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74)
2023(17813)
2022(15067)
2021(14024)
2020(11884)
2019(27079)
2018(26765)
2017(52140)
2016(28037)
2015(31344)
2014(30654)
2013(30132)
2012(27311)
2011(24157)
2010(23879)
2009(21869)
2008(21610)
2007(18805)
2006(16395)
2005(14296)
作者
(77053)
(64208)
(63497)
(60633)
(41000)
(30670)
(29002)
(25155)
(24238)
(22867)
(21820)
(21584)
(20204)
(20149)
(19699)
(19601)
(19305)
(19008)
(18425)
(18322)
(15695)
(15578)
(15508)
(14748)
(14274)
(14245)
(14216)
(14127)
(12673)
(12573)
学科
(115607)
经济(115483)
(105288)
(95070)
企业(95070)
管理(95038)
方法(54794)
数学(44953)
数学方法(44349)
(35749)
业经(34639)
(34227)
中国(27371)
(26765)
财务(26690)
财务管理(26651)
企业财务(25341)
农业(24052)
技术(22202)
(21835)
地方(21339)
理论(21260)
(20114)
(19690)
贸易(19681)
(19469)
(19134)
(19019)
(18120)
环境(16781)
机构
学院(392722)
大学(388173)
管理(163791)
(158630)
经济(155398)
理学(142268)
理学院(140858)
管理学(138598)
管理学院(137863)
研究(121003)
中国(92171)
(81024)
(73378)
科学(72893)
(60001)
财经(59628)
(58206)
(56554)
业大(56279)
中心(55519)
(54398)
研究所(52774)
北京(50360)
(48670)
师范(48252)
经济学(46906)
农业(46762)
(45880)
(44654)
财经大学(44489)
基金
项目(268912)
科学(214125)
研究(199350)
基金(196819)
(169513)
国家(168038)
科学基金(147638)
社会(126583)
社会科(120094)
社会科学(120063)
(105125)
基金项目(104601)
自然(96246)
自然科(94120)
自然科学(94101)
自然科学基金(92435)
教育(92005)
(87371)
编号(81899)
资助(80611)
成果(64471)
(59505)
重点(59264)
(58010)
(56885)
课题(54961)
创新(53529)
国家社会(51820)
教育部(51800)
人文(51265)
期刊
(171507)
经济(171507)
研究(111323)
中国(67988)
管理(64296)
(59609)
学报(55161)
(54857)
科学(53510)
大学(43462)
学学(41104)
教育(41001)
农业(38303)
技术(37106)
(32558)
金融(32558)
业经(30957)
财经(29104)
经济研究(26713)
(24933)
问题(22184)
(21945)
技术经济(20877)
现代(19145)
财会(18587)
商业(18459)
科技(18377)
图书(17959)
理论(17955)
(17350)
共检索到562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姚丽婷  
动态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能够让企业适应复杂动态的外部环境,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成功进行战略转型。本文以杭州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在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利用动态能力实现战略转型,以快速响应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青  吴玉翔  
转型成长是企业突破产业周期束缚的重要路径,但其实现过程与演进机制尚不清晰。基于能力形成视角,本文选取杉杉股份进行纵向案例研究,提炼了企业通过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演化实现转型成长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转型成长经历了新成长轨道开拓、成长轨道扩张、成长轨道聚焦三个阶段,分别刻画了企业突破路径依赖开拓新成长轨道、拓宽成长轨道增强转型持续性、构建核心能力提升新产业竞争地位的演化轨迹;第二,企业通过前瞻性搜索、前瞻性学习、前瞻性认知,识别创新性机会、吸收先进管理经验、感知产业趋势,以提升新业务长期成长潜力、加速经营模式构建、及时进行战略更新;第三,企业通过资源编排行动与组织变革的互动构建了价值创造能力、价值协同能力、价值创新能力,其中,资源编排是企业价值行动的执行过程,组织变革确保了资源编排的效率性。本文提炼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企业实现跨产业转型成长的过程机理,拓展了企业成长理论并深化了战略前瞻性、资源编排等相关研究,为大量面临转换业务赛道的企业提供一定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苗硕  焦捷  董美辰  张紫微  杜依诺  
基于外部环境"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组织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相互影响的理论框架,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描述了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对组织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产生影响,同时组织动态能力也需要适应外部环境,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进一步支撑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组织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相互影响的整合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影  周梦祎  
通过对全球大型家电企业海尔集团1992—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智能制造转型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三个维度(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和重构能力)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在智能制造转型的三个不同阶段,海尔集团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分别发挥主导作用。在智能制造萌芽阶段,感知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数字化制造阶段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形成阶段,重构能力占主导地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益民  赵志彬  徐猛  
动态能力演化是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匹配过程,注重从微观层面分析动态能力产生与演变机制的现有研究,忽视了动态能力在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宏观环境中不断演化的事实;而基于GVC治理范式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则相对忽略了企业层面能力形成、开发的内生互动过程。本文通过对Sanmina公司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全球价值链升级与重构过程中企业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内在机制,并进一步细致刻画了升级不同阶段中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升级过程经历链内右端攀升、链内左端攀升与跨链嵌入升级三个阶段,其分别对应不同阶层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演化是动态能力的阶跃过程,从一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二阶动态能力,再由二阶动态能力阶跃至三阶动态能力。EMS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背后是一个动态能力协同演化的过程,即动态能力的阶跃支撑了EMS企业的全球价值链链内攀升与跨链嵌入活动,而后者又为企业动态能力的阶跃提供了机会与资源基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欣兰   石美琪  
文章以三一重工为例,探究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编排促进企业价值创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三一重工动态能力生成驱动价值创造的路径。研究表明,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的各阶段在成长压力、环境变迁和使命驱动的变革动因下,采取适配的资源编排与资源捆绑,构建了信息化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借力于动态能力生成实现了由产品价值创造、企业价值创造到产业链价值创造的跃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新敏  张祺瑞  刘电光  
