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60)
- 2023(20343)
- 2022(17195)
- 2021(15988)
- 2020(13371)
- 2019(30606)
- 2018(30223)
- 2017(57794)
- 2016(31074)
- 2015(34910)
- 2014(34439)
- 2013(33659)
- 2012(31120)
- 2011(27969)
- 2010(28386)
- 2009(26126)
- 2008(24619)
- 2007(21741)
- 2006(19108)
- 2005(16920)
- 学科
- 济(126304)
- 经济(126179)
- 管理(89934)
- 业(88610)
- 企(73616)
- 企业(73616)
- 方法(54915)
- 数学(47587)
- 数学方法(46782)
- 中国(39753)
- 农(34842)
- 地方(32017)
- 财(31103)
- 业经(30070)
- 融(29397)
- 金融(29394)
- 银(28714)
- 银行(28668)
- 行(27625)
- 制(25197)
- 学(25058)
- 技术(23919)
- 农业(23876)
- 理论(22487)
- 贸(21936)
- 贸易(21915)
- 易(21223)
- 务(19880)
- 财务(19785)
- 财务管理(19743)
- 机构
- 学院(427855)
- 大学(426591)
- 济(170704)
- 管理(169745)
- 经济(166899)
- 理学(146461)
- 理学院(144851)
- 研究(142781)
- 管理学(141992)
- 管理学院(141215)
- 中国(112321)
- 京(90850)
- 科学(87590)
- 财(78502)
- 所(70478)
- 农(68218)
- 中心(67053)
- 江(64052)
- 研究所(64048)
- 业大(62864)
- 财经(62205)
- 北京(57510)
- 范(57395)
- 师范(56847)
- 经(56550)
- 农业(52883)
- 州(52761)
- 院(52476)
- 经济学(50940)
- 技术(46547)
- 基金
- 项目(292324)
- 科学(230632)
- 研究(215232)
- 基金(210403)
- 家(182699)
- 国家(181115)
- 科学基金(156893)
- 社会(135111)
- 社会科(128115)
- 社会科学(128080)
- 省(117066)
- 基金项目(111023)
- 自然(101787)
- 教育(100048)
- 自然科(99520)
- 自然科学(99496)
- 自然科学基金(97663)
- 划(96987)
- 编号(88305)
- 资助(86937)
- 成果(70836)
- 重点(65479)
- 发(64960)
- 部(63478)
- 创(63189)
- 课题(61631)
- 创新(58525)
- 科研(55467)
- 国家社会(55111)
- 教育部(54743)
- 期刊
- 济(188010)
- 经济(188010)
- 研究(126566)
- 中国(90370)
- 管理(64800)
- 学报(64443)
- 农(62209)
- 科学(60593)
- 财(59414)
- 教育(53532)
- 大学(50067)
- 融(48371)
- 金融(48371)
- 学学(46906)
- 农业(42739)
- 技术(41308)
- 业经(32299)
- 经济研究(29896)
- 财经(29640)
- 经(25427)
- 问题(23783)
- 业(22684)
- 图书(22500)
- 技术经济(21575)
- 科技(21473)
- 理论(20140)
- 统计(20120)
- 商业(19201)
- 版(19111)
- 策(19084)
共检索到643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洪飞 史进程 庄淑铧 邓长兴 何智慧
为系统分析国际军事强国的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和国内部分地区特色军民融合实践做法,进一步探索广东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以广东省现阶段军民融合发展基础为出发点,通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创新产业发展突出优势以及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和人才资源等特点,构建一种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从发展创新体系、发展突破点、发展新模式和发展新路径等方面,揭示广东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努力方向,明确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共享研发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等具体做法,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省优势资源与军民融合高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力 李文良 王欢 李贵根
区域是承载国家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基本单元。纵观我国军民融合改革30余年发展历程,在区域层面先后演化形成了两类颇具典型特征且较为成熟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一类是以国防科研机构和军工企业为主导力量,"自下而上"自然自发的"演进型"模式;另一类是以区域政府为主导力量,"自上而下"设计推动的"建构型"模式,两种模式有其各自特点。随着军民融合实践深入推进,兼具"演进型"模式与"建构型"模式特征的"混合型"模式,将成为区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基本形态。
关键词:
区域军民融合协同创新 制度变迁 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丽娜 张勇
如何进行协同创新已成为成德绵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成德绵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综合服务等不同环节的资源禀赋,根据城市群协同创新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理论模型,并说明了模型的动力因素,据此提出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
成德绵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丽娜 张勇
如何进行协同创新已成为成德绵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成德绵地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综合服务等不同环节的资源禀赋,根据城市群协同创新相关理论,构建了一个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理论模型,并说明了模型的动力因素,据此提出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
成德绵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玉婷 鲍庆龙 曾立 阚文刚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通过促进新知识涌现、推进新产业集聚发展,最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组织框架基础上,将发展模式归纳为以分享经济为背景的资源共享模式、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第三方模式、以产业联盟为核心的产业链拓展模式和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的"PPP"模式,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产业园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张添 张硕 苗朵朵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目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考察单因素作用、多因素协同作用、多因素非协同作用条件下协同创新水平变化情况。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结构、功能实现3个层面揭示要素融合机制。据此,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鲍桂楠
