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4)
- 2023(16032)
- 2022(14030)
- 2021(12980)
- 2020(10843)
- 2019(24588)
- 2018(24312)
- 2017(46996)
- 2016(25270)
- 2015(28192)
- 2014(27625)
- 2013(26860)
- 2012(24107)
- 2011(21532)
- 2010(21049)
- 2009(19195)
- 2008(17980)
- 2007(15205)
- 2006(12808)
- 2005(10645)
- 学科
- 济(102608)
- 经济(102510)
- 管理(71093)
- 业(66835)
- 企(55489)
- 企业(55489)
- 方法(47782)
- 数学(41962)
- 数学方法(41398)
- 农(26881)
- 中国(24760)
- 地方(23882)
- 财(23459)
- 业经(23286)
- 学(20130)
- 农业(18011)
- 贸(17487)
- 贸易(17480)
- 易(16912)
- 技术(16313)
- 理论(16280)
- 环境(16264)
- 和(15844)
- 制(15795)
- 务(15215)
- 财务(15140)
- 财务管理(15109)
- 产业(14327)
- 企业财务(14250)
- 划(13665)
- 机构
- 学院(343329)
- 大学(341188)
- 管理(140021)
- 济(135367)
- 经济(132576)
- 理学(123158)
- 理学院(121865)
- 管理学(119569)
- 管理学院(118960)
- 研究(108733)
- 中国(78514)
- 京(70370)
- 科学(68976)
- 财(58498)
- 所(52159)
- 农(51808)
- 业大(51621)
- 中心(50028)
- 财经(48449)
- 研究所(48090)
- 江(47355)
- 范(45475)
- 师范(45055)
- 经(44204)
- 北京(43195)
- 院(40654)
- 农业(40651)
- 经济学(40494)
- 州(38888)
- 经济学院(36746)
- 基金
- 项目(249085)
- 科学(197202)
- 研究(182649)
- 基金(180845)
- 家(157051)
- 国家(155810)
- 科学基金(135382)
- 社会(115515)
- 社会科(109584)
- 社会科学(109559)
- 省(98390)
- 基金项目(96666)
- 自然(88423)
- 自然科(86380)
- 自然科学(86361)
- 自然科学基金(84749)
- 教育(84101)
- 划(82393)
- 编号(75058)
- 资助(73474)
- 成果(58247)
- 重点(55748)
- 部(54206)
- 发(54068)
- 创(52468)
- 课题(50705)
- 创新(48925)
- 科研(47769)
- 国家社会(47367)
- 教育部(46762)
- 期刊
- 济(139502)
- 经济(139502)
- 研究(93449)
- 中国(58113)
- 学报(51968)
- 管理(49328)
- 科学(48755)
- 农(46492)
- 财(43286)
- 大学(39821)
- 学学(37669)
- 教育(37071)
- 农业(33113)
- 技术(31130)
- 业经(25448)
- 融(23143)
- 金融(23143)
- 经济研究(22826)
- 财经(22142)
- 经(18998)
- 问题(18208)
- 图书(17315)
- 科技(17093)
- 业(16621)
- 技术经济(16250)
- 商业(16184)
- 资源(15772)
- 理论(15748)
- 版(15405)
- 现代(15043)
共检索到471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新力 陈才 侯建飞 马斌
产业集聚是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在区域协作背景下,运用区位商、集聚系数等指标分析重庆产业集聚的现状特征后认为,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重庆应通过产业协调和产业集聚政策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业、化工工业等产业。
关键词:
区域协作 产业集聚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中越 孙珊
基于资源优势,内蒙古将建设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作为其重大战略目标。但是,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资源能源逐渐紧缺、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关联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等限制下,内蒙古仅依靠自身难以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内蒙古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区域协作基本方案。
关键词:
区域协作 有色金属产业 关联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利用我国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区域创新能力的链式关系,探讨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会与当地人力资本形成有效互动,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并没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也不能通过与人力资本的互动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协同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更加依赖当地人力资本状况,在人力资本的对数值超过0.0886后,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整体影响为正,如果低于0.0886,协同集聚会抑制区域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霞 常瑞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的重要性重新被发现,以企业网络组织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通常以若干个在全球价值链占据高端的产业集群为支撑。文章认为,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必须实施产业集群升级策略,以集群升级实现环渤海区域的协作与腾飞。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产业集群 集群升级 区域协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伟 杨文硕
金融集聚效应及其理论对分析现代金融中心之间的宏观协作意义重大。C E P A以来香港和上海在机构互设、业务交流、市场衔接、货币流通和监管协作等领域出现明显的金融集聚效应,为两地形成"金融中心圈"取得了初步经验。未来沪港金融集聚效应的发挥,既应当致力于拉平沪港的发展差距,也应当有意识地保持两地的功能互补,在资本市场衔接、创新金融载体、服务总部经济、对接梯次转移和营造金融生态等方面寻求协作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芳
基于我国区域产业链发展是由多个区域共同完成以及各区域产业发展竞争与协作的现实,本文深入分析我国产业链发展问题:资源匹配问题、区域产业链发展与经济战略的匹配问题、区域产业链的衔接与协作问题、产业链的延伸问题、区域经济壁垒以及知识信息共享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产业链发展建议:完善区域经济规划,合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加强区域沟通,促进产业链协作发展;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强区域专业化发展,建立区域产业集群,打造区域产业带;加强区域经济战略协作,突破经济壁垒障碍;建立知识信息共享系统,增强区域的信息交换,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 产业链 问题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福子 苏燕华
