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3)
- 2023(12346)
- 2022(10504)
- 2021(9717)
- 2020(8348)
- 2019(18840)
- 2018(18690)
- 2017(35924)
- 2016(19363)
- 2015(21480)
- 2014(21059)
- 2013(20214)
- 2012(18042)
- 2011(15944)
- 2010(15590)
- 2009(14003)
- 2008(13114)
- 2007(10991)
- 2006(9022)
- 2005(7389)
- 学科
- 济(74616)
- 经济(74541)
- 管理(54999)
- 业(53932)
- 企(44606)
- 企业(44606)
- 方法(41318)
- 数学(37630)
- 数学方法(36975)
- 农(19708)
- 财(19687)
- 中国(17234)
- 业经(16039)
- 贸(15084)
- 贸易(15079)
- 学(14749)
- 易(14720)
- 农业(13213)
- 务(13084)
- 财务(13029)
- 财务管理(13006)
- 技术(12456)
- 企业财务(12342)
- 地方(12277)
- 制(11764)
- 理论(11722)
- 环境(11384)
- 和(10589)
- 划(10347)
- 银(9843)
- 机构
- 学院(264535)
- 大学(263654)
- 管理(107262)
- 济(105467)
- 经济(103528)
- 理学(95287)
- 理学院(94280)
- 管理学(92239)
- 管理学院(91780)
- 研究(83497)
- 中国(60813)
- 科学(54856)
- 京(53325)
- 农(49281)
- 业大(45285)
- 财(44964)
- 所(41713)
- 中心(39635)
- 农业(39479)
- 研究所(38966)
- 财经(37490)
- 江(36149)
- 经(34520)
- 经济学(32215)
- 北京(32161)
- 范(31920)
- 师范(31414)
- 院(30929)
- 经济学院(29441)
- 经济管理(28980)
- 基金
- 项目(197480)
- 科学(155934)
- 基金(145882)
- 研究(135231)
- 家(130506)
- 国家(129488)
- 科学基金(111723)
- 社会(86621)
- 社会科(82396)
- 社会科学(82375)
- 基金项目(77771)
- 省(77497)
- 自然(76790)
- 自然科(75148)
- 自然科学(75129)
- 自然科学基金(73806)
- 划(66033)
- 教育(63505)
- 资助(59956)
- 编号(52507)
- 重点(44773)
- 部(43251)
- 创(42054)
- 发(41088)
- 科研(39489)
- 创新(39320)
- 计划(38735)
- 成果(38678)
- 教育部(36781)
- 国家社会(36497)
共检索到35308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贺伟伟 官文江 曹睿星 安康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与日本鲭(Scomberjaponicus)个体生活史及其种群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预测理论(dynamic energy budget, DEB)和积分投影模型(integral projection model, IPM)构建了东、黄海日本鲭动态能量收支积分投影模型(DEB-IPM),以探究气候变暖对其生长、繁殖、存活及种群状态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会增大日本鲭早期阶段(年龄<220d)的生长速率,减小成鱼最大体重,并增加其绝对繁殖力,同时将加大自然死亡。因此,气候变暖将导致日本鲭个体将同化能量更多地分配给繁殖,限制日本鲭种群大个体的生长和数量,使个体趋于小型化;(2)日本鲭种群增长率随温度呈单峰变化,即随温度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降低;(3)日本鲭早期阶段中小型个体(200~600 g)的生长及繁殖始终是扰动其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但气候变暖会改变日本鲭生长和繁殖对种群增长最优能量分配的敏感性贡献,使敏感性贡献峰值对应的体重随温度升高呈减小趋势,因此,更应加强对日本鲭早期阶段的保护和研究。尽管本研究的模型参数估计及设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DEB-IPM模型能模拟气候变暖对日本鲭个体生活史特征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将能为东、黄海日本鲭在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与模型工具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明伟 邓辉 李贵才 范锦龙 任建强
该文利用IPCC AR4模式资料和基于多年观测资料生成的格点数据,建立降水、最高/最低气温的统计降尺度关系,获取华北地区高分辨率未来气候情景空间分布;利用作物模型模拟IPCC-B1情景下冬小麦生长期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R2)大于0.70;降水模拟结果与观测值比较,相关系数最小为0.63;IPCC-B1情景下,华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总体上变短,产量下降。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作物模型 冬小麦 华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会飞 郭勇 张玉莹 姜少杰 闫梦玲 王晓晨 王潇潇 张子源 温德永 廖树华
为探究不同下限基点温度对作物发育阶段积温稳定性和对发育期模拟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一个下限温度的线性生长假设,以1990—2015年北京密云冬小麦抽穗至成熟期为例,统计设定下限温度5.0~15.0℃不同基点温度的阶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这2种积温模型的阶段积温及其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随下限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以模拟均方根误差和模拟准确率为指标对比分析下限温度指标对积温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段积温随下限温度而变化,有效积温随下限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和程度比活动积温更快;阶段活动积温大于有效积温,且两者差值随着下限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的下限温度范围内,以标准偏差为指标时有效积温绝对稳定度优于活动积温,而以变异系数为指标时则活动积温相对较有效积温相对稳定;以均方根误差检验模拟效果,则阶段活动积温模拟效果优于有效积温;以发育期模拟误差在2d以内表征模拟准确率时,2种积温模型的模拟效果随下限温度而变化,下限温度在5.0~12.5℃时,有效积温的模拟准确率高于活动积温的,而当下限温度≥12.5℃时,活动积温的模拟准确率大于有效积温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官文江 马雪莲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为我国主要经济鱼种之一,其资源现状和开发潜力日益受到重视。