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89)
2023(14101)
2022(12395)
2021(11924)
2020(9836)
2019(22959)
2018(22614)
2017(43942)
2016(24083)
2015(27580)
2014(27584)
2013(26616)
2012(24115)
2011(21480)
2010(21270)
2009(19112)
2008(18428)
2007(16235)
2006(14013)
2005(12148)
作者
(66564)
(55126)
(54755)
(52294)
(35156)
(26547)
(25092)
(21730)
(21177)
(19706)
(19022)
(18424)
(17292)
(17086)
(17081)
(16657)
(16514)
(16485)
(15769)
(15724)
(13474)
(13432)
(13216)
(12709)
(12279)
(12250)
(12212)
(12055)
(11106)
(10819)
学科
(91850)
经济(91737)
管理(69067)
(65554)
(53923)
企业(53923)
方法(45751)
数学(40289)
数学方法(39660)
(25748)
中国(25707)
(23800)
业经(20131)
(18625)
地方(17251)
农业(17223)
理论(16951)
(16578)
贸易(16570)
(16520)
(16064)
(15758)
财务(15680)
财务管理(15644)
教育(15053)
企业财务(14824)
技术(14629)
(14281)
环境(13795)
(13502)
机构
大学(336264)
学院(331168)
管理(134835)
(130559)
经济(127658)
理学(117284)
理学院(116032)
管理学(113758)
管理学院(113163)
研究(105411)
中国(78477)
(70779)
科学(64400)
(59639)
(51171)
(49294)
中心(48870)
财经(48767)
业大(48666)
(47452)
研究所(46385)
(45428)
师范(45062)
北京(44782)
(44485)
经济学(39192)
(38788)
(38629)
农业(38306)
财经大学(36579)
基金
项目(229793)
科学(181617)
研究(170667)
基金(166647)
(143523)
国家(142314)
科学基金(123827)
社会(106644)
社会科(100967)
社会科学(100938)
(89595)
基金项目(88837)
自然(81103)
教育(80866)
自然科(79260)
自然科学(79240)
自然科学基金(77772)
(75628)
编号(70695)
资助(69129)
成果(57090)
(51300)
重点(50788)
课题(48329)
(47896)
(47797)
大学(45359)
教育部(44752)
创新(44469)
科研(44086)
期刊
(138653)
经济(138653)
研究(99614)
中国(63265)
学报(49950)
管理(49008)
教育(46113)
科学(46094)
(45788)
(44262)
大学(39851)
学学(36182)
农业(30825)
技术(30122)
(27730)
金融(27730)
财经(24063)
业经(23260)
经济研究(21264)
(20547)
图书(18590)
问题(18441)
理论(17040)
技术经济(15879)
实践(15541)
(15541)
科技(15506)
(15043)
(14582)
商业(14229)
共检索到480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翁杰  周必彧  
文章应用工作搜寻理论,从劳动力市场工资匹配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下的大学生失业问题。理论分析显示,无论是依据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机制还是信号机制,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会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降低;大学生及其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增加则会推高他们的保留工资诉求;两种工资的相反方向变动导致了工资匹配概率的下降和大学生失业的形成。文章利用调查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基本上支持了理论假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苏  李东  曾庆宝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手资料,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因素及其边际效应。模型探索出了专业、母亲的学历等11个因素影响大学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匹配关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文良  陈超  
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相对于外部劳动力市场而言的,是指在组织内部的劳动力市场,是组织内部劳动关系和就业合约的制度总和,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长期就业关系。内部劳动力市场作为要素市场之一,对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流动、开发等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运行不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主要是由管理制度等规则来调控的,因制度惯性及内在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内部劳动力市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当今,内部劳动力市场因其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凯  高友笙  黄志国  
本文首先通过匹配方程研究各种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然后基于2004Q1~2014Q4中国季度数据,使用ARDL-UECM模型探究我国在长期和短期中就业人数、空岗数量、薪资水平、市场利率、政府失业补助对失业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就业人数、薪资水平和市场利率对我国失业率的弹性系数始终为负,说明这三个因素对失业率总是存在抑制作用;而失业补助和空岗数量对我国失业率的弹性系数长期为正、短期为负,说明这两个因素对失业率短期存在抑制作用,而长期存在促进作用。此外,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结果,在以不损失效率、不影响整体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谷彬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受转型升级的巨大影响,中国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即结构性失业问题。由于受劳动力市场体制分割、僵化、惰性的影响,劳动力供给的调整速度相对缓慢,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的新变化,从人才支撑的角度制约了转型升级的顺利实现。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视角,系统梳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搜寻匹配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不匹配引发结构性失业的传导机制及结构性失业不同来源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翌琳  李宪  
当前就业难、用工荒并存的重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导致匹配效率低。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利用自适应Lasso方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技工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人才市场等职业市场机构的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有显著影响,相对于需求方而言,提高匹配效率应更多地从供给侧入手,这是根本之策。最后,本文提出应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劳动力质量和适用性等相关改革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运峰  
