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99)
2023(19179)
2022(16318)
2021(15200)
2020(12858)
2019(29377)
2018(29212)
2017(56247)
2016(30452)
2015(34337)
2014(34008)
2013(33706)
2012(30537)
2011(27302)
2010(27353)
2009(25623)
2008(25444)
2007(22923)
2006(20449)
2005(18102)
作者
(86780)
(72629)
(72086)
(68432)
(45858)
(34659)
(32588)
(28304)
(27430)
(25765)
(24503)
(24469)
(22962)
(22835)
(22266)
(22028)
(21481)
(21438)
(20877)
(20638)
(17840)
(17782)
(17572)
(16663)
(16223)
(16157)
(16115)
(16055)
(14626)
(14309)
学科
(122436)
经济(122260)
(114366)
管理(106099)
(95580)
企业(95580)
方法(55774)
(50088)
数学(45537)
数学方法(44958)
(40031)
业经(36646)
农业(33277)
中国(30381)
(29127)
(27538)
财务(27452)
财务管理(27398)
企业财务(26014)
技术(22350)
(22167)
理论(22062)
地方(21791)
(21139)
(20849)
(20848)
贸易(20838)
(20762)
(20549)
(20273)
机构
学院(433801)
大学(429912)
管理(178635)
(175371)
经济(171599)
理学(153054)
理学院(151500)
管理学(149111)
管理学院(148284)
研究(136696)
中国(108166)
(90865)
(84989)
科学(82795)
(79718)
(67444)
业大(66633)
财经(66511)
(66030)
中心(64770)
农业(61337)
研究所(60727)
(60517)
北京(56459)
(53056)
师范(52585)
(52571)
经济学(51760)
财经大学(49184)
(49098)
基金
项目(290684)
科学(229813)
研究(215024)
基金(211842)
(183335)
国家(181690)
科学基金(157858)
社会(136780)
社会科(129522)
社会科学(129485)
(114062)
基金项目(112364)
自然(101997)
自然科(99622)
自然科学(99597)
教育(97927)
自然科学基金(97810)
(94404)
编号(88557)
资助(86334)
成果(70649)
(64474)
重点(64108)
(61828)
(61442)
课题(59515)
创新(57325)
(56569)
国家社会(56275)
教育部(55506)
期刊
(200926)
经济(200926)
研究(125277)
中国(84921)
(77719)
(69671)
管理(69637)
学报(64801)
科学(61197)
农业(52546)
大学(50980)
学学(48349)
教育(42732)
(41267)
金融(41267)
技术(39918)
业经(37324)
财经(32827)
经济研究(29064)
(28677)
(28099)
问题(26381)
技术经济(22682)
(21671)
现代(20856)
理论(20550)
财会(20421)
科技(20287)
图书(19327)
商业(19281)
共检索到645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沈兴兴  刘帅  段晋苑  彭水洪  
[目的]化肥减量增效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和优先任务,文章首先基于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分析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提出了新形势下基于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开展化肥减量化管理多方联动机制研究的必要性。[方法]为构建有效的多方联动机制,需要全面了解利益相关方参与化肥减量化管理的现状与主要问题,该文实地调研了普通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的耕地保护意识、地力改善意识、清洁生产支付意愿和对政府的主要利益诉求并对其做了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关键人物访谈了解基层农技部门、有机肥生产企业在化肥减量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结果]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郭奇  李文文  杨文烨  钱冬  
【目的】小农户对化肥减量相关规制的感知与行为响应受到其与过量施肥事件心理距离的启动和引导,揭示过量施肥事件心理距离各维度(时间、近空间、远空间、近社会、远社会和概率距离)对小农户规制感知、化肥减量化动机自主程度及行为的影响机制,可为破解当下化肥减量化规制“相对性失灵”难题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后验视角,以化肥减量化相关规制考量和实际化肥减量化行为配对关系衡量动机自主程度,从小农户与过量施肥事件的心理距离出发,构建一个整合解释水平理论(CLT)与自我决定理论(SDT)的研究框架,基于陕西省402份种粮小农户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重要性-性能分析法(IPMA)解释心理距离、不同来源(政府、村委、村民)规制感知对小农户化肥减量化行为及其动机自主程度的作用机理及重要性。【结果】(1)时间距离越近,越能显著增强小农户村民规制感知,降低其村委规制感知;近空间距离能显著增强村委规制感知;近社会距离能显著增强政府和村委规制感知,而远社会距离能显著增强3类规制感知;概率距离对规制感知影响不显著。(2)近空间和近社会距离会直接促进小农户实施化肥减量化行为并提高其动机自主程度,村民规制感知在远社会距离对化肥减量化行为及其动机自主程度的影响中起正向中介作用,而村委规制感知在上述心理距离的影响中起抑制作用。(3)近空间距离、近和远社会距离以及政府和村民规制感知对小农户化肥减量化行为及其动机自主程度具有相对重要的促进作用。【结论】心理距离可直接或通过规制感知显著影响小农户化肥减量化行为及其动机自主程度。因此,应通过优化政府与媒体相关信息传播内容以贴合具有正向影响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心理距离和规制感知的促进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卫涛  张俊飚  李树明  周万柳  
实现农业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循环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基于农户经济学的视角,以山东、山西、湖北三省的农户化肥投入为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循环农业中的农户减量化投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只有"增量使用"和"减量使用"化肥两种选择下,大部分农户倾向于减量使用化肥;此外,农业生产决策者性别、家庭耕地面积、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政府技术支持力度等因素对农户的施肥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为了进一步激励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减量使用生产资料,提出了重视对农业生产大户和妇女引导、提高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加强政府技术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学娇  李栋  徐会勇  杜宗义  
