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29)
- 2023(17011)
- 2022(14737)
- 2021(13639)
- 2020(11318)
- 2019(26088)
- 2018(25523)
- 2017(48572)
- 2016(25871)
- 2015(29045)
- 2014(28987)
- 2013(28291)
- 2012(25745)
- 2011(23537)
- 2010(23400)
- 2009(21364)
- 2008(20407)
- 2007(17646)
- 2006(15525)
- 2005(13633)
- 学科
- 济(122528)
- 经济(122385)
- 管理(75003)
- 业(67371)
- 企(56587)
- 企业(56587)
- 方法(51479)
- 数学(44620)
- 数学方法(44054)
- 中国(28332)
- 农(27582)
- 地方(26951)
- 财(25820)
- 学(25504)
- 业经(25091)
- 制(19609)
- 理论(18956)
- 农业(18662)
- 和(17849)
- 环境(17783)
- 贸(17531)
- 贸易(17522)
- 易(16868)
- 地方经济(16052)
- 融(15786)
- 金融(15781)
- 务(15568)
- 财务(15492)
- 财务管理(15459)
- 技术(15447)
- 机构
- 大学(374925)
- 学院(371829)
- 济(155804)
- 经济(152597)
- 管理(147433)
- 理学(128575)
- 理学院(127127)
- 管理学(124830)
- 研究(124775)
- 管理学院(124147)
- 中国(90766)
- 京(78541)
- 科学(76083)
- 财(69452)
- 所(60911)
- 财经(56387)
- 中心(55900)
- 研究所(55684)
- 农(53547)
- 业大(52961)
- 江(52252)
- 经(51288)
- 范(50107)
- 师范(49687)
- 北京(49180)
- 经济学(48353)
- 院(46025)
- 经济学院(43239)
- 州(42434)
- 财经大学(42092)
- 基金
- 项目(258422)
- 科学(204537)
- 研究(189669)
- 基金(188900)
- 家(163963)
- 国家(162668)
- 科学基金(140711)
- 社会(121833)
- 社会科(115462)
- 社会科学(115433)
- 基金项目(100376)
- 省(99425)
- 自然(90539)
- 自然科(88381)
- 自然科学(88363)
- 教育(87069)
- 自然科学基金(86750)
- 划(83960)
- 资助(76958)
- 编号(76619)
- 成果(61454)
- 重点(57915)
- 部(57165)
- 发(55260)
- 创(53303)
- 课题(52375)
- 国家社会(50530)
- 创新(49779)
- 教育部(49571)
- 科研(49053)
- 期刊
- 济(171813)
- 经济(171813)
- 研究(110513)
- 中国(64864)
- 学报(55917)
- 管理(54111)
- 科学(52959)
- 财(51819)
- 农(47763)
- 大学(43268)
- 学学(40863)
- 教育(39081)
- 技术(33175)
- 农业(33144)
- 融(28452)
- 金融(28452)
- 财经(28164)
- 经济研究(28033)
- 业经(26231)
- 经(24158)
- 问题(22056)
- 技术经济(18983)
- 图书(17866)
- 理论(17461)
- 统计(17013)
- 科技(16968)
- 资源(16899)
- 现代(16555)
- 版(16289)
- 商业(16275)
共检索到534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添 孙久文
空间经济理论一直以集聚经济研究著称,却在空间尺度上为地理学家所诟病。其理论完善过程,一方面表现在由国家—区域向城市、厂区尺度的细化反映出共享、学习和匹配机制的转换,其要素异质性帮助构建了集聚的微观机制;另一方面,传统空间经济理论忽视非经济因素和政府作用,从而给了雅各布和主流经济学以理论空间,并产生国家—空间治理理论。在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我国现代经济体系的构建应在空间上重新配置经济活动,即通过尺度重构来完善区域经济战略,以达到重塑我国经济地理的效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豫新 杨萍
空间尺度效应可有效揭示区域经济差异系统特征。本文运用锡尔系数及Moran′s指数对新疆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多维尺度测算,研究发现,新疆三大区域、各地州市和县(市)层面的锡尔系数值与Moran′s指数值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存在空间尺度效应。对空间尺度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新疆三大区域、各地州市和县(市)层面的尺度方差逐级升高,同时三级尺度对新疆总体经济差异的贡献率也随尺度的降低而增大,其政策意蕴在于,未来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应根据不同空间尺度经济差异特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政策体系。
关键词:
空间尺度效应 区域经济差异 新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管卫华 彭鑫 张惠 魏也华
运用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县域和地级市空间尺度下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及其空间机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县域和地级市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在2008年前均呈扩大趋势,以后差距缩小,且县域尺度大于地级市尺度。在县域和地级市尺度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不断增强,在县域尺度空间集聚更强。在地级市水平上,苏北的低水平集聚是其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县域尺度上则苏南的高水平集聚是江苏区域差异主要原因。针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重点关注县域尺度的区域差异,在地级市尺度上侧重提升落后地区发展水平,而在县域空间尺度上以促进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扩散为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建军 刘永娟 李金莲
运用多阶段The il系数嵌套分解法,从空间尺度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基本结论是:从市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北部市级之间差异的变化趋势和全省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中部和南部市级之间的差异一直相对较小,而且变化趋势较为缓慢,但是三大地带之间差异一直在增大。从县级行政区域单元来看,市内差异是全省整体差异的重要构成部分,市内差异对于全省整体差异的贡献比三大地带之间差异和市际差异的贡献显著得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Theil系数 江苏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强 席强敏
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学科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及分析框架,由《经济研究》编辑部和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起了"中国区域经济学者论坛"。本论坛旨在为中国区域经济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与前沿研究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分享平台。2019年3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萌 宫晓芹
新型城镇化阶段,空间经济格局呈现都市圈化,由此产生新的区域经济差距格局。文章构建了以都市圈为尺度的中国四级区域划分体系,利用2006—2018年的数据,采用三层嵌套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都市圈化区域和未都市圈化区域之间的差距、都市圈化区域内部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逐步上升;都市圈之间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有所下降;成熟都市圈和其他一些东部地区的都市圈的内部差距相对较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薛俊波 周志田 杨多贵
