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7)
- 2023(15639)
- 2022(13596)
- 2021(12693)
- 2020(10664)
- 2019(24523)
- 2018(24212)
- 2017(47252)
- 2016(25480)
- 2015(28815)
- 2014(28567)
- 2013(27869)
- 2012(25186)
- 2011(22519)
- 2010(22357)
- 2009(20100)
- 2008(19252)
- 2007(16558)
- 2006(14143)
- 2005(11853)
- 学科
- 济(106254)
- 经济(106152)
- 管理(72661)
- 业(69647)
- 企(58717)
- 企业(58717)
- 方法(51547)
- 数学(45224)
- 数学方法(44447)
- 农(26854)
- 中国(25015)
- 业经(23973)
- 地方(23766)
- 财(23428)
- 学(21136)
- 理论(18424)
- 农业(18063)
- 技术(17552)
- 贸(16785)
- 贸易(16777)
- 和(16539)
- 易(16240)
- 制(15983)
- 环境(15931)
- 务(15365)
- 财务(15280)
- 财务管理(15248)
- 企业财务(14410)
- 产业(14308)
- 划(14297)
- 机构
- 学院(355275)
- 大学(353326)
- 管理(145188)
- 济(139079)
- 经济(136157)
- 理学(127822)
- 理学院(126460)
- 管理学(123814)
- 管理学院(123182)
- 研究(112175)
- 中国(80358)
- 京(73780)
- 科学(71743)
- 财(59799)
- 所(54577)
- 农(54445)
- 业大(54012)
- 中心(51409)
- 研究所(50369)
- 财经(49607)
- 江(49489)
- 范(46947)
- 师范(46483)
- 北京(45706)
- 经(45256)
- 农业(42694)
- 院(41614)
- 经济学(41524)
- 州(40623)
- 技术(38733)
- 基金
- 项目(255686)
- 科学(202428)
- 研究(186185)
- 基金(185346)
- 家(161362)
- 国家(160059)
- 科学基金(139081)
- 社会(116791)
- 社会科(110785)
- 社会科学(110755)
- 省(101407)
- 基金项目(98641)
- 自然(91863)
- 自然科(89787)
- 自然科学(89769)
- 自然科学基金(88086)
- 教育(86889)
- 划(84833)
- 资助(76550)
- 编号(76326)
- 成果(59672)
- 重点(57251)
- 部(55711)
- 发(55026)
- 创(53899)
- 课题(52245)
- 创新(50163)
- 科研(48862)
- 教育部(47977)
- 国家社会(47672)
- 期刊
- 济(142235)
- 经济(142235)
- 研究(95953)
- 中国(60949)
- 学报(54584)
- 管理(52169)
- 科学(51191)
- 农(48200)
- 财(44155)
- 大学(41923)
- 教育(41106)
- 学学(39630)
- 技术(34195)
- 农业(34134)
- 业经(25111)
- 融(23565)
- 金融(23565)
- 经济研究(23088)
- 财经(22931)
- 经(19647)
- 问题(18541)
- 科技(17871)
- 技术经济(17787)
- 业(17622)
- 图书(17547)
- 统计(17434)
- 资源(16269)
- 策(16222)
- 商业(16216)
- 版(16043)
共检索到487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伟 王春晖
集聚是当代空间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关于集聚的原因,不少研究多半忽略了一个重要现实存在,即交易费用。NEG经典模型以"冰山移动"方式处理的贸易成本虽隐含了交易费用,但笼统的模型刻画并未将这种成本和别的成本加以区别。基于同类产业集聚与异类产业协同集聚并存的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实,本文以区域二重开放和产业集聚的视点,将贸易成本区分为显性贸易成本(运输成本)及隐性贸易成本(交易费用),通过构建单一区域两部门经济模型予以刻画。研究证明,隐性贸易成本(交易费用)的大小是新厂商是否选择集聚布局的重要因素;二重开放下,区分两种贸易成本对于解释集聚与协同集聚的互动机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
区域开放 集聚 交易费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天宇 解学芳
在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机制和实际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成果可以随着要素流动向邻近地区扩散;(2)文化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性集聚均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效果来看,文化产业多样性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跃升的主要动力;(3)由于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竞争性集聚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通过价格博弈、企业外迁等条件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4)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文化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竞争性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中、西部地区则未有体现。对此,建议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与资源共享,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鼓励文化产业特色化与差异化集聚,促进创新要素和发展资源的融合更新,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松
本文基于1991—2013年中国省域数据,使用传统计量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产业品牌效应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产业集聚存在着空间自相关,与传统计量模型相比,空间计量模型更为适合。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区域产业品牌对本地产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产业集聚不仅受到本地区区域产业品牌的积极影响,还受到周边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产业品牌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加大政府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支持力度,引导区域产业品牌向绿色化和高级化发展;以信息化为平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指导作用;加强不同地区间区域产业品牌的多层次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促进金融创新,为区域产业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东海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驱动,合理的产业集聚模式有助于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基于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应用DEA模型测度了区域创新效率;采用区位熵与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方法分别测度了产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水平;选取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邻地效应,即本地创新效率会在区域间产生溢出效应;产业专业化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产业多样化集聚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专业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产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不显著;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古晨光 李蕾 田宇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倒U形关系。