目前中国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化肥过量施用问题。本研究参照中国玉米区域大配方施肥标准,测算了玉米主产区的化肥减量目标,并结合玉米主产区的化肥施用总量、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及吨粮化肥施用量综合分析了玉米的化肥施用现状,精准识别了化肥急需减量的关键地区,并进一步探索了种植玉米的化肥减量路径。结果显示:中国玉米主产省化肥的减量目标为255万吨,占玉米化肥施用总量的19%;化肥急需减量的省份有吉林、云南、甘肃、宁夏、新疆、江苏和山东;中国应进一步提高用肥效率、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和提供服务、完善经济管控政策和健全化肥管控法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露  罗必良  
本文旨在阐明农业减量化从技术逻辑、行为逻辑向交易逻辑转换的内在机理。农户是农业减量化的核心主体,其减量意愿及潜在技术需求具有重要的行为发生学意义。已有研究通常将农户视为同质化主体,未能厘清农户需求偏好影响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内在机理。本文以化肥减量为例,通过构建“农户分化—要素匹配—技术策略”的分析线索,揭示不同农户减量的目标偏好及其行为差异。分析表明,农户减量具有差异性,并与其要素禀赋特性和要素匹配度紧密关联。其中,生存型农户偏好以家庭生态圈内部要素替代外部要素来弱化毒性成分以保护土壤;生活型农户偏好以节省劳动力的施肥措施改进来降低肥料损耗;生产型农户偏好以改善化肥养分元素配比来增加作物吸收率;功能型农户则偏好通过危害度更低的外部要素替代来弱化毒性成分。此外,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供应商偏好以施用工具的改进来降低化肥损耗。本文进一步强调,通过鼓励小农户的连片种植,能够突破其要素禀赋局限,诱导农业减量服务的社会化与专业化,进而促进农业减量的市场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旭媛  张晓燕  林庆林  郭江影  
绿色生产对化肥投入提出减量化的要求,农户作为践行减量化施肥的主体,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施肥外包服务对兼业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证上检验兼业对农户施肥频率与施肥偏离量的影响,以及施肥外包服务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黑龙江、浙江、四川及河南4个省份128个村庄478个农户690个地块数据对上述影响进行检验,并得出如下结论:农业劳动力短缺会使得兼业农户减少施肥次数,但是会通过增加施肥量来弥补因施肥次数减少而导致的施肥不足,反而使得施肥偏离经济最优水平。施肥外包服务能够缓解兼业农户施肥次数的减少,但是在兼业对农户施肥偏离的影响中没有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对于兼业农户而言,施肥外包服务这种“轻简”化的选择,并未带来明显的“轻量”化的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浩  栾江  
如何激励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环境行为关系到农业绿色发展和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在农村熟人社会中,社会资本对农户的环境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使用全国四省的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于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和化肥减量化使用行为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社会资本的三方面核心因素中,社会组织关系对于农户降低化肥使用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其他两方面因素。因此,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尤其是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建设能够有效激励农户环境行为,进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高歌  帅萍  黄培清  
资源消耗减量化的实现,必须以改变传统的“越多越好”的消费模式为前提,产品服务化为这种改变提供了可能。本文比较了产品服务化实施中常见的几种转移定价机制及其减量化激励,并在此基础上说明转移定价机制的选择原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杰  尹晓宇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我国化肥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河南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化肥施用强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化肥面源污染严重且呈递增态势。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和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施用有机肥、是否受过化肥施用技术培训和对化肥面源污染的认知程度对农户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化肥施用技术培训力度、提升农户的化肥及其面源污染认知程度等建议来促进农户减量化施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齐宝库  刘帅  马博  朱娅  