本文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扩展了生产要素,测算了各个省市的科技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科技人力资源上,普通从业人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中部主要省份的科技人力资源在近10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某些省市的科技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员浪费现象;在科技人力资源发挥作用较小的省市中,能源和资本依然是两个最重要的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其中水资源逐步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科技人力资源 贡献率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顾朝林
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中国1953—200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多尺度分析,并对不同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波动主要以60年尺度、17.5年尺度和趋势为主,近期区域差异呈扩大趋势。从不同尺度生产要素投入差异和区域差异的关系看,要素投入差异会引起区域差异,区域差异也会引起要素投入环境差异并引发要素投入差异的变化,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考虑区域差距波动的短期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经验模态分解 加权变异系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学广 李鲁奇
空间合作是城市合作的重要形式,同时又是一个涉及领域、网络和尺度等多维度的社会空间过程。本文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从领域、网络和尺度3个社会空间维度分析城市间合作空间的生产与重构。研究表明,在这种合作形式中,再领域化涉及资本和管制权力2个方面,联系网络具有政治动员、信息共享等功能,而尺度重组的关键则是对高尺度行动者的动员。此外,共同利益是城市空间合作中最核心的要素,高尺度行动者在合作过程中也可能将自身利益嵌入合作空间。最后,这些维度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并具体表现为同一、并行、替代和实现4种组合关系。这4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在军 管卫华 柯文前
以1952—2011年我国分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GDP和年末总人口分别表征区域消费、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采用重心模型结合回归分析与EMD方法,在界定三者重心转移轨迹基础上,从时间多尺度视角揭示60年来我国省区消费重心的演变特征及与经济、人口重心相互作用关系的演变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消费重心在纬度与经度向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演变特征,纬度向上,区域消费重心的演变主要以30年尺度及趋势为主,今后有向北移动的趋势;经度向上,区域消费重心主要以8.5年的短时间尺度和世纪尺度为主,短时间来看区域消费重心将向东移动。②区域消费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存在较显著相关关系,但三者间的交互响应关系在时间多尺度的纬度向和经度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整体来看,纬度向上,短周期内,经济发展基本上对消费发展起着拉动作用。中长时间内,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中短周期内,人口数量的变动对消费水平的提高影响不显著,长期来看,对消费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度向上,短周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数量的变动促进消费水平的改善。中周期内,经济发展与消费呈相互制约关系。中长时间尺度中,人口数量的变动不会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最后提出促进区域消费水平的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邹凤琼 张刚华
经济区划是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传统聚类方法进行的经济区划不能兼顾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运用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空间聚类方法、综合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对江西省县域单元经济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可划分为五类经济区,分别是昌九经济区、赣东北经济区、赣西北经济区、赣中南经济区和赣南经济区,区划结果与江西省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吻合。
关键词:
多尺度 空间聚类 区域划分 江西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邹凤琼 张刚华
经济区划是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传统聚类方法进行的经济区划不能兼顾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运用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空间聚类方法、综合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对江西省县域单元经济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可划分为五类经济区,分别是昌九经济区、赣东北经济区、赣西北经济区、赣中南经济区和赣南经济区,区划结果与江西省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吻合。
关键词:
多尺度 空间聚类 区域划分 江西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LALLUpmanu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细分42个经济部门及30个省区(由于样本数据缺失,未涵盖西藏),以经济区域与省区为空间尺度,系统分析了我国各地区农林牧渔业虚拟水流动的空间及需求格局。结果显示:西北区域尤其是新疆农林牧渔业虚拟水流动活跃程度高于我国其他地区。各经济区域(或各省区)该部门虚拟水流出均主要流向国内其他地区;多数地区对应流入均主要源自进口,多数区域及省区农林牧渔业虚拟水均呈现净流入。城镇居民消费是经济区域农林牧渔业虚拟水国内流动以及省区对应国内流出的主要需求。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农林牧渔业 多区域投入产出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承红
本文着重分析了新熊彼特主义关于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区域供给和需求、区域经济的空间聚集和扩散、区域经济增长、演化经济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其中还包括对区位与创新、企业与创新、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网络系统等理论的研究。本文认为新熊彼特主义从创新视角用了全新的方法即聚集和非聚集因素来阐释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基于动态过程的区域经济变化是其分析的核心。而这些研究内容及其方法都是对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推进。
关键词:
新熊彼特主义 区域经济 聚集与扩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