从区域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戴宏伟 丁建军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资本创造模型(CC模型)和社会资本理论相结合,构建了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聚理论模型,考察了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聚的微观机制。理论分析表明,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2004年30个省(市)26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在控制了区位、经济功能、市场潜力、人力资本、政策等因素和异方差的影响后,社会资本对产业集聚有显著影响,并且在使用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后,以上结论依然稳健。因而,通过提升中西部地区社会资本,有助于建立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区域差距。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区域 产业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锐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中部和西部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已经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了经济增长。本文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产业聚集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江 刘莎莎
基于西北五省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地理邻近和经济距离两种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对该区域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明显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证券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则显著为负。此外,经济发展、政府科技投入以及人力资本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外开放度对区域科技创新则有负向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婧
本文采用动态空间面板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考察。主要结论包括:Theil熵值表明我国区域创新及其相对增长速度存在空间不平衡性,区域间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专利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区域专利产出与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相关性,而合同成交金额与创新投入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R&D经费与人员投入对专利产出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产出均有显著影响,且经费投入的贡献较大;通过动态和静态空间计量模型的比较说明,静态模型中对区域创新投入产出之间空间相关性存在过高估计的偏误,应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上述偏误可得以部分矫正。
关键词:
区域创新 集聚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金林 冉茂盛
本文在采用数理方法分析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对产业集聚影响的基础上,选取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探讨了环境规制、行业异质性对我国工业企业中17个行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环境规制对高污染行业与部分中等污染行业的区域产业集聚呈显著的"U"型关系;在中、西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低污染行业的区域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显著;行业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各行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对中、西部地区各行业的影响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玉
人力资本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文运用Getis空间过滤模型考察20012015年间区域人力资本集聚及空间溢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和贡献,研究发现:从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和贡献来看,东部地区最强、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而从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效应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和贡献来看,除东部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能够利用区位优势充分吸收人力资本空间溢出的发展红利,带动产业结构实现调整和升级。作为对策,本文对东部地区的职责定位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对其他地区的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德青 朱建平
为了对中国创新能力科学划分以深层次挖掘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有机联系,笔者在剖析现有层级划分方法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进行模型拓展,应用拓展的聚类模型对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静态与动态分类,并对分类结果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创新发展模式发现,创新能力东强西弱的阶梯分布格局仍存在,必须分集团而不是整齐划一的制定和实施创新政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于慧芳
本文建立了两个产业集聚区的豪泰林扩展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集聚区最优租金与最大化利润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两个集聚区定位于市场的两端为集聚区定位最佳选择。
关键词:
豪泰林空间竞争模型 租金 纳什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