针对当前建筑垃圾处理难题,提出基于可交易证书的建筑垃圾管理机制,在分析责任主体的基础上,构建可交易证书在建筑垃圾减量化应用中的运行机制;从促进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角度,构建绿色交易证书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应用中的运行机制;最后提出保障可交易机制在建筑垃圾减量和资源化中应用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克强  马克星  刘红梅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运作机制,提出减量化机制完善方向。研究方法:描述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五量调控"是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基础运作机制;资本深化和技术积累是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的驱动机制;建设用地减量化与规划发展空间需进行动态优化;指标转移机制较为完善,指标使用形式多样;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推进了减量化;实现了土地发展权的还原。建设用地减量化是对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还需在相关政策配套方面进一步完善。研究结论: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吸收和借鉴国内其他省市建设用地管理创新经验,是国家土地管理政策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一个解决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与公平矛盾的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清卉  李昊  李世平  
由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在提高化肥功效、保证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前提下,从源头上减少对化肥的使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以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和山西5个省份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2个维度出发,对在社会规范视角下,农户对增施有机肥、使用高效新型肥料和秸秆还田这3项具体的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行为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不仅会直接正向促进农户对化肥减量化措施的采纳程度,还可通过个人规范这一中介变量对农户的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程度发挥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受访对象对具体的化肥减量化措施的了解程度越高、对具体措施实施难易程度感知越容易,实施某一措施的意愿越强烈,农户实施化肥减量化措施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家庭拥有的地块数越多,农户实施化肥减量化措施的可能性就越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杜志雄  
破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瓶颈,关键是解决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导致的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问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性使其创新体系分为创新生产、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的根源是三个环节衔接不畅,不同主体逻辑分化导致的部分环节“自我循环”、创新链条短化,叠加小农户创新需求难以表达、创新服务供给成本高,使创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如果不建立创新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强调创新供给的资源投入,可能造成更多的资源沉淀和投入浪费。农业农村创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具有创新内生需求的主体和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有助于打开创新“自我循环”,畅通创新要素循环流动通道,促进农业农村创新均衡发展。从完善创新体系的需求出发,以联动创业与创新为探索方向,以高质量创业补齐创新体系短板,是增强农业农村创新动能的有效机制。要把创新导向和创新价值的创业纳入农业农村创新体系,统筹生计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建立创新型创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营商和发展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创业与创新的融合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杜志雄  
破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瓶颈,关键是解决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导致的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问题。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特殊性使其创新体系分为创新生产、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的根源是三个环节衔接不畅,不同主体逻辑分化导致的部分环节“自我循环”、创新链条短化,叠加小农户创新需求难以表达、创新服务供给成本高,使创新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如果不建立创新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强调创新供给的资源投入,可能造成更多的资源沉淀和投入浪费。农业农村创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大量具有创新内生需求的主体和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有助于打开创新“自我循环”,畅通创新要素循环流动通道,促进农业农村创新均衡发展。从完善创新体系的需求出发,以联动创业与创新为探索方向,以高质量创业补齐创新体系短板,是增强农业农村创新动能的有效机制。要把创新导向和创新价值的创业纳入农业农村创新体系,统筹生计型创业和创新型创业,建立创新型创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营商和发展环境,推动农业农村创业与创新的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顿姣  魏君英  何蒲明  
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较大,单纯依靠农业保险或农产品期货市场都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因此有必要建立"保险+期货"的联动机制。文章论述建立"保险+期货"联动机制的必要性,阐述这种联动机制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完善政府支持体系、支持引导农业价格保险推广;加强场内期权建设,引导风险合理分流;建立健全巨灾风险防控和资金筹措;提高农民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以及增加大宗交易品种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