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3)
- 2023(12119)
- 2022(10159)
- 2021(9535)
- 2020(7970)
- 2019(18248)
- 2018(18072)
- 2017(34294)
- 2016(17971)
- 2015(19816)
- 2014(19560)
- 2013(18440)
- 2012(16546)
- 2011(14628)
- 2010(14199)
- 2009(12571)
- 2008(11778)
- 2007(10239)
- 2006(8366)
- 2005(6799)
- 学科
- 济(66076)
- 经济(66003)
- 管理(58332)
- 业(54894)
- 企(46960)
- 企业(46960)
- 方法(32172)
- 数学(28009)
- 数学方法(27622)
- 农(20502)
- 技术(18813)
- 中国(17650)
- 财(17351)
- 业经(15574)
- 贸(14881)
- 贸易(14875)
- 易(14541)
- 技术管理(13476)
- 地方(13165)
- 制(13127)
- 学(12857)
- 理论(12509)
- 农业(11780)
- 务(10858)
- 财务(10808)
- 银(10799)
- 财务管理(10783)
- 银行(10777)
- 划(10675)
- 和(10532)
- 机构
- 学院(237136)
- 大学(233767)
- 管理(99924)
- 济(96073)
- 经济(94275)
- 理学(87541)
- 理学院(86750)
- 管理学(85348)
- 管理学院(84887)
- 研究(70491)
- 中国(53230)
- 京(46449)
- 财(42650)
- 科学(42449)
- 农(35823)
- 业大(35056)
- 中心(34979)
- 财经(34574)
- 江(34355)
- 所(32176)
- 经(31608)
- 研究所(29505)
- 范(29252)
- 师范(28895)
- 经济学(28705)
- 农业(28201)
- 北京(27526)
- 州(27135)
- 技术(26909)
- 院(26723)
- 基金
- 项目(172372)
- 科学(138625)
- 研究(128202)
- 基金(126205)
- 家(109362)
- 国家(108468)
- 科学基金(95797)
- 社会(82982)
- 社会科(78846)
- 社会科学(78831)
- 省(69651)
- 基金项目(67433)
- 自然(61503)
- 自然科(60251)
- 自然科学(60233)
- 教育(59928)
- 自然科学基金(59186)
- 划(57547)
- 编号(51855)
- 资助(49321)
- 创(41800)
- 成果(40224)
- 创新(38206)
- 重点(38063)
- 部(37840)
- 发(36801)
- 课题(35181)
- 国家社会(34679)
- 教育部(33154)
- 科研(33154)
共检索到333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谷斌 蔡玮莎 周朴雄
首先分析了跨组织知识流动与创新的新特点,接着在协同产品商务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从平台、资源、组织、制度四个层面构建基于协同产品商务(CPC)的知识创新体系,有利于组织提高知识创新能力,降低知识创新成本。
关键词:
协同产品商务 知识创新体系 知识管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谷斌 蔡玮莎 周朴雄
首先分析了跨组织知识流动与创新的新特点,接着在协同产品商务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从平台、资源、组织、制度四个层面构建基于协同产品商务(CPC)的知识创新体系,有利于组织提高知识创新能力,降低知识创新成本。
关键词:
协同产品商务 知识创新体系 知识管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跃华 张红
异地协同产品开发具有分布性、异构性、互操作性、网络化运作的特征。建立一个有效的支持系统是进行异地产品开发的关键所在。针对此,提出了一种以因特网为平台的基于智能代理的多层级分布式协同系统体系结构,并对体系结构中各层组的运作机制及层级间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采用该种体系结构开发出来的异地协同产品开发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政福 高璐 翟子瑜
中国正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亟待加快从要素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而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经济全球化、创新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给区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区域开放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构建区域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
区域开放式创新 协同创新问题 构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中文 刘韬 张双杰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徐咖
文章首先阐述了协同产品开发的含义、特点及其独特的优势,进而论证了将知识地图运用于协同产品开发中的可行性,并分析了知识地图在协同产品开发中的作用,最后构建了面向协同产品开发的知识地图框架。
关键词:
知识地图 协同产品开发 框架系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宇英
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典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做法,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专业镇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体系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戚湧1,2,朱姝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有效手段,将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协同主体,充分发挥其在推进产学研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三螺旋模型,通过对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决策过程进行博弈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意愿不同,金融机构介入能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积极性,适当的政策引导和保障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院所与金融机构协同创新意愿。据此,提出完善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叶正波 王强 赵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长春
文章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出发,概述了国家创新体系思想的由来、特征、目标等,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构建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国家创新体系 构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齐清文,张安定
地图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在地球科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探讨地图的科学价值和地图学学科归属入手,深入研究了地图学的知识创新和知识增长模式,制定了地图学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研究方案,并讨论了三个核心创新点的实质、难点、创新途径等。本文认为,地图学的知识创新体现的是地图的科学价值的增殖,地图学的实际应用则体现了地图的社会功能的增强。地图学的知识创新方案应该包括从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新产品开发和地图产业化的整个过程和体系。
关键词:
地图学,知识创新体系,知识创新和增长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洁 刘思峰 施琴芬
中国企业如何形成具有区域创新优势的产业集群,如何利用知识联盟参与竞争并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探讨了产业集群下的知识创新体系构建动机和体系框架,详细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知识特征,系统研究了产业集群下知识的转移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知识创新体系 知识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顾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重大创造性、突破性、交融性、创新主体多元化等特征决定了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面对技术创新战略协同性不强、产业技术创新质量不高和创新管理效率偏低等问题,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应推进科技创新制度顶层设计,增强产学研合作的协同性;完善创新责任与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创新主体创新积极性;加强产学研合作公共服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模式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红
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优势,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支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河南理工大学作为煤炭高校,积极贯彻和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推动行业高校科技创新,在学科建设、团队凝聚、知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支撑了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协同创新 体系构建 实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贠兆恒 潘锡杨 夏保华
随着大科学、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城市间的协同互动,都市圈日益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积极推动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新时期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在界定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剖析了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协同方式三个部分;并从自组织机制、耦合机制、网络驱动机制和协调机制四个方面研究了创新型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的实现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