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45)
2023(17744)
2022(15090)
2021(14002)
2020(11875)
2019(27034)
2018(26711)
2017(51530)
2016(27692)
2015(30997)
2014(30138)
2013(29648)
2012(26855)
2011(23895)
2010(23714)
2009(21796)
2008(21464)
2007(18729)
2006(16315)
2005(14277)
作者
(76349)
(63756)
(63230)
(60059)
(40600)
(30443)
(28626)
(24889)
(24161)
(22560)
(21669)
(21331)
(20079)
(20037)
(19635)
(19319)
(19008)
(18657)
(18200)
(18154)
(15551)
(15505)
(15308)
(14675)
(14116)
(14083)
(14079)
(14074)
(12617)
(12601)
学科
(114786)
经济(114660)
(102822)
管理(94390)
(92967)
企业(92967)
方法(53945)
数学(43566)
数学方法(42962)
业经(34639)
(34247)
(33575)
中国(27795)
(24936)
财务(24864)
财务管理(24831)
技术(23975)
企业财务(23555)
农业(23549)
理论(23118)
(21927)
(21107)
地方(20596)
(20349)
(18971)
贸易(18960)
(18881)
(18392)
(18002)
环境(16605)
机构
学院(388580)
大学(385920)
管理(162179)
(157368)
经济(154208)
理学(140657)
理学院(139261)
管理学(136969)
管理学院(136264)
研究(119666)
中国(91411)
(81000)
科学(73033)
(72588)
(59556)
财经(58541)
(57578)
(56387)
业大(56226)
中心(55050)
(53367)
研究所(52336)
北京(50305)
(48821)
师范(48390)
经济学(47001)
农业(46487)
(45606)
(43980)
财经大学(43566)
基金
项目(266146)
科学(211983)
研究(197434)
基金(194519)
(167643)
国家(166171)
科学基金(145968)
社会(125858)
社会科(119408)
社会科学(119378)
(104651)
基金项目(103269)
自然(94490)
自然科(92382)
自然科学(92361)
自然科学基金(90737)
教育(90620)
(86497)
编号(80683)
资助(79085)
成果(63597)
(59074)
重点(58640)
(58490)
(56286)
创新(54455)
课题(54238)
国家社会(51843)
教育部(50879)
科研(50512)
期刊
(170766)
经济(170766)
研究(111016)
中国(70132)
管理(63988)
(58765)
学报(55467)
(54207)
科学(53626)
大学(43652)
教育(42582)
学学(41151)
农业(37906)
技术(37308)
(30827)
金融(30827)
业经(30203)
财经(28842)
经济研究(26607)
(24836)
问题(22063)
(22010)
技术经济(21331)
科技(19518)
图书(19006)
现代(18727)
商业(18102)
理论(18048)
财会(17792)
(17277)
共检索到559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伟刚  
本文认为,核心能力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它来自于具有企业特性的、异质的、路径依赖的、不易为外界获取和模仿的知识体系。但由于核心能力存在“刚性”,如果不加以克服,企业就会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必须具有重构内外部组织能力及资源以适应环境变化要求的动态能力。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企业知识创新的重要性,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不断学习和创新,克服核心能力的“刚性”问题,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期刊] 预测  [作者] 李柏洲  夏文飞  
当前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如何提升创新绩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通过对246份企业问卷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知识隐秘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知识复杂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知识属性(知识隐秘性、知识复杂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知识属性(知识隐秘性、知识复杂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最终还检验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即环境动态性调节了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本文研究对于企业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素平  吴志岩  
本文对近22年的有关吸收能力的研究进行回顾,以了解吸收能力的内涵、操作化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境,为后期更好地运用吸收能力来开展研究做一个铺垫。基于知识创新的动态理论视角,本文认为认知外部信息的价值是构成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其次,在测量吸收能力的时候应该体现吸收能力的过程性特征并需关注微观层面的研究。最后,吸收能力的应用情境除了研发情境外,还应考虑非研发情境,如管理技能、市场营销专长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志远  李月萍  
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把知识当成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产进行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章在对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基于知识管理的思想,提出了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五点策略:建立新型企业文化环境、组建专业知识管理团队、构建企业知识库、建设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以及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淼  
我国经济的发展正进入"创新驱动"①阶段,自主创新已经连续被载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大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持续发展战略。从宏观角度看,应该侧重政策、创新环境的提高和完善。而从微观角度看,则需要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开放式创新概念的产生,对企业在新环境下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层面,在参考大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尝试选取新的视角,以知识的流动为研究单元,对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的知识特性所引起的基础性创新风险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风险的治理,运用典型性案例的研究方法,拟建一个开放式环境下企业创新能力机制的理论模型,从而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做前期准备,同时也希望为开放式创新的实践提供参考和...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娜  郗玉娟  景涛  