匹配函数(matching function),作为处理经济社会摩擦问题的分析工具,正受到人们的日益青睐。相对于其他市场而言,劳动力市场的摩擦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因而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函数就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此做一简要述评。一、匹配函数的产生匹配函数的思想来源于概率理论的随机放球问题,正式提出匹配函数的概念并把它用做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则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1977年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苏永照  
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动机理,并对匹配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由匹配能力和聚合能力决定,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匹配成本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匹配能力、聚合能力,影响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匹配成本过高都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在劳动力市场匹配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的扩大也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低于理想水平,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产业转型升级、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减少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关键是,削弱劳动力市场分割、降低匹配成本,在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能力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人口规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苏永照  
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动机理,并对匹配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由匹配能力和聚合能力决定,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匹配成本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匹配能力、聚合能力,影响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匹配成本过高都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在劳动力市场匹配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劳动适龄人口规模的扩大也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低于理想水平,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在产业转型升级、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减少的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莹  
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戴蒙德、莫滕森和皮萨里季斯发展起来的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理论对于就业和失业选择有着很强的解释力。运用搜寻匹配理论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同样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和"空岗"并存现象。过高的期望和家庭保障等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匹配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技能低、盲目搜寻、保留工资提高等则是导致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民工潮和民工荒并存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且这些影响因素在其他劳动力市场中也有着明显体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清平  
大学生结构性失业在我国表现尤为突出,主要有思想观念型结构性失业、知识技能型结构性失业、区域差别型结构性失业以及体制制度型结构性失业,其形成原因与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落后、知识技能的缺乏以及区域结构的差别、体制制度的障碍等密切联系,其治理要依靠各方面通力合作,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原  
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主要体现在数量结构和质量素质两方面。基于2001~2014年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评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培养规模不足、专业和地区结构偏离等问题,职业人才质量与精细化、层次化、通识化、集约化和国际化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很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此,未来的职业教育应着力构建层次衔接完整、专业分科、地区分布协调的培养体系;改革课程结构,满足人才培养精细化和通识化的双向要求;提升培养方式的产业融合性,发挥"现代学徒制"的积极作用;通过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扩大高端职业人才规模,构建国际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裴馨   高远东  
基于搜寻与匹配模型,从理论上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工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之后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省级数据相匹配,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工资提升。机制分析发现,工作匹配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劳动力工资提升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从个体异质性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上网和健康劳动力的工资提升;从行业及技能异质性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行业的劳动力工资提升,并抑制传统行业的劳动力工资提升,且在不同行业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仅对低技能劳动力工资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照云  曹元坤  
本文从劳动力的资源配置、市场主体、制度环境、中介组织、市场体系一体化构建分析劳动力市场与解决隐性失业问题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万兴  冯艳博  李润红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必然选择。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受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岗位性质差异、地域流向偏好、学历层次高低、人职匹配不足等多维度呈现。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需要多方协同联动,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积极构建推进大学生就业的协商协调和服务保障机制;高校要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企业需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并加强企校合作,探索订单培养路径;大学生应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主动参加课堂内外实训实践活动,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