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0)
2023(12539)
2022(10298)
2021(9433)
2020(8063)
2019(18236)
2018(18018)
2017(35241)
2016(18178)
2015(20107)
2014(19545)
2013(19366)
2012(17142)
2011(14876)
2010(14602)
2009(13428)
2008(13081)
2007(11075)
2006(9354)
2005(8075)
作者
(47840)
(40197)
(39995)
(37613)
(25627)
(18954)
(18227)
(15700)
(15203)
(14083)
(13746)
(13486)
(12498)
(12350)
(12100)
(11996)
(11957)
(11942)
(11486)
(11435)
(9605)
(9557)
(9529)
(9272)
(8931)
(8854)
(8704)
(8703)
(7914)
(7827)
学科
(83327)
(78993)
经济(78910)
(75178)
企业(75178)
管理(70103)
方法(38468)
数学(30476)
数学方法(30121)
业经(27610)
(26481)
(25914)
(19981)
财务(19941)
财务管理(19920)
农业(19359)
企业财务(18855)
中国(18010)
技术(17649)
(15894)
(15164)
(14191)
理论(14153)
(13748)
贸易(13739)
(13590)
(13380)
地方(13233)
环境(12050)
经营(11640)
机构
学院(253496)
大学(247751)
管理(112221)
(108831)
经济(106863)
理学(97771)
理学院(96967)
管理学(95717)
管理学院(95215)
研究(70686)
中国(57373)
(49481)
(49201)
科学(41115)
财经(40106)
(37683)
(37034)
(36701)
中心(35263)
业大(34800)
经济学(32648)
(32222)
商学(30928)
商学院(30662)
经济管理(30065)
财经大学(29869)
经济学院(29805)
北京(29643)
农业(29408)
(29368)
基金
项目(177539)
科学(143779)
研究(132848)
基金(132559)
(113137)
国家(112123)
科学基金(100766)
社会(88447)
社会科(84087)
社会科学(84065)
基金项目(71088)
(69798)
自然(64375)
自然科(62910)
自然科学(62895)
自然科学基金(61822)
教育(59474)
(56510)
编号(53954)
资助(52183)
成果(40520)
(40388)
(39574)
重点(38659)
(38421)
(37702)
国家社会(37450)
创新(36920)
人文(35337)
(35300)
期刊
(115989)
经济(115989)
研究(65394)
管理(44464)
中国(42440)
(41117)
(34326)
科学(31716)
学报(30439)
技术(24903)
大学(24632)
农业(24211)
学学(23228)
业经(22514)
(19797)
金融(19797)
财经(19518)
经济研究(17581)
教育(17388)
(16934)
问题(15410)
(15174)
技术经济(14904)
图书(14643)
财会(13384)
现代(13050)
商业(12934)
资源(12359)
理论(11440)
(11281)
共检索到357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耀德  易魁  
伴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的提出,中三角经济区集聚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基于区位熵方法对湘鄂赣服务业资源集聚度的评估可知,湘鄂赣服务业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但是该区域经济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条件欠佳、人才储备不足。因此,若要发挥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带动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尽快整合湘鄂赣三省服务业资源,规划特色产业集聚区,实施PPP发展机制和实施互补型人才基地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晓东  邱丹逸  林映华  
从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文献分析出发,采用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和区位熵3个指标指数对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并基于1997—2013年各省域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情况及特征,全面分析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从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加大财政科研投入、整合科技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协同创新、强化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提出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左阳  王硕  
文章选取中国18个地区的省际数据,使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各地区的集聚程度,并从整体和地区两个层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布情况以及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明显的地区集聚现象,但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并不均衡,具有明显的地域和资源特色。直辖市中以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的集聚为主;而东部沿海地区则以传统的低技术含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主;中西部地区集聚趋势尚不明显。基于此,应针对各地区的实际特点并采取不同的产业策略以促进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金菁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转型的重点是初步形成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必然成为该时期的重要任务,通过服务业集聚发展可以提高服务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文章采用2000—2014年中国省份数据,利用区位商指数计算出服务业集聚程度;从需求、供给和制度环境三方面选择解释变量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后建议通过加强统筹规划、促进产业互动发展、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制度环境来推动服务业集聚,加快服务业供给侧改革进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硕  殷凤  
文章基于FDI区位选择模型和FDI存量调整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21个省(直辖市)服务业FDI区位选择中的集聚效应进行产业维度(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二次分解与测度,并对集聚效应的影响机理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服务业FDI区位选择的集聚效应包括外资集聚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对两类集聚效应进行再分解后,测度结果显示,外资集聚效应强于产业集聚效应,而产业内集聚效应强于产业间集聚效应;集聚效应对服务业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存在产业异质性,非房地产服务业FDI存在显著的服务业集聚效应,而房地产业FDI未显示出该类集聚效应。据此,文章进一步提出一系列FDI服务业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善浪  张惠萍  
