重建;在农业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过程中,除了需要物质补偿,还需要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在商业性保险补偿中,由于农业风险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道德风险因素增加,商业保险公司在进行农业风险事故赔偿时,迫切需要政府进行道德干预以减少道德风险。
关键词:
农业保险 非物质补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军 刘爽 朱明雯
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利国利民,对于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社会保障。鉴于此,国家应给予高度重视,针对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采取各项强有力措施,努力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多层次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而国家强力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多种政策性的支持,将切实帮助农民、扶持生产,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职能 政策扶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长利
推行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需要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和制度模式。未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模式应该进行创新,确立综合模式。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目的与原则及主要框架内容。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昊 龙海明
本文通过构建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市场博弈模型,将保险赔付、政府监管、购险补助和灾后救助纳入模型讨论范围,在法律规范和连续经营约束下形成了多跟随者的stackelberg博弈问题。以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交替决策的迭代算法为基础,结合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市场模拟与分析求解。结果显示:在当前条件下,由于有效风险分散体系的缺失导致了农业巨灾保险供需的错位;购险补贴、巨灾救助和保险监管存在相互制肘和政策套利的可能。适度降低购险补贴比例,提高灾后救助标准,加强监管力度能够更好地促使农业巨灾保险对现有保险体系形成良好的补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静 杜震
农业保险是农户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一种重要工具,是帮助农户分散风险,保障收入水平的一种创新机制。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度是客观反映农户需求满足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感知价值的理论视角,结合研究区农户农业保险满意度调查,应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户主个人特征、感知有用性、感知服务价值、感知产品价值、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费用等因素对农户农业保险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满意度受到感知服务价值、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费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最后,根据模型综合分析和研究结论,为政府在既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实施和改进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户的满意度提供建议与对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文杰
随着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如何评价农业保险的效率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对于交易成本与农业保险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鲜有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本文从交易成本角度,建立农业保险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Berger、Cummins和Weiss的附加值法来确定投入和产出变量,利用2007~2012年中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数据,实证研究交易成本角度的中国农业保险效率,包括农业保险行业效率、农业保险交易效率和农业保险经营效率,以评价我国农业保险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振伟 张艳 刘玉清
总的来看,云南农业保险整体推进较为顺利,发展势头良好,在农业风险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地区的农民、地方政府、承保农险的保险公司等方面都对某些农业保险运行状况不太满意,即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中博弈的各方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笔者在国内首次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治理(社会治理)"概念,并利用盖瑞.J.米勒教授(Miller)的"管理困境"理论阐述治理设计中存在的困难。同时认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治理模式欠完善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接着阐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治理模式理论基础,在对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治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必要...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治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鉴君
江西农业保险存在的现实问题表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反映了商业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既有农业政策性准公共品本质的影响,也有当前农业保险组织体制安排与法律制度的缺失。必须在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中,逐步形成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导,促进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和商业保险的发展,构建有效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担机制。
关键词:
农业 政策性保险 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柴智慧 张晓夏
高保险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为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了风险保障。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参与农作物保险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作物保险对引导土地流转市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参与农作物保险会显著扩大土地流转面积19.296万公顷,提升土地流转率1.427%;异质性分析表明,高保险密度、高保险深度的地区参与农作物保险对其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进而对土地流转面积产生积极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扩大最新农业保险政策试点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实现高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地区土地流转市场的环境优化及农业保险产品高质量供给。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激励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正军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是农业保险制度运行的载体。从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演变过程来看,先后经历了探索、选择和发展等不同历史时期。研究发现,政府主导下的地区特色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发展,需要从农业保险组织管理与基层服务、财政保费补贴、大灾(巨灾)风险分散和市场监督与管理等模式逐一设计。论文试图以此揭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方向,进而推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可持续性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仲坤
基于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构建涵盖协调性、有效性、持续性三个维度21个基础指标的评价体系,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层面对2007-2014年我国农业保险增长质量进行评估。从全国层面来看,2007-2014年,我国农业保险增长质量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协调性是质量提高的首要因素,这说明优化市场与区域结构应当给予更多关注。省域层面,各省、自治区农业保险增长质量的差异显著,其中保费补贴的开展和专业性保险机构助推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 市场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