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0)
2023(12973)
2022(10823)
2021(10343)
2020(8779)
2019(20181)
2018(20421)
2017(38320)
2016(20584)
2015(22901)
2014(22221)
2013(20900)
2012(18622)
2011(16580)
2010(16691)
2009(15022)
2008(14522)
2007(12358)
2006(10827)
2005(9336)
作者
(52157)
(43428)
(43237)
(41298)
(27690)
(20773)
(19630)
(16823)
(16604)
(15418)
(14950)
(14576)
(13934)
(13572)
(13526)
(13129)
(12981)
(12668)
(12535)
(12465)
(10884)
(10448)
(10445)
(10082)
(9829)
(9719)
(9605)
(9508)
(8623)
(8492)
学科
(76890)
经济(76802)
管理(61958)
(59107)
(51731)
企业(51731)
方法(36665)
数学(32470)
数学方法(31765)
中国(21707)
(20372)
(20283)
技术(19005)
业经(18301)
(17794)
理论(15658)
地方(15170)
(13271)
银行(13254)
农业(13218)
技术管理(12893)
(12678)
(12515)
贸易(12504)
(12488)
(12479)
(12153)
(12105)
金融(12103)
(11884)
机构
学院(265262)
大学(263963)
管理(108976)
(107556)
经济(105338)
理学(94286)
理学院(93391)
管理学(91565)
管理学院(91038)
研究(81902)
中国(63183)
(54088)
(51208)
科学(47132)
(40968)
财经(39927)
中心(39717)
(37699)
(36410)
(35906)
业大(35895)
(35154)
师范(34844)
研究所(33976)
北京(33620)
经济学(32648)
(32133)
(30552)
技术(29978)
财经大学(29846)
基金
项目(182677)
科学(146890)
研究(138275)
基金(132759)
(113793)
国家(112814)
科学基金(100082)
社会(88468)
社会科(83967)
社会科学(83950)
(73496)
基金项目(69733)
教育(67241)
自然(63905)
自然科(62593)
自然科学(62581)
自然科学基金(61458)
(61026)
编号(56741)
资助(53594)
成果(45148)
(43534)
重点(40941)
(40472)
创新(39844)
课题(39629)
(38901)
国家社会(36557)
教育部(35986)
大学(35415)
期刊
(114735)
经济(114735)
研究(79112)
中国(58372)
管理(44206)
教育(41419)
(40876)
学报(34218)
科学(33756)
(31825)
技术(29489)
大学(28353)
学学(26015)
(24940)
金融(24940)
农业(21247)
财经(19542)
业经(19435)
经济研究(18522)
(16886)
问题(14371)
技术经济(14162)
科技(13819)
统计(13516)
(13468)
图书(13407)
职业(12952)
理论(12190)
(12131)
(11974)
共检索到396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程平  黎明  
在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指委建立MPAcc质量评价体系的背景下,对现有MPAcc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构建了MPAcc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的总体框架,详细分析了战略协同、主体协同、过程协同和知识协同等四个协同过程的内涵,并针对招生宣传、校外导师选择、培养方案修订等关键培养环节重点阐述了相应的协同创新改革路径,最后针对MPAcc培养模式改革协同创新的组织和运行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古广灵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协同创新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霄梅  魏锋  
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举,重点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等特点,优化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结合政府、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应用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经济主体,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以政策为引导,产业应用和企业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冰  
结合扩招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多年来学界对高等教育模式的探索,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下高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明确了产学研模式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并提出了构建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以期培养出更多社会和企业所需求的合格优秀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新灿  孙湧  徐人凤  李斌  
基于协同创新的办学理念,创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着眼于"岗位、应用、工程",以"产业主流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搭建"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平台",引进国际水准的计算机产业技术和知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伟  孟申思  王荣  
"2011协同创新中心"具有多学科交叉、多方资源汇聚、改革创新集成的显著特征,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其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首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是科教融合,典型特征是产学研协同、重大需求牵引和"全景式"特区组建。不同依托高校和不同类型协同创新中心的培养模式有所区别。但在资源大量投入背景下,如何强化人格养成、破解制度制约,并且避免急功近利,真正实现前沿知识嵌入、培养手段创新、实践育人强化、产学研协同等方面的集成创新,依然是协同创新中心面临的重大挑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金梧  
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与一些办学历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大学相比,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要把一批中国大学办成世界著名大学,就需要我们找准大学自身的定位,保持和弘扬自己的办学特色,积极借鉴国外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成功的经验,突破现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构筑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大学文化,在科技创新中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努力在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中有所作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龙生  张娜艳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展转为内涵提升,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高职院校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本文剖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原则,着重阐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金龙  张淑林  裴旭  陈伟  
系统分析了协同创新战略与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的共同使命与共同诉求,梳理了联合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从招生指标配置机制、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交流协调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设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王亚力  熊建新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系统协同与全局性变革。协同理论适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结构耦合体系的有效手段。针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需求分析,建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架构,提出目标定位是协同创新模式构建的核心,专业设置是协同创新模式结构的骨架,课程设计是协同创新模式内容的优化,支持保障系统是协同创新模式实现的保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正夫  易连云  
认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建设创新国家战略的时代诉求下自我封闭的局限日益明显,学科壁垒成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障碍。对研究生开放思维、创造人格、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我国高校与科研院所必须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机制限制,释放创新要素活力,实现培养模式的转换。指出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培养过程,搭建培养平台,探索培养机制,强化质量保障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转换的基本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作为  
以协同创新视域审视传统高职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实施"X(电商交叉专业和行业领域专业)+1(电商职业模块)"的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效路径,在明确高职电商人才"X+1"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内涵基础上,从组织总体功能重定位、组织内部结构重设计和组织动力系统再强化三方面重构协同创新教育载体;从组织联盟建设、体制机制设计、"X+1"分类培养实施和效果评价四个步骤再造人才培养模式的流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玉峰  叶飞跃  胡洁琼  
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2011计划"颁布以来,许多地方高校紧密围绕该计划要求,积极发动高校主体作用,联合政府、其他高校以及企业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改革。文章对协同创新视阈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翟华云  胡娟  
2011协同创新提出高校要进行产学研协同,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中心,让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共同培育出创新性人才。在中介组织作用日益增强的今天,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协同创新背景下要求卓越注册会计师具有市场性、国际性和创新性特点。通过培养方案的创新、培养平台的创新以及培养方式的创新,构建卓越注册会计师新的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