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3)
2023(10425)
2022(8906)
2021(8139)
2020(7186)
2019(16280)
2018(15999)
2017(30930)
2016(16476)
2015(18662)
2014(17942)
2013(17517)
2012(16008)
2011(14202)
2010(13758)
2009(12249)
2008(11716)
2007(9903)
2006(8281)
2005(6915)
作者
(46883)
(39208)
(39201)
(37288)
(25253)
(19046)
(17816)
(15498)
(15262)
(13823)
(13561)
(13411)
(12457)
(12435)
(12284)
(12210)
(11846)
(11738)
(11485)
(11408)
(9717)
(9628)
(9524)
(9141)
(8944)
(8765)
(8718)
(8346)
(8019)
(7909)
学科
(68178)
经济(68108)
管理(46227)
(44505)
方法(39030)
(36674)
企业(36674)
数学(35780)
数学方法(35373)
(18247)
(16111)
中国(15733)
(13784)
业经(13511)
(12532)
贸易(12529)
(12185)
(12066)
财务(12035)
财务管理(12005)
企业财务(11472)
地方(11241)
农业(10925)
(10554)
技术(10097)
(9335)
环境(9199)
(9194)
金融(9192)
理论(9104)
机构
大学(228297)
学院(225707)
(92156)
经济(90459)
管理(90375)
理学(79706)
理学院(78917)
管理学(77381)
管理学院(77004)
研究(73915)
中国(55320)
科学(47092)
(46491)
(41440)
(40496)
业大(36673)
(36467)
中心(36002)
财经(34358)
研究所(33785)
农业(32344)
(32312)
(31673)
经济学(29191)
北京(28214)
(27628)
(27414)
师范(26976)
经济学院(26688)
财经大学(26122)
基金
项目(167372)
科学(132706)
基金(124764)
研究(116273)
(111187)
国家(110365)
科学基金(95029)
社会(74674)
社会科(71012)
社会科学(70993)
基金项目(65820)
自然(64333)
(64166)
自然科(62943)
自然科学(62923)
自然科学基金(61815)
(55637)
教育(54064)
资助(51959)
编号(45135)
重点(38316)
(37564)
(35230)
(35137)
成果(35055)
科研(33757)
创新(33018)
计划(32427)
教育部(32106)
国家社会(32047)
期刊
(86070)
经济(86070)
研究(58598)
学报(40323)
中国(37582)
科学(35378)
(33674)
管理(31929)
(31892)
大学(30538)
学学(29083)
农业(23124)
技术(19660)
教育(19007)
(18144)
金融(18144)
财经(16875)
经济研究(14832)
(14352)
业经(13699)
(12901)
统计(12169)
问题(11614)
(11066)
(10744)
图书(10504)
理论(10483)
技术经济(10395)
科技(10363)
业大(10252)
共检索到311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谢恩阁  吴洽儿  周艳波  张胜茂  冯菲  
为研究一种使用北斗船位数据提取灯光罩网渔船的作业状态特征的方法,选取桂北渔36288、61999、62666和68209四艘灯光罩网渔船2017年的北斗船位数据,使用阈值综合判别的方法判断渔船作业的状态,通过航速、水深和时间区间的阈值判别渔船作业状态的船位点,利用船位分析软件(AST)提取渔船的作业天数、作业日期、作业时长以及对应的作业位置信息,并与实际填写的渔捞日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提取的结果和实际记录的结果误差较小,其中作业天数每月差值在0~3 d以内;对应的作业日期准确率在94.45%以上;作业时长每日最大误差不超过2.4 h,最小误差为0 h,总平均误差为1.49 h,且提取的作业时长和渔获率存在明显的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r=0.512(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苏冰   何瑞麟   赵国庆   蒋沛雯   李阳   商宸   韩海斌   沈烈   张衡  
