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6)
- 2023(13842)
- 2022(11773)
- 2021(10816)
- 2020(9017)
- 2019(20505)
- 2018(20138)
- 2017(38180)
- 2016(20218)
- 2015(22479)
- 2014(21843)
- 2013(21180)
- 2012(19514)
- 2011(17504)
- 2010(17363)
- 2009(15517)
- 2008(14749)
- 2007(12964)
- 2006(11180)
- 2005(9727)
- 学科
- 济(86629)
- 经济(86557)
- 业(60746)
- 管理(60490)
- 企(50522)
- 企业(50522)
- 方法(36220)
- 数学(31338)
- 数学方法(30813)
- 中国(25665)
- 农(23189)
- 地方(23002)
- 业经(20770)
- 技术(20709)
- 财(19374)
- 农业(16092)
- 学(14678)
- 制(14398)
- 贸(14048)
- 贸易(14033)
- 银(13945)
- 银行(13924)
- 技术管理(13747)
- 理论(13690)
- 易(13530)
- 环境(13520)
- 融(13465)
- 金融(13464)
- 行(13405)
- 和(13158)
- 机构
- 学院(274270)
- 大学(270935)
- 济(113896)
- 经济(111643)
- 管理(111488)
- 理学(96167)
- 理学院(95157)
- 管理学(93489)
- 管理学院(92964)
- 研究(90323)
- 中国(68816)
- 京(56945)
- 科学(54107)
- 财(50677)
- 所(43260)
- 中心(42967)
- 江(41410)
- 农(41301)
- 财经(40214)
- 研究所(39200)
- 业大(38772)
- 经(36594)
- 范(36571)
- 师范(36209)
- 北京(35653)
- 经济学(33997)
- 院(33703)
- 州(33288)
- 农业(31821)
- 经济学院(30552)
- 基金
- 项目(189761)
- 科学(152137)
- 研究(141616)
- 基金(136959)
- 家(118301)
- 国家(117261)
- 科学基金(103013)
- 社会(91257)
- 社会科(86696)
- 社会科学(86678)
- 省(77023)
- 基金项目(72556)
- 教育(65805)
- 自然(65441)
- 自然科(64063)
- 自然科学(64050)
- 划(63780)
- 自然科学基金(62875)
- 编号(56923)
- 资助(54807)
- 发(45564)
- 创(44849)
- 成果(44488)
- 重点(42701)
- 部(41512)
- 创新(41096)
- 课题(40043)
- 国家社会(37773)
- 发展(36451)
- 科研(36191)
- 期刊
- 济(125404)
- 经济(125404)
- 研究(79600)
- 中国(59338)
- 管理(43977)
- 财(38907)
- 农(37368)
- 科学(37199)
- 学报(36726)
- 教育(34507)
- 大学(29426)
- 技术(28974)
- 学学(27523)
- 农业(26219)
- 融(25316)
- 金融(25316)
- 业经(22358)
- 经济研究(19943)
- 财经(19105)
- 经(16530)
- 问题(15876)
- 技术经济(15644)
- 科技(15285)
- 业(14618)
- 统计(14327)
- 策(14271)
- 商业(12857)
- 图书(12813)
- 坛(12152)
- 论坛(12152)
共检索到409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晓非
创新能力评价是企业研发人员招聘、筛选以及绩效考核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研发人员的工作特点,建立了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信息检索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冒险精神"、"敏感性"、"自我反思"、"追求卓越"11项指标构成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区间数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对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针对各个评价指标没有明显重要程度差别的情况,运用离差最大化思想评价指标,根据指标得分差异程度确定创新能力各指标权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贞
文章将区间数概念与AHP进行融合,形成了基于决策信息不确定性的IAHP模型,针对被评价对象各指标通常存在的不确定性,就理想解TOPSIS方法进行区间化处理,并给出了区间化背景下正负理想基点的求解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采用该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区间型决策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
IAHP 区间数TOPSIS 评价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顾远东 周文莉 彭纪生
研发人员的创造力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基于组织支持感理论,从认知和情绪视角,将创造力效能感和积极情绪引入到组织支持感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关系分析框架中,构建组织支持感→创造力效能感/积极情绪→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理论模型,采用自填问卷法调查248名研发人员,在检验同源方差和问卷信效度的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检验理论模型及相应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中国情境下,组织支持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及其各维度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预测力,其中主管支持的预测力最强;②创造力效能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组织支持感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积极情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恒波 林乐 刘世艳
作为职场"冷"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职场隔离可能对组织和个人造成诸多消极影响。文章使用322份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分析了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探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和心理复原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职场隔离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心理复原力在调节职场隔离与内部人身份感知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职场隔离与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管理者减少职场隔离行为和激发研发人员创新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鲲鹏 罗婷 肖星
本文基于580多万条上市公司互联网招聘数据,分析了近年来各地出台的人才政策,对企业研发人员招聘和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受到人才政策影响的公司,研发人员招聘数量显著上升;第二,政策类型层面,这一效应随着人才政策补贴力度和门槛要求的不同而变化,补贴力度越大、门槛要求越低,则效果越显著;第三,企业特征层面,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治理更好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人才政策的效果更加显著;第四,城市特征层面,经济发展状况越好、行政级别越高、科研配套环境更好的城市,人才政策效果更显著;最后,人才政策出台后,企业的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和研发效率也显著提升。本文从研发人员招聘的角度,为人才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具体机制和边界条件提供了微观证据,扩充了政府和制度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方面的研究,并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人才政策 研发人员招聘 企业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童金根 梅强 孙锐
