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08)
- 2023(19673)
- 2022(16234)
- 2021(14809)
- 2020(12741)
- 2019(28733)
- 2018(28546)
- 2017(54101)
- 2016(29764)
- 2015(33074)
- 2014(32744)
- 2013(32310)
- 2012(29422)
- 2011(26097)
- 2010(25808)
- 2009(23860)
- 2008(23610)
- 2007(21194)
- 2006(18486)
- 2005(16334)
- 学科
- 济(122569)
- 经济(122433)
- 业(101433)
- 管理(92420)
- 企(87567)
- 企业(87567)
- 方法(55942)
- 数学(46383)
- 数学方法(45816)
- 农(39232)
- 财(35828)
- 业经(34976)
- 中国(31254)
- 农业(26947)
- 地方(26130)
- 务(24870)
- 财务(24817)
- 财务管理(24774)
- 企业财务(23463)
- 学(23223)
- 制(23010)
- 贸(22296)
- 贸易(22285)
- 技术(21663)
- 易(21579)
- 理论(20350)
- 和(20295)
- 划(18450)
- 环境(17910)
- 策(17457)
- 机构
- 学院(420380)
- 大学(415716)
- 济(168566)
- 经济(165106)
- 管理(164056)
- 理学(141790)
- 理学院(140229)
- 管理学(137722)
- 研究(137245)
- 管理学院(136954)
- 中国(104725)
- 科学(88463)
- 京(87256)
- 农(81856)
- 财(76868)
- 所(70009)
- 业大(68817)
- 江(67004)
- 中心(65011)
- 农业(64776)
- 研究所(63970)
- 财经(61503)
- 经(55830)
- 北京(53109)
- 范(52196)
- 师范(51505)
- 州(51126)
- 经济学(50808)
- 院(49490)
- 经济学院(46147)
- 基金
- 项目(288444)
- 科学(226646)
- 基金(209302)
- 研究(203534)
- 家(185019)
- 国家(183429)
- 科学基金(157521)
- 社会(129514)
- 社会科(122723)
- 社会科学(122685)
- 省(116154)
- 基金项目(111680)
- 自然(105037)
- 自然科(102648)
- 自然科学(102616)
- 自然科学基金(100790)
- 划(96373)
- 教育(92990)
- 资助(84663)
- 编号(81318)
- 重点(65192)
- 成果(63963)
- 发(62330)
- 部(62096)
- 创(61859)
- 创新(57401)
- 科研(56244)
- 课题(55801)
- 业(54883)
- 计划(54563)
- 期刊
- 济(185261)
- 经济(185261)
- 研究(112870)
- 中国(79123)
- 农(75024)
- 学报(72209)
- 科学(64316)
- 财(62788)
- 管理(62195)
- 大学(53824)
- 学学(51158)
- 农业(50917)
- 技术(37707)
- 教育(37137)
- 融(35930)
- 金融(35930)
- 业经(33528)
- 财经(29963)
- 业(29547)
- 经济研究(28769)
- 经(25732)
- 问题(24985)
- 版(21967)
- 技术经济(21954)
- 科技(20103)
- 统计(20011)
- 商业(19799)
- 资源(19664)
- 现代(19322)
- 图书(19302)
共检索到613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司增绰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
关键词:
流通业 新型城镇化 产业规模 人均总收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司增绰
流通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可引导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且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与居民的吃穿住行紧密挂钩。城镇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基础,流通业为城镇化提供保障条件。流通产业规模、流通企业规模、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企业经营状况、流通业人均年销售额、流通业人均年末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人均总收入是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因素。而根据江苏省2000—2014年相关数据的研究显示,虽然苏南、苏中、苏北的情况略有差异,但江苏省及13个城市的城镇化与上述因素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不存在虚假回归的问题。政府与企业应继续提高流通业规模,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流通业促进消费的功能,完善流通业内部结构,提高流通业投资规模。
关键词:
流通业 新型城镇化 产业规模 人均总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柳颖
农民工社会保障满意度是个体福利预期与政策感知绩效之间的纵向差减、农民工社保与市民社保之间的横向差减,以及政策知晓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江苏省13地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受待遇所得不足、群体分化与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满意度总体偏低,其心理状态弱势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效应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之一。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要求以"权利公平"为核心重构"居住地"相关而非"户籍"相关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政策治理水平和制度管理效率,增强信息宣传与沟通,推动农民工权利融合和能力融合的实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 社会保障满意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贵平
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反生态"问题的显现,乡村旅游经济模式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对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历程、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必要性,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生态环境为代价,亟需着眼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经济,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一体化。该文依据新城镇化对国内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基本需求,并结合江苏省乡村旅游生态化发展需求,提出以环保技术为支撑、深化江苏省绿色乡村发展,以生态发展为核心、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制度改革,以旅游特色城镇建设为导向、实现江...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旅游 生态化转型 江苏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莉
[目的]分析江苏省常州市及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生态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共确定13个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关建议。[方法]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及理论分析与频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结果]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由"良好"向"较好"转化,最终优化为"优秀",优化趋势遥遥领先,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总体来看金坛区、溧阳市发展水平较好,钟楼区与武进区发展水平不理想,天宁区、金坛区及新北区新型城镇化优化趋势紧跟中心城市常州市。[结论]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逐步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较好,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率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世进 李姝奇
本文测算了2000-2008年江苏省7个地级市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工业碳生产力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工业部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工业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倒N型曲线关系,上拐点出现在人均GDP 66 836元;城市化水平、经济对外依存度、FDI引进规模对工业碳排放规模均具有促进作用;"上海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碳排放 工业部门 面板数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友娣 章庆 严霜
应用STIRPAT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分析高级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富裕程度、碳排放强度和人口城镇化率,弹性系数分别为4.5058、0.3135、0.2829和0.2890;而且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其正处于排放量上升、排放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最后提出要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进程、以财税政策引领产业的低碳化转型、以碳交易市场激发企业的低碳转型动力等调控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高级城镇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盈之 韩颜超
文章首先利用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区域1999—2007年间的数据,用索洛余值法得到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并计算分析了各区域历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发现总体上苏南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苏中地区,苏中地区又高于苏北地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各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三大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不尽相同,并且即使相同的因素对不同区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异。最后依据分析结果给出了提高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勤
文章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指标,衡量全国和各省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并通过模型量化其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研究表明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不协调,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通过对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省份基本协调的年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度还不及中、西部地区;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影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作用没有产业结构明显,经济开放程度影响最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燕
城镇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对1995—201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地方财政支出及工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城镇化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也不同,对于东部地区,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地方财政支出显著的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而对于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城镇化,对城镇化有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地方财政支出和教育水平。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各自发展情况,来寻求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财政支出 工业 服务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明霞 高珊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化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而技术效率略显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相较于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一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玲玲 陈香
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丰富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幸福指数、城市资源环境和城乡统筹五种视角构建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性地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改进熵值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伟 邢明浩
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仅受医疗政策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结构特征因素等。为逐步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应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探索建立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的筹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和建立城镇居民医保二次补偿机制。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医疗保障水平 灰色系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光宏 崔许锋
文章采用熵权法、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均衡发展模型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耦合度、发展度、耦合发展度、空间均衡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均衡性和非均衡性状况同时存在。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关系问题存在尺度敏感性,二者在省域尺度的均衡不代表内部空间的均衡。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研究显示,不同城市均衡性发展阶段、滞后类型不同,因此,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城市和不同发展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城镇化 非均衡性 耦合发展模型 空间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