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3)
2023(13605)
2022(11450)
2021(10404)
2020(8584)
2019(19406)
2018(19046)
2017(36707)
2016(19101)
2015(21123)
2014(20929)
2013(20590)
2012(19043)
2011(17120)
2010(17041)
2009(15434)
2008(14549)
2007(12519)
2006(11123)
2005(9956)
作者
(52212)
(43834)
(43573)
(41509)
(27852)
(20722)
(19775)
(17099)
(16690)
(15346)
(15093)
(14663)
(13830)
(13577)
(13491)
(13318)
(13063)
(12515)
(12501)
(12405)
(10953)
(10581)
(10542)
(10243)
(10019)
(9813)
(9365)
(9272)
(8715)
(8562)
学科
(102202)
经济(102119)
管理(52275)
(51061)
(39073)
企业(39073)
方法(36852)
数学(32622)
数学方法(32262)
中国(27606)
地方(26800)
(24857)
业经(20866)
(18340)
农业(17691)
(16335)
地方经济(16216)
(15082)
贸易(15072)
(14529)
(14489)
环境(14105)
(13898)
金融(13897)
(13405)
银行(13393)
(13386)
(12980)
技术(12894)
(12614)
机构
学院(269312)
大学(266936)
(125098)
经济(122900)
管理(105106)
研究(93401)
理学(90336)
理学院(89386)
管理学(88018)
管理学院(87504)
中国(70669)
(55136)
(53489)
科学(52774)
(44993)
中心(42959)
财经(42831)
研究所(40536)
经济学(39804)
(39588)
(39031)
(38961)
(35628)
业大(35587)
经济学院(35506)
师范(35305)
北京(34608)
(33831)
财经大学(31828)
(31479)
基金
项目(180637)
科学(144807)
研究(135366)
基金(132612)
(113947)
国家(112978)
科学基金(98778)
社会(90151)
社会科(85658)
社会科学(85643)
(70430)
基金项目(69889)
教育(61780)
自然(60893)
自然科(59542)
自然科学(59529)
(58720)
自然科学基金(58437)
编号(53840)
资助(53309)
(44511)
成果(42324)
重点(40681)
(40465)
国家社会(38189)
(38184)
课题(37088)
发展(36175)
创新(35732)
教育部(35663)
期刊
(143709)
经济(143709)
研究(83018)
中国(54667)
管理(40943)
(40285)
(36295)
科学(35163)
学报(34716)
大学(28096)
学学(26648)
教育(26640)
技术(26171)
(26009)
金融(26009)
农业(25032)
经济研究(24047)
业经(23198)
财经(21853)
(19014)
问题(18436)
技术经济(14986)
(13743)
世界(13450)
商业(13204)
统计(13111)
(12739)
现代(12199)
国际(12162)
经济问题(12011)
共检索到408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中建  
传统的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长期低廉的劳动力,表面上看,劳动者地位的提升和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但在当前却是规避外贸摩擦、降低我国企业过高离职率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并进而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和第二次分配中使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今年年初我国出现的"民工荒"和近期的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低劳动力成本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得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曾守桢  
本文采用基于非参数DEA-Mal mqui st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2001-2014年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可以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从行业分组来看,劳动力成本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最大,投资效率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最大。转变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注重劳动者质量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保持投资规模适度的情况下,提高投资效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曾守桢  
本文采用基于非参数DEA-Mal mqui st指数方法,估算了中国2001-2014年各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衡量指标,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33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劳动力成本和投资效率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从总体上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投资效率的提高可以促进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二,从行业分组来看,劳动力成本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都阳  
在合宜的经济制度下,人口因素也可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由于迅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的共同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进入了人口红利期,但由于生育率水平下降迅速,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中国的人口红利期短,并行将进入人口负债期。低生育率水平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则已经显现,集中体现为人口结构变化成为推动中国劳动力市场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重要因素。因应人口转变和劳动力市场转折,人口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人力资本积累政策都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峰  
现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多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但物质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劳动力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该文从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富士康事件为背景,探讨了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采取的对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南开大学经研所博士生高国力劳动力迁移作为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都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在影响劳动力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薛继亮  杜凤莲  
本文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测度了非公经济的马尔萨斯指数、边际技术替代率、产出对劳动就业的吸纳弹性系数和资本对劳动力的吸纳弹性系数等指标,结果发现:我国非公经济发展有动力以劳动来替代资本,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公经济的就业速度明显快于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的速度和能力。保证非公经济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需要宽松活跃的政策环境和充分优化的发展环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天勇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人口需求不仅决定于经济增长,而且还决定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品和劳动总量的不断增长,即货币形式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而经济发展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不断高度化。就与劳动力人口需求有关的发展看,还包括:资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泳梅  李钢  董敏杰  
文章基于效率损失测度法定量测算了各省劳动力资源的平均素质水平和考虑劳动力素质后的劳动力利用效率,发现当前中国存在着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错配问题,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平均素质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但劳动力利用效率却低于东部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产业结构升级相对滞后,不能为高素质劳动力提供充足与适合的工作机会。解决劳动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区域错配问题,将是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益思路之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曹吉云  
本文论证了反正切三角函数形式的效用函数在性质上符合需求价格弹性随着消费递减的规律和需求价格弹性存在小于1的情况,以及恩格尔定律。本文在特定的土地所有权结构和反正切效用函数的基础上构建的劳动力剩余经济模型说明:导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剩余的原因除了相对于自然资源禀赋来说过多的劳动力、过少的工业消费品品种生产能力和现有工业消费品生产技术水平过低之外,还包括现有工业消费品生产技术水平过高这一因素;而且,需求因素在解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有利于减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上居于重要的地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仲生  
本文展望了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指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出了就业人口的增长、劳动力素质的改善以及频繁的劳动力流动等劳动力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珺  
劳动力由低收入部门向高收入部门的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结果,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这已为许多经济学家的理论分析所证明,然而,如何实证性地衡量劳动力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呢?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推动力的程度是否有所变化呢?这些问题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平利  
文章选取2001~2012年的相关统计年鉴面板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会组建情况等宏观因素对我国集体劳动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规模、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趋于缓和,集体争议案件发生频率的减少,城镇化、失业率的增加会导致集体劳动关系紧张,增加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熊健益  丛日玉  
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而言,其生产率高于资本,因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逐渐变小)。据测算,我国2013年以前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2015年以后劳动力又会供不应求。所以,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2014年前后应采用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来充分满足劳动力就业的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