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75)
2023(19099)
2022(16079)
2021(14672)
2020(12399)
2019(28118)
2018(27706)
2017(53453)
2016(28847)
2015(32418)
2014(32504)
2013(31706)
2012(28960)
2011(26163)
2010(26108)
2009(23896)
2008(22842)
2007(20074)
2006(17757)
2005(15611)
作者
(82796)
(69139)
(68351)
(65329)
(43876)
(32849)
(31223)
(27143)
(26304)
(24407)
(23316)
(23313)
(22115)
(21870)
(21547)
(21026)
(20581)
(20023)
(19812)
(19687)
(17181)
(16922)
(16820)
(15896)
(15564)
(15297)
(15094)
(14882)
(13912)
(13577)
学科
(133560)
经济(133428)
管理(81145)
(74374)
(61181)
企业(61181)
方法(53287)
数学(46184)
数学方法(45575)
中国(33522)
(32272)
地方(30992)
业经(28753)
(28086)
(27674)
(21806)
农业(21766)
理论(20294)
(19325)
贸易(19313)
环境(18830)
(18826)
(18609)
技术(18068)
(18033)
金融(18024)
地方经济(17548)
(17516)
银行(17470)
产业(17141)
机构
大学(409216)
学院(407670)
(170029)
经济(166501)
管理(159010)
研究(141050)
理学(137717)
理学院(136169)
管理学(133586)
管理学院(132842)
中国(102985)
(86983)
科学(86626)
(74773)
(70343)
(64984)
研究所(64141)
中心(63119)
财经(60167)
业大(60150)
(59748)
(54834)
(54713)
北京(54587)
师范(54266)
经济学(51999)
(51616)
农业(50650)
(47983)
经济学院(46540)
基金
项目(281142)
科学(221640)
研究(205502)
基金(203821)
(177750)
国家(176333)
科学基金(151663)
社会(130605)
社会科(123747)
社会科学(123715)
(109654)
基金项目(107507)
自然(97705)
自然科(95417)
自然科学(95394)
教育(94332)
自然科学基金(93631)
(92261)
资助(83497)
编号(83286)
成果(67163)
重点(63306)
(61448)
(61138)
(58071)
课题(57865)
创新(54241)
国家社会(54222)
科研(53330)
教育部(52802)
期刊
(189307)
经济(189307)
研究(122005)
中国(78187)
学报(64763)
管理(60195)
科学(59611)
(59066)
(56530)
大学(49609)
学学(46651)
教育(46050)
农业(40556)
技术(37642)
(33376)
金融(33376)
经济研究(31427)
业经(29988)
财经(29845)
(25763)
问题(24565)
技术经济(20777)
(20649)
图书(20587)
科技(19250)
统计(19244)
(18788)
理论(18395)
现代(18170)
商业(17977)
共检索到602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文强  罗守贵  
上海都市圈内部各个城市近年来在产业结构、吸引外资等方面的冲突屡屡发生。这种不必要的竞争降低了区域的整体效率。要想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高效、持续的增长,上海都市圈必须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了能够准确地反映上海都市圈分工现状,本文采用区域专业系数和区域配置系数对目前都市圈二、三产业专业化优势进行测算,根据结果将其归纳为四类:专业化支柱行业、移出型行业、潜力型行业和竞争型行业。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态仿生学原理提出了上海都市圈经济一体化构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正  倪志伟  
区域博弈和经济一体化是影响地区产业分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1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区25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产业分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区域保护行为阻滞了产品在省际的自由流动,同时也迟滞了地区专业化的进步,并且使得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对内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不显著,较低的对内一体化程度并没有起到促进产业分工的应有效果;对外一体化能够积极推进地区专业化,并且呈显著的正效应;我国各省市区专业化的形成更多地与对外贸易有关,而与区际间贸易关系不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德泉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经济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拟就其国际投资效应作初步的探研,以其对我国利用外资工作有所启示。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规模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投资规模的扩大起着刺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成员国之间的投资规模扩大 区域经济一体化消除或减少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障碍,使各成员国之间实现了产品的自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云中  刘泽云  
中国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调整经济结构、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有效度量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推进一体化的进程。本文通过观察各个区域间经济波动一致性程度的变化来度量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构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并由此刻画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变化轨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超民  
香港从1980年代初人均GDP5000多美元开始经济转型,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运输与航运枢纽,目前又开始推动与珠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文章运用区域比较方法分析了上海经济增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上海应借鉴香港的经验,抓住世界制造业向长江三角洲转移和本地服务业发展实现区域分工合作的机遇,加速建成一个"龙头"、四个"中心",成为有影响的国际大都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瑞林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和扩散取决于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的共同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三种效应之间的权衡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企业区位选择的路径依赖、产业区位的粘性、集聚经济利益等的作用,一体化水平提高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分散,但并不必然能伴随产业在区际间的合理分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金载映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背景和前景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核心内容,同一地区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条约实行经济联合,在成员国之间实行经济优惠,对非成员国则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联合体,这种排他性优惠的宗旨是实现成员国共同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标。进入到80年代以后,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全球性自由贸易主义,由于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加剧,开始动摇。从欧洲起源的区域主义,以局部地区内实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雄浪  
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是专业化劳动分工本身的产物,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文章由此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区域间贸易成本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的形成作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趋于加快,从而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阳  苏兵  兰小毅  程晨  
陕西,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起点区域。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陕西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机遇,同时还是挑战。陕西应把城市圈经济作为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具体模式,通过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动力、空间和资源,从而实现陕西经济的跨越式、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沁  韩剑  
产业内贸易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新贸易理论中,两者在共同因素的作用下被有机地联系起来。本文结合产业内贸易与新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做计量检验,进而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产业内贸易发展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盾,董云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属于自由贸易区的形式,但有其独自的特点。香港、澳门CEPA的出台,标志着在制度协调下三地经济合作的开始。随着CEPA的实施,加快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碧  
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形成的动力机制来看,分为制度导向一体化和市场导向一体化;从对外联系程度看,又可分为封闭型一体化和开放型一体化。现实中,欧盟是制度导向和封闭一体化的典型;而APEC则体现为市场导向和开放一体化。欧盟以紧密的制度联合和较强的机制建设推进一体化,而APEC则以开放性、灵活性和渐进性推进一体化。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欧盟和APEC将改革现有模式,一体化的深化和外部开放度的提高同等重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宫占奎  于晓燕  
21世纪以来,由于多边贸易谈判屡次受挫,世界各国开始热衷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展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目前,全球及各主要地区的区域贸易协定在合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运作领域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征。中国已于2001年起努力寻求与贸易伙伴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其特点,将有利于深化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应对新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屈子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到经济政策统一逐步演化,也就是倡导市场的交易成本降低,达到产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一体化旨在解决区域经济对峙的局面,通过大幅度削减内生交易费用,来提高分工水平,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信息不对称是分工专业化利益的来源,同时也是内生交易费用产生的根源。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融合,采用公平的游戏规则,与信息化正相关,与交易费用负相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佟家栋  杨坚  信玉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从1958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至今,世界上已出现三种类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即发达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各自的前途如何?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体制的关系如何?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一 发达国家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是欧洲共同体。该一体化组织自1958年1月1日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