为研究基于船位数据提取南极磷虾中层拖网船的作业状态特征,选取2021年福荣海、龙腾和龙发等3艘中国南极磷虾中层拖网船的VMS船位数据,采用航速、航向的阈值综合判别方法初步判断渔船作业状态(分为捕捞、航行和漂流),并与渔捞日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确定渔船实际作业状态。依据船位数据中的航速、航向、时间区间、经纬度等特征,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网络的船位状态识别算法,并将数据集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代入训练,提取渔船的作业天数、作业日期以及对应的作业位置信息,并与实际填写的渔捞日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的结果和实际记录的结果误差较小,其中作业天数每月差值在0~2d,平均准确率为93.88%;作业位置距离差值较小,总体在20km以内,占总天数的94%;与k近邻、逻辑回归、贝叶斯和决策树等传统机器学习算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南极磷虾拖网船作业状态特征提取正确率最高,达87.04%。研究结果对识别南极磷虾拖网渔船作业状态、捕捞行为和渔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荣瀚  张胜茂  陈雪忠  樊伟  朱文斌  
渔船监测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在渔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及渔业组织的重视,我国近海渔船主要采用基于北斗的VMS系统。刺网是我国主要的捕捞作业方式之一,提出一种使用北斗数据提取流刺网作业网次以及网长和方向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阈值综合判别的方法判断捕捞作业的状态,通过航速、空间距离、时间间隔和航向变化的阈值判别作业时收网状态的船位点,然后根据收网状态的起始点判定放网状态的起始点。根据范例中提取的516组网次,使用程序判别的船位点和人工判断的船位点有74%相同,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精度高、处理快速、实时程度高的特点。该方法可为我国渔业管理和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并可应用于捕捞控制、海上执法等多个领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胜茂  程田飞  王晓璇  张寒野  刘勇  冯春雷  黄洪亮  
渔业生产管理、捕捞效益计算、资源调查等常把航次作为一个重要参考量。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时间分辨率约为3 min,空间分辨率约为10 m,具有很好的时空特征,通过对北斗卫星船位数据挖掘可以提取航次。渔船作业过程中航次一般包括起航、海上作业、返航,渔船起航和返航的港口常不同,对港口所在的陆地和岛屿做向外缓冲形成一个面,以船位点与港口所在陆地缓冲面的距离作为离岸距离,根据离岸距离变化判断渔船的航次,并通过编程实现航次提取,6艘调查船提取的航次结果与实际记录的43个航次相比,起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1%,返航时间差值在2 d内的占95.2%,网次可以根据航速提取,计算出每个航次中的网次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荣瀚  张胜茂  樊伟  陈雪忠  
基于北斗卫星获得的2017年浙江省流刺网渔船沿海生产数据,应用时空统计方法,对浙江省流刺网渔业的捕捞行为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刺网渔船生产大部分集中在近岸海域,向北最远达到34°N,定位在连青石渔场,距离母港626 km;向南最远达26°N,定位在闽东渔场,距离母港309 km;向东最远达126°E,定位在江外渔场,距离母港650 km。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鱼山渔场、温台渔场和大沙渔场是浙江省流刺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1—4月的捕捞努力量主要分布在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只有少数捕捞努力量集中于大沙渔场和沙外渔场等较远海域。休渔期结束后的8月份,捕捞努力量几乎集中于近海的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海域;9—12月,随着水温下降和沿岸水域资源丰度下降,整体捕捞努力量趋于向外海和南部海域延伸。捕捞努力量在1—4月较低,8月最高,随后的9—12月趋于稳定,但3月和11月的单个网次捕捞努力量相对更低。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渔业精细化管理和限额捕捞提供信息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胜茂  杨胜龙  戴阳  樊伟  黄华文  
传统的捕捞努力量统计耗时费力,并且存在延时,不能及时了解宏观的捕捞强度,本研究以象山港拖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选择安装北斗终端的1 508艘渔船,对北斗卫星船位监控系统所获取的渔船船位、航向、航速等信息进行分析挖掘,获得捕捞强度。根据航速统计获得每艘渔船处于捕捞状态的航速阈值,如拖网船300791捕捞状态船位点阈值的航向差最小和最大分别是-50和52°,航速最小和最大分别是0.9和2.0 m/s,两者结合判断捕捞状态点,再采用过滤窗修正,在各渔区格网计算一段时间内渔船捕捞状态点的累计捕捞时间,其值与渔船功率的乘积获得捕捞努力量,物理单位为kW·h,并制作累计捕捞kW·h的格点图和插值图。该方法具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冠宇  刘阳  田浩  叶振江  于海庆  李建超  田永军  
