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6)
- 2023(12209)
- 2022(10357)
- 2021(9742)
- 2020(8112)
- 2019(18543)
- 2018(18227)
- 2017(35796)
- 2016(19233)
- 2015(21501)
- 2014(21320)
- 2013(20685)
- 2012(19087)
- 2011(17154)
- 2010(16992)
- 2009(15766)
- 2008(15292)
- 2007(13512)
- 2006(11793)
- 2005(10545)
- 学科
- 济(78922)
- 经济(78838)
- 管理(56794)
- 业(54855)
- 企(45768)
- 企业(45768)
- 方法(38706)
- 数学(33397)
- 数学方法(32938)
- 财(22006)
- 农(21608)
- 中国(20778)
- 业经(17179)
- 学(16472)
- 贸(16029)
- 贸易(16023)
- 易(15641)
- 理论(15226)
- 制(14777)
- 农业(14303)
- 务(13693)
- 财务(13644)
- 财务管理(13615)
- 企业财务(12955)
- 策(12838)
- 银(12729)
- 银行(12699)
- 地方(12580)
- 融(12212)
- 金融(12210)
- 机构
- 大学(274855)
- 学院(272916)
- 济(116299)
- 经济(114100)
- 管理(106015)
- 理学(91522)
- 理学院(90628)
- 研究(89179)
- 管理学(89017)
- 管理学院(88514)
- 中国(68894)
- 京(56165)
- 财(56013)
- 科学(52029)
- 财经(44643)
- 所(43569)
- 中心(41531)
- 农(41282)
- 经(40683)
- 江(40617)
- 研究所(39405)
- 业大(37771)
- 经济学(37201)
- 范(35866)
- 师范(35483)
- 北京(34733)
- 经济学院(33527)
- 财经大学(33367)
- 农业(32444)
- 院(32244)
- 基金
- 项目(181454)
- 科学(144525)
- 基金(134198)
- 研究(134081)
- 家(116490)
- 国家(115521)
- 科学基金(100049)
- 社会(86590)
- 社会科(82153)
- 社会科学(82131)
- 基金项目(69480)
- 省(69193)
- 自然(64465)
- 自然科(63001)
- 自然科学(62982)
- 教育(62908)
- 自然科学基金(61886)
- 划(59224)
- 资助(55932)
- 编号(53770)
- 成果(44209)
- 部(41639)
- 重点(40978)
- 发(38468)
- 创(38040)
- 课题(37115)
- 教育部(36453)
- 国家社会(36236)
- 创新(35476)
- 人文(35259)
共检索到403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通过把价值规律从单一时期推广到不同时期,为利率的决定理论和货币政策奠定牢固的价值基础。首先,根据推广的价值规律,任意一个时期到另外一个时期的利率随前一时期货币价值的上升而上升、随后一时期货币价值的上升而下降。其次,由于任意一个时期的货币价值等于相应时期的劳动总量除以价格总量,故利率又随前一时期劳动总量和后一时期价格总量的上升而上升、随前一时期价格总量和后一时期劳动总量的上升而下降。最后,由于任意一个时期的价格总量等于相应时期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故利率还随前一时期这一乘积的增加而下降、随后一个时期该乘积的增加而上升。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对于货币数量的弹性大于-1的假定下,政府改变货币量将导致利率反方向变化。
关键词:
价值规律 货币价值 利率 货币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阳 龙治铭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有着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实际预测效果却并不能让人满意。现有的汇率决定理论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两大目标。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出发,基于弱式有效市场假说,借助组合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的信息条件为中心,建立起多重回归-随机游走模型,对汇率决定理论做了一些探讨。最后本文认为传统汇率决定理论中的存量观点,本质上是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观点的体现;流量观点则是劳动价值论中的交换价值的观点。模型中存在着数学期望意义下和依时间序列收敛的两种均衡汇率,前者代表价值,后者代表交换价值体现为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劳动价值论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汇率决定理论的坚实基础,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许金叶 许玉琴
虽然《资本论》尚未对比特币拜物教之谜进行揭示,但是,至今世人对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的崇拜不亚于当时民众对商品和货币的崇拜。文章应用劳动价值理论揭示"数字货币"拜物教之谜的根源,并指出区块链"数字货币"的设计者在设计比特币"数字货币"时的缺陷:设计者解决"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技术性质,却没有解决"数字货币"成为货币的金融性质。
关键词:
区块链 比特币 拜物教 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敬东 周绍东
本文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源的最优配置为核心,采用逻辑实证方法,探讨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生产函数和价值占有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于资源配置的含义,重构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理论的基本架构。本文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资源配置的过程决定,商品价值的形成不能独立于资源配置过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改变反过来也会影响资源配置。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重含义的分析,揭示出需求分析在政治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生产函数 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定余 潘志强
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引起了经济结构、社会就业、政府政策、文化、生活、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出现了“知识价值论”、“科学创造价值”、“技术创新价值”等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 ,指出知识价值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希悦
在当前我国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 ,有些问题取得了较高程度的理论共识 ,这其中而有些问题如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竟究能否造价值、新价值和剩余劳动问题 ,难以形成理论共识 ,这其中关键在于认识与研究上基本还停留在对马克思的个别判断和结论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时代要求 ,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与时俱进 实践 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炼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然而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因具体国情、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条件的制约 ,与马克思当初的设想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在新形势下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 ,与此同时 ,要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 ,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价值论 市场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曾璧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裴小革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继承和发展了斯密、李嘉图等人承认人类财富主要来源于劳动的理论 ,既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共性 ,又表明了劳动与物的区别 ,为我们结合现代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收入分配理论 ,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创立适合中国实际和需要的能够解放劳动、保护劳动的收入分配基础理论 ,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符合经济学现代趋势 ,适应中国发展要求 ,是一项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工作。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劳动价值论 基础理论 实践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峰明 王璐源
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看,蒲鲁东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视为"价值二重性",而非商品的二重性,不仅达不到劳动二重性的高度,而且难以把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在本质上区分开来;他用"建议"解释商品交换的发生,用"稀少"与"众多"等解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所谓"价值矛盾",用"自由意志"解释价值矛盾的必然性,表明他只是意识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的运动,却无力给予科学说明;他通过"正—反—合"的逻辑公式推出的"构成价值"概念,不仅难以解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运动,而且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拙劣模仿和套用;他关于劳动时间与"价值比例"和社会平等之间内在联系的论述,不仅是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借鉴和歪曲运用,而且事实上造成了对劳动价值论的反向解构,充分暴露出其价值理论的错误和小资产阶级的空想性。
关键词:
构成价值论 蒲鲁东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邓宏图
一、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证主义有人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所体现的方法是进化论的。这个表述当然是不甚确切的,但却也道出了马克思方法论的实质:他把社会形成看成是演进的,那么构成社会的一切基质,比如,商品、货币、资本乃至生产方式无一不是演进的。熊彼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侯风云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商品世界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相比于要素价值论的世界观,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已经传播多年,但人们对于劳动价值论的完整内容和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解得并不十分清晰、准确、到位。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和观点证明。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革命意义,二是建设意义。前者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后者则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须有与其相应的基本制度基础做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