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6)
2023(16041)
2022(13910)
2021(13211)
2020(11006)
2019(25569)
2018(25063)
2017(48068)
2016(25875)
2015(29312)
2014(28687)
2013(28450)
2012(25937)
2011(23419)
2010(22947)
2009(20782)
2008(20072)
2007(16896)
2006(14463)
2005(12514)
作者
(73429)
(61435)
(60592)
(57874)
(38897)
(29295)
(27691)
(24114)
(23302)
(21440)
(20823)
(20714)
(19144)
(19105)
(18926)
(18686)
(18263)
(18168)
(17439)
(17294)
(14966)
(14918)
(14725)
(13833)
(13593)
(13562)
(13240)
(13188)
(12265)
(12037)
学科
(106553)
经济(106445)
管理(71478)
(68504)
(55221)
企业(55221)
方法(51901)
数学(46197)
数学方法(45585)
(28537)
中国(28503)
(24758)
业经(22533)
(21632)
(20993)
贸易(20985)
(20461)
地方(20430)
农业(19292)
(16980)
环境(16390)
理论(15982)
技术(15917)
(15871)
(15573)
财务(15503)
财务管理(15473)
企业财务(14598)
(14307)
银行(14259)
机构
大学(366825)
学院(363631)
(150330)
经济(147499)
管理(145329)
理学(127640)
理学院(126206)
管理学(123801)
研究(123219)
管理学院(123159)
中国(91322)
(77685)
科学(76674)
(64088)
(60871)
(59500)
研究所(56268)
业大(55881)
中心(55414)
财经(53247)
(48920)
(48856)
北京(48795)
(47441)
师范(46981)
农业(46861)
经济学(46106)
(44942)
经济学院(41781)
财经大学(40081)
基金
项目(259953)
科学(205207)
基金(191384)
研究(187620)
(168136)
国家(166843)
科学基金(143389)
社会(119580)
社会科(113456)
社会科学(113425)
基金项目(101292)
(98323)
自然(94037)
自然科(91916)
自然科学(91893)
自然科学基金(90237)
教育(86031)
(84071)
资助(79351)
编号(74995)
成果(59388)
(58052)
重点(58047)
(55044)
(53785)
课题(50829)
国家社会(50334)
创新(50282)
科研(50122)
教育部(49871)
期刊
(152782)
经济(152782)
研究(103915)
中国(63034)
学报(59145)
科学(54917)
(53044)
管理(51487)
(46615)
大学(45365)
学学(42776)
农业(37689)
教育(37122)
技术(31653)
(26291)
金融(26291)
经济研究(25729)
财经(25245)
业经(24044)
(21667)
问题(20284)
(20195)
图书(18256)
技术经济(17759)
科技(17400)
(16996)
(16957)
资源(16948)
统计(16829)
理论(16516)
共检索到510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倩肖  李丹丹  
文章利用2002-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水平的微观数据,采用Levinsohn and Pertrin法(简称LP半参数法)系统分析和测算中国31个省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同时比较跨地区生产率差异并分析其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环渤海和东南地区及中部地区的TFP均值相对较高,其次是东北地区,西南和西北地区TFP均值最低。因此,要改善中国不同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政府需要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产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地区边界效应等方面做出努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智勇  胡永远  
文章选取要素投入及其使用效率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人力资本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合技术进步对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构建了"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经济增长"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1978~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贡献率远高于其他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德祥  薛桂芝  
本文采用1998—2013年全国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参数型生产前沿法测算并分解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其时序增长和空间分布特征,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1998—2013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样本期间累计下降12.16%;(2)通过对随机前沿生产模型进行似然比检验发现样本期间技术进步不显著,印证了克鲁格曼"东亚无奇迹"的观点,并对技术进步不显著的原因进行了猜测;(3)生产效率总体呈改进状态,样本期间累计上升了17.08%,且生产效率改进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层次性。东部地区改进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改进程度明显高于地级城市,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呈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现祥  舒元  
对偶法是基于生产要素价格核算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无须设定生产函数形式和生产要素存量数据,核算结果在理论上与Solow残差法方法相等,Barro等(2003)在最新版的《经济增长》教科书中予以了介绍。国内文献主要采用Solow残差法核算中国TFP,该方法需要生产要素存量数据,尽管国内研究者致力于探索模拟我国资本存量,但无法从根本上提高TFP的核算质量。基于此,本文首次采用对偶法重新核算我国TFP,结果发现,采用对偶法核算我国TFP可行、可信;在1979-2004年间,TFP增长率为2.5%,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5%。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磊  周洁  
近年来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在Malmquist指数分解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论,本文对这些分歧做出深入分析,并指出:现有的很多研究由于理解的偏差,对技术变化指数进行了错误地运用;宏观经济研究更适宜使用规模报酬固定的假设;序列DEA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度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延明  王建东  
在我国服务业的研究中缺乏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很多学者仅仅关注于服务业的区域差异,但研究发达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具有实质意义。文章应用DEA的Malmguist指数法对广州服务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变化进行深入的战略分析,以给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萍  余康  黄玉  
利用中国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采用Fre-Primon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采用夏普理值不平等分解法对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呈V型波动;从TFP构成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57%来自农业剩余混合效率地区差异的贡献;从空间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31%来自东部农业TFP地区差异的贡献,29%来自东、中、西部区域间农业TFP差异的贡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尹向飞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详细说明了应用传统的索洛余值法、索洛扩展模型、SFA模型、DEA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就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向进行简单的评述,最后指出不要过分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更准确测度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方法的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原毅军  刘浩  白楠  
在构建1997-2005年中国27个省市区生产性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地区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仍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下降的速度在逐年放缓;分析期内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不同,前期为技术进步,后期为技术效率;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速度要远低于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舜佳  王耀中  
在考虑到生产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存在相关性的前提下,文章从残差中分离出具有非观测性和特异性的TFP,以2001~2006年36个工业部门面板数据为样本,用Levinsohn-Petrin非参数理论对索洛余值进行了修正估计。结果表明,虽然TFP年均有所增长,但在产出增长中所占份额还有待提高。中国工业行业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宇明  齐中英  
本文应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利用1953~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估计了样本区间内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与传统的索洛残差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时变参数方法得到的TFP增长率计算结果由于不包含方程误差,比索洛残差方法的结果精确;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基本和GDP的增长趋势相同,只是有所滞后,滞后期一般为一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若愚  
本文引入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资源生产率的指标体系和经济分析框架,考察1978~2008年间中国资源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阶段性特征。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要素投入的依赖性仍在增强,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下降趋势。本文在此基础上引入资源因素进一步探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从资源效率、资源投入与技术进步间的替代关系等多个方面增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里  曹清峰  隋杨  
选取2000~2008年中国29个省市级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实证公共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政府的研发经费投资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而言,政府对教育、能源、通讯和环保的公共投资更能显著地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各项公共投资对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中,东部地区能源投资最显著,中部地区则主要依赖于科技和通讯投资,西部地区更侧重于教育和政府的绿色公共投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宝华  谢忠秋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考虑各区域在能源约束和碳排放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梳理了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的现状后,根据低碳经济的要求和特征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在不考虑低碳因素下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的收敛性进行了解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