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33)
2023(18956)
2022(16193)
2021(15358)
2020(12855)
2019(29559)
2018(29073)
2017(55188)
2016(29826)
2015(33615)
2014(32864)
2013(32065)
2012(29250)
2011(26370)
2010(26194)
2009(23826)
2008(22997)
2007(19799)
2006(17086)
2005(14738)
作者
(82427)
(68993)
(68260)
(65090)
(43801)
(32985)
(31028)
(27072)
(26153)
(24316)
(23361)
(23186)
(21777)
(21669)
(21404)
(20985)
(20502)
(20167)
(19743)
(19656)
(16905)
(16812)
(16539)
(15672)
(15367)
(15233)
(15096)
(14903)
(13742)
(13575)
学科
(120655)
经济(120535)
管理(85579)
(81031)
(67769)
企业(67769)
方法(56532)
数学(49664)
数学方法(48867)
中国(33920)
(30871)
(28125)
业经(26336)
地方(25201)
(24555)
(22434)
贸易(22418)
技术(22375)
(21794)
农业(20775)
(20434)
理论(20314)
(18718)
环境(18517)
(17707)
银行(17665)
(17494)
财务(17411)
财务管理(17374)
(17225)
机构
大学(412108)
学院(410832)
(167085)
管理(163914)
经济(163734)
理学(143171)
理学院(141574)
管理学(138744)
研究(138074)
管理学院(138006)
中国(103530)
(87956)
科学(85852)
(73073)
(67571)
(62726)
中心(62424)
研究所(62115)
业大(60633)
财经(59431)
(57491)
北京(55517)
(54584)
(54366)
师范(54079)
(51128)
经济学(50885)
农业(49019)
(46813)
经济学院(45899)
基金
项目(289744)
科学(229890)
基金(211993)
研究(210738)
(185565)
国家(184093)
科学基金(159136)
社会(134052)
社会科(127172)
社会科学(127139)
(112011)
基金项目(111950)
自然(104164)
自然科(101885)
自然科学(101863)
自然科学基金(100005)
教育(97910)
(94850)
资助(87490)
编号(84734)
成果(67345)
重点(65044)
(63947)
(62735)
(61779)
课题(58569)
创新(58125)
国家社会(55863)
科研(55260)
教育部(55149)
期刊
(173762)
经济(173762)
研究(117930)
中国(77928)
学报(63585)
管理(60988)
科学(60234)
(55818)
(54285)
大学(49029)
教育(48198)
学学(46006)
农业(39404)
技术(38144)
(32090)
金融(32090)
经济研究(29364)
财经(28133)
业经(28032)
(24170)
问题(22310)
(22085)
图书(20811)
科技(20761)
技术经济(20449)
统计(19871)
资源(18970)
(18650)
(18504)
理论(18020)
共检索到58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婧  
本文采用动态空间面板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进行考察。主要结论包括:Theil熵值表明我国区域创新及其相对增长速度存在空间不平衡性,区域间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专利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区域专利产出与创新投入之间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相关性,而合同成交金额与创新投入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并不十分显著;R&D经费与人员投入对专利产出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产出均有显著影响,且经费投入的贡献较大;通过动态和静态空间计量模型的比较说明,静态模型中对区域创新投入产出之间空间相关性存在过高估计的偏误,应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上述偏误可得以部分矫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婧  谭清美  白俊红  
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分别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考察1998~2007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创新的空间相关与集聚。研究表明,中国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形成了创新活动的密集带;地理区位特征与社会经济特征均会对区域创新产出及其空间相关性产生影响,而又以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更大;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均显示出创新投入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但静态模型对空间相关性产生过高估计的偏误,应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由于分离出了投入变量以外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使偏误得以部分矫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海森  刘立军  
运用空间面板技术,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扩展模型,设置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对2005年~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西藏除外)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城市化对区域创新能力有较大正向影响,通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广喜  
在考虑创新能力累积效应和FDI时滞性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且通过对东、中、西部的实证分析,考察了这种溢出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正向溢出效应,但不是很显著;FDI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较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益不具有显著性;FDI对东部地区的外观设计、中部地区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对西部各种层次的创新能力均不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凯风  李政青  吴伟伟  
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区域金融集聚和能源效率内生化,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与交互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区域金融集聚、能源效率直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同时发现,发挥金融集聚与能源效率的协同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凯风  李政青  吴伟伟  
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区域金融集聚和能源效率内生化,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与交互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区域金融集聚、能源效率直接带动经济的增长,但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同时发现,发挥金融集聚与能源效率的协同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玄  冉光和  陈科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促进民营经济成长,需要在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金融集聚可通过增加信贷资本总额和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成长。为了研究金融集聚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区域民营经济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分地区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民营经济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集聚水平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由西部向东部依次提高;金融集聚主要通过促进民营企业生产技术进步而非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来促进区域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民营企业生产技术进步以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基础;金融集聚发展初期,极化效应占主导,区域之间争夺金融资源竞争激烈;随着金融集聚发展成熟,涓流效应逐渐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才开始呈现。最后,就民营企业应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政府应该如何实现地区间金融集聚和民营经济的均衡发展,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邓若冰  刘颜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域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局域LIsa分析,考察2001-2013年我国省际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构建三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国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集聚和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并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若不考虑空间因素,结果会被高估;在仅考虑经济因素的空间权重下,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回流效应占主导地位,工业集聚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溢出效应,加剧区域不平衡增长;而纳入地理因素后,其他地区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扩散效应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芮   孟令航   刘帮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主要目标任务时将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作为首要目标任务,并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探究其作用效果也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05—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OLS方法、固定效应模型、GLS方法、空间计量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探究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显著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仍处于线性促进阶段。30个省(区、市)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基本呈现高高集聚模式和低低集聚模式。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度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本文从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视角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何彬  
伴随着利用外资的程度和层次的加深,FDI带来的技术外溢逐渐变为影响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效率差异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着重考察FDI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得到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效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检验15年间FDI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区域创新效率的绝对值呈现出东、西、中部递减的特点,东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绝对优势;FDI确实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整体上看,FDI对东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却没有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政  杨思莹  何彬  
伴随着利用外资的程度和层次的加深,FDI带来的技术外溢逐渐变为影响区域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效率差异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着重考察FDI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得到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效率,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检验15年间FDI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区域创新效率的绝对值呈现出东、西、中部递减的特点,东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绝对优势;FDI确实对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整体上看,FDI对东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却没有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明显。可见,FDI加强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追赶效应,有利于缩小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创新效率的整体差距。各控制变量对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此外,本文还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重新估计,结果基本与广义矩估计方法一致,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认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应当因地施策,依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基础等条件,制定合理的外资利用策略,以提高区域创新活动的集约化水平。同时,要关注创新资源配置,缩小地区间创新投入以及由此导致的创新产出能力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鲁亚军  张汝飞  
文章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将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以R&D人力投入和经费投入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不同地区固定影响存在很大差异性;高校R&D经费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影响最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春  孙凯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前期专利存量、研发人员数量占就业人员比例对区域创新绩效呈正向影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外贸依存度对区域创新绩效呈负向影响;前期专利存量对区域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空间滞后影响;区域创新绩效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效应,呈现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现象。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柴志贤  
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因子。本文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与城市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非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回归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研发存量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董春  梁银鹤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空间动态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工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工业集聚的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集聚有着显著为正并且影响正在减弱;外商直接投资对周围省市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并且正在减弱,而市场潜能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断增强;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对集聚企业的吸引在降低,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工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