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7)
- 2023(10118)
- 2022(8665)
- 2021(8170)
- 2020(6956)
- 2019(15959)
- 2018(15727)
- 2017(31180)
- 2016(16872)
- 2015(19442)
- 2014(19487)
- 2013(18547)
- 2012(16807)
- 2011(15174)
- 2010(14907)
- 2009(13587)
- 2008(12793)
- 2007(11103)
- 2006(9589)
- 2005(8302)
- 学科
- 济(69908)
- 经济(69846)
- 管理(45638)
- 业(43503)
- 方法(34601)
- 企(32838)
- 企业(32838)
- 数学(32034)
- 数学方法(31631)
- 中国(22482)
- 财(19413)
- 农(19372)
- 地方(14827)
- 农业(13225)
- 业经(13117)
- 贸(12720)
- 贸易(12714)
- 制(12508)
- 易(12420)
- 银(10815)
- 银行(10808)
- 行(10357)
- 环境(10239)
- 务(10025)
- 财务(9991)
- 财务管理(9968)
- 学(9950)
- 技术(9908)
- 收入(9893)
- 融(9842)
- 机构
- 大学(237144)
- 学院(233094)
- 济(100542)
- 经济(98689)
- 管理(92779)
- 理学(81467)
- 理学院(80606)
- 管理学(79177)
- 管理学院(78729)
- 研究(71720)
- 中国(53062)
- 京(48142)
- 财(46894)
- 科学(40678)
- 财经(38389)
- 经(35079)
- 中心(33448)
- 所(33063)
- 江(32404)
- 经济学(32380)
- 范(32234)
- 师范(32004)
- 业大(30877)
- 北京(30054)
- 研究所(30013)
- 农(29789)
- 经济学院(29616)
- 财经大学(28854)
- 院(26586)
- 师范大学(25928)
- 基金
- 项目(160003)
- 科学(128818)
- 研究(121998)
- 基金(117532)
- 家(100081)
- 国家(99243)
- 科学基金(87039)
- 社会(79743)
- 社会科(75679)
- 社会科学(75661)
- 基金项目(62284)
- 省(62196)
- 教育(59042)
- 自然(54081)
- 自然科(52854)
- 自然科学(52840)
- 划(52606)
- 自然科学基金(51867)
- 编号(50239)
- 资助(47649)
- 成果(40530)
- 部(37193)
- 重点(36053)
- 发(34782)
- 课题(34504)
- 创(33912)
- 国家社会(33265)
- 教育部(32923)
- 大学(32817)
- 人文(32385)
- 期刊
- 济(100416)
- 经济(100416)
- 研究(70558)
- 中国(40504)
- 财(34323)
- 教育(33842)
- 管理(32896)
- 学报(29648)
- 科学(28837)
- 农(25582)
- 大学(25472)
- 学学(22633)
- 技术(21665)
- 融(19405)
- 金融(19405)
- 财经(18947)
- 农业(17957)
- 业经(16892)
- 经济研究(16813)
- 经(16331)
- 问题(14746)
- 统计(11806)
- 贸(11790)
- 理论(11680)
- 技术经济(11378)
- 商业(11069)
- 策(10854)
- 实践(10504)
- 践(10504)
- 图书(10170)
共检索到329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路平
过度偏好于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区域间收入差距是引起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基于200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一步测算了各地区人均劳动报酬差异对大学生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收入差距对大学生就业流动的拉动效应显著大于高生活成本的阻力效应。最后,从调节区域收入差距、打破劳动市场分割两个方面为合理引导大学生就业流动、实现区域人才合理分布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区位选择 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高雪莲
文章基于相对剥夺理论,重新定义了基尼系数子群之间不平等的表达式,随后选取若干经济指标,将我国19个行业分为4类,通过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测算全国行业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以及群间和群内不平等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发现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子群之间的不平等较为明显,其中第一个子群即民生服务产业相对于其他三个行业表现出明显相对剥夺感;第二子群即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其他三个子群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地区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发现,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不平等现象较为突出,各个地区的群间和群内不平等表现存在差异。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相对剥夺 基尼系数子群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高雪莲
文章基于相对剥夺理论,重新定义了基尼系数子群之间不平等的表达式,随后选取若干经济指标,将我国19个行业分为4类,通过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测算全国行业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以及群间和群内不平等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发现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子群之间的不平等较为明显,其中第一个子群即民生服务产业相对于其他三个行业表现出明显相对剥夺感;第二子群即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其他三个子群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地区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发现,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的不平等现象较为突出,各个地区的群间和群内不平等表现存在差异。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相对剥夺 基尼系数子群分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慧钧
本文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及其内部各省际间收入差距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首先运用泰尔指数,探究到三大区域之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其次借助基尼系数,层次地挖掘到农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根源于工资性收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变革;再次通过横向比较,进一步揭示出工资性收入是缩小三大区域内部、拉大三大区域之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最后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收入来源 三大区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有姣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离开校园,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的相对滞后,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诸如信息不对称、政府职责缺失、劳动力市场划分不明确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市场 政府责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文骏