将VIIRS/DNB卫星遥感夜间灯光图像作为研究渔业船舶动态的数据来源,使用黄海海域2016年间共719幅夜间灯光影像,根据黄海海域特点确定阈值,提取夜间作业船舶的灯光点位信息,结合中韩渔业协定区及黄海海域渔场划分对提取的船舶灯光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海海域夜间渔业灯光分布季节性变化显著,四季的渔船数量呈现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态势。识别的灯光点数量韩方一侧水域最多,中方一侧水域次之,中韩协定区水域最少,结合灯光点密度分布图可看出,韩方一侧水域秋季作业强度高、分布范围广,而其他季节作业强度适中,常年有高等级密集区分布在沿岸海域;中方一侧水域春、秋季节作业强度高,夏、冬季节作业强度低,整体分布范围广阔但密集程度较低。在禁渔期,中方一侧水域灯光点数下降比例高达86.9%,且密度图像中的高等级密集区分布情况与黄海传统渔场位置相吻合,因此推断,识别的灯光点多数为渔业活动船只,本研究可以为黄海海域渔业活动监测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原作辉  张胜茂  樊伟  
网次是捕捞努力量计算、渔业资源调查和渔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统计参数,定置刺网作业过程中起网状态下的航速与航行、放网时相差较大,可通过阈值进行提取。利用2017年浙临渔12870和浙三渔66666定置刺网渔船VMS数据,首先对其航速及相邻作业点时间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合理的聚类参数,然后采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s)算法对定置刺网周围作业点进行聚类,提取作业网次,继而统计各网次作业持续时间与距离。以15 min作为合理误差范围,将各网次起止时间与日志起网时起止时间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网次识别上效果良好,聚类提取的各个网次起网时的起止时间准确率达到80%以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杰  晏磊  杨炳忠  张鹏  
为分析LED集鱼灯是否适用于南海近海灯光罩网渔业,本研究进行了3种LED集鱼灯与1种传统金卤灯的生产对比试验。研究发现:(1)试验使用的LED白光灯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有2个波峰,分别在蓝光波段,绿光、黄光波段,LED绿光灯有1个波峰为绿光波段,LED蓝光灯有1个波峰为蓝光波段,金卤灯有多个波峰,峰值波长主要在红光波段;(2) 3种LED集鱼灯的渔获率均高于金卤灯,其中LED白光灯渔获率优势明显;(3) 4种集鱼灯渔获的共同优势种为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其中LED白光灯的渔获率明显高于其他灯具;(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LED白光灯与金卤灯捕获的中国枪乌贼的胴长、体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LED灯尤其是LED白光灯适用于南海近海灯光罩网渔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腾  张鹏  李杰  张俊  谢斌  晏磊  杨炳忠  
基于灯光罩网和EY60科学探鱼仪采集鲣鱼(Katsuwonus pelamis)的生物学数据与声学映像,通过分析后向体积散射强度S_(V)(dB)、平均TS(dB)及单位采样体积的平均鱼类数目N_(V)等信息,研究了鲣鱼的时空分布与现场目标强度。S13站位的鲣鱼平均叉长(362.20±35.73) mm,S14站位的鲣鱼平均叉长(357.66±36.61) mm,A12站位的鲣鱼平均叉长(366.70±36.43) mm。10~50 m深度范围内,3个站位不同时段的平均S_(V)变化模式相似。渔船未开灯前(18:00~19:00),鲣鱼主要分布于40~50 m水深;灯光打开后,鲣鱼逐渐被诱集上浮(S_(V)分布曲线峰值对应的深度变浅);随着灯诱时间的增长(20:00~21:00),鲣鱼稳定分布于10~30 m深度范围内。10~50 m深度范围内,3个站位不同时段的鲣鱼单体信号数目与平均深度变化模式相似。渔船未开灯前(18:00~19:00),鲣鱼单体信号主要分布于35 m以深;且被检测到的信号数目较少。灯光打开后,鲣鱼逐渐被诱集上浮,表现为鲣鱼单体信号平均深度变浅,信号数目明显增多。本研究3个站位均不存在N_(V)极限值,所有单元均可用于鲣鱼TS的现场计算。S13站位的鲣鱼现场平均TS为(-51.84±3.84) dB,对应的平均叉长为362.20 mm;S14站位的鲣鱼现场平均TS为(-49.87±3.72) dB,对应的平均叉长为357.66 mm;A12站位的鲣鱼TS为(-49.68±2.96) dB,对应的平均叉长为366.70 mm。3个站位的鲣鱼现场TS均呈非正态分布(P<0.05)。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灯光诱集条件下的鲣鱼行为及其声学特性,还可为将来的鲣鱼声学评估奠定技术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权  李永振  张鹏  汤勇  陈国宝  张俊  