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是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探索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何构建互惠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不光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更是制度创新问题。本文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对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园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对高职院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职院 产教融合模式 研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静晓 李慧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西安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文分析了西安军转民和民进军协同创新过程存在的军工民品产业化能力不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民品产业规模小和民进军行业准入制度问题。同时,从"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角度,分别对西安军转民和民进军协同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是成立专门的省市国防办,建立定期的军民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组建西安军工系统民品产业集团,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加大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的军民融合平台建设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戚刚 曾立 易凡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是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内涵和功能,梳理了平台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探讨了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体系,可为我国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平台建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白礼彪 白思俊 杜强 马飞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目标和多要素的系统工程,各主体、目标和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对军民融合战略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主体构成、角色和功能的分析,构建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五主体动态模型",通过描述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过程,阐释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五主体动态模型"的运行机制,提出了破除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区域行政性体制障碍,推进跨区域军民融合一体化实施;构建军民融合"产—学—研"产业集群;打造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综合平台;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介社会服务机构网络,构建市场导向型中介服务体系;打通军民融合创新人才流动渠道,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等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的建议措施,为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索超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云模型理论进行了实例验证,以期为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云模型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评价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晓昕 陈波 张涵
采用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变量,基于地理邻接和要素流动两种权重矩阵,实证分析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对国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特征;在地理邻接权重和研发资本流动权重下国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从对本地区的影响看,产-研和产-学两类互补型协同对国防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研和研-学两类替代型协同则不利于国防创新,区域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均对国防创新有益;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看,研-研协同显著提升周边地区的国防创新绩效,产-研协同则对研发资本流动关联紧密地区的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国防创新 空间溢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炜 校利敏
[目的/意义]揭示民参军知识转移过程的科学内涵,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结合Multi-Agent建模和CAS理论,依据知识势差网络联结原则和保密资质级别匹配原则,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网络民参军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定量模拟微观主体的合作伙伴选择策略、"断键重连"规则和学习吸收机制等。运用Matlab仿真探究其知识转移过程的内在机理,刻画了网络合作规模、主体融合开放度对知识水平的动态影响,揭示创新网络基本拓扑结构及其动态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网络合作规模、主体融合开放度与知识转移绩效有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会推动协同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且网络演化过程中出现显著的小世界性;网络知识水平和拓扑结构存在协同演化现象。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民参军 知识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双海军 谭建伟 刘乔乔
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是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文章分析了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主体构成要素及其发挥的作用。同时,还从配套机制、资金筹措、文化背景、关注重点等方面着重分析了影响各主体协同创新的因素并提出军方和政府搞好顶层设计、科学选择适合产业、搭建创新平台和强化激励机制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军民融合 技术 协同创新 主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蕾 刘荣增
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产业融合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应及通过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不管是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还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产业融合均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显著;第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通过协同创新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中介效应明显弱于直接效应;第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均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效应,中介效应表现尤其明显。根据实证分析结论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鼓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破除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机制约束、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融合的支撑作用等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并进而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