以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员工为例,通过400余份配对问卷调查表明,转换型领导以组织情绪能力为中介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集体主义导向在转换型领导对组织情绪能力的作用中扮演调节角色。当集体主义导向越高时,转换型领导对组织情绪能力的作用越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沈克正
通过总结和分析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文献,发现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的6个维度——投入产出、创新过程、创新能动、市场导向、组织沟通和知识管理。基于上述6个维度,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提炼出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的关键维度,并系统分析了其对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研发人员 创新绩效 评价维度 作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沈克正
通过总结和分析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文献,发现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的6个维度——投入产出、创新过程、创新能动、市场导向、组织沟通和知识管理。基于上述6个维度,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提炼出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的关键维度,并系统分析了其对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研发人员 创新绩效 评价维度 作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沈克正
通过总结和分析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文献,发现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的6个维度——投入产出、创新过程、创新能动、市场导向、组织沟通和知识管理。基于上述6个维度,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提炼出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评价的关键维度,并系统分析了其对企业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研发人员 创新绩效 评价维度 作用机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正堂
成人的工作玩兴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企业是约束研发人员的"玩兴",还是正视职场中的玩兴话题,加以疏导?本文对玩兴及团队玩兴氛围的概念进行了解释,通过理论、实证和企业实例说明玩兴氛围对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营造团队玩兴氛围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玩兴 团队玩兴氛围 创新 研发人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洁 张建卫 宣星宇
本文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对404名国防科技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情绪耗竭对创新行为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情绪耗竭在职业使命感与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时间压力分别与挑战性评价和威胁性评价联合调节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关系间的曲线关系以及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即在高时间压力、低挑战性评价和高时间压力、低威胁性评价条件下,职业使命感与情绪耗竭的曲线关系以及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更强。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志华 肖小虹 张亚军
以组织创新成分理论、精神型领导理论和领导情景理论为依据,探讨精神型领导和职业召唤感等精神性因素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动力作用以及儒家工作伦理的调节效应。通过企业调研获得268套领导-员工的有效配套问卷数据,统计分析表明:(1)精神型领导对研发人员的职业召唤感和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研发人员的职业召唤感对其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精神型领导和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儒家工作伦理调节了精神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儒家工作伦理越明显,精神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也越强;(4)儒家工作伦理还调节了职业召唤感在精神型领导和研发人员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儒家工作伦理较高时,精神型领导通过研发人员职业召唤感的中介进而对其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也随之增强,反之则减弱。研究结论拓展了基于精神性视角的创新行为动力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为管理者实践精神型领导、培育研发人员职业召唤感和加强研发工作伦理建设,从而有效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管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蔡瑞林 谢嗣胜 施杨
除知识共享与知识隐藏两种策略外,研发人员通常会选择介于共享与隐藏之间的中间策略,通过知识操纵管理个体知识。从概念产品语义创新的微观视角入手,依据知识保存理论,构建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知识操纵、资源获取、政治技能对产品语义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利用377份配对样本数据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表明: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资源获取部分中介了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的倒U形关系;政治技能在知识操纵与资源获取的倒U型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调节了资源获取在知识操纵与产品语义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诠释了知识操纵策略的两面性,强调知识型员工同样需要提高政治技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辉
基于新新贸易理论中的路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入和广度外延的"二元边际"评价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后认为:"二元边际"方法降低了以往评价过程中的"笼统性",能够从独特领域的深入贡献和广义上所从事研发活动在总研发活动中的重要性两个维度的定量测度绩效,能够使研发者特征得到更好的体现。
关键词:
研发人员 绩效评价 二元边际 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峰 刘萌 王树进
整合工作动机理论,以企业创新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利用来自中国6个城市的417份调查问卷,采用层级回归方法,探讨了组织创新导向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创造力的中介作用和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创新导向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造力对研发人员的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组织创新导向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差错管理氛围在创新精神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差错管理氛围在冒险精神对研发人员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但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