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88)
2023(16963)
2022(14457)
2021(13533)
2020(11195)
2019(25755)
2018(25387)
2017(48930)
2016(26594)
2015(29668)
2014(29465)
2013(28712)
2012(26093)
2011(23343)
2010(23201)
2009(20730)
2008(19990)
2007(17410)
2006(15138)
2005(12937)
作者
(73184)
(60768)
(60203)
(57520)
(38554)
(29203)
(27472)
(23812)
(23086)
(21530)
(20828)
(20262)
(19192)
(18883)
(18810)
(18374)
(18220)
(18057)
(17271)
(17236)
(14905)
(14873)
(14667)
(13926)
(13609)
(13402)
(13365)
(13317)
(12148)
(11994)
学科
(106587)
经济(106476)
管理(79157)
(75705)
(63800)
企业(63800)
方法(47640)
数学(41236)
数学方法(40618)
(28900)
中国(28178)
业经(25645)
(25513)
地方(24624)
技术(22325)
(20929)
农业(19345)
理论(19122)
(18617)
(17690)
贸易(17681)
(17131)
(16507)
环境(16483)
(16336)
财务(16262)
财务管理(16225)
产业(15594)
企业财务(15359)
(15204)
机构
学院(364524)
大学(362143)
管理(148102)
(144066)
经济(140961)
理学(128944)
理学院(127570)
管理学(125278)
管理学院(124611)
研究(116930)
中国(86097)
(76191)
科学(72658)
(64089)
(56742)
(54373)
中心(54061)
(53206)
业大(53044)
财经(51938)
研究所(51745)
(49472)
师范(49057)
北京(47672)
(47271)
(43440)
(43438)
经济学(42885)
农业(42113)
技术(40054)
基金
项目(256002)
科学(202879)
研究(190594)
基金(184326)
(159451)
国家(158099)
科学基金(137578)
社会(119960)
社会科(113693)
社会科学(113664)
(102248)
基金项目(98476)
教育(88992)
自然(88869)
自然科(86828)
自然科学(86811)
自然科学基金(85226)
(85156)
编号(78502)
资助(74713)
成果(62322)
重点(57394)
(56568)
(55980)
(55571)
课题(54222)
创新(52195)
国家社会(48912)
教育部(48447)
科研(48422)
期刊
(154028)
经济(154028)
研究(104323)
中国(69361)
管理(55141)
学报(53411)
科学(50626)
(48900)
(48267)
教育(47558)
大学(41457)
学学(38750)
技术(35191)
农业(34259)
(28330)
金融(28330)
业经(27199)
财经(24554)
经济研究(24064)
(21113)
问题(20228)
科技(19183)
图书(18907)
技术经济(18290)
(17778)
理论(17080)
商业(16376)
资源(16261)
现代(15987)
(15824)
共检索到522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正海  杨保华  叶青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创新驱动",而"创新驱动"与创新教育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地区优势,开展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实现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目的,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充分结合区域产业分布的特征、考虑地区差异性和产业优势,发挥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欣梅  刘红梅  
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从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出发,明确了要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智能素养较高、思维能力灵活、求新求变、严谨独立的现代科技创新人才离不开科技创新型教师。但是作为高职院校主力的青年教师目前还存在教育视野局限书本、科学研究脱离实践、师资培养方案不健全等问题,还不能胜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提升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责任感、科技创新能力、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制定科学长效的人事考核制度等手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聪莉  任保平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教育发展纲要的强调,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这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要使大学能够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恒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日益显现。同时,传统的高等教育功能观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人才的培养的重要职能日益显现,科学研究正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基地,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成为创新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红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对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预测人才市场走势,产学研用一体化,强化内涵建设、建立创新型教育体系的要求。针对地方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低、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地方政府投入机制存在倾向性、教学功能单一灵活性差、产学结合深度和广度不够的现状,文章提出从打造师资队伍、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欣梅  匡文婷  朱微晔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不断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竞争核心力的今天,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高职教育在树立和倡导能力教育本位观的同时,应非常注重通过实践活动促进能力的内化与创新。文章重新审视了当今形势下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特征,基于会计专业创新人才的视角,提出了"伞"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宽厚的知识、良好的智力、活跃的思维、健康的心理和厚积薄发贡献过程,并对"伞"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耿有权  刘道镛  曹蕾  
认为研究生教学督导在改进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引导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绍了东南大学加强教学督导功能和作用,使教学督导实现"四个转型"的做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红  
在大众创业、全民创新的号角下,高校教学方式以及课程体系改革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高校必须对大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优化升级,通过课程升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健  
问题意识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发觉问题意识是解决和治疗企业发展滞后的关键所在。人才是企业的未来,而创新型人才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如何在问题意识诉求下,努力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是我们主要研究的主要课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红丽  武永乐  
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基础,主要包括创新学生与老师的素质以及创新校园文化。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存在专业才能缺乏、急功近利、创新力有待提高的现状。针对此现状,文章提出了要做到时代精神与传统精华文化相结合、创新管理体制、制定相关制度等措施,通过构建校园文化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玲  
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加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断凸显。随着国家提出"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示精神,鼓励创业、促进创业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近年来国家促进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的培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重点课题。但目前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课程体系、教育模式、评价体系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作用等方面,加快提升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典兵  
文章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理念转变上看,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创新为重和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从目标定位上看,应当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从制度设计上看,需要构建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化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制度和学生科研制度;从影响因素上看,必须充分发挥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的积极作用;从内部机制上看,需要建立健全适合创新人才形成的选拔、激励和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楠  任保平  
问题是学习的开端、思考的基础和教育的心脏。以"大问题"教育观念为导向,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的深耕细作,需要对学生持续的关注和规范。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变革,宏观经济在变革,社会在变革,大学教育也在变革。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契合时代发展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付佩佩  关志强  
新疆农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研究是维持新疆农业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血液,这一研究对合理配置技术创新人才的结构、数量和提高开发技术创新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这一研究也是顺应国家经济深化改革和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本文通过对国家政策和文献的梳理,结合新疆农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了解到当前新疆农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提出优化新疆农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