[目的 /意义]以知识管理理论和创新能力管理理论为基础,研究知识基的演变与创新能力关系,设计基于知识基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方法 /过程]通过对知识基和创新能力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回顾,以知识创造与整合为起点,分析知识基的动态演变过程,根据知识基演变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探究区域创新系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与知识基的存在形式有较大关联,知识基可演变为3种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知识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同,知识创造与整合是知识基演变的主要方式。基于知识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钧铭  谭观音  
运用热力学中熵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了知识熵与知识的负熵效应,构造了知识熵的数学模型,分析了企业的知识创新机理,为供应链知识创新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鄂湘  吴睿智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规律,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可以丰富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体系,并更有效地提出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从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创新活动,构建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以江浙沪中小LED照明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目前该区域内中小LED照明企业的创新能力现状。论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小LED企业创新投入能力、创新反馈能力对创新产出能力产生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反馈能力对创新协调能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论文还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具体变量间的关系,发现在中小LED企业中,企业战略支持程度和研发设备投资额对企业专利数呈现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珊  李相银  
产品自主创新是当前企业增强自身活力与竞争能力的核心,也是振兴我国民族经济的根本途径。由于现代企业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与竞争本土化是突出的特征。文章从我国企业管理者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探讨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与渠道,进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缪胜光  陈国宏  
以问卷方式抽样调查了福建福清光电产业集群内的27家企业,收集了其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相关信息。运用云理论将问卷调查中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性评价以及随机性评价转换成具有解释意义的具体数值,并进行综合考量,判定出该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说明了云理论的适用性,丰富了集群评价的内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熊胜绪  崔海龙  杜俊义  
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企业动态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企业动态能力各种理论观点的梳理,描述了各种动态能力观对企业变革的认识。基于动态能力内含的企业变革思想,可将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界定为:企业为了应对当前和未来的环境变化,通过吸收或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基础,重构企业技术创新的流程和惯例,进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能力。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性质上是一种动态的高层次的技术变革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静态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是由企业感知和识别技术机会的能力、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和环境适应性的组织变革能力构成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素琴   李丹   韦靖靖   胡倩莹  
立足于数字经济背景,研究采用fs QCA方法,以236家高技术企业为对象,探讨多维度大数据分析能力与内部动态能力联动实现创新双元性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大数据人员能力是创新双元性的核心条件。(2)存在两类驱动路径,即基础决策型、管理优化型的时间双元模式与分析协同型的结构双元模式。(3)知识协同辅助下,大数据管理及人员能力是实现创新双元性的关键;大数据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存在驱动与抑制效应的替代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整合利用不同类型数字能力,帮助高技术企业兼顾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建斌  付丽丽  薛云  
企业创新的本质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所拥有或能够调动的知识资源及其多样性;获取外部知识和挖掘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知识协同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核心机制。Web2.0应用具有平台特性、知识资本特性和知识协同特性;Web2.0应用将提升企业对外部知识的获取能力和对隐性知识的挖掘能力,本质上是增强企业对内外知识资源的调动和整合能力,并通过知识协同有效促进知识创新的实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兵   匡贤明   王翚  
随着数字技术与知识管理的融合,数字化知识管理正在成为企业获取技术竞争优势的新手段。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化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主要通过吸收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作用。研究结论不仅可从数字化知识管理角度拓展和深化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也可为企业实施数字化知识管理、促进技术创新提供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志文  吴先明  
以两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成功实现技术创新的典型事件作为案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在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过程中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建立了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并购选择能力通过驱动跨国并购的开展而构建技术创新的起点;并购识别能力通过识别技术资产并促进并购实施而奠定技术创新的基础;并购重构能力通过重构创造性资产而保障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指出: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从3个维度作用于跨国并购的全过程,而目标企业的创造性资产是基于并购的动态能力对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