现代农业市场化属性明显,从农产品种植到以食品和蔬菜等为主要形式的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在市场经济的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分工日益密切,上下游环节之间的衔接和价值交换也更为频繁,形成了具有地域协同性的产业链条。在现代农业发展及其产业链发育中,各地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农业发展优势不尽相同,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中的优势,积极采用现代农业科技,推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密切衔接和分工协同,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出路。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链 区域分工 协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高福一
园区是产业集群化、生产基地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园区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扩大园区规模尤为重要;而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加快提高园区的专业化协作水平则是核心任务。本文基于园区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认为提升园区专业化协作水平,应从强化规划引导和管控作用、加大园区改造提升力度、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园区运营服务能力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园区 专业化协作 经济转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东强 钟志奇 文华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必须推进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创新。梳理了近年来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典型经验,如长三角政府主导式的区域协作"全方位"模式、京津冀地区区域协作的"开放式"模式、川渝政府—商会推动式的区域协作"示范化"模式、省际跨区域部门应急协作的"规范化"模式、黄河金三角地区突破行政区划的"抱团化"模式,等等。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即根植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利益导向原则和规范化原则。最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中区域协作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协作 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智国 张文松
从跨区域协同的视角,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2008-2014年京津冀区域12个子系统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关村与天津、河北省11个地市的协同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经济体量等协同创新位势是决定跨区域产业是否协同创新的第一要素,跨区域创新投资、跨区域技术交易等协同创新行为是衡量区域协同创新活动的重要表征,协同配套环境是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
关键词:
跨区域 产业集群 协同创新 协同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河清
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是一项需要"9+2"各方和国家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借鉴博弈论和帕累托最优理论的方法和模型,厘清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创建一套科学的旅游产业政策和旅游协作机制,在不同类型的区域,制定差别灵活的旅游产业政策,从而实现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协作的理想状态——区域均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炜 陈景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环渤海创意产业合作对于促进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对建立环渤海创意产业区域协作机制进行探讨,包括建立稳定的磋商协调机制、建立区域规划协作机制、建立产业与市场融合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立现代投融资机制等。
关键词:
环渤海 创意产业 协作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绍友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文章在重庆旅游产业集聚的现状评价基础上,讨论了空间格局和不同地域旅游行业部门的聚集内容,指出了政府对重庆旅游产业集聚的推进方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向丽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空间基尼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分析了2009—2013年中国30个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集聚水平的协调发展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滞后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但二者均具有"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集聚水平的协调性整体较差,表现为濒临失调、轻度失调、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等4种协调发展状态,且呈现平稳变化的时序特征和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丽平 苏玉娇
在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构建网络联结组合使区域产业协作趋势可视化,有利于挖掘与促进产业发展融合,为相关区域产业协作发展状况监测与产业结构优化策略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区域与地区双重视角,从产业共性技术特征出发,依据"区域-技术"2模网络,探究随时间推移逐渐稳定的区域产业与技术领域发展趋势,并通过构建专利技术共现网络,明晰地区产业与技术领域的联结组合,评估判断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前景。最后,根据现实需求,对区域产业协作进行动态效用最优规划,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即着重培育产业优势互补的特色集群、营造有利于产业协作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拓展适应产业开放融合的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