最优区分理论为后发企业在超越追赶过程中如何求同存异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但具体过程和机制我们仍知之甚少。通过慈星2010~2021年在全成型针织横机领域对领先企业赶超的纵向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后发企业超越追赶先后经历了技术重新定义与类别重新定义两个阶段,最优区分机制相应地由补偿协奏向整合协奏演变。在技术重新定义阶段,后发企业面临领先企业敌对性和市场认知合法性压力,通过设计创造与类别沿用组合的补偿协奏机制建立了主导设计;在类别重新定义阶段,后发企业面临主导设计竞争和客户需求差异化压力,通过设计增补与类别创建的整合协奏机制确立了主导类别,最终技术能力和市场地位获得持续提升。本文既从最优区分视角丰富了后发追赶理论,又从动态追赶情境拓展了最优区分机制的研究,为后发企业突破超越追赶的战略困境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肖飞  张摄  李欣  
本文选取了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大华股份和远光软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采用相同股权激励方式下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的影响,并对这两家公司作对比研究,得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使用股权激励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给股东带来更大收益。但是,如果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不合理,这样不仅不会给公司带来收益的增加,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蕙馨   齐超   张金艳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企业能力观为理论基础,借助服务主导逻辑的演化,通过对海尔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前因-过程-结果”的制造企业“能力建构与动态适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两业”融合在制造企业层面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不同阶段的主导技术催生了差异化的生产服务场景和企业服务主导逻辑,范式转换与敏捷响应、互联工厂与大规模按需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与生态赋能是不同阶段的主要标志;(2)在微观层面,基于“两化”融合的“两业”融合,本质上是不同阶段制造企业能力建构以及与特定生产服务场景和主导逻辑动态适配的过程;(3)敏捷响应能力与个性化定制以及与“边缘-响应”服务主导逻辑的适配是第一阶段,属于“两化”融合。大规模定制能力与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以及与“协同-响应”服务主导逻辑的适配是第二阶段,属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阶段。生态赋能能力与大规模流程化定制以及与“生态-竞合”服务主导逻辑的适配是第三阶段,属于“两业”融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两业”融合的实现以及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微观理论解释框架,拓展了企业能力观和主导逻辑的作用边界,丰富了“两业”融合相关研究,对我国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叶江峰   陈珊   靳瑞杰  
数字创业突破了传统创业实体运营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改变了企业的创业模式以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因而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现有文献多从单一视角考察知识搜寻或动态能力对企业创业活动的影响,较少对数字创业过程进行动态解析,而关于二者交互效应对数字创业影响机理的研究则更是缺乏。本文以盒马鲜生为研究案例,基于知识搜寻和动态能力的双重视角,探索两类因素及其互促机制在数字创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规律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创业是一个包含“机会识别→体系构建→价值实现→模式改进”四个阶段的动态过程。其中,知识搜寻为数字创业提供资源保障,动态能力促进创业资源合理配置,二者在不同阶段的互动效应以及更迭转换推动了数字创业的不断演进。本文揭示了数字创业的过程及内在机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创业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江积海  蔡春花  
动态能力是企业有目的地创造、拓展或整合资源库的能力,本文旨在分析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论文从能力的使役主体、使役行为、使役客体三个维度构建动态能力与产品创新的分析框架;建立"动态能力→运作能力→资源组合→创新绩效"的主导逻辑;剖析了创新主体、动态能力、运作能力、创新资源四个层面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逻辑及作用机理;最后,论文通过中国南车2005—2011年间动车组的纵向案例分析,印证相关的研究结论,提出案例的管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焦豪  焦捷  高远深  马原  郭晋利  
基于组织动态能力理论,描述了盛天集团在转轨背景下的发展历程,对其两次战略转型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战略转型中知识管理的流程,即以产品为核心,通过制造环节的一体化战略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继而在产业链上进行拓展,从而实现企业的多元化。指出盛天集团在此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外部环境变化提供的机会,妥善地处理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构建。这些知识和经验可为同样面临变革的其他中小型国有企业提供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焦豪  焦捷  高远深  马原  郭晋利  
基于组织动态能力理论,描述了盛天集团在转轨背景下的发展历程,对其两次战略转型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战略转型中知识管理的流程,即以产品为核心,通过制造环节的一体化战略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继而在产业链上进行拓展,从而实现企业的多元化。指出盛天集团在此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外部环境变化提供的机会,妥善地处理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构建。这些知识和经验可为同样面临变革的其他中小型国有企业提供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成波  
研究国内建筑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理论依据和条件,在界定纵向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国内建筑企业生存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及其所在行业特征,探讨建筑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中铁二局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实践为例,阐述了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给国内建筑企业带来的收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静  苏敬勤  
从创业机会选择视角探讨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路径的演化机制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创业理论提出创业机会、内企业家、组织特征和资源承诺四要素模型,选取腾讯和阿里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纵向跨案例对比分析识别了复制型内部创业、拓展型内部创业和生态型内部创业3种内部创业路径。研究发现:(1)源于不同创业机会的复制型内部创业和拓展型内部创业在经历战略转折后均可趋同演化为生态型内部创业;(2)创业初期,组织特征在复制型内部创业路径和拓展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不同,而内企业家和资源承诺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相同;(3)创业转折期后,内企业家和组织特征在生态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发生改变,而资源承诺在生态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保持不变。基于中国互联网情境探讨内部创业路径的演化机制,为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提供理论框架和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