本文以上海265个邮编区为空间单元,着重研究都市内部通达性对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影响。预期通达性好的区位信息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并应用负二项分布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个观点。分析结果表明,信息服务业企业倾向于选择通达性较好的区位,尤其是倾向于选择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区位,同时也充分考虑接近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等交通便利的区域。分行业的估计结果表明,软件服务企业对通达性要求更高,比其他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地铁、轻轨沿线的区域,更看重邻近两个机场的区位;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对邻近人民广场和火车站的区位较为看重,选择城市中心点的区域布局;计算机服务企业区位选择和全行业的结果相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惠萍  林善浪  
本文以上海为例,从邻近大学与研究机构、邻近相关企业两个角度阐述邻近性促进都市内部信息服务企业集聚的机理。在分析上海市信息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以上海265个邮编区为空间单元,应用负二项分布模型研究邻近性对信息服务业和三个子行业企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服务企业有偏离一般大学、选择邻近名牌大学的区位倾向。同时,它们选择邻近自然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邻近企业集中度较高的开发区、邻近同行业代表性企业、邻近地价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和近郊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瑞萍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我国传统服务业全面升级,高端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的驱动机制建设及其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效应,对于创新驱动战略发展下高端服务业如何实现高效的集聚发展提出策略建议。最后,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为论点、论据提供了真实及客观的分析,对于推动我国高端服务业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瑞萍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我国传统服务业全面升级,高端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的驱动机制建设及其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效应,对于创新驱动战略发展下高端服务业如何实现高效的集聚发展提出策略建议。最后,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为论点、论据提供了真实及客观的分析,对于推动我国高端服务业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浩明  
推进海南自由贸易区(港)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实现海南行业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和新动能,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战略高地,助推海南人力资源服务市场与国际劳动力市场接轨。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就海南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内生机制和外生动力做了SWOT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主动匹配总部经济和十二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和培育并壮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力量;充分释放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政策红利以深化行业改革开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雁  
当全球经济逐步从"工业经济"迈向"服务经济"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从国际来看,英国的伦敦金融区、美国的曼哈顿区、日本的东京等地,其现代服务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强势,得益于其高度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国内来看,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高度发达的经济也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相对于国内外著名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而言,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系统地研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对于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等方面有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雁  
当全球经济逐步从"工业经济"迈向"服务经济"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从国际来看,英国的伦敦金融区、美国的曼哈顿区、日本的东京等地,其现代服务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强势,得益于其高度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国内来看,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高度发达的经济也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相对于国内外著名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而言,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系统地研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对于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强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集聚产生的双重集聚效应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分析从城市空间和价值链视角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形成的内在机制。在验证理论假说的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中存在一个均衡的土地租金,使得双重效应的互补效应达到最大;城市规模有利于双重集聚效应的提高;区域中的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的双重集聚效应有一定的辐射作用,经济距离越短辐射作用越大。为了进一步分析双重经济效应,文章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视角研究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双重集聚效应对劳动生产率有"倒U"型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惠萍  
文章以福建省为例,从邻近知识源、邻近相关企业和邻近城市中心区域等角度探讨信息服务企业的区位策略对集聚的影响。在分析福建省信息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以86个区(县)和1076个邮编区为空间单元,应用负二项分布模型研究区位策略对信息服务业和三个子行业企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空间单元变小,能够更细致地刻画出各个区位因子对信息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程度。福建省信息服务企业主要集聚在城市中心区域,邻近同行业代表性企业和企业众多的开发区,邻近大学和科研机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郊区化倾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珏辉  
服务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具有吸纳就业人口及评估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和区位商三个模型,对吉林省2000-2012年的服务业区位优势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基于实证结论,针对吉林省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