加强东、黄海日本鲭的资源评估研究是其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与基础。为此,基于1979—2019年中国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及辽宁6省2市与日本、韩国的日本鲭捕捞产量以及相关文献的资源丰度指数数据,利用贝叶斯动态产量模型对日本鲭进行了资源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内禀增长率(r)与承载能力(K)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的先验分布影响模型的参数估计,给出合理的r先验有利于提高模型评估的质量;渔获量数据的观测误差精度对模型参数估计及资源状态的判断具有重要影响;东、黄海日本鲭种群结构的划分仍存在争议,目前无法按种群分别进行资源评估,若按数据统计单元对日本鲭进行资源评估将不利于日本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日本鲭有较大概率(大于60%)被过度捕捞,总可捕捞量(total allowable catch, TAC)低于4.82×10~5 t时,10年后其未被过度捕捞的概率大于60%。基于当前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存在争议的现状及相应数据收集存在的困难,建议将东、黄海日本鲭作为同一个种群处理,以满足渔业资源评估模型的基本假设、提高该渔业资源的评估质量。而将渔获量控制在4.82×10~5 t以下则有利于该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展进涛 唐若迪 谢锐
转基因水稻是一个涉及我国的主粮安全、食用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敏感问题的争议作物品种。本文基于对我国转基因水稻技术创新的分析,以转BT基因水稻为例,参考了当前转基因水稻生产效应的相应研究,设置两种情景并运用CGE模型测度了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动态影响,提出要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公众市场需求两个层面判断转基因水稻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关策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茹晓雅 李广 闫丽娟 陈国鹏 聂志刚
为明确水氮调控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产量的影响,研究自然降水条件下小麦产量达到最佳所需含氮量,将田间试验数据与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APSIM)结合,分别设定降水和施氮梯度为春小麦的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对模型予以检验。APSIM模型对春小麦产量模拟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模型一致性指标(D)分别为0.95、27.36%和0.91。随降水量或施氮量的增加,整体产量表现出先增后减趋势;其次,在所有组合中降水增加到20%,施氮量为157.5 kg·hm~(–2)的处理较好,平均产量最高达到5 406.64 kg·hm~(–2);最后,根据产量变化曲面拟合方程得出产量最佳方案:当自然降水增加55%,施氮量增加到257.25 kg·ha~(–1),产量达到最佳,为5 988 kg·hm~(–2)。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成
尽管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及幅度大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存在许多分歧 ,然而植物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仍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十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模型模拟的角度进行了多层面定量研究。归纳起来 ,已有的模型可以归并为生物地理相关模型、生态响应面模型、立地模型、植物生理模型以及统计模型等五类。本文逐一进行了评述 ,分析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 ,最后对模型模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种 气候变化 定量模拟 模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邵雪卷 张井岗 刘丽琴 陈志梅
小车定位精度和负载摆角大小是桥式起重机控制系统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采用状态反馈控制时小车位移会存在稳态误差,为了消除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给出基于T-S模糊模型的积分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在桥式起重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增维T-S模糊模型,基于所建模型设计并行结构的积分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计算反馈增益矩阵,并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积分状态反馈控制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减少定位时间,而且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福海 肖波 张鑫鑫 王国鹏 李胜龙 姚小萌
