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49)
- 2023(17147)
- 2022(14432)
- 2021(13467)
- 2020(11470)
- 2019(26536)
- 2018(26144)
- 2017(49974)
- 2016(26851)
- 2015(30530)
- 2014(30535)
- 2013(30202)
- 2012(28008)
- 2011(25278)
- 2010(25419)
- 2009(23680)
- 2008(23163)
- 2007(20383)
- 2006(17737)
- 2005(15974)
- 学科
- 济(129914)
- 经济(129801)
- 管理(74968)
- 业(71288)
- 企(57598)
- 企业(57598)
- 方法(56288)
- 数学(50273)
- 数学方法(49537)
- 中国(32447)
- 农(30597)
- 财(28398)
- 地方(26664)
- 学(25554)
- 业经(24690)
- 贸(22456)
- 贸易(22444)
- 易(21813)
- 制(20866)
- 农业(20675)
- 环境(18180)
- 理论(18076)
- 和(17783)
- 银(17655)
- 融(17652)
- 金融(17649)
- 银行(17623)
- 务(17524)
- 财务(17459)
- 财务管理(17419)
- 机构
- 学院(391570)
- 大学(391367)
- 济(171703)
- 经济(168384)
- 管理(149302)
- 研究(136445)
- 理学(129151)
- 理学院(127676)
- 管理学(125199)
- 管理学院(124470)
- 中国(103661)
- 科学(82717)
- 京(82432)
- 财(75163)
- 所(69278)
- 农(64363)
- 研究所(63135)
- 中心(61922)
- 财经(60620)
- 业大(56926)
- 江(56915)
- 经(55168)
- 经济学(54165)
- 北京(51995)
- 农业(50562)
- 范(49987)
- 师范(49478)
- 院(48859)
- 经济学院(48638)
- 州(45057)
- 基金
- 项目(262417)
- 科学(207726)
- 基金(193204)
- 研究(188090)
- 家(169529)
- 国家(168216)
- 科学基金(144291)
- 社会(121290)
- 社会科(115129)
- 社会科学(115097)
- 基金项目(100934)
- 省(100894)
- 自然(93909)
- 自然科(91782)
- 自然科学(91757)
- 自然科学基金(90155)
- 教育(87310)
- 划(85683)
- 资助(80869)
- 编号(74222)
- 成果(59878)
- 重点(59698)
- 部(58806)
- 发(57142)
- 创(54323)
- 课题(51566)
- 国家社会(51376)
- 创新(50946)
- 科研(50721)
- 教育部(50431)
- 期刊
- 济(185715)
- 经济(185715)
- 研究(113566)
- 中国(73922)
- 学报(61052)
- 财(58822)
- 农(57429)
- 科学(57260)
- 管理(55279)
- 大学(46391)
- 学学(44041)
- 农业(39251)
- 教育(37495)
- 技术(36173)
- 融(33881)
- 金融(33881)
- 经济研究(31646)
- 财经(30604)
- 业经(27541)
- 经(26468)
- 问题(24237)
- 统计(22439)
- 业(22034)
- 技术经济(21097)
- 贸(20741)
- 策(19926)
- 世界(18828)
- 版(18164)
- 决策(18078)
- 资源(18077)
共检索到576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贾善铭 熊雪如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区域接力增长发生在2002年。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长达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东部发达省市正处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部分中西部省市则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宜将这些省市作为接力区域,大力支持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贾善铭 熊雪如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区域接力增长发生在2002年。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长达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东部发达省市正处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部分中西部省市则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宜将这些省市作为接力区域,大力支持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 熊雪如
本文基于拓展的LS模型,构建了区域增长接力模型,并以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足迹空间,通过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中国区域增长接力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大国经济体可以利用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差异,通过区域间增长接力实现整体经济稳增长。从城市足迹空间上看,中国经济存在较为明显的"由东向西,由北向南"区域增长接力。研究认为,新常态下要积极培育并有效识别新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挖掘老空间的增长潜力,促进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提供支撑。
关键词:
区域增长接力 标准差椭圆 稳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琦 肖皓 赖明勇
文章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HINAGEM)并考虑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职业依赖"特征,在多元劳动力转移矩阵中引入了农民工和城市非熟练劳动力的流动机制,设置了分阶段农民工市民化模拟场景,运用实际与拟合数据评估其动态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城市非熟练劳动力和农民工"替代效应"引致的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的变化,直接改善了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并通过不同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变动促进了城市非熟练劳动力向熟练劳动力的升级,实现了整个就业市场的结构优化;在供给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带动了不同行业的资本存量积累,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在需求方面,国民收入的改善促进了长期消费增长,而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以中国2000—201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的关系。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求得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指标并分析二者的特征。其次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动态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大部分省份的可持续性增长幅度大于经济增长幅度,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转变,并且追赶省份与模仿省份的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扩大,但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最后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可持续性 因子分析法 脱钩指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光强
将一国经济增长划分为两大体系即公共产业与非公共产业运作体系,两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国的经济产出,相互作用的发展表现为一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文章构建了三种基本模式,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公共产业 非公共产业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形成了"未富先老"特征,因而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面临第一次人口红利过早消失、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发困难和养老资源不足等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人口问题,更是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问题。只有正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才可能找到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正确途径。本文归纳相关国际经验和教训,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通过制度调整提高养老能力和未来储蓄率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本文旨在评价改革 2 0年来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 ,从生产要素、制度变革、结构变动、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高速增长的原因 ,判断这些因素的剩余潜力 ,研究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 ,从而对中国在今后 2 0年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作出判断。本文认为 ,资本形成加速对过去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更重要的贡献来自制度变革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方式转换的挑战 ,今后 2 0年经济可能保持平均 6 4%的中高速度增长 ,但这取决于若干深层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改革 发展 中国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鹤 易纲 宋国青 郑京平 樊纲 严瑞珍 王小鲁 贺力平 张平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20年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1996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国际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方面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问题,北京国民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婧 邢向阳 郝索
针对一些学者们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TFP增长出现严重下滑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矛盾,文章延续李宾,曾志雄(2009)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TFP增长进行了再测算及分解。对TFP进行精确测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TFP低速增长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关键在于资本存量和TFP测算方法上的差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彭方志 胡松明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1991—2007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分别计量了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数量增长率、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制度与观念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制度与观念创新,但是已经有苗头显示,随着制度的完善,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高及资本积累。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焕英 石磊
文章采用多水平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说明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分析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的必要性,系统的讨论了在层次数据分析中,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各城市发展水平等级内部收敛性及区域之间的异质性问题。并与传统线性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比对,发现在具有层次数据结构的分析中,多水平模型明显优于传统的OLS估计,同时所得结论能够更合理地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特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性 层次数据 多水平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刘鹏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率(TFP)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TFP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不良影响,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实证分析发现,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在因素。如果能够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间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转型 可持续性 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锐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中部和西部区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东部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已经产生负面影响,抑制了经济增长。本文建议应根据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产业聚集战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毕正华
运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直接测算出我国的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并得出研究结论:我国的投资率增长1%,可促进实际经济增长约0.16%,我国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增加1%,可促进实际经济增长约0.093%;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最近十几年将更加依赖于高投资率。结合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几点政策建议,以期对理论界及实务界有所帮助。
关键词:
哈罗德—多马模型 中国经济增长 相关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