由于间接税税源地与用税地不一致,本该由全民共享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被地方政府独享,中国的区域之间存在财富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财富逆流现象,这是一种逆向财政机制,将会扩大区域收入差距。本文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省级政府之间财富流动的规模和方向,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财富输入地主要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财富输出地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间财富流动的规模越大,则财富输入地与财富输出地之间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为了消除这一"劫贫济富"的区域逆向财政机制,应逐步建立消费地导向的间接税收入分享机制和"分益制"财政体制。
关键词:
财富逆流 收入差距 逆向财政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文骏
由于间接税税源地与用税地不一致,本该由全民共享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被地方政府独享,中国的区域之间存在财富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财富逆流现象,这是一种逆向财政机制,将会扩大区域收入差距。本文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省级政府之间财富流动的规模和方向,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财富输入地主要集中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财富输出地主要集中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间财富流动的规模越大,则财富输入地与财富输出地之间的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为了消
关键词:
财富逆流 收入差距 逆向财政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桂芝
本文利用全国31个省份城乡居民收入构成以及全国各区域城乡人口等数据,运用计量研究方法,通过广义熵的引进、计算与比较,揭示和论证财政转移性支出对我国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调节效应不尽如人意。对此本文指出应重视我国财政转移性支出的公平性目标,并对有效增加财政转移性支出规模、优化财政转移性支出结构提出对策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琦 范丽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清 刘东
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1990~2010年教育对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情况。计量结果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形"曲线关系,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一临界点的左侧,现阶段平均受教育年限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教育基尼系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呈"U形"曲线关系,由于处于临界点左侧,教育基尼系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对于不同区域来讲,曲线的临界点有所差异。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对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则存在差异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教育支出有效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西部地区的教育支出则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教育 区域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涛 赵丹
加权绝对差系数的运用突破了单指标论差距的理论瓶颈,不仅可以综合反映行业收入差距问题,而且可以将各个行业影响整体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解和量化,得到每个行业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文章运用此方法研究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行业收入差距的特征,并进行详细的解读。
关键词:
加权绝对差 基尼系数 泰尔指数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钋 程飞
本文利用2009年北京大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及2008年麦可思公司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将行业分割纳入对中国大学毕业生性别工资差距的研究。本研究主要利用布朗-穆恩-扎罗斯全因素分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行业中都存在性别收入差距,该差距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大。性别收入差距主要由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导致,而非行业间的收入差异。此外,行业内的性别收入差别在本科毕业生群体中主要来源于行业内的性别歧视,硕士毕业生中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性别间的个人特征差异所引起。因此,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平等,政府应当首先考虑利用那些能改善行业内部性别歧视情况的政策工具。
关键词:
行业分割 性别收入差距 大学毕业生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谭洁 赵杨
本文对主要吸纳大学生就业的18个行业在2003-2010年8年间增加值及大学生就业人数两个基础数据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分析后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增加值结构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分布不均匀。从提高行业增加值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而言:应大力发展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4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2个新兴行业均具有一定的就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而且符合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应适当地予以扶持;制造业、金融业则应巩固和维持其当前的就业规模。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结构 行业增加值 关联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刘小春 饶盼 李婵
本文利用江西高校300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并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认知因素对其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认知状况中,需求保障政策认知对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大学生个人特征中性别变量对其就业区域选择影响显著;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影响其就业区域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的措施及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农里杰 海鹏
国际贸易给中国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产生了多种影响。基于要素流动阻碍的视角,阐释了国际贸易如何影响中国区域间和区域内的收入差距,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国际贸易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需求,从而提升中国地区收入,但总体外贸关联度的提高加剧了中国区域间收入差距,这是外贸产业具有区域不平衡性造成的,而人口跨区域流动有助于减小区域间收入差距。与之相反,区域外贸关联度的提升缩小了区域内收入差距,技术溢出效应增强是其主要影响机制。同时,交通设施建设有助于增强国际贸易对区域内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相关政策的建议以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