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35)
- 2023(20041)
- 2022(17013)
- 2021(15972)
- 2020(13289)
- 2019(30607)
- 2018(29765)
- 2017(57956)
- 2016(31058)
- 2015(34632)
- 2014(34263)
- 2013(33880)
- 2012(31174)
- 2011(28173)
- 2010(28064)
- 2009(26072)
- 2008(24828)
- 2007(21404)
- 2006(18746)
- 2005(16772)
- 学科
- 济(128692)
- 经济(128561)
- 管理(88324)
- 业(84820)
- 企(69505)
- 企业(69505)
- 方法(59314)
- 数学(52787)
- 数学方法(52171)
- 中国(39133)
- 财(35008)
- 农(34307)
- 融(30105)
- 金融(30102)
- 银(28861)
- 银行(28820)
- 行(27700)
- 业经(27647)
- 地方(27643)
- 制(26169)
- 贸(25967)
- 贸易(25950)
- 易(25277)
- 学(24706)
- 农业(22958)
- 务(21684)
- 财务(21606)
- 财务管理(21564)
- 企业财务(20543)
- 理论(19851)
- 机构
- 大学(435048)
- 学院(434139)
- 济(185526)
- 经济(181894)
- 管理(171951)
- 理学(149255)
- 研究(147714)
- 理学院(147669)
- 管理学(145210)
- 管理学院(144436)
- 中国(117845)
- 京(91504)
- 科学(87500)
- 财(85108)
- 所(72466)
- 财经(68771)
- 中心(68455)
- 研究所(66071)
- 农(65739)
- 经(62768)
- 江(61500)
- 业大(60778)
- 经济学(58058)
- 北京(58005)
- 范(56067)
- 师范(55565)
- 院(54053)
- 经济学院(52579)
- 财经大学(51449)
- 农业(51277)
- 基金
- 项目(297467)
- 科学(236085)
- 基金(219043)
- 研究(218697)
- 家(190059)
- 国家(188546)
- 科学基金(163079)
- 社会(140640)
- 社会科(133605)
- 社会科学(133574)
- 基金项目(114699)
- 省(113067)
- 自然(104843)
- 自然科(102453)
- 自然科学(102432)
- 自然科学基金(100619)
- 教育(100469)
- 划(95783)
- 资助(91548)
- 编号(87958)
- 成果(71024)
- 部(66961)
- 重点(66678)
- 发(63707)
- 创(61445)
- 课题(60487)
- 国家社会(58949)
- 教育部(58032)
- 创新(57438)
- 科研(56877)
- 期刊
- 济(193636)
- 经济(193636)
- 研究(131139)
- 中国(79185)
- 学报(64058)
- 财(63493)
- 管理(61854)
- 科学(60746)
- 农(58535)
- 融(52712)
- 金融(52712)
- 大学(49731)
- 学学(46983)
- 教育(43921)
- 农业(40077)
- 技术(36806)
- 财经(33725)
- 经济研究(33022)
- 业经(30394)
- 经(28923)
- 问题(25111)
- 贸(22341)
- 统计(20738)
- 理论(20699)
- 业(20683)
- 技术经济(20625)
- 国际(19570)
- 图书(19361)
- 科技(18970)
- 商业(18967)
共检索到637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冠 黄合建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有结构性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产生出不对称的区域分配性政策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区域分配性效应进行实证考察,以便提出在操作目标和执行机制层面配合总量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视角,从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渗透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着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差异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机制和效应,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传导机制 结构差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史林东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日渐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区域影响的差异问题。采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政策对三大经济区域的影响方向相同,但是在影响程度以及滞后期的表现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及产值构成等方面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结构VAR模型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传导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晓 杨开忠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主要是统一的全国性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中部、西部依次减弱。文章认为,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可以在统一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关键词:
差异性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向量自回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外部传导 区域差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在介绍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第一是当地金融体系所吸收基础货币多少,第二是当地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应该注重区域结构性调节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高云峰 阮莉莉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差异。从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中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省份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对于资本投入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对于资本积累充足的东部地区,要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牛晓健 武帅 朱树艳
货币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区域经济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国家统一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不同的地区产生差异化的效果。该文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求解脉冲响应函数,分别检验了地区经济代表变量对于货币政策一个单位冲击的动态响应,证明在我国存在着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该文还进一步做了分时期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前后,西部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货币政策敏感度,再次证明了前文所得到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关键词:
区域效应 货币政策 时间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永刚 周子瑜
文章选取我国省域层面2003~2014年的月度工业数据,在考虑区域空间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区域G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各区域工业产出和工业品价格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有关。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GVAR模型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目前,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现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一些观点的论述和总结,VAR模型对于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研究具有适用性,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选取代表性省份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产生了差异化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 差异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索彦峰 陈继明
本文以货币政策的"信用观点"为理论前提,运用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直接融资还不发达、东、中、西部地区的银行体系特征还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背景下,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通过各地区的银行体系进行传导时,将通过影响各地区银行系统提供信贷的能力而影响各地区私人部门的信用可得性,从而导致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最终表现为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实施差别化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信用观点 信用可得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远 李鹏飞
基于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及省际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央行统一的正向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明显较弱,并且货币政策对区域内各省份的影响方向和力度也显著不均衡。进一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市场条件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振华 胡绪红
我国实行的主要是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而忽视了金融结构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金融结构差异的角度,结合我国中部六省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而且各省存在一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的差异。文章认为,为促进中部六省经济协调发展,可以考虑在中部地区建立区域证券交易中心。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金融结构 VAR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