南海中南部深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资源,为推动南海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探索了灯光罩网与声学手段相结合的鸢乌贼资源量评估方法。根据2011年4—5月在南沙群岛海域灯光罩网和Simrad EY60科学鱼探仪同步采集鸢乌贼生物学和声学数据,对鸢乌贼的趋光性行为、种群结构、声学映像和分布水层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光诱集结合罩网采样可确定南海鸢乌贼的单体回波,分布于0~100 m水层;通过背景噪声消除、鱼类和浮游动物目标限定、单体目标检测等处理,确定鸢乌贼现场目标强度-67~-52 dB;选择鸢乌贼渔获比例较大的网次,统计得到鸢乌贼胴长10.4~14.2 cm,对应目标强度-60.7~-58....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永祥  
一、机帆船灯光围网生产的成绩与问题浙江省机帆船灯光围网生产自70年代初开始,至今经历了试捕、发展、稳定三个阶段,就主流与本质来说是好的,成绩也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一是灯围产量大幅度上升,1988年灯围总产量达41861.94吨,占当年集体渔业海洋捕捞总产的5.23%,其中占机帆船对拖网、围网总产的13.17%;二是灯围船组稳定增加,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1987年达358组,1988年为325组,占全省对拖网、围网机帆船总数的13.9%,灯围生产成为秋汛集体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张寒野  
本文基于抽样调查获得的2014全年江苏省沿海刺网渔船的生产数据,对江苏刺网不同马力渔船生产习惯,包括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不同马力渔船生产时间有一定差别,多数渔船主要生产时间均在伏季休渔结束后;小马力渔船不仅伏休后出航率较高,年底出航也保持较高水平。江苏刺网渔业整体生产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年初1—3月出航船数处于全年最低水平;清明节后、伏休前4—5月,出现一个生产小高潮;休渔结束后出航船数为全年最高水平。不同马力渔船空间分布不同,小马力渔船外海水域分布相对较少,随着马力增大渔船生产水域往外海和往北方向水域生产的可能性更大。不同月份渔船空间分布不同,1—3月生产处于偏北、偏近海水域; 4—5月生产偏向外海,相对前期南北方向变化不大、仍处于偏北水域; 8―9月偏近海和北部水域; 10—12月向南和外海移动进行生产。另外分析渔船的生产能力与马力之间的关系发现,渔船马力大小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关系式为CPUE=5.3428e~((0.0062′Power)),该结果可以为江苏刺网渔船捕捞强度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最后基于研究结果,针对刺网渔船时间和空间上的生产特征提出了相应管理建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晏磊  张鹏  杨吝  杨炳忠  谭永光  陈森  
根据2013年3月至4月南海灯光罩网渔船测定的沉降深度数据及搜集的渔船操作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南海灯光罩网沉降深度和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灯光罩网最大沉降深度与放网时间、海流速度等因子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1)网口纲一边沉降过程中沉降深度呈现两端深中间浅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最大沉降深度基本一致;(2)网口纲一边沉降速度呈现两端快中间慢的趋势,网口纲两端沉降速度都在10 m水深达到最大,而网口纲中部在5 m水深达到最大;(3)网具沉降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H=-0.0008t2+0.4766t+1.2063(R2=0.9985),网具沉降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腾  张鹏  李杰  傅伟杰  谢斌  晏磊  杨炳忠  
灯光罩网是南海外海的一种主要捕捞方式,夜晚作业时点斑原海豚(Stenella attenuata)常常聚集在渔船周围进行捕食活动,导致被网具兼捕死亡。本研究研发宽带声波驱豚系统,分别于2019年5月19日和28日在南海进行海上试验,确定了驱赶点斑原海豚的有效频段,定量评估了驱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10 kHz的线性调频信号对点斑原海豚有一定的驱赶作用。2次试验系统开启前的海豚单体信号数目小于开启后,而离船平均间距大于开启后,即海豚远离了调查船;5月28日试验时,系统开启后3个阈值均没有检测到疑似单体信号,即在离船120 m范围内,无点斑原海豚存在。系统开启前后20 min,垂直声学映像中各单元格的平均NASC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开启前的NASC要小于开启后。通过海上试验,本研究验证了宽带声波驱豚系统的有效性,初步确定了驱赶点斑原海豚的有效声波频段与脉冲模式,然而本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更多的试验予以完善,以便于未来的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