[目的]探讨生物结皮层覆盖后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7-8月,以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的生物结皮覆盖的黄绵土和风沙土为研究对象,以相邻的无结皮黄绵土和风沙土为对照(距离在10 m以内),采用双环法和土柱法分别对其水分入渗特征进行测定,计算饱和导水率(K_s)、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及土壤水分入渗参数(稳定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和累积入渗量),并采用Philip模型、Kostiakov模型和Horton模型对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模拟。[结果](1)无论是黄绵土还是风沙土,生物结皮均能降低不同土层土壤的K_s,且生物结皮对黄绵土的影响高于风沙土。在0~20 cm土层,与无结皮对照相比,生物结皮覆盖的黄绵土和风沙土上K_s平均分别下降了42.1%和25.6%。(2)基于双环法和土柱法的测定结果显示,在积水入渗条件下,生物结皮覆盖黄绵土的稳定入渗速率(0.29~0.55 mm/min)、平均入渗速率(0.57~0.58 mm/min)和累积入渗量(3.63~3.69 cm)与无结皮黄绵土相比分别减少了27.5%~45.0%,32.6%~58.4%和31.8%~61.0%;生物结皮覆盖风沙土的稳定入渗速率(3.30~4.13 mm/min)、平均入渗速率(3.06~4.25 mm/min)和累积入渗量(19.22~26.76 cm)与无结皮风沙土相比分别减少了2.4%~11.3%,1.6%~27.8%和5.5%~26.3%,且基于双环法测定的土壤水分入渗参数整体上略高于土柱法。相对黄绵土,生物结皮对风沙土水分入渗参数的影响较小。(3)不同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Horton模型对生物结皮覆盖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整体优于Philip模型和Kostiakov模型。[结论]生物结皮层的覆盖降低了0~20 cm土层的渗透性,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以使用Horton模型进行拟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幸超
通过构建动态精算模型,模拟分析延迟退休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财务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现行退休政策下,基金将在2041年开始出现累计赤字(基金已全部亏空),到2060年,基金累计赤字达588 909.82亿元;与现行退休政策相比,延迟退休年龄后,基金累计赤字开始出现的时点将推迟6或12年,2060年累计赤字减少至264 259.52亿元或197 542.08亿元。可见,延迟退休在短期内可改善基金的财务运行状况,但从长远来看,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的财务危机。建议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辅以优化养老基金政策顶层设计、提高"二孩"生育意愿、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等措施,以缓解城镇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江 吕勇 雷渊才 徐甜甜
以森林模型整体化理论思路为基础,利用vb6.0编程软件开发出独立的林木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模拟系统,在解决不同水平模型之间相容性、一致性及内部结构的问题,在生态模拟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飞 刘鹏举 唐小明
在林火蔓延模拟过程中,为技术基础林火蔓延模型模拟空间精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林火蔓延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为技术基础,以林火蔓延的边界位置、面积和轮廓形状为主要指标,提出了一套林火模型模拟空间精度的评价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一方案可以满足林火蔓延模型模拟空间精度评价的需要,为多模型林火蔓延模拟中模型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晓飞 谢云
冬小麦是黄淮海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精确模拟冬小麦产量能够帮助生产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验资料调整了ALMANAC作物生长模型部分参数后,用其对该地区的冬小麦生长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ALMANA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值为1.0552,可决系数R2为0.7021;生物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6.01%,经济产量模拟的最大误差为-5.41%。模型还可以揭示影响冬小麦生长的主要胁迫因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严利平 张辉 李圣法 李建生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cus)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生效,开展日本鲭等重要经济鱼类的种群归属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20世纪中日两国学者利用标志放流和渔业调查数据分别进行了研判,但中日间以及国内对其种群划分存在不同见解。21世纪以来,中国一些研究者利用形态框架法和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前辈的种群划分进行了验证并提供了一些证据,但分析结果值得商榷。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多数中国学者将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划分为东海西部种群、五岛西部种群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也有中国学者将其划分为东海群系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日本学者将分布...
关键词:
日本鲭 种群结构 判别技术 东、黄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严利平 凌建忠 李建生 林龙山 程家骅
中国政府于1995年正式宣布在东海区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休渔范围为27°00′N~35°00′N海域,时间为每年的7月1日至8月31日;1998年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26°00′~35°00′N海域;时间延长,定为每年的6月16日至9月15日,并在中国的南海和黄渤海全面推广伏季休渔制度。自该制度的贯彻执行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以东海区的主要经济鱼———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应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解析东海区实施3个月的伏季休渔效果,揭示在不同的开捕年龄(tc)与捕捞死亡系数(F)组合下对带鱼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之间的规律。结...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