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0)
2023(11139)
2022(9462)
2021(8905)
2020(7444)
2019(17502)
2018(17106)
2017(33526)
2016(17638)
2015(19281)
2014(18729)
2013(18317)
2012(16730)
2011(14841)
2010(14224)
2009(12586)
2008(11869)
2007(9973)
2006(8220)
2005(6780)
作者
(44936)
(37919)
(37494)
(35694)
(23989)
(18194)
(17208)
(14770)
(14468)
(13081)
(12961)
(12615)
(11757)
(11729)
(11675)
(11195)
(11161)
(11043)
(10982)
(10792)
(8932)
(8907)
(8906)
(8701)
(8511)
(8394)
(7995)
(7851)
(7527)
(7439)
学科
(72261)
经济(72195)
管理(47442)
(44709)
方法(35264)
(34490)
企业(34490)
数学(31374)
数学方法(31000)
(21112)
(19996)
贸易(19990)
(19470)
中国(18195)
地方(16819)
(16186)
业经(14806)
农业(14468)
环境(11658)
(11487)
(10854)
(10722)
理论(10389)
技术(10382)
(9946)
财务(9908)
财务管理(9888)
企业财务(9277)
(9089)
(8987)
机构
学院(231160)
大学(230517)
(101594)
经济(99833)
管理(94270)
理学(82891)
理学院(82032)
管理学(80676)
管理学院(80227)
研究(73350)
中国(54771)
(47052)
科学(43082)
(42485)
中心(35968)
财经(35488)
(33738)
(33340)
业大(32673)
(32590)
(32408)
经济学(32195)
研究所(31002)
(30457)
师范(30218)
经济学院(29447)
北京(28402)
(27702)
财经大学(26782)
农业(25965)
基金
项目(169487)
科学(135637)
基金(126022)
研究(124800)
(108827)
国家(107953)
科学基金(94883)
社会(82218)
社会科(78161)
社会科学(78143)
基金项目(67798)
(64655)
自然(61052)
自然科(59605)
自然科学(59588)
自然科学基金(58520)
教育(56967)
(54565)
资助(50388)
编号(49991)
(38234)
成果(37888)
重点(37646)
(36773)
(35764)
国家社会(35107)
教育部(33545)
创新(33508)
人文(33140)
科研(32781)
期刊
(100288)
经济(100288)
研究(61453)
中国(41304)
管理(32701)
(32206)
学报(31326)
科学(30553)
(28896)
大学(24749)
学学(23170)
技术(20695)
农业(20347)
教育(19533)
(17095)
金融(17095)
业经(16661)
财经(16539)
经济研究(16279)
问题(15015)
(14382)
资源(14369)
(13770)
图书(11767)
国际(11654)
(11511)
技术经济(10741)
理论(10536)
(10346)
统计(10152)
共检索到324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钱明亮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不宜夸大当前及未来的"用工荒"形势与"刘易斯拐点效应"的负面影响,它只是各地经济快速扩张和同质化竞争过程中的"成长痛",与当前区域劳动力供给变化并无因果关系。面对普工的"用工荒",不应简单地通过引入外来的普通劳动力来化解,而应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高存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劳动参与率)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于  朱少非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经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对此,一个经典的解释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从而诱发产业升级。在当代背景下,产业升级涉及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相互协调与配合,绝非单一企业所能完成。基于此,本文建构了一个带中间品的两商品模型,引入了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协调"这一因素,在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背景下,说明了劳动力成本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瑞龙  张泽华  
依据刘易斯"拐点"中对于保留收益的描述构建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了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实证研究不仅提出了用以解决资本存量问题的二阶加权差分计量方法,还加入了用于衡量劳动力保留收益水平和差距的新变量。稳健的回归结果表明劳均资本、生活成本对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正向影响,而劳动力群体内部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力数量对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符合模型预期。与此同时,福利分析指出,对于初次分配是否有利于劳动者不能仅以劳动报酬份额为标准,否则会产生误判。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近年来"民工荒"现象在我国愈演愈烈,并且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欠发达地区蔓延。"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来临,引起广泛热议和政策关注。虽然对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仍存在争论,但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积极思考如何应对拐点到来。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对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红利释放问题进行讨论。在对多项特征指标进行计算比对的基础上,文章推断了贵州省"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并从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分析了劳动力红利现状。最后对欠发达地区如何顺利跨越拐点、打造"双型"劳动力红利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钧  
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激烈争论的"刘易斯拐点",并详细介绍了争议双方的主要观点。笔者认为,从表面上看,争论的焦点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到达时间、判断依据的分歧,实际上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理解不同引起的。尽管争议双方预测"刘易斯拐点"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是争论双方都认为,创新制度,加强劳动力就业和培训管理,是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宾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以1978年至2010年为样本期,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我国城乡差距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城乡差距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城乡差距水平的确在逐步缩小,但原因在于中央的惠农政策改善了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参照变量的走势后可知,没有证据表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安岭  
"刘易斯拐点理论"拘泥于上世纪战后50年代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作为一种抽象理论假设,不可能预测和解释以后几十年乃至更长远世界技术革命和经济供过于求的基本趋势,劳动力就业依然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从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市场供过于求基本特征分析,中国更现实的任务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人口劳动素质,改善就业结构和形态,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潜在优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卫  张宗益  徐开龙  
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度量我国劳动力迁移对收入水平提高程度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证实劳动力迁移可以大大提高迁移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对于缩小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人口特征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积极作用,稳定有序的劳动力迁移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美  张福明  孙鹏飞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采用调查问卷、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当前的农业就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在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个体特征、农业就业的时间分布、农业就业的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其成因,既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城乡收入分配制度、土地制度等制度性原因;又有劳动力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原因。要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农业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和农地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对农业就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变就业观念方面,寻求根本的解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莹莹  凌迎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比例不断扩大和上升。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拓展模型,实证检验了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对西部地区超大人口城市重庆的经济增长影响,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探讨重庆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结果发现,重庆经济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物质资本、有效本地劳动力资本、有效流入劳动力资本以及有效流出劳动力资本都对重庆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物质资本、本地劳动力和流出劳动力都显著地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劳动力的流入却对重庆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负面作用,从而导致劳动力流动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只存在"弱正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力  
分析了重庆市部分县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概况、区域分布及规模,论述了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增加收入的贡献,产生的非农化效应,以及对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经济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劳务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成超  唐德祥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和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流动距离、预期收益、人力资本比率对省际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效应,并由此得出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伟  姜世超  
近年来,民工荒从一种偶然态发展成为常态,种种迹象表明"刘易斯拐点"似乎已经来到中国。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山东经济发展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对于政府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保持山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对三个定性指标的分析得出了山东省并未到达明显的"刘易斯拐点"的结论,运用数据模型推导出了山东省到达"刘易斯拐点"的时间,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要武  
本文从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出发,推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后应该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然后从非技术劳动者的工资变化、非正规就业规模变化等角度检验了这些推论。证据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我们应该调整教育结构,增加培训投入